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精選10篇

學識都 人氣:3.24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精選10篇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

海倫·凱勒,一個在黑暗無聲的世界,一個帶給無數人光明和希望的英雄,她用飽蘸愛的筆墨書寫者對生命的崇敬珍惜,對所得的感恩反饋,她用超乎常人的堅強和毅力感受着光陰的走過,記錄着心靈的軌跡,她用詩意動人的筆觸,表達着對生活得愛和禮讚,對人類往昔的稱頌和理解,她把慈愛的雙手伸向全世界,爲世人留下一首永難遺忘的生命之歌。

閱讀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時,恰逢自己處在人生的低谷,不如意的事接二連三,繁忙快節奏但無效的工作,疲於應付的各種學習,學生的屢屢犯錯不懂事,周圍人對自己的不滿意……重重壓力讓我身心疲憊,喘不過氣來。每天我都眉頭緊蹙,心理堵得滿滿,心情抑鬱,感覺自己的日子裏沒有陽光,沒有未來,只有無盡的指責、黑暗和無望。窗外的花兒開的爛漫之極,草兒綠的晃眼,曾經那麼敏銳的觸覺彷彿凍結,對於過去讓自己感動甚至落淚的細節竟是視而不見。

偶然的一天,在同事的桌子上發現了它——《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充滿生命色彩的綠色封面,黑白分明的八個大字,就那麼適時的吸引了我,連續一個多周,我陷入其中不可自拔,一有時間就捧起它,伴着墨香,我遊走於一個生機勃勃的繽紛世界,和一個偉大的靈魂無聲對話,時而爲海倫的不易神傷,時而爲沙利文小姐的耐心、智慧和愛流淚,它默默地撫慰着我的焦躁,淨化着我的混沌,豐腴着我的荒蕪,提升着我的境界和對生命的認知。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2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童年僅有一次。每個人的童年都應是多姿多彩、豐富美麗的。自從我看了這一本書,令我頗爲啓發!

作者出生在一個小鎮裏。她的出現,帶給全家人極大的歡喜。可就在她正要享受自己的快樂童年時。悲慘的事情發生了。她得了一種病,不久後,她又兩眼失明,雙耳失聰,她嚎啕大哭了許久,與此同時,她也清楚地意識到自己一定要接受這個殘酷的現實,她不斷努力學習,最後考上了哈佛大學,走上成功之路。這個小女孩兒的名字就叫海倫。

我想海倫的生活如此之艱苦,但她會用一顆執着的心去面對。她失明失聰,卻能流利用語言交流,也許它所下的苦功要比在書中多很多,她在書中說:“在我有生之年要學會自立,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儘可能不去給別人惹麻煩。”這不禁讓我想起我自己,自己身體健全,尚不能做到不給別人惹麻煩,而當身體殘病還有充足的精力繼續向前嗎?我恐怕連這個目標也定不下來。

讀完這本書,我被她的勇敢精神所震撼,她沒有選擇放棄,而是在黑暗中寂靜中重獲希望,她也忘記了壞脾氣,沉寂在愛的世界中,我震撼她的勤奮,或許是求知的慾望,使她在寂寞中有了前進的動力。

我想我們身體健全的人,更應該珍惜現在的生命,珍惜學習機會,將來做一個對社會有幫助有關貢獻的人吧。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3

清晨,陽光穿過朦朧的黑暗,打在書桌上,我走到書桌旁,拿起一本淡藍色的書,撫摸着書上凹凸不平的幾個字---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輕輕地翻閱着。

當我把書合上時,陽光貫穿了黑暗,淡藍色的書泛着金色的光,我的雙眼溼潤了。馬克吐溫曾經說過:“十九世紀有兩奇人,一個是拿破崙,一個就是海倫凱勒。”沒錯,海倫喪失聽覺、視覺後就與這個美麗的世界失去了溝通,使這個可憐的小女孩古怪、暴力、無禮,直到有一天,莎莉文老師走進了她的世界,她認識的第一個字---水,使她對知識的渴望激發了出來,她甚至學會了枯燥無味的拉丁語、德語、法語等多國語言,書中海倫細膩的筆觸,對大自然美麗景色的描寫,猶如一位文筆優美、四肢健全的作家,很難看出這文章是一位盲人作家所創。我相信,她是用心在寫作,她是用心在享受這個世界所帶來的美好。

人生是很長的,亦是很短的,我們從不想想自己的未來世界,每日懶懶的。就這樣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當我們想起逝去的光陰,總是妄想回到從前,那已逝的日子不再逝去,如果我們用知識點亮心房,我相信世界將充滿光明!

誰說只有失去了光明纔會珍惜?誰說世上只有失聰了纔會去珍惜聽覺?誰說只有步入暮年的老人才會珍惜生命,海倫的一生令我們感悟。她的一生,是生活在黑暗中人們的一生;她的一生,給世人帶來了一曲難忘的生命之歌!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4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她給我的啓示非常非常大。主人公海倫。凱勒是一個有盲又聾的人,但是她沒有被身體的缺陷擊敗,她以超人的毅力,跟着老師努力學習,克服一個又一個的困難,和老師一步一步向前走,成長爲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海倫。凱勒沒有被命運而嚇倒,她的生命中充滿了活力、信心和希望。就是這樣她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終於在1896年的6月走進了從小夢寐以求的哈佛大學,完成了她的大學學業。海倫。凱勒說:我努力求取知識,目的在於希望日後能活用,爲社會爲人類貢獻一點力量。

海倫。凱勒在書裏寫到: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第一天,我要看人,他們的善良、溫厚與友誼使我生活得更精彩;第二天,我將在黎明起牀去看那黑夜變成白晝的奇蹟;第三天,懷着敬畏之心去看看我生活的地方,看看人類的進步。

讀完書後,我被海倫。凱勒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她一個人生活在無光無聲的世界裏,創造出這一奇蹟全靠一顆不屈不撓的心。海倫。凱勒以驚人的毅力面對困境,終於在黑暗中找到了光明,海倫。凱勒這種身殘志不殘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5

最近,拿起兒子四年級的必讀書,讀了海倫凱勒的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讓我深有感觸。

海倫用她艱難卻幸福快樂的一生,詮釋了生命的意義。她的一生是人類的奇蹟,她的自傳,使我汗顏,也使我警醒與海倫相比,我們許多人可能都會感到慚愧。

因爲我們雖然擁有比她健全的身體,卻常常如她所說的那樣,犯那種有視覺卻看得少的錯誤。或爲已失去的東西痛苦不堪,或爲得不到的東西百般煩惱,卻偏偏對實實在在擁有的東西不知珍惜,不懂得好好把握。

海倫憑着一顆堅強的心,最終在逆境中崛起,真是身殘志不殘。而自我呢,有着良好的條件,卻缺乏堅韌不撥的毅力。在書中,命運已定的主人公,遭遇好運而得到拯救,這時,她深刻體會到生命如此珍貴,不可失去。

人啊,總是這樣,失去了,才知道珍惜;獲得了,才知道它來之不易;品味了,才知道它是多麼美好,從而無遺憾。是啊,爲什麼我們不能改變呢?

感恩自己所擁有的一切,感恩自己是四肢健全的人,感恩自己有一個美好的家!讀讀這本書吧,它一定會讓你對生活有新的感悟、認識,你會發現:你是多麼幸福!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6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是十九世紀著名作家和教育家海倫.凱勒,她1880年6月27日出生在美國南部,她並不像別的作家一樣,她十九個月大的時候因病失去視力以及聽力,陷入盲聾啞的黑暗中。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寫了海倫十九個月大時發高燒不退,醫生診斷出是得了急性胃充血和腦充血,她被燒得稀裏糊塗,在親人們都在準備喪事時,高燒居 然奇蹟般退了,但還是因此失去了視覺和聽力,從那以後,海倫陷入了無邊的黑暗,整整四年時間,直到六歲,有一個名叫莎莉文的女老師,把她領進了知識的殿 堂,喚醒了海倫那一雙比任何肉眼還要明亮的.心靈,獲得了全新的光明,就在十六歲時,父親突然逝世了,這是海倫第一次嚐到生離死別的滋味兒。

海倫的眼睛會看到飛蟲震顫的翅膀,鼻子會聞出花朵與花朵不同的芬芳,耳朵辨別得出雨打在石頭上還是樹葉上......她感知到她的世界比別人更加精彩,“人類精神的美一旦被認識,我們就永遠不會忘記。”

海倫有一種厄運打不垮的信念,她生活中有過挫折,但她擁有這種信念,用希望之光驅散了絕望之雲,因爲有了這種信念,才引領她走進了知識的殿堂。馬克.吐溫說過,十九世紀有二個奇人,一個是拿破崙,還有一個就是海倫.,凱勒。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7

對於聾盲人來說,視力和聽力。是他們求之不得的,如果要讓我們這些正常人和聾盲人來對比的話,那我們簡直是幸福的不能再幸福了。我無法想象在一個沒有光明、沒有聲音的世界生存,我也不知道那些聾盲人是怎樣在沒有聲音、沒有光明的世界中度過的。

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一本書中,主人公海倫凱勒是一位只享受過19個月的光明與音樂的人。讓一個還不到兩歲的孩子從今往後去面對一個沒無光又無聲的世界,確實是一件讓人難以接受的事情。可是海倫凱勒並沒有放棄,她以驚人的毅力完成了自己的願望,成功地考取了哈佛大學。並想象如果自己有三天光明的話,會做哪一些事情。

第一天,她要看那些給了她友誼,並使她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的人,而且要永遠記住他們的樣貌;第二天,她將要去博物館去見證歷史、感受歷史;第三天,她將遊覽這座城市,並把這座城市深深的記在腦海裏。

海倫凱勒這種不服輸的精神令我敬佩,她那堅強的性格使她享受了比正常人還要美好的生活。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8

馬克.吐溫曾說過:十九世紀出了兩個傑出的人物,一個是拿破崙,另一個是海倫.凱勒。最近我讀了一本海倫的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這本書講的是海倫在19個月大時,一場大病奪走了她的視力和聽力,至此,她常常發脾氣,直到莎莉文老師走進了她的生活——教她認字,閱讀,才使她打開心靈的眼睛。海倫在家人和老師的幫助下,克服了種種困難,先後在珀金斯盲校法和劍橋女子學校就讀,最終如願以償考上哈佛大學。

海倫.凱蒂是一個意志堅強的人,由於她又聾,又盲,又啞,學習簡直比登天還難,但她並沒有放棄,而是以更堅強的意志考上哈佛大學。正如馬克思所說: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堅強的人,纔可以到達彼岸。海倫假想給她三天光明,她就會把這三天分成三個部分,第一天,她要看到老師和親朋好友,將他們的面孔深深印在腦海裏;第二天她要參觀博物館瞭解人類真實面孔;第三天,她要度過人類中最平凡的一天。

三天短暫時期,告訴我們應該珍惜生命。謝謝你,海倫老師,你已經用行動向我們證明應該珍惜生命,不應該自暴自棄。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9

閱讀完《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之後,我深有感觸,主人公海倫對世間萬物是無比的珍惜,我對她的所作所爲震驚讚嘆!

海倫·凱勒年幼之時,十分不幸地患了一場大病。而在一個午夜,病突然好了,她也從此與光明與聲音告別!就算失聰失明瞭,海倫也毫不泄氣,她與輔導自己的莎莉文老師度過了漫長的歲月,也正因他頑強的意志,她成功考入劍橋女子中學,並順利升入了哈佛大學!創造了一個傳奇。

海倫在三天光明的頭一天選擇與好友,老師相聚見面;我們生活在光明的世界裏,幾乎每天都能見到老師與朋友,但不一定去珍惜身旁這些親朋好友;而可能雙目失明者更懂得珍惜,珍愛這些人,因爲他們的世界裏只有黑暗。他們更明白別人的關愛是如此可貴!博物館你去過的次數可能數也數不清,但是那裏盲人可能將其當爲“聖地”,海倫有了“光明”後,迫不及待去那裏觀賞文物。第二天與第三天海倫都在一大早起牀;只爲能欣賞黎明,你肯定會起疑心:海倫去兩天干啥?一天不行嗎?而海倫的回答令我驚歎不得:“每天的黎明都不一樣,我堅信每天都是一個新的開始,太陽也一樣。”

馬克·吐溫曾說過:“十九世紀有兩位奇人,一個是拿破崙,一個是海倫·凱勒!”是你--海倫教會我怎樣去珍惜這世間人和物,去堅持,去奮鬥,去熱愛生活中的一點一滴!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0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說的是一個叫海倫凱勒的小女孩在一次高燒中失去了聽力和視力後十分痛苦,她的父母爲她找到了一位啓蒙教師沙利文小姐,並在第二年的3月正式來到海倫的身邊。沙利文小姐先教會了海倫水和杯子是不一樣的兩種東西,還讓海倫學會了說話,又讓海倫考進了哈佛大學,並幫忙她預習功課。沙利文小姐逐漸讓海倫恢復了自信,最終海倫凱勒還想讓上帝給她光明,哪怕僅有三天時間。

並且,海倫凱勒在文中說過,如果她有三天光明時間的話,她第一天要看人;第二天要去日出、看自然史博物館;第三天她決定在現實生活中度過。

我感覺海倫凱勒很可憐同時又很堅強和幸福,可憐的是,她在高燒中失去了聽力和視力。堅強的是,她失去了聽力和視力之後依然頑強,堅持不懈的學習,最終成爲了著名的盲聾慈善家、作家和演講家。幸福的是,她有一位很好的啓蒙教師願意一向幫忙她。

從此刻起,我要學習像海倫凱勒那樣的堅持不懈的精神,不會輕易放棄,最終夢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