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的“美麗奇蹟”:4個月收入13萬元

學識都 人氣:9.95K

還有半個月,張友宏親手栽種的康乃馨就可以採摘了。看着自己創業的成果,張友宏笑容滿面,他承包的兩個溫室大棚,將爲他帶來近13萬元的收入。張友宏是雲南石林錦苑花卉大學生創業園區的一名創業者。2012年大學畢業後,農學專業畢業的張友宏一直在尋找合適的創業項目,一個偶然的機會,學校老師推薦他加入錦苑花卉大學生創業園項目。<?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雲南的“美麗奇蹟”:4個月收入13萬元

“這個創業園的模式對大學生創業者的吸引力太大了。”初嘗甜頭的張友宏說,“這個項目不僅降低了我們初次創業者的風險,還能保證我們有收入。”

據瞭解,錦苑花卉大學生創業園項目主要依託昆明石林錦苑花卉產業園爲平臺,採用吸納大學生入園、政府扶持、企業支持、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模式,幫助大學生創業。按照創業園區的規劃,創業項目分爲3個階段。第一階段爲見習期,錦苑公司在省內主要高校招募農業相關專業及熱愛花卉行業並有創業意願的大學生,在園區進行3~6個月的見習,大學生將接受花卉種植、花卉文化、市場營銷等一系列的培訓,基本掌握從事花卉行業所需的知識和技能,每月還能得到600元生活補助;第二階段爲試創業期,經過系統培訓之後,大學生們在創業園專家的指導下獨立承包大棚進行花卉種植;第三階段進入創業期,創業園協助大學生成立自己的公司,幫助大學生申請創業貸款,併爲創業大學生提供各種生產資料。最終,創業大學生種植出來的產品由創業園統一收購併銷售。

張友宏接受培訓後,就承包了兩個溫室大棚,開始了獨立運作。從播種、施肥、抹芽到病蟲害防治,張友宏不敢有一點馬虎,每天在大棚裏至少工作八九個小時。“夏天最難熬的就是大棚裏的高溫,讓人喘不過氣來。”創業的艱辛讓張友宏記憶猶新。

經過4個多月的精心種植培育,張友宏終於感受到了什麼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他算了一筆賬:一個大棚是3.8畝,康乃馨爲一年兩季,按照創業園的收購價,他的兩個大棚半年的收入就在12萬~13萬元,純利潤至少5萬元。“我當時投入了10萬元,包括承包大棚、種苗費、人工費等,一年就能收回成本,我們與創業園簽了3年的合同,後兩年的利潤空間會更高。”張友宏說。

像張友宏這樣進入創業園的大學生已有30多人次。一個半年前進入創業園區的大學生表示,除了雲南花卉產業的發展前景,他更爲看重的是園區降低創業風險的舉措:“一個大棚的建設成本要20萬元,還不包括每年的折舊費用,而創業園租給我們每年只要1萬多元。花卉種植的最大難題是技術,園區會定期派專家對我們進行技術指導,隨時幫我們解決種植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我們每一個大棚裏都掛着一個溫溼度記錄表,每兩個小時記錄一次,每週末專家都會與我們一起分析這周溫溼度變化對花卉生長的影響。我們只管種好自己的`花,不用操心銷售、物流等一大堆頭疼的問題。只要花的品質好,創業園就會以高價收購。創業園提供的專業化服務解決了我們自己獨立創業無法克服的困難。即便在這裏創業失敗,我們也學到了一門技術,出去也好找工作。”

“公司一直在創業園裏貼錢,目前已投入3000萬元進行基礎建設,建成標準化鮮切花種植大棚600畝。如果公司自己種,利潤會更高,但公司考慮到大學生創業失敗率比較高,申請這個項目,自己搭建平臺,還能解決部分大學生的就業問題。”錦苑花卉產業有限責任公司行政人力資源總監舒洋坦言。

對於創建創業園區的初衷,該公司董事長曹榮根的眼光似乎更爲長遠。儘管雲南省去年的花卉產業總產值達176億元,鮮切花產量佔全國60%以上的市場份額,但讓曹榮根擔憂的是,如此大的花卉市場卻面臨着技術瓶頸,95%的品種來自國外,即便交花卉專利費,因存在着品種競爭,國外的花卉巨頭也不一定出售好品種,而長此以往,中國的花卉市場將逐漸淪爲世界初級花卉產品的生產地。

“近20年來,花卉種植以個體農戶爲主,產業基礎差,支撐產業發展的人才力量嚴重不足。花卉的競爭,要有良好的人才定位。我們就決定搭建一個創業平臺,爲雲南培養花卉人才,探索一條大學生創業與花卉人才培養相結合的路子。”曹榮根說,創業園區的100名大學生若只有20個成功,若干年後就是20家企業,這對雲南的花卉市場有着巨大的帶動作用。

曹榮根說他有一個願望:憑藉花卉產業得天獨厚的優勢,昆明能在不遠的將來成爲亞洲的花卉中心。“從創業園走出的成功者和他們的企業是對這個產業基礎層次最有力的提升,滿足雲南若干年後對花卉人才的需求,讓花卉真正成爲雲南的‘美麗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