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危機管理的九大誤區

學識都 人氣:2.11W
企業危機管理的九大誤區
危機管理在中國迅速發展,企業的危機管理意識越來越強,然而危機意識的增強並不代表對於危機管理水平的提高,以下就是衆多的企業危機管理的誤區。 謠言就是危機 許多企業覺得謠言就是危機,這是一種本能的反應。 在一個市場充分競爭的環境中,被人造謠企業目標不明確,被人造謠員工對企業不滿,被人造謠企業不誠信,被人造謠產品不合格,被人造謠股東撤資,被人造謠渠道商退貨……只要競爭對手願意,從市場、資本、員工、產品等角度入手,要想對企業造謠實在是太容易了。 判斷一個謠言是不是危機,要看這個謠言會不會對企業的正常經營帶來負面影響,其實有絕大部份是不會的,一個成熟的品牌應該經受得起各種謠言。 對於謠言,企業要做的就是形成自己的免疫力,只要企業自己“身體健康”,就會百病不侵。如果企業“身體不好”,危機管理也是治標不治根,企業首先需要的是治好管理、經營上的“病”——忠言逆耳,良藥苦口,謠言有時候也是如此。危機管理只管“危”不管“機” 危機是危也機,這話很多人聽說過,但未必明白其中的道理。 誠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管理危機必須有這種心態,只有抱着利用危機的心態才能真正解決好危機。碰到危機時,先分析一下危機能帶來什麼好處,帶來什麼機會,然後將好處與機會最大會,再衡量一些帶來的壞處與挑戰,將壞處與挑戰最小化。 也就是說,危機管理即要管理“危”,也要管理“機”,只有“危”與“機”一起管理才叫真正的“危機管理”。媒體監測就是監測媒體報道 媒體監測是危機管理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一提到媒體監測,許多企業覺得無非就是要幾個員工24小時輪渡盯着搜索引擎,或者就用監測軟件來監控……我不得不說,這不是媒體監測,這叫監測媒體報道。 監測媒體報道當然不可或缺,因爲它告訴我們危機的進展,對於制定下一步危機管理策略有着重要意義。同時,也只有監測到媒體出處,纔可以在後期在同樣的媒體上有效的恢復企業形象。 但是,監測到的媒體報道意味着信息已經傳播,影響已經擴大大,我們不能指望看過負面報道的人一定會看到正面的回覆。顯然,媒體監測還要提前到媒體發佈新聞稿之前,這就需要記者與編輯的配合。也是建立記者圈,在重要媒體安插記者、編輯或者廣告合作,從而建立能在發稿之前得到消息的媒體監測體系。拒絕接受媒體採訪 媒體有時候確實很可惡,挖人痛處、揭人傷疤…… 但媒體有時候也很可愛,還原客觀、爲企業鳴不平…… 事實上,媒體並不真正在乎什麼危機不危機,媒體在乎是的新聞。媒體都想要點獨家新聞,這是媒體的弱點,因此曝一點對企業有利的新聞那-全球品牌網-是皆大歡喜的事,即便沒好事也可以哭哭慘,喊喊冤搏點同情嘛! 既然是免費給企業做宣傳,免費來緩解一些危機帶來的緊張情況,爲什麼要拒絕媒體呢?這時候,老總先不要露面,讓公司發言人或者公關公司去和媒體記者慢慢談好了。被動應對媒體輿論 媒體怎麼說,我怎麼應對,完全根據媒體輿論來回應,這種危機管理也是許多企業的典型誤區。 應對輿論顯然不是危機管理中管理輿論的主要目的,危機管理應該把側重點放在引導輿論上,掌握輿論的發言權。 很多企業一出現危機,自己不願、不敢也不知道怎麼公佈危機信息。而現在的一些媒體記者還很懶,根本不主動採訪,網上查查資料,捕風捉影就長篇報道,然後媒體猜錯了,他就出來說哪哪錯了…… 所以,企業要主動,一些核心媒體的`記者不來找我,我要主動去找他們,告訴他們千萬別瞎報道,告訴他們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同時,也可以新聞發佈的方式召集記者。負面新聞都要刪掉 負面新聞要不要刪,要刪,但也要看什麼時候。 根據危機的特性,將危機管理按四個時段來劃分,危機潛在期、危機突發期、危機恢復期、危機解決期。顯然,只有在危機突發期將負面新聞刪掉纔有意義,因爲突發期也即負面報道高發期,超早發現越早刪除,影響也就越小。 但經常有企業會要求刪掉幾個月甚至幾年前的負面報道,這種誤區在企業中也普遍存在。說得難聽點這是閹割企業的歷史,沒有歷史的企業是不可能擁有品牌的。退一步講,刪掉這些負面報道根本刪不掉人們的印象。 危機管理是要改變人們對企業看法,刪掉那些負面能改變人們的看法嗎?不能! 反過來說,如果危機管理沒有能改變人們的負面看法,那也是失敗的危機管理。用某個理論管理危機 這並非貶低國內的某些所謂專家,既然得出一些理論,也必然有一些適用性。但適用性絕不意味着普遍性,尤其是危機管理,生搬硬套某些理論根本解決不了問題,反而可能加重危機。 比如,“喝牛奶對身體有益”句話很適用,如果某病人做完手術,讓你送點東西,你絕不能因爲“喝牛奶對身體有益”就送牛奶去,因爲如果是做胃腸手術的話,是不能喝牛奶的! 危機管理就相當於一個企業“病”了,只有對診下藥才能藥到病除。業界經常有企業發出感嘆,本來是個小危機,讓專家一搞卻成大危機了……這就是因爲生搬硬套某個理論的原因,尤其是“坦白事實,告訴真相”這種理論,請問什麼叫事實? 領導/權威着急講話 危機發生時,企業通常會想到專家、領導馬上來澄清一下事實。但很多新聞也並非空穴來風,企業如果是以負責任的態度即便是假的,也當成真的處理,這樣發現事實真像後反而會獲得消費者認可。 所謂“言多必失”,領導/權威當然要一言九鼎,領導/權威如果着急發言,萬一說錯話則很難有迴旋的空間,因爲企業/權威本身就代表企業。而讓新聞發言人來說,領導還可以出來說他並不代表企業。 即便馬雲、潘石屹這樣的魅力領導,某些時候也該讓新聞發言人來說,比如這一次捐款危機,馬雲的危機公關就比潘石屹高明的多。不做正面形象恢復 危機結束了,危機管理是不是也結束了呢?不是的! 危機管理的真正目的是化危爲機,最起碼也要恢復企業形象。不做正面形象恢復,那危機管理工作只能算做了一半。危機讓我們對企業產生的負面影響,除了有大量的報道存在於網絡,還會有大量的報道存在於人們的腦海,危機的影響是持續存在的。 因此,做正面形象恢復,是消除危機的持續影響,如果不趁熱打鐵做正面宣傳,給個正面說法,過幾個月、過幾年負面影響還將持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