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張志軍談核行業和就業介紹

學識都 人氣:2.45W

核電佔比低未來發展前景廣闊

關於張志軍談核行業和就業介紹

我國從上世紀90年代建設秦山1期核電站投運開始,核能進入民用領域,截止2016年12月,中國已建成並投入在運的核電機組有36臺,累積裝機容量約3350萬千瓦;在建核電機組21臺,共計裝機容量2343.5萬千瓦。走過了從引進消化吸收到自主設計研發的發展歷程,取得了巨大成就。

張志軍研究員介紹,作爲中國核電“走出去”的主打品牌,“華龍一號”凝聚了中國核電建設者的智慧和心血。其安全指標和技術性能達到了國際三代核電技術的先進水平,具有完整自主知識產權。同時,目前正在建設的氦氣作爲冷卻介質的高溫堆已經達到具備四代反應堆特徵的技術水平,可以稱爲準四代反應堆型。這是我國核電發展的一大突破和成就。雖然中國核電發展取得巨大成就,全球核電佔總發電量比重16%,我國僅約2%,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作爲發展中國家和資源匱乏的國家,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對能源的需求仍將較快增長,同時還要面對溫室氣體減排目標特別是霧霾治理的壓力,安全有序發展核能就成爲必然的選擇。

與風能、太陽能相比,核電具有裝機容量大,運行穩定等優勢;加上人們對自身生存環境意識的提高,清潔能源推廣勢在必行;另外,伴隨中國核電“走出去”大戰略的實施,核電發展前景潛力巨大。

核電站是系統工程需要專業多

張志軍研究員介紹說,核能涉及專業從核心的部分來講,就是核反應堆,根據它的原理,核材料反應之後產生熱,熱能把水轉換成水蒸氣,水蒸汽推動汽輪機帶動發電機來發電。圍繞整個過程需要各種專業。最主要的就是核反應堆物理學、核反應堆熱工水力學、核反應堆結構與設計、核動力裝置、核工程與核技術、輻射防護與核安全、核化工與核燃料工程等專業,這些都是直接和反應堆有關的專業。

反應堆需要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運行,涉及到反應裝置、換熱系統、介質循環傳輸系統、輻射監測與控制等,與其相關的專業主要有機械,金屬材料、陶瓷材料、輻射監測與控制、核儀器儀表等專業;核電站是一個系統工程,要求的專業很多,除了核技術相關專業外,還包括強電、弱電、環境等相關輔助類專業,如機電工程,輸變電、儀器儀表、三廢處理、環境工程等專業。

工作三四年出身就不重要了更看重工作經驗

目前核電站建設基本採取EPC的模式,在EPC模式中,Engineering指工程設計,是整個電站項目實施的龍頭,包括整個建設工程的總體策劃、具體實施方案、人員組織等(分爲初可研、可研、施工設計等階段)。

張志軍研究員介紹到,從反應堆工程設計方面來看,做這個工作對於應屆畢業生是比較適合的,這個職位要求的專業也比較多,工程熱物理,核反應堆工程,熱能工程是主要方向,另外還有機械設計、輻射防護方面,環境工程等專業。目前在覈電工程公司來說,這一職位應屆畢業生薪水在6000-8000元左右。工作3-4年之後,基本能達到10000-13000。

談到具體工作內容,張志軍研究員介紹,堆工主要是做計算分析,對核材料、反應堆系統、傳熱效應等進行建模計算,爲整個電站項目的整體設計方案提供基本的數據輸入,沒有這一步,後續的工作將無法開展。

還有其他的一些工作,比如環境工程專業有關的,如通風、給排水等;與建築、蓋樓有關的工程都有通風,核電站的通風有自己的特點,主要涉及工藝設備、電氣設備等排風,維持其所在房間溫度的相對平衡。通過計算廠房內設備的排熱量、空間多大、環境溫度情況等參數;掌握這些後,後續才能計算出該配備多大的風管、風機,數量多少,配置幾層,如何佈置;另外要清楚設計相關的國家、行業以及地方標準等要求。

另外電站的通風設計在書本知識之外,一個新手尚需在有豐富設計經驗的師傅帶一段時間後,掌握工程設計手冊,試着完成幾個項目後,才能真正上手,才能夠發佈有效的設計文件。在這個行業工作3-4年之後,就不考慮是什麼專業什麼學校出身了,主要是看工作經驗和潛在發展能力,基本薪水也能達到10000以上。能獨立掌握系統設計,能出圖及其設計說明文件,能指導現場土建、安裝、調試等施工項,具備了這些能力,工資達到20000以上不在話下。

先設計後項目是不錯的職業發展思路

隨着我國核技術及核產業的不斷髮展和國家對該領域投入的.不斷加大,迫切需要高素質的核科學技術人才。以核工程與核技術專業爲例,2015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在1500-2000之間,近三年的就業率一直維持在85%—90%的水平。

張志軍研究員介紹說,以前較早開辦核技術專業的只有爲數不多的高校如,清華、西交大、中科大、上交、哈工程、川大、南華等。最近幾年開設學校多了一些。但總體來講,核能專業的人才還是短缺,相對緊俏。從目前在建,在運的核電站等用人單位來講,核技術人才供不應求。

對於就業單位,相關專業畢業生可在政府、國有或上市企業、核電工業和輻射科學相關的科研設計單位、核電站、高等院校等從事規劃、設計、運行、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開發工作。

張志軍研究員表示,應屆生可以先選擇進設計院,在裏面經過3-5年的正規鍛鍊。出師之後可以做管理和商務。這都是不錯職業發展思路。

另外也有應屆畢業生直接出來做商務的,如造價、項目管理,質保安全,工程管理(安裝、土建、調試等)等。

核電“黃金人”的選拔標準

核電站操作員,常被稱爲“黃金人”。意思是培養一個合格的操作員所花的費用大約相當於一般人體重的黃金重量。

張志軍研究員表示,說起黃金人的來歷,是因爲培養一個核電室操作員,一是培訓週期長、花費巨大,二是對人才素質要求高,三是淘汰率比較高,四是薪酬待遇高。一個項目從立項到運營一般需要5年時間,開工前的一年到兩年就開始募集操作員的人才了,在整個建設期間,這部分人都在培訓,包括理論、模擬實戰、同行業運行經驗學習、實操等,每一個階段都進行優勝劣汰。這方面花費的時間、經歷和金錢不是小數可以衡量的;從淘汰率來講,招募100個人,可能合格的只有60人左右,已經很不錯了。

招募的預操作員需要經過嚴格的培訓,一般分這麼幾個階段,第一階段爲管理模式、制度、運作概念以及個體素質方面的基本訓練;第二階段核電站專業知識、運行操作專業知識的培訓;第三階段爲模擬實操培訓,利用模擬機進行。第四階段是對外交流取經,儘量多學習先進的經驗和操作技術要求,涉及國內外相關單位;第五階段爲所建電站項目調試期的參與。所有這些都需要巨大的財力、後勤人員支持以及國家在這方面的政策照顧。

操縱員對於核電站安全、有效運行非常重要。張志軍研究員介紹,要想成爲合格的操作員,首先要具備很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清晰的頭腦;從學校選拔後,繼而再進行層層的培訓考試把關;如頭腦不靈活,很多東西記不下來,思維不清晰容易犯錯誤。二是身體素質要好,即便培訓過關了,但是身體有問題、不能全力去做這個工作,電站的正常運行也是不能保障的。第三是心理素質要過關,心理素質不好,對電站運行是大忌,要有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如心理素質不好,本來很容易就能正確解決的問題,會搞複雜,反而弄巧成拙。第四是繼續學習能力要強,新技術,新知識,新問題,層出不窮,適應學些和解決新的東西,沒有繼續學習的能力,肯定是要掉隊的。第五就是專業知識要紮實,切實做到了然於胸,纔能有底氣、不慌不忙解決問題,完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