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基童年讀後感集錦15篇

學識都 人氣:4.42K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爾基童年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高爾基童年讀後感集錦15篇

高爾基童年讀後感1

《童年》通過自轉體生動地再現了19世紀七十年代蘇聯人民的生活狀況,高爾基也在此生活在痛苦人生之中。

本書寫的是高爾基兒時,經歷的痛苦、悲慘,有時也能得到一些溫暖的童年生活。

在這本書中,高爾基剛來到外祖父家中這一章,讓我熱血沸騰。作者年齡還小,卻不幸遭遇外祖父的痛抽,被抽去知覺,也未見外祖父停手。作者多麼可憐啊!在我的生活中,我做錯了一件小事,爸爸只會用心教我不應該怎麼做,而作者卻這樣悲慘。高爾基年紀輕輕就被外祖父趕出家門,而他到處流浪,經歷了各種各樣的磨難,卻仍有一顆善良、純潔的心靈。

說到一顆善良的心,讓我想起了幾日前,我所聽過的一件事:一個小男孩因長期生活在殘暴的家庭中,心的思想也有所改變,變得兇狠,自私自利。高爾基生活在與男孩的家庭相近,甚至比男孩的家庭更殘暴,但是他並沒有變得像小男孩一樣邪惡,他總是用自身的正義去戰勝身邊的邪惡,他是多麼與衆不同啊!我們應該學習高爾基的精神,永遠保留一顆“良心”。

高爾基的童年生活,就是在黑暗中度過的,但幸好這個世界也不是完完全全醜陋不堪,他的身邊還有善良、正直的人存在。他們給了高爾基信心與力量,使他看到了光明與希望,並讓他相信光明一定能戰勝黑暗,我也希望世間的人好多壞少。

高爾基童年讀後感2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歡樂的笑聲,開心的遊戲,純潔的友誼,父母的關愛……而高爾基的童年卻與我們的截然相反……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阿廖沙在三歲時就是去了父親,由母親與外祖母帶到了外祖父家,在那裏,外祖父的殘暴,舅舅們的無情,繼父的惡毒……都對阿廖沙的心靈帶來了嚴重的傷害,最終在阿廖沙十一歲那年,母親去世了,外祖父也破產了他便走上社會,獨立謀生。

讀者作者高爾基的悲慘的童年生活,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有爸爸媽媽的疼愛,與玩伴的歡笑聲,那百玩不厭的遊戲……都讓我無比懷念,雖然高爾基沒有幸福的生活,但他又外祖母的疼愛與關切,讓高爾基堅強,不屈服與困難的精神與信念。外祖母勤勞,善良,他是全家的精神支柱,常常給給阿廖沙將好聽的故事,也潛移默化的叫他做一個不向醜惡現象屈膝的人。

讀了《童年》我深深的感受到了自己的童年非常幸福,不用幹苦活,沒有遭到親人的打罵,我們都是父母手心裏的寶,有良好的生活條件與學習環境,不愁吃不愁穿,而高爾基要忍受着寒風暴雨度過自己的童年,我們應該慶幸自己沒有生在那個年代,但是,在我們享受幸福同時也讓我們少了一些付出,一些執着,一些積極,一些努力……

高爾基用他的童年告訴了我們一個真理:在陰冷黑暗的地方我們不必害怕,或許我們再跌倒的地方站起來,努力摸索着,終會從這條陰冷的小巷走到光明的大道!

高爾基童年讀後感3

高爾基,年幼時常聽大人們提起,卻不知道他是誰,欲知他的身世,柯達人們總是說你還小不懂的。初中時瞭解到了他,他的身世如此悲慘,但也獲得了許多名號、榮譽。並且他還爲後世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而《童年》也正是他寫的一本自傳體小說。

這本書講述了高爾基悲慘的童年,看完後我不禁想到了自己的童年。每個人都有童年,我的童年包括大家的童年估計都是充滿了快樂的,然而高爾基的童年如此殘酷,他也成爲了如此了得的人,我感到很是敬佩。高爾基早年喪父,一直跟着媽媽與年邁的奶奶過着貧困的生活。然而他並沒有抱怨過,而是努力的學習,長大後想要孝敬媽媽,這點我也是很佩服的。此書記載了高爾基悽慘的童年的故事,裏面夾着一些苦澀,與做人的道理。

看了這本書,我很慶幸自己生在了這個充滿人道的社會主義國家,這裏沒有傷人的鞭子,沒有層出不窮的暴行,這裏的人們善良、團結、充滿愛心。走進書香四溢的校園,成爲一名莘莘學子,開心的迎來充實的一天。校園裏老師們熱心的傳授給我們知識,我們如同一個個樹苗在這個平與的社會裏漸漸長大。讓我們珍惜現在吧,珍惜每一秒,長大後回報這個人道的國家。讓書中親人朋友間勾心鬥角的事永遠不要變成現實,讓這個人道主義的國家一直延續吧。

我們也將要向高爾基學習,古人說的好:“見賢思齊焉”。

高爾基童年讀後感4

歌德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和很多高尚的人談話。讀了《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後,我從高爾基身上學到了很多事:做人一定要堅強,要自立,要能勇敢的面對生活中的困難。

《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是俄國作家高爾基寫的,內容講的是高爾基在童年及其青年的生活。小說中的阿繆沙即高爾基,是以高爾基的童年及其青年生活爲原型創作的一組作品。

高爾基的童年是悲慘的,他年幼失去了父親,隨後跟隨母親到外祖父家生活。外祖父對他的冷淡,讓他對生活充滿了恐懼。隨後母親也去世了,年幼的他只能和外祖父們生活,而外祖父卻是一個自私、吝嗇卻自大的老人;外祖母卻充滿了疼愛、關心,阿繆沙。外祖母對他的疼愛讓他對生活充滿了信心,高爾基開始打工掙錢,慢慢的他可以爲外祖父們減少不少負擔。他對美好事物的嚮往,經過童年的往事,讓他對生活衝滿了渴望。慢慢的他隨着自己的堅強,走進了大學,收到了各種思想的啓迪與教育,社會這所大學爲他展現了一個色彩斑斕的廣闊世界,是他的思想越來越成熟。

我深深地被高爾基小時候因讀書而遭受的許多恥辱所震撼,還感受到了高爾基小時候渴望讀書,拼命讀書的不懈精神。在這個記錄高爾基和青少年生活的小說中,我體會到了高爾基對人們惡習的痛恨,對自由的追求,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正是由於他對社會的強烈感受和對於文學的熱愛,他刻苦寫作,終於成爲一名影響全世界的著名作家。

我想:名人之所以所敬仰,是因爲他們往往做出了常人做不到的成績。對照自己優越的生活環境,我更應該珍惜現在的大好時光,以高爾基爲榜樣,自加壓力,奮勇拼搏,努力實現自己的目標,爲以後的美好生活而奮鬥。

高爾基童年讀後感5

大家一定都看過《童年》吧!這是我最喜愛的書之一。在我11歲生日時,父母送了我一本《童年》。我愛不釋手,立刻迫不及待地閱讀了起來。這本書是蘇聯著名作家高爾基所寫的,書中記錄了高爾基幼年時期的生活。

作者重點描寫了兩個人物,這兩個人物也是最令我印象深刻——外祖母、阿廖沙,因爲外祖母善良、勇敢、樂觀,從不向困難低頭,堅強地承受着生活中的各種考驗,有着強大的精神力量和講不完的童話故事。則因爲阿廖沙是全書的中心人物,有着對勞動和勞動者的尊重,對文化知識的渴望,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富有正義感和同情心。這個片斷印證了外祖母勇敢的特點。“你怎麼不把他奪過來,嗯?”“我給嚇住了。”“白長這麼大的個子!不嫌害臊,瓦爾瓦拉!連我這個老太婆都不害怕!真不害臊!……”她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與她相反,一遇到困難或挫折就會逃避,而不是勇敢地去面對。

我還喜歡阿廖沙對勞動和勞動者尊重的行爲,在我們身邊,有些人不能夠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破壞了別人的辛勤勞動。這本書的文字準確而富於形象性,運用了寓意、諷刺等語言手法,是使文章生動、形象。文章中還有一些精闢的用語,既意味深長,又富有哲理性。看完這本書後,我不禁地把自己的童年和阿廖沙的童年作了一個對比。阿廖沙童年時期生活在一個黑暗的社會裏,而我們的童年時光要比阿廖沙美好得多。我們不僅能解決溫飽問題,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玩具,還能得到好的教育,使我們懂得了豐富的知識。所以我們要好好珍惜我們美好、幸福的童年。

讀了《童年》這本書,我受益不小。阿廖沙和外祖母的精神與品質都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高爾基童年讀後感6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地叫着夏天……”聽着這首歌,讓我知道了童年使我們一生中珍貴的寶藏,每個人都有自己無憂無慮的童年,而高爾基的童年卻與我們與衆不同,他的《童年》讓我受益匪淺。

馬克西姆·高爾基出生在一個貧苦的人家裏,他幼年喪父,又受到了外祖父的虐待,是他吃盡了苦頭,就這樣度過了艱難的童年。

高爾基的童年是那麼悲慘,和他比起來,我可是個“小公主”了。整天,父母呵護我們,老師鼓勵我們,有了困難同學幫助我們。我們不愁吃、不愁穿,生活中蜜罐裏,我們的童年是多麼快樂啊! 雖然我們過着公主般的生活,但有的同學還是生在福中不知福。我們彷彿是溫室裏的花朵,不能在外面獨立生存,好比是一隻要破蛹而出的蝴蝶,一隻破殼而出的蟬,嬌生慣養,不能經歷一點磨難。恐怕我們以後的身影就是那隻瘸蟬。所以,只有吃了別人吃不了的苦,才能享到別人享不到的福。也就是說:想要幸福,首先要吃苦。

記得有一次,我在電視上看到一個七歲的孩子從小吃苦耐勞,而且經常用一句名言鼓勵自己:吃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所以,我認爲:一塊石子,不經風沙的百般沖洗不會變成一顆晶瑩的鑽石;一棵小樹苗,不經常年的風吹雨打也不會長成參天大樹;人也一樣,不經歷磨礪,也不會成爲一個大寫的“人”字。

是的,當時生活的困苦,讓我知道了現在的生活來之不易。所以,我們要珍惜這擁有的一切,努力奮鬥,好好學習,成爲祖國的棟樑之才, 讓我們的祖國更加強大。

同學們,還等什麼?讓我們去追求吧!做一個自強不息的中國人!

高爾基童年讀後感7

馬克西姆·高爾基,是蘇聯十九世紀的一個偉大作家,他經歷了各種各樣的苦難,用文字,訴說着當時窮苦人民的痛苦。《童年》,便是這樣一篇關於家人之間的競爭,悔恨的文章。

文章一開頭就說道:“在一間狹窄幽暗的房間裏,我的父親躺在窗下的地板上。”不尋常的開篇,便意味着不一樣的故事。只有四歲的主人公,阿廖沙懷着一種害怕和悲傷的心情看着自己的父親下葬。母親和外祖母泣不成聲。緊接着,阿廖沙的母親突然臨產。可惜的是,阿廖沙的小弟弟,馬克西姆還是去世了。

在經歷那麼多到的苦難後,阿廖沙他們來到外祖父那裏,一個名字叫“尼日尼城”的美麗城市。外祖父都有阿廖沙的兩個舅舅,一個舅媽,兩個表哥和一個表姐。原來,外祖父他們辦了一個布坊。

故事在這裏,本應該就是美好的,但突然,事情發生了巨大的轉折。有一句話,真的寫出了人受利益的驅使而使這本來美好的家庭漸漸衰敗而引出下文:外祖父的家中。人與人之間瀰漫着相互的敵意。

阿廖沙的兩個舅舅都喜歡惡作劇。從而引出了許多荒唐的鬧劇。果然,悲劇誕生了。一個工友意外死亡,舅媽又難產而死。望着這個越來越衰敗的家庭,他們都心痛不已……

故事的情節起伏感十分強烈,每看完一面都會迫不及待的翻到下一面,字體通俗易懂,十分有節奏感。對景物等寫的仔細,使人感覺十分的真實,彷彿那種情景就出現在眼前。

雖然這是一篇讀後感,但我也不想用太豪華的語言去讚揚它,只需要用一顆簡單認真的心去品讀這樣一篇優秀的作品。你會發現,世界上有光明也有黑影,只要你有善於發現它們的眼睛。

高爾基是一位偉大的作家,他用他那神奇的文筆,譜寫出了人生的樂曲,永不停息。

高爾基童年讀後感8

最近,我讀了高爾基的著作《童年》,書中形象地描繪了主人公人物阿廖沙悲慘的童年。人物阿廖沙父母雙亡,而外祖父脾氣十分暴躁,只有外祖母疼愛他了。外祖父不太喜歡他,兩個舅舅更是討厭他。就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他卻走過來了。其實,人物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爾基本人,高爾基借人物阿廖沙這個人物來描述自己的童年。這令我深深地體會到了當時那個年代的人的醜陋面目。高爾基的童年跟我們現在比起來,實在是太悲慘了!

我們多幸福啊,被父母寵着。每天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中,聽着老師講課;回家有大魚大肉等着你品嚐;你想要什麼,就給你什麼;如果有人欺負你,大人會毫不猶豫地狠狠地教訓那個人一番。而高爾基那個年代呢?高爾基很少有安寧的日子,幾乎天天有人傷害他、辱罵他、欺負他。我也有些想不明白,那些人做這一類損人不利己的事情幹嗎呢?這些毫無意義的事情值得他們去做嗎?

所以,我們更要珍惜如今美滿、幸福的生活。我們要抓住童年的尾巴,努力學習,千萬別身在福中不知福。這樣優秀的學習環境,這樣美好的童年生活,我們再不好好學習,那就太對不起父母了。

如今,眼看童年就要走了,迎來的是充滿活力的少年,讓我們珍惜童年的最後一刻,稍不留神,童年就會離我們遠去,抓住童年最後的時光,留下我們對童年最美好的印象吧!

高爾基童年讀後感9

最近,我讀了高爾基的著作《童年》,書中形象地描繪了主人公xx悲慘的童年。xx父母雙亡,而外祖父脾氣十分暴躁,只有外祖母疼愛他了。外祖父不太喜歡他,兩個舅舅更是討厭他。就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他卻走過來了。其實,xx的原型就是高爾基本人,高爾基借xx這個人物來描述自己的童年。這令我深深地體會到了當時那個年代的人的醜陋面目。高爾基的童年跟我們現在比起來,實在是太悲慘了!

我們多幸福啊,被父母寵着。每天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中,聽着老師講課;回家有大魚大肉等着你品嚐;你想要什麼,就給你什麼;如果有人欺負你,大人會毫不猶豫地狠狠地教訓那個人一番。而高爾基那個年代呢?高爾基很少有安寧的日子,幾乎天天有人傷害他、辱罵他、欺負他。我也有些想不明白,那些人做這一類損人不利己的事情幹嗎呢?這些毫無意義的事情值得他們去做嗎?

所以,我們更要珍惜如今美滿、幸福的生活。我們要抓住童年的尾巴,努力學習,千萬別身在福中不知福。這樣優秀的學習環境,這樣美好的童年生活,我們再不好好學習,那就太對不起父母了。

如今,眼看童年就要走了,迎來的是充滿活力的少年,讓我們珍惜童年的最後一刻,稍不留神,童年就會離我們遠去,抓住童年最後的時光,留下我們對童年最美好的印象吧!

高爾基童年讀後感10

初讀文章,我感覺到了前蘇聯無產階級作家馬克西姆、高爾基的寫作才華,同時我也感受到了19世紀70-90年代俄國的社會面貌。整本小說充分展示了殘酷、野蠻、愚昧、污穢的令人窒息的生活,因此,我對這本小說愛不釋手。

小說一共有13個章節,分別是:失去父親、母親出走、快樂的茨岡、禍不單行、分家以後、罪孽深重、房客的“好事情”、彼得大伯、母親歸來、父親的故事、母親再婚、輟學謀生、母親去世。

當我再次翻閱這本書的時候,傾刻,一種偉大的靈魂出現在了我的面前,啊!那是高爾基先生不向命運屈服,敢於向命運做鬥爭的精神!由此,使我想到了美國卡耐基的兩句話:“人在身處逆境時,適應環境的能力實在驚人。”“人可以忍受不幸,也可以戰勝不幸,因爲人有着驚人的潛力,只要立志發揮它,就一定能渡過難關。”是啊!高爾基面對逆境與困難,他毫不畏懼,泰然自若的應付了。

寫到這兒,我慚愧地低下了頭,我小時候好比溫室裏的花朵——弱不禁風,遇到一點點挫折就會瀉氣,雖然我小時候家中不那麼困難,但對我來說,那種死亡、受鞭打的折磨,簡值就是天方夜譚。

高爾基,我想對您說:“就因爲您在挫折中奮起,就因爲您不怕困難,所以您的作品和論著成爲了全世界無產階級的`共同財富!我一定好好向您學習!”

高爾基童年讀後感11

在陰冷的冬天的綿綿細雨中,讀了高爾基的小說《童年》。那充滿陽光氣息的阿列克謝一下子跳進了我的心裏,驅散了心中的陰霾,告訴我春天的迎春花正在發芽。

阿列克謝的調皮,阿列克謝的可愛,阿列克謝的懂事;外婆的故事,外婆的上帝,外婆的茶飲,外婆的禱告,無一例外地令我神往。

小說《童年》是一本好書,但吸引我的,似乎不是書評上說的“揭露了沙皇統治下俄國人民的黑暗生活”。一本小說,講了一個

孩子的故事,帶着孩子的眼光和孩子的懵懂與鬱悶,翻開每一頁,都能讓我喜悅地潛進去,和書中人物一起流淚,一起歡笑。

讀小說《童年》就像走進了高爾基的世界。一片鉛灰色,像空氣中大團大團的恐怖和寂寞,那是外公。有一片橙色,像陽光下肆意盛開的向日葵,那是外婆。恍惚回憶起自己的童年的灰色和橙色。那是每一個人都擁有的心靈的舊痕。

我的橙色是父母溫暖的手掌和外婆的花生米,我的灰色是自己心中那個久久打不開的木匣。我想起每個人都應該擁有一本自己的小說《童年》,不是爲了別人,只是爲了尋找自己生命中的橙色和灰色。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着夏天。草叢邊的鞦韆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熟悉的小說《童年》又在耳邊響起,童年已經逝去,步入初中的我回憶起童年是多麼美好的時光啊,讀了高爾基的小說《童年》後,才知道什麼是童年,什麼是幸福童年,什麼叫做珍惜童年。

高爾基童年讀後感12

我有一個無憂無慮、充滿陽光的金色童年,同時現在的自己也擁有了一顆柔軟與脆弱的心。父母給予我近乎於完美的愛,讓我驕傲地活着,我依賴着他們、纏繞着他們,隨着時間的流逝,絲毫不覺得自己是一個負擔,一個毫無獨立人格的人。

我如同花兒一樣幸福地盛開着,可是這自以爲是的幸福卻在讀完了高爾基的《童年》之後,感覺蒼白起來。我並不是否定父母給予我的愛,可是與小阿廖沙相比,我在精神上是一棵發黃的、柔弱的小草。

小時候的自己知道像黃繼光、董存瑞那樣保衛祖國,捨己爲人的人叫做英雄,但對於阿廖沙這個以高爾基爲原型的小主人公,一直充滿了欽佩和同情,對他的遭遇感到氣憤,同時也欣賞他對待挫折的堅韌與堅定,他從不怨天尤人,一直都是從容地接受現實,樂觀地盡力改變現狀。現在我才知道他也屬於英雄的一類,是我心裏閃閃發光的金子。

像我這樣的一代人,在這個物質文明高速發展的時代,變得敏感自私,脆弱自餒,遇到不順心的事要麼萎靡不振,要麼歇斯底里,甚至拿自己的親人當出氣筒……無論什麼時候我都要感謝自己的父母,他們默默地獻出自己的全部真心,有時候換來的可能是我的冷言冷語,更多的是我甩門出家的聲音,真是慚愧啊!

而每當我看到阿廖沙被他的舅父、外公毒打的時候,我覺得連他自己的家人都不愛他,可他還是那麼開朗樂觀地面對生活,以至於到最後《在人間》裏遭受社會最底層的待遇,以及《我的大學》中他以社會爲大學,接受各種思想的啓迪都與他童年時代的經歷有莫大的關係。

我的童年依舊在記憶中閃爍着,而《童年》則教會我如何面對以後的路,如何在逆境中成長,如何做拯救自己的英雄。

感謝這本對我深有啓發的《童年》!

高爾基童年讀後感13

每個人都擁有屬於自己的童年,可能傷心也可能是美好的。但都是獨一無二的。我曾經天真的以爲一位文學家的童年應是美好的,就像是甘露,甘甜,澄靜。但阿廖沙的生活卻是想象不到的心酸。

年僅三歲的阿廖沙,就要承受失去父親的痛苦。被母親帶回家撫養,可是外公由於當時自己家族的衰落,讓自己的親人受到毆打,辱罵。這讓還未長大的阿廖沙很早就學會了頑強鬥爭。在一個家裏,外公和外祖母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性格,阿廖沙在外祖母的保護下成長,學會了用樂觀的心態對待並接受任何事物。

十一歲的阿廖沙結束了自己的童年,結束了悲慘的童年。而我們是否也該反思。

年紀在父母看來還小的我們,已經具有獨立思考和保護自己的能力,但是,父母依舊把我們當做掌上明珠,寶藏咿呀昂的呵護着。而阿廖沙他的年紀與我們不相上下,但他從未享受過這般待遇。

而我的童年雖然沒有母親的陪伴,但是我依然幸福的生活着。因爲我有愛我的爸爸,疼我的爺爺奶奶,寵我的哥哥,姑姑姑父。不是麼?我爲自己感到慶幸我生在如此幸福的小家,也可以說我很幸運,被家長寵着。每天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中,聽着老師講課;回家有大魚大肉等着你品嚐;你想要什麼,就給你什麼……

在阿廖沙匆匆過去的童年中,我懂得了要持之以恆。

高爾基童年讀後感14

每個孩子的童年都是快樂的,幸福的,最近幾天,我讀了高爾基的一本書,名叫《童年》,讓我受益匪淺。

《童年》講述了主人公阿廖沙苦難的成長經歷。在本書中,通過阿廖沙——一個小男孩的視角,觀察並講述了父親和弟弟去世後,阿廖沙跟媽媽來到外祖母家生活的點點滴滴。還講了自己在外祖父家裏的所見所聞,在他幼小的心靈中,塑造了兩位人物形象,外祖父,是個自私殘暴的人,外祖母,是個正直善良的人,外祖父和外祖母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性格,阿廖沙在外祖母的保護下成長,學會了用樂觀的心態對待一切。成爲了一個善良、勇敢的孩子。他的童年是枯燥無味的,不但體會到了人間冷酷無情,而且外祖父的薄情薄義,讓阿廖沙認清對親人的失望,在他內心深處,只有外祖母最疼愛他!

這本書讓我想起了自己過的生活是多麼的幸福啊!每天除了學習什麼都不需要去做,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但是我還不好好珍惜,我自愧不如,每個人的童年幸福都是相似的,不幸的童年各有各的不幸。像阿廖沙童年是不幸的,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學習。每個人的童年都是短暫的,因爲和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絢爛多彩的,是無憂無慮的,幸福快樂的!

這本書讓我記憶深刻,我喜歡看《童年》這本書,它不僅讓我解了阿廖沙不一樣的人生和他幼小心靈受到的傷害,而且也讓我重新體會到了我自己現在過的幸福生活,我要好好珍惜!

從現在起,我要努力學習,珍惜父母帶給我的幸福生活,長大好好孝順父母!

高爾基童年讀後感15

讀了《童年的高爾基》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和高爾基相比童年,我問是多麼幸福啊!

高爾基出生在一個木工家庭。5歲時,父親病故了,生活更加艱難了,他和媽媽就住在外祖父家裏。由於家境貧寒,高爾基上學只好穿母親的皮鞋,外祖母的外套,黃色的衣衫和散退褲子。這樣一身五顏六色的不協調的裝束,引起同學們的嘲笑。和高爾基相比,我們現在穿的全是自己的新衣服,還是高檔的衣服,儘管有這麼好的條件,我們卻生在福中不知福,常常挑三揀四,有的衣服穿的次數多了就不願再穿。想到這兒,我不禁有些慚愧。

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爲了上學,只能撿破爛換錢。每到不上學的日子,他就一大早起來,揹着一個大布袋,走街串巷,撿一些破布頭,爛紙片賣給廢品加工廠。運氣好纔能有半個盧布的收入,如果運氣不好呢,高爾基上學的事就沒了着落。我們現在上學什麼也不用操心,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相比之下,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什麼理由不加倍努力學習呢?

撿破爛換來的錢成了高爾基的學費來源,但是學校裏那些有錢的孩子並不理解高爾基的行爲,反而嘲笑他,說他身上有一股“臭味”。我覺得並不是高爾基身上有臭味,而是那些有錢孩子故意嘲笑高爾基,他們才顯得很臭。反而高爾基把別人的笑變成催促自己努力學習的動力。他發奮努力,刻苦讀書,終於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收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喜愛和尊重。

我合上書,沉思了一會兒,不近思緒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