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優惠政策下的思考

學識都 人氣:7.66K

在當前的就業環境下,大學生創業成爲社會的熱門話題,而創業話題卻時刻都在演繹着一些具有悲喜劇色彩的故事。正因爲如此,變被動就業爲主動創業就成爲政府鼓勵大學生應對複雜就業形勢的一項重要選擇,政府爲此出臺各種優惠政策,爲大學生自主創業提供各種便利條件。但一系列促進就業的政策措施卻沒能催生預想局面,真正實現創業的更是鳳毛麟角。手持《就業失業登記證》的畢業生們似乎在茫然中思考着未來與人生。

大學生創業優惠政策下的思考

 優惠的政策

    大學生創業作爲解決就業的一個途徑,越來越受到各級政府、各個高等學校的重視,政府對現有的政策進行調整,形成了合理的、有力度的大學生創業優惠政策。

    創業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但李克明仍充滿了信心。7月初,在蘭州市城關區甘家巷社區工作人員的幫助下,他順利地拿到了5萬元的創業貸款。“想當老闆這個想法在畢業前就有了,可是沒有資金,當時我的壓力非常大,經常吃不下飯,睡不着覺。”但讓李克明沒想到的是,在他辦理了《就業失業登記證》後,社區工作人員不但建議他辦理貸款,還主動幫忙。在短短的一個月時間裏,5萬元的貸款順利到手,而這在以前他不敢想象。

    “創業是一件很有激情、很有意義的事情。人生的道路還很長,沒有必要剛畢業就被一個穩定的生活概念所套牢,大家完全可以活得更有激情一些。”李克明給了自己一個全新的認識和定位。

    自主創業是大學生就業的重要增長點。“現在已經有不少畢業生加入到創業者的行列。但更多的畢業生認爲剛畢業的第一份工作一定要謹慎,避免高風險,很少有人會嘗試加入創業團隊,甚至很多人會覺得找不到工作的人才會去小公司,纔會考慮去創業。我覺得現在社會上創業的氛圍比較欠缺,需要大家更多地關注創業,儘可能多地瞭解創業。”李克明說。讓李可明創業的動力不僅是激情,更主要的是他作爲剛剛畢業的學生,就辦理了《就業失業登記證》,這在創業過程中給他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實惠。李克明說:“政府的這種激勵創業措施和政策在之前從未有過。”

    來自蘭州市城關區就業局的資料顯示,截至目前,在蘭州市就業局辦理《就業失業登記證》的人員有3萬人左右,其中大中專畢業生佔到了2000多名。今年年初,國家相關部門要求加大政策扶持和服務力度,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對畢業生從事個體經營符合條件的,三年內免收行政事業性收費;登記失業的高校畢業生可申請小額擔保貸款;對有創業意願的高校畢業生參加創業培訓的,給予職業培訓補貼;建設一批完善的大學生創業園和創業孵化基地,給予相關政策扶持。我省也出臺了減免稅費、小額貸款等一系列措施,扶持吸引大學生自主創業。

    缺乏的意識

    失業意味着沒有工作,失業證象徵着沒有工作的身份。對於“天之驕子”的大學畢業生來說,失業和失業證是他們最不願看到的。

    今年我省有16.8萬大中專畢業生急需就業,就業壓力比往年更大,這意味着今年年底,辦理失業證的大學生人數將會增加。在登記失業的2000多名畢業生中,絕大多數是衝着《就業失業登記證》可享受種種優惠措施去的。儘管各級政府也在爲大學生創業鼓與呼,但事與願違的是大學生意識和激情的缺乏使他們受不了辛苦而難以逾越創業的門檻。

    事實上從2004年開始,省上有關部門就曾要求畢業半年以上未能就業的高校畢業生,持學校證明到入學前戶籍所在城市或縣勞動保障部門辦理失業登記,領到失業證的高校畢業生可以免費享受各項就業服務政策。然而這項重要的就業和社會保障制度,從開始執行就遭遇了尷尬。當年在蘭州市辦理失業登記的大學生寥寥無幾。此後,各縣區就業局接待過一些前來諮詢的高校畢業生,但真正辦理失業登記的人少而又少。2007年,蘭州市辦理失業登記的高校畢業生僅有200餘人。自2008年以來,由於政府有關部門加大了對失業登記制度的宣傳力度,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觀念悄然發生變化,辦證學生逐步增加。

    從開始施行高校畢業生失業登記制度的人數寥寥無幾到目前的2000多人,不難看出,大學生對登記失業已經從最初的“抗拒”、“猶豫”,發展到現在的“接受”,擇業觀發生了悄然變化。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將目光投向自主創業,這無疑是政府激勵創業措施的到位和學生就業觀念的進步。

    按照新規定,登記失業人員從事個體經營的,享受有關稅收優惠政策;登記失業人員創辦企業的,凡符合相關條件,可按國家規定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符合有關殘疾人就業優惠條件的,可以享受現行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等稅收優惠政策;登記失業人員、高校畢業生、職業學校畢業生和殘疾人從事個體經營的,除國家限制行業外,按規定免收屬於管理類、登記類和證照類的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但是政策扶持期限最長不超過3年。持證的城鎮失業人員、未就業的城鎮復員轉業退役軍人、大中專院校畢業生、職業學校畢業生、回鄉創業帶頭人、有創業願望的城鄉婦女可申請小額擔保貸款,貸款額度最高爲5萬元。

    儘管諸多的優惠條件吸引了許多畢業的學生對《就業失業登記證》充滿了好奇和興趣。但在創業面前許多學生卻缺乏創業意識和精神。魏振邦是今年6月份從西北師範大學畢業的,現在擁有一間自己的畫室。儘管對創業很有牴觸,但他在畢業後的一個星期裏,就到城關區就業局辦理了《就業失業登記證》。他說:“雖然自己創業有些麻煩,但有了這個證將來可能有用,我不是野心勃勃具有典型英雄主義理想的人,雖然我也有夢想,但我首先要填飽肚子。”

    王芸每天在家彈彈琴,或偶爾去光顧一下網吧。“畢業了,一手拿着畢業證,一手拿着失業證,讓人怎麼想?這麼多年的學不是白上了?我有很多朋友,他們太理想化。”畢業於蘭州理工大學的王琴說出了她對失業登記的看法,“與其辦《失業證》、做失業者丟了面子,還不如踏踏實實找份工作幹。”

 被褻瀆的政策

    《失業證》不是一個簡單的失業證明,領取了《失業證》,意味着未就業大學生已被納入城鎮就業和失業的統籌管理體系,有資格享受一系列優惠政策,而這些優惠政策是政府給予的幫助。從這個角度來說,政府和勞動保障部門的激勵措施無疑是及時的。但這卻成爲某些人虎視眈眈的“免費午餐”。

    與李克明辦理《就業失業登記證》自己用的初衷不同,張軍辦理此證卻是爲了給自己的舅舅開公司提供方便。“我自己找了份工作,那證我也用不着,正好我舅舅要開公司,他就用我的身份證和失業證註冊了,這樣公司就可以少納稅。”張軍曾聽舅舅說,持《就業失業登記證》的下崗失業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從事個體經營的,在規定的期限和限額內扣減其當年實際應繳納的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和個人所得稅,並依法免收屬於管理類、登記類和證照類的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高校畢業生、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登記失業人員、殘疾人及畢業3年以內未就業的普通高校畢業生從事個體經營的,自其在工商部門首次註冊登記之日起3年內免收屬於管理類、登記類和證照類等有關行政事業性收費。

    和張軍一樣,吳曉燕拿到《就業失業登記證》的第二天,母親就將證借給了自己的妹妹使用。吳曉燕說,她的姨母用她的《就業失業登記證》開辦了一家餐飲店,以後就能享受到好多優惠政策。

    國家爲了鼓勵學生實現自主創業而實行的優惠政策,可享受各種稅收減免優惠,然而,優惠政策也成爲部分人偷逃稅款的擋箭牌,此種做法無疑是對激勵創業和就業政策的褻瀆。蘭州大學經濟學教授包國憲說,國家推出的就業創業優惠政策,是針對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和突出的畢業生就業問題而實施的政策選擇,有利必然也有弊,主要問題是有悖於稅收公平原則。因爲,僅對部分納稅人實行稅收優惠,其結果必然是對其他納稅人的稅收歧視,造成厚此薄彼。因此,各級稅務機關在全面貫徹執行創業稅收優惠政策的同時,採取有力措施,解決諸如不法業主吃稅收“免費午餐”等問題。

    除此之外,在記者調查的畢業生中,很多人對創業概念還很模糊,幾乎停留在“街談巷議”上。他們不知道什麼是創業,總是聽人家說,誰誰搞什麼發了,並不知道創業其實是個完成的過程。他們往往是每個人都有想法,但每個人都不知道怎麼把想法付諸實踐,或者從來不去動手實踐。不僅如此,在他們遠大的理想與抱負面前所表現出的卻是“眼高手低”。包國憲指出,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除了能“紙上談兵”之外,對具體的市場開拓缺乏經驗與相關的'知識。經驗不足,缺乏從職業角度整合資源、實行管理的能力,是大學生創業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現實中大學生對於創業如同“大躍進”,似乎只要開一個公司就會一蹴而就,就會財源滾滾。對行業缺乏深度審視,對社會和大衆消費缺乏深刻了解,盲目創業,是學生創業的“通病”。

    “有創業熱情是好事,但由於視野窄、理論性太強,導致不少原創缺乏可行性,經不起考驗。學生不可過於自負,應當接受別人對其原創的打磨。”蘭州末世文化傳播公司趙偉說。

 未來的幫扶

    大學生中有創業想法的人不在少數,但缺乏資金、經驗不足、能力欠缺、缺少項目、金融危機等制約因素讓很多有創業理想的學生望而卻步。大學生創業渴求有效的導向機制、激勵機制和幫扶機制。

    兩年前,畢業於內蒙古大學的黃曉樺回家後沒有找到工作,無奈之下,他在七里河開了一家以經營海鮮爲主的餐館。“我有同學在外地開了這種類型的酒店,生意十分好,我去取經後,就依樣畫葫蘆也開了一家,從決定開店到正式營業只有3個月時間。”黃曉樺回憶。開辦這家酒店,前前後後一共投入了10多萬元,這些錢都是他的父母資助的。

    剛開始,酒店生意不錯,每個月都有一萬多元的利潤。可是好景不長,半年後,酒店業績不斷下滑,直至關門停業。他和大多數剛踏上社會的畢業生一樣,創業之初有着很大的理想。黃曉樺所學的專業是環境治理工程,他說,“當初選擇開辦酒店創業,根本沒有考慮到自己對這個領域是否熟悉,自己身邊也沒有這方面的高手,只是看到同學開得好,自家附近也沒有一家專門經營海鮮的酒店,就一門心思紮了進去。”事後,黃曉樺對自己的首次創業進行了總結和反思。他說:“我們大學生創業有優勢,也有侷限性,學校的學習使大傢俱備了一定的專業知識,但由於沒有踏入社會,在商業意識、社會經驗等方面十分欠缺,因此大學生在創業方向的選擇上應揚長避短,要從自己熟悉的領域做起。”

    創業需要激情,但不能缺少對創業項目可行性的冷靜全面的評估,同時還需要政策的扶持。在得知自己也可以辦理《就業失業登記證》後,他立即來到七里河就業局辦理了證件。現在,他把自己的原來的營業執照註銷後,又辦理了新的營業執照。“這樣以後就能享受許多優惠政策。”

    但黃曉樺的算盤遠不止此,他有個夢想,就是能把自己的酒店擴大經營,而領到“失業證”就可以享受一系列優惠政策,他的夢想又向前邁進了一步,他打算申請無息貸款。而和黃有着同樣夢想的李建軍也希望政府降低創業門檻,同時政府在大學生自我創業中所起的作用和所能提供的服務應該儘可能多樣化。包括創業指導、資金落實、客戶聯絡、社會溝通等。儘管各高校正在積極將就業與創業工作納入到學校整體工作體系,但仍需轉變單純的提供規範、適用、系統的創業教育的角色。

    除此之外,包國憲認爲社會也應該給予密切的關注。大學生創業需要良好的社會環境,特別是政府的幫扶,但社會不應該也不可能將大學生創業放到“保溫箱”裏,而是要在現有的社會環境下逐步鍛鍊其市場適應能力和抗風險能力。

    對於大學生創業,有人提出這樣的設想:可以成立學生創業公司,公司實際經營不一定全部由學生操作,發揮大學生的長處,也給他們提供成爲合格經營者和社會人的鍛鍊機會和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