全程優質護理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的應用效果

學識都 人氣:2.08W

[摘要] 目的 觀察全程優質護理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的應用效果。 方法 選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LC)的64例患者,將其隨機分爲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32例。試驗組實施全程優質護理,對照組採用常規護理,比較兩組患者併發症發生率及切口疼痛程度的差異。 結果 試驗組患者併發症發生率與與切口疼痛程度均低於對照組(P<0.05)。 結論 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實施全程優質護理可降低併發症發生率,減輕切口疼痛程度,從而促進患者康復。

全程優質護理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的應用效果

[關鍵詞] 腹腔鏡;全程優質護理;膽囊切除術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是在電視腹腔鏡窺視下利用特殊器械,通過腹壁切口在腹腔內進行膽囊切除的方法[1]。LC相比於開放手術,不僅療效相同,且具有切口小、痛苦輕、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瘢痕小等優勢而被廣泛應用,已逐漸成爲膽囊手術的首選方法[2-4]。全程優質護理可降低LC術後併發症發生率、減輕切口疼痛程度、加快術後康復速度。本研究探討全程優質護理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的應用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採用LC的患者64例,其中男38例,女26例;年齡23~77歲,平均44歲;原發疾病膽囊息肉22例、單純慢性膽囊炎16例、膽囊結石14例、膽囊息肉伴膽囊結石10例、單純膽囊炎伴膽囊結石2例。將其隨機分爲試驗組(n=32)與對照組(n=32),兩組在年齡、性別、病情、麻醉方式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採取常規護理,具體方法如下:術前對患者行常規檢查,禁飲、禁食、備皮等相關準備工作;術中按常規流程完成手術;術後對患者行常規護理,對併發症行常規處理辦法。試驗組實施全程優質護理,具體方法如下。

1.2.1 術前護理 責任護士應當對患者生理與心理情況進行詳細地評估,用親切的語言進行講解,以消除其對手術的顧慮,減輕其精神負擔[5],緩解因麻醉、疼痛等問題所產生的焦慮和壓力。

術前進行血常規、凝血常規、心電圖、B超及膽道造影等常規檢查,並禁食12 h以上,禁飲6 h以上,以防術中嘔吐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等併發症。進行皮膚和臍部常規備皮後加碘伏、過氧化氫溶液等進行臍部消毒,減輕棉籤對臍孔皮膚的摩擦刺激,以保證臍孔部皮膚的完整及無菌[6]。

1.2.2 術中護理 保證患者術中安全,避免電極灼傷患者,且要注意患者的體位,在滿足手術需要的前提下,避免血管、神經受壓。巡迴護士嚴密觀察補液情況及患者意識變化。手術完成後認真清點手術器械數目,將膽囊進行病理檢查,待患者清醒後送回病房。術中遇突發情況需轉開放手術者,立即通知巡迴護士準備相關器械,避免發生意外[7]。

1.2.3 術後護理 術後遵循全麻手術護理原則,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監測生命體徵2 h,常規吸氧2~3 L/min,以促進CO2的排除,從而預防高碳酸血癥、酸中毒等的發生。嚴密觀察患者有無窒息、嘔吐、出血、滲血等症狀出現,6 h後若生命體徵表現平穩,則改爲自由體位[8],12 h後指導患者下牀活動,如有異常情況及時向醫師彙報。

嚴密觀察患者腹部有無腹脹、腹痛、黃疸等症狀,及切口、引流管口與引流液的性狀與體積。若傷口出血過多,則應及時更換敷料,必要時適當加壓[9]。使用引流袋期間應及時更換引流袋,防止逆行感染,並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扭曲、打折、脫落。

以靜脈營養補充機體需要量,次日鼓勵患者進流食,通過進食機械刺激腸壁,促進腸蠕動,縮短排氣、排便時間[10],排氣後無不適感可進半流食,逐漸過渡至普食。

1.2.4 併發症的預防及護理 ①噁心嘔吐:嘔吐是LC術後最常見的症狀,可分爲中樞性嘔吐與反射性嘔吐兩種,對完全清醒無意識障礙患者,應及時清理呼吸道,若嘔吐頻繁且伴有腹痛腹脹等症狀[11],應確定是否是術中造成腹膜炎等器質性病變,症狀加重者應立即上報相關醫生。②腹腔內出血:腹腔內出血是LC術後常見併發症,多爲術中鈦夾使用不當致使膽囊牀滲血導致,術後應及時測量血壓和脈搏等指標,注意敷料色澤及腹腔引流管的量及顏色,從而確定有無腹腔內出血症狀的發生[12],若引流液短時間內驟增或呈鮮紅色時應立即上報相關醫生進行處理。③膽漏:膽漏是術後常見併發症,多爲術中操作不當損傷肝外膽管及膽囊管所致,術後要嚴密觀察並準確記錄24 h引流量及其性狀變化[13],若發現引流液中含有膽汁時應考慮發生膽漏,並立即進行妥善處理。④肩背部疼痛及皮下氣腫:由於術前造氣腹時所用CO2刺激膈神經引起術後反射性肩背部疼痛及少量皮下氣腫等症狀,應鼓勵患者深呼吸,必要時給予吸氧,從而加快症狀的緩解。

1.3 觀察指標

術後觀察兩組患者併發症發生率;採用視覺模擬評分法評估患者切口疼痛程度[14],0~3分:輕度疼痛,患者可以忍受;4~6分:中度疼痛,影響患者正常休息;7~10分:重度疼痛,患者通常難以忍受,嚴重影響患者正常的生活與休息。

1.4統計學方法

採用SAS 9.3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採用t檢驗,計數資料採用χ2檢驗,以P<0.05爲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患者術後併發症發生率的比較

試驗組術後併發症發生率顯著低於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後併發症發生率的比較[n(%)]

2.2 兩組患者術後切口疼痛程度的比較

試驗組患者切口疼痛程度顯著輕於對照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後切口疼痛程度的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P<0.05

3、討論

全程優質護理從入院至出院旨爲患者提供最全面、最有效、最優越的護理服務,以減輕患者痛苦,促進其臨牀恢復。術前,護理人員從多方面做好手術準備工作,使患者在最好的狀態下接受手術;術中,護理人員應仔細進行手術工作,以保護患者;術後,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嚴密的監護,並給予指導,以促進患者恢復。優質的護理服務不僅僅是規範化的服務,同時也是人性化、個性化的服務,因此,應將持續優化的護理服務與人性化、個性化的護理貫穿護理全程。全程優質護理堅持以患者爲中心,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將患者作爲護理重心,將服務視爲核心,將優質作爲必要前提,將滿意作爲工作目標,正是由於這種護理措施全面、有效、優質等優勢在臨牀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