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鄉扶貧日記大全

學識都 人氣:1.18W

扶貧活動是一項很有意義的舉措,下面是爲您分享的下鄉扶貧日記大全,希望你喜歡。

下鄉扶貧日記大全

下鄉扶貧日記大全【一】

爲深入開展“萬名幹部下基層、紮紮實實幫羣衆”活動,切實爲廣大人民羣衆排憂解難,特別是爲人民羣衆做實事、辦好三、解難事,把黨和政府的關懷送到。十一月十六日,在市保密局劉光奇局長的帶領下,我們一行來到了蒼龍街道辦事處,對辦事處所轄的蒼頭壩社區和下壩村進行了解。在蒼龍街道代主任的介紹下,我們對所轄的兩個區域做了一個初步的瞭解,爲了更深入的瞭解兩個區域。我們便直奔蒼龍社區和下壩村。

進入蒼龍社區和下壩村,接待我們的是村支部書記和村委主任,由於此項活動工作開展的緊迫性、重要性,劉光奇局長便及時組織召開了村委工作會議。

會議上,劉光奇局長認真傳達了“萬名幹部下基層、紮紮實實幫羣衆”活動的重要性,並號召村委要高度重視此項活動,要積極行動起來,在蒼龍社區和下壩村開展好牽手**活動。劉光奇局長還指出“萬名幹部下基層、紮紮實實幫羣衆”是我們每一個工作人員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應提高認識,協調一致,爲此做出積極努力,把黨的關懷落實到人民羣衆身上。

11月20日,今天我們的任務是發放聯繫卡和宣講黨的政策。在機要局穆昌亮局長的帶領下,我們一同來到了下壩村,進入下壩村,我們沒有和村委聯繫,而是沿公路走訪。旨在聽到更多羣衆的聲音。我們來到老百姓陳仁美家,詢問了他的生活、身體狀況,老人更多的是對村領導的不滿。最後他導出,“你們來了就好,你們多走幾家。

下鄉扶貧日記大全【二】

3月12日 星期三 晴

今年初,在深入開展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市水利局黨組高度重視,專題研究制定了活動實施方案,確定了“開門搞活動”的原則,要求黨員幹部要全面深入基層一線,廣泛開展調查研究,走訪普通羣衆,瞭解民情民生,開展結對幫扶。真正讓黨員幹部受到教育、轉變作風,讓羣衆得到實惠,密切感情。

3月12日上午,根據市局黨組統一安排,機關全體幹部職工集體乘坐公交汽車趕到麻城市龍池橋辦事處**村開展民情大走訪和與生活困難羣衆“結對幫扶”活動。恰巧3月12日,也是國家確定的“植樹節”,所以在這次走訪活動中,局裏還專門安排全體黨員幹部參加**村的集體植樹和清理渠道活動。由於上午要參加有關會議,集體植樹和清理渠道的活動我因故未能參加,多少有些遺憾。會議結束時,已近晌午,我顧不上中飯,急忙驅車趕往村裏,與同志們一起匯合。趕到的時候,已經是下午快一點多了。

**村村委會對我們這次民情走訪活動十分重視,專門安排村組幹部幫助我們聯繫農戶和帶路。在村婦聯主任的引領下,我急忙趕到了此次走訪活動中的聯繫對象,困難羣衆佔洪波的家中。大老遠就看到門口一位60多歲的老人正在門前正忙着做家務活,一見到我們,老人顯得十分高興,伸出長滿老繭的`手,握住我的手不放,連聲說着歡迎。村婦聯主任介紹說,這是佔紅波的父親,今年已經六十多歲了。老人說,我知道你一會兒要過來。估計在這之前,與我一起負責聯繫和結對幫扶這家農戶的局水資源科潘金雄同志已經來過這家並進行了走訪和慰問。老人可能是從他那裏已經知道我馬上要過來的消息。

進屋坐下,房子是一棟三層高的舊樓房,好像正在裝修之中。佔洪波的父親非常熱情,給我倒了杯熱茶。老人說,洪波這孩子,臥病在牀已經好幾年了,至今生活不能自理。這幾年,全靠小兒子,在附近靠做木匠,掙幾個錢,把這個家撐起來。最近,正在把舊房子裝修一下,準備過一陣子把小兒子的婚事辦了。這房子裝修的錢,都是小兒子打工掙的。老人忙着介紹,因爲大兒子佔洪波的看病治療,家裏已經花了不少的錢,這些也都是小兒子掏的。他自己年齡大了,加上小兒子的病情,不能外出打工,只好在村子周邊偶爾幫一些農戶打點短工,以彌補家用,減輕兒子們的負擔。

我從身上掏出200塊錢,塞到老人手中,真誠地對老人講,這次到您家走訪,主要是來看望一下您們,特別是看望一下佔洪波。這點錢,儘管不多,但是我的一片心意,希望您能收下。老人堅一開始堅持不收,正相互說着,老人突然停頓了下來,盯着我的臉龐,顯得十分驚喜。他說,你是不是原來來過我家搞過走訪慰問?我仔細一瞧這家房子,再看看老人,我也一下子想起來,2012年開展“三萬”活動,局裏組織進村走訪調查的時候,我好像來過這家的,臨走的時候我還留下了300塊錢給老人,並從家裏給他們帶來了一袋子衣服。這時,村婦聯主任也想起來這事。此時,老人還一直說着謝謝,都說得我都不好意思。

我對老人解釋道,這次我專程到您家裏來看看,既是局裏面的安排,也是我個人的心願。這次來,看到您家庭的巨大變化,趕到由衷地高興。真誠希望您們家新的一年,一切都會越變越好。也希望您們把我當成你們遠房的一個親戚,多聯繫多走動。家裏面如有什麼困難,克服不了的,需要我提供幫助的,請及時跟我聯繫,我一定會想方設法,幫助你們解決一些困難和問題。老人再三表示感激。

離開老人的家裏,老人有些依依難捨。在回程的路上,我一直在惦念着這個特殊的家庭,想着這位善良、淳樸、熱情、堅韌的老人和他的孩子,想着我們身邊無數個象他一樣的普通羣衆。一次普通的走訪,從老人的家庭,我受到了巨大的民情教育與心靈洗禮。在走訪的過程中,我更深地體會到什麼叫做感恩,懂得了什麼是勤勞,明白了什麼是自強與自立,看到了一個人在直面困難時的百折不撓和對人生的樂觀堅毅。同時,我也更深地感覺到,人民羣衆永遠是最值得我們尊重和敬愛的人。在每一名普通的羣衆面前,我們都是一名學生,在他們身上,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必須從心底真心熱愛他們,時刻想着他們、爲了他們、相信他們、依靠他們,全心全意服務他們。因爲,他們不僅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更是我們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工作之的。

下鄉扶貧日記大全【三】

早上起來,簡單吃碗米線,我就步行8公里到中寨村麻地溝村民小組走訪摸底。

春寒料峭,冷風颼颼。跑了3公里左右,身上才熱乎起來。

今年情況特殊,3月份要啓動村級換屆,5月完成換屆工作。一些村幹部存在觀望等待思想。因此,我們要發揚“5+2”、白加黑的工作精神,加強督促配合,環環緊扣推進工作。今天雖是週末,我決定步行下鄉走訪羣衆,既可鍛鍊身體又免得請基層幹部接送佔用他們的休息時間扶貧民情日記大全扶貧民情日記大全。

聽說省委辦公廳把駐村扶貧點調整安排在會澤,而且明確要求打造成示範點,起好引領帶頭作用。我們作爲市委辦公室下派的駐村扶貧隊員,深感責任重大,也要提振精氣神,穩紮穩打,掛圖作戰。首先建立扶貧工作臺賬,明確扶貧的時間表、路線圖,狠抓脫貧攻堅各項任務的分解落實,努力把中寨村扶貧點打造成示範點。

今天到麻地溝村,主要是落實小作坊釀酒造成污水亂排亂放,影響環境整潔的問題。計劃從相關部門協調80萬元資金,用於修建村民活動場所和治理環境污染,促使生產者改良工藝、改造排污管道溝渠,提高生產質量,同時改善人居環境。

村民小組長李xx介紹說,麻地溝村民小組現有130戶582人,其中貧困戶24戶。麻地溝村土地少,在外打工的人比較多,有120多人,搞運輸的有13 家,有20多輛運輸車。村裏養牛養豬的農戶多,環境衛生差。養豬大戶譚文明家存欄100多頭肥豬,養牛大戶譚紅富家存欄30多條菜牛。村裏烤酒的人也比較多,年產量60餘噸,用於烤酒的糧食要100餘噸。希望上級領導支持,儘快建起村民活動場所,修理排污溝渠和垃圾池。村裏也有信心集中建蓋30戶小區房。

下鄉扶貧日記大全【四】

今天我到三組入戶走訪,感覺三組大部分都是新搬遷戶,一統計,僅去年就搬遷了18戶。原來三組的村民主要分佈在山上和山下,大約各佔一半,山上的自然條件惡劣,交通不便,村民們強烈要求搬遷。經村委會協調,在山下整理了一些屋基,條件好的都遷下來住進了新房,目前山上大約還有七、八戶,我決定先上山走一趟。

沿着山路往上爬,大約二十多分鐘纔到第一家,叫徐光朝,家裏三口人,低矮的三間土坯房,家裏很亂,滿院都是剛孵出的小雞。徐光朝的兒子徐斌對我們說,他們家三口本來都在外打工,因爲他母親生了病,得了肝硬化,在醫院住了幾個月,醫生說沒有了救治希望,不得已纔回來。他母親現在病情雖然沒有惡化,但隨時都有生命危險,他父親身體也不好,患有腰椎間盤突出和甲亢病,他只有放棄打工回家照顧父母。爲了掙點錢,他到省農科院學習了蜈蚣養殖技術,在家裏養蜈蚣,但才起步,還沒有見收;同時又買回了一批雞苗,準備搞規模養殖。徐斌是我入戶走訪來在農戶家裏遇到的第一個年輕人,今年25歲,也是全村唯一一個搞特色養殖的,我很有感觸,年輕人就是不一樣,有文化,有思路,建設新農村就需要年輕人。我對他說,養蜈蚣風險很大,關鍵是技術,所以你一定要多小心,有什麼問題一定要及時請人解決,千萬不能讓蜈蚣生病。

再往上走,來到程梅家,她正在林子裏放牛,我說我們是 三萬 活動工作組的,想到她家裏坐坐,她便把牛拴好,把我們帶到她家。家裏條件還不錯,雖然住在山上,但是樓房,而且也收拾得很乾淨,她說房子建了好幾年了。程梅今年39歲,是我入戶調查遇到的第二個40歲以下的年輕人,接連遇到兩個年輕人,我便有些興奮,現在年輕人都出門打工,留下來的實在太少了。

程梅家裏三口人,丈夫朱朝明開農用車在周邊村從事農產品收購、販賣,每年可以掙一些錢。她在家種莊稼,不僅種了10畝土地,還養了10頭豬、3頭牛、1只羊,我粗略地算一下,她在家種地搞養殖每年的毛收入也有近2萬元。她還有一個女兒,9歲,在洪門鋪讀小學。她家是我在洪門鋪村入戶走訪以來遇到的條件算比較好的一戶了。我問她現在主要有些什麼困難,她說主要是她女兒上學比較困難,才9歲,每天要走幾里路到山下讀書,又沒有同伴,中間要穿過好幾個樹林子,現在野豬比較多,很有危險,上學的時候她可以送一下,放學要是太忙就來不及接,希望能夠解決一下。再就是希望村裏幫忙在山下協調一個屋基,還是想搬到山下去住。

三組山上的資源其實還是很豐富,森林保護得比較好,山場面積也很大,如果年輕人不出門打工,像程梅一樣,在家發展養殖,也還是可以掙到錢。政府應該在這方面做一些工作,力所能及地把年輕人吸引回來,只有年輕人回來了,村子裏纔有發展的生機和活力,纔可能形成一種良性循環,更好地推動經濟發展和新農村建設。

接着我又到吳玉海、程家錢、吳兆旭、塗原進等幾家,情況大體差不多,都屬於比較勤奮、生活過得去、但生存條件又比較差的一類。他們都反映山上條件太差了,而且野牲畜多,破壞性大,莊稼都種不成,要求村裏能夠幫他們遷到山下居住。

從山上往回走,我想村裏搞遷移扶貧是正確的,應該把村民從山上遷下來,人雖然住在山下,但山上的地還是可以種,而且還可以利用山場資源發展特色產業,老百姓也有增收的路子。

社會發展的趨勢是城市化,那麼農村發展的趨勢應該是集鎮化和村莊化,如何探討一種土地流轉機制和搬遷幫扶機制,把那些生存條件惡劣的村民集中遷移到公路沿線、集鎮周圍,讓他們遷得下、住得穩、能發展,應該是政府認真研究並切實解決的問題。

TAGS:下鄉 扶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