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童年的讀後感

學識都 人氣:4.08K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童年的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童年的讀後感

童年的讀後感1

童年這本書記述了高爾基從4歲到10歲這一時期這一時期的生活片面也就是他少年時代的生活,表現了一個來自底層孩子生活的艱辛和革命意識覺醒的過程。

阿繆沙4歲喪父後寄居在外祖父家裏。外祖父卡西林是一個小染房主家境已經敗落。嚴酷的生活使這個本來就性情怪異,吝嗇的小老頭變得更加古怪,貪婪,暴躁。他喜怒無常,脾氣極壞,經常謾罵甚至毒打親人和幼小的孩子。兩個舅舅米哈依爾和雅科夫也是極其自私。粗野的市繪。

爲了爭奪財產,或爲了一點小事爭吵,甚至打得頭破血流。兩個舅舅之間經常像狗一樣大打出手;父子之間也不停的鬥毆;外祖父鞭打阿繆沙,竟把他打得失去知覺;外祖父瘋狂的毆打外祖母,致使頭髮上的髮針深深扎進她的頭

皮裏;兩個舅舅因嫉妒把阿繆沙的父親騙到野外進行毒打,並狠心地把他推進冰窟窿裏;米哈爾舅舅因爲無聊,唆使小孩把燒紅的頂針放在瞎眼的格里高利的手邊,侮弄。加害這個長工;兩個舅舅要工人“小茨岡”去擡沉重的十字架,活活的把工人壓死;雅科夫舅舅無端打死自己的老婆……一件件醜事,一樁樁暴行,一幕幕慘劇,真是令人慘不忍睹。

在外面,大街小巷裏,一些小市民的殘酷的行爲,有時達到更加瘋狂的程度,他們侮辱可憐的乞丐和殘疾人,無端毆打鄉下人,把人打得遍體鱗傷,血肉模糊;還有那個豢養打手的伯爵小姐,也專門打窮人,並把打手借給地主去毒打農夫。農婦……令人髮指。

阿繆沙就是在這種黑暗。令人恐懼的環境中度過了自己的童年。阿繆沙在外祖父家,雖然目睹了並且感受了那麼多的醜陋。殘忍,但是,阿繆沙並沒有被這種黑暗的醜事和腐蝕人心靈的惡勢力所壓倒,所毀滅,反而成長成了一個堅強。勇敢。正直和富有同情心的真正的人。

所以我喜歡這本書。

童年的讀後感2

童年是每一個人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而他的童年卻是在黑暗中度過,經歷了種種磨難使他成爲了一名堅強,勇敢,有愛心的人。他就是蘇聯偉大的無產階級作家高爾基。他將自己的童年生活用阿廖沙這一形象寫入了《童年》裏,充分的體現出那時俄羅斯的下層人民的黑暗生活。

阿廖沙的父親是一個木匠,他在三歲時失去了父親,和母親寄居在外祖父的小染坊裏,母親因受不了這一個充滿血腥的家庭,拋下了阿廖沙,一個人離開了。阿廖沙生活在這一個可怕的家庭裏,過早的明白了人世間的痛苦和是非,同樣讓他有了正義感和同情心,疾惡如仇,對壓迫者充滿了憎惡,對被壓迫者充滿了同情,有了明銳的感知力和觀察力。外祖父就是一個壓迫者的典型,是邪惡的代表。

他常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們,狠心地剝削手下的工人,還暗地裏放高利,甚至慫恿幫工去偷東西。還有兩個舅舅成天在爲分家而爭吵不休,大打出手,就連孩子們也積極的參與了進來。使阿廖沙天天生活在水深火熱的世界裏,但這裏並不是所有人都有着黑暗的心靈,相反的還有許許多多的善良人物,如慈祥的外祖母,聰明的小茨岡,正直的格里戈裏……

就如高爾基後來所說的“在她沒來之前,我彷彿是躲在黑暗中睡覺,但她一出現,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領到光明的地方……是她那對世界無私的愛豐富了我,使我充滿堅強的力量以應付困苦的生活。”

看了阿廖沙的童年生活之後,我常常不僅的想:阿廖沙的生活這麼的痛苦,在那麼血腥的生活之下還保持着如此正直的心真讓我感動!如果那時社會上每個人都多一點愛心的話就不會有阿廖沙那麼困苦的人了,也就不會有那麼悲慘的《童年》了!

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學習那外祖母的慈祥善良,去憎惡外祖父的惡毒。對每一個人都謙讓一點的話,那麼世界將是無限的美好了!

童年的讀後感3

當我懷着好奇的心理讀完童年這篇小說之後,我的心情無比激動。應爲它不僅從作者的視野當時社會的糟糕且還從那糟糕的社會中又細緻地敘述了作者黃金歲月的天真快樂。

童年是高爾基自傳體三部曲中的地一部,描寫了主人公阿廖沙(高爾基)從三歲到十歲這段時間的生活經歷。阿廖沙三歲喪父,隨着母親來到了外公家。外公脾氣十分暴躁,經常爲了家產而爭吵兩個舅舅也粗魯自私,經常爲了家產而爭吵鬥噢阿廖沙在這裏每天看到的都是令人作 事的但他外婆很疼他, 阿廖沙受到外婆的故事的 ,這對他以後的文學創造生涯產生了極大影響。小說通過童年阿廖沙的經歷,真實地展現了19世紀末俄羅斯低呈市民的生活及情感。

在讀完這篇小說以後,想大家現在一定和我一樣,心裏對阿廖沙充滿了極大同情和佩服。

我之所以會對阿廖沙的童年示同情,那就是阿廖沙悲慘的人生經歷太令我感動了,小阿廖沙三歲就失去了父愛。儘管,他們去的是他的外公家,但在我看來,他的外公就是個禽獸,把對他父親的不滿全部施加在他的身上。他纔有三歲呀,怎麼能這麼狠心呢!雖然這些倒黴已經夠多了,可那個不會人的上帝,竟然還一次又一次的奪走了阿廖沙的朋友。一個孩子怎麼能承受這麼多的打擊呢?

佩服。在發生這麼多事之後小阿廖沙依然沒有何命運,但是可以掌握自己的選擇。與其沉鬱消極,倒不如正視現實的自己去贏得另一片天空。我想,如果這種不願被奴枷鎖所束 的 強的精神,不正是我們所敬佩的嗎?

童年,這篇自傳體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如一摟的陽光。使我於不識不知之間健全了起來。在他的光輝照耀下,我看明白了自己所該走的路;在他的光輝找眼照耀下,我自然的學會了努力奮勉!

童年的讀後感4

昨天剛剛看完高爾基先生的《童年》,感想頗深。全文高度概括了高爾基先生的童年生活,在沙皇的統治時期,一個可憐的孩子阿繆沙很小就失去了父親,接着失去了母親,唯一的親人——外祖父也家道中落,他卻仍然懷抱着一顆求知的心坎坷而悲慘的生活,讓人感動!

看到了最後一句,我放下了書本,心情是那樣複雜,爲什麼一個可憐的孩子,他的童年那麼悲哀?爲什麼他的童年沒有一絲歡笑,只是充滿了仇恨的悲憤?蘇聯當時的社會真的那麼黑暗嗎?然而,我知道,這一切都是資本主義社會下黑暗政治鬥爭的惡果!那是一個弱肉強食的社會,一個暗無天日的社會,一個國家最底層勞動人民永遠無法翻身的社會!

這是高爾基先生的批判,這是文章以小見大的妙筆!一個黑暗到可以使人變壞的社會,不得讓我們膽寒,更覺得社會主義制度的光明,是她讓我們能過得如此幸福,她是公正與和平的象徵,她是東昇的太陽,照亮了華夏大地,暖和了人們冰封已久的心,才體會到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是否應該好好學習,好好珍惜?

《童年》中有一節是讓我喜歡的,那是關於一位化學家“好事情”的事,幼小的主人公在沒有被老文化完全吸收的時候,與一位奇怪的人教上朋友,很明瞭,這一定會使阿繆沙的外祖父又狠狠揍他一頓,這僅僅因爲在當時的社會,不爲沙皇服務,就是無所事事,是邪—惡的,相信,這會讓許多人捧腹大笑,但更多的是思考,當時的社會真理是那麼難以接受嗎?也許這樣的事情太多,爲此,有很多科學家都獻出了生命,但是明智的高爾基先生爲他的這段短暫的友誼表現出了高興與惋惜。這也讓我知道了,黑暗的存在就是建立在人們的天真與無知上,而人們是否應該主動的去學習,應該知道,擁有知識的人就是聰明的人,也只有遮這樣的人可以維護正義與真理!

童年的讀後感5

我的童年沒有河的陪伴,但我的童年自己就是一條河,流淌着我美好的回憶。

洪雪弟的童年有條小河陪伴着,後來爸爸帶他到上海,也有一條小河陪伴着,不過可比家鄉那條小大得多得多了——他就是蘇州河!但城市卻沒有鄉村親近自然。

洪雪弟以來到上海就迷路了,上海是他從來沒去過的地方,顯然很陌生。

與我相比,我從來都沒在家附近迷路,太熟悉了!

洪雪弟很快結交了新朋友,小蜜蜂,牛嘎糖,唐采采,他很喜歡竄門,約他們去河邊玩。

比較比較我的童年,我竄門少,更不會約別人去玩,大家都沒有這個習慣。

雪弟很喜歡畫畫,我也喜歡,但沒有書上說的那麼神,雪弟好厲害。

令我最震驚的是洪雪弟竟不顧性命地下水救夥伴,我高興又激動,因爲洪雪弟活了下來。

比較我的童年,我的童年的顏色就沒那麼多了,小學的老師每天佈置一大堆作業下來,再加上我寫字速度又慢,磨洋工,幾乎連電視都沒得看。

二年級的語文老師特兇,作業天天11點左右做完。4、5年級還好一點。

不過,童年就是童年再怎麼壓制它,心目中就一個字——玩!

以前,每年暑假,爸爸總是帶我去金沙灘玩沙子,曬得漆漆黑。

媽媽,外婆帶我回老家南通,我最喜歡鑽雞窩、餵雞了,弄得手指上全是雞屎!

我小時候還喜歡玩熱水壺,加水,倒水。

5年級軍訓時,我們被送到很遠很遠的軍校,好像我從來沒有去過那麼遠呢,軍訓第二天,我就開始向爸爸媽媽了!倒數第二天,我知道馬上要走了,就瘋玩……

童年的樂趣真多!

童年的讀後感6

馬克西姆高爾基的《童年》舉世聞名。在圖書館裏,我翻開了它。情緒也隨着書上一行行黑色的宋體字忽起忽落……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動着我:四歲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到專橫的、瀕臨破產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卻經常挨外祖父的鞭打。

但在這個黑暗的家庭裏,有一個勤勞、堅強、善良的外祖母。她經常給阿廖沙講好聽的神話故事,也在無形中教他做一個不向醜惡現象屈膝的人。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樣。四周殘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時甚至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會發生那樣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還熟悉很多其他的人:搬進新房子後的幾個房客、隔壁的三少爺,等等。阿廖沙從家人的一些“稀奇”的舉動中懵懂中明白了一些道理。

此外,這部小說也展現了當時整個社會的腐敗、墜落而步向滅亡的過程。並且,通過孩童時代的“我”痛苦生活的描述,實際反映了當時童年時代的作者的艱難生活及對事實真理的不懈追求,同時也展現了19世紀末俄國社會廣闊的'社會畫卷。在這部小說裏,字裏行間都敘述了當時社會的腐敗,人最純潔的心靈被金錢或其他東西所給蒙蓋,以及社會的痛苦壓制與作者兒時的痛苦和孤獨。

和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有那麼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麼叫做“打”,因爲很多的孩子從沒有經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在他們看來,那也許是一種無法想象的痛苦吧。除此之外,我們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間的勾心鬥角,爲爭奪財產而打架鬥毆之類貪婪、兇狠的事情。更不會發生殘忍地把某個無辜的人無故地折磨致死這類想都沒想過的“恐怖事件”。

《童年》是一本不錯的書,更是一本袒露真實的小說,他用樸實的語言,深刻的寓意教會了我們每一個青少年如何去拼搏,如何去奮鬥,如何去實現自遠大而又宏偉的志向!

童年的讀後感7

童年對於我來說是美且充滿無限樂趣的。每當記憶的閘門打開,一個又一個場景跳躍着顯現出來,我總是會忍不住笑出聲來。不是每個人都有一個美好的童年,但是每個人的童年都是難忘的。

高爾基的童年是悲慘的、痛苦。正是這些艱難的經歷磨練了他超與常人的毅力,最終成爲偉大的文學家,成爲一個讓人尊重的人。他的自傳體小說《童年》以高超的技藝,反映了當時俄國小市民階層的庸俗、自私,同時揭露了沙皇專制的黑暗與罪惡。

小說主人公阿廖沙,是一個心地善良,刻苦耐勞的孩子。他三歲時喪父,無奈母親帶着他住到了外祖父家,外祖父開了一家染坊。他脾氣暴躁,貪婪,自私。他經常兇狠地毒打外祖母與孩子們,有次竟把阿廖沙打得失去知覺,生了一場大病。他愛財如命,暗地裏放高利*,祕密接受典當,甚至慫恿工人們到市場上偷竊。

阿廖沙的兩個舅舅自私,陰險,總會因爲爭奪家產而爭吵不休,以至於毒打,折磨死了舅媽。

阿廖沙在一個令人窒息的,痛苦的環境裏艱難地生活着。母親的再婚,讓他孤單又孤僻,對生活失去信心。

生活總會有光明的,而給與阿廖沙陽光的人是外祖母。外祖母是一位善良,樂觀,心裏充滿了愛的慈祥老人,她無私的愛豐富了阿廖沙的心靈。阿廖沙在外祖母愛的哺育下,變的愛憎分明,敢愛敢恨。生活的苦難並沒讓阿廖沙退縮,他相信所有苦難終將過去,迎來的將會是一片光明。

我們生活在一個物質豐富的時代,大多都是獨生子女,享受着祖輩與父輩綿綿不斷的愛,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愜意生活。我們終將長大,這種溺愛會讓我們像溫室的花兒,無法經歷暴風雨的洗禮。

《童年》給了我深深的啓示,生活不會是一帆風順的,有磨礪的人生纔會讓人堅強、勇敢與自信。成長的路上我會帶着這些金玉良言,披風斬棘,像海燕一樣在暴風雨中飛翔,永不言棄。

童年的讀後感8

大家一定都看過《童年》吧!這是我最喜愛的書之一。在我11歲生日時,父母送了我一本《童年》。我愛不釋手,立刻迫不及待地閱讀了起來。這本書是蘇聯著名作家高爾基所寫的,書中記錄了高爾基幼年時期的生活。

作者重點描寫了兩個人物,這兩個人物也是最令我印象深刻——外祖母、阿廖沙,因爲外祖母善良、勇敢、樂觀,從不向困難低頭,堅強地承受着生活中的各種考驗,有着強大的精神力量和講不完的童話故事。則因爲阿廖沙是全書的中心人物,有着對勞動和勞動者的尊重,對文化知識的渴望,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富有正義感和同情心。這個片斷印證了外祖母勇敢的特點。“你怎麼不把他奪過來,嗯?”“我給嚇住了。”“白長這麼大的個子!不嫌害臊,瓦爾瓦拉!連我這個老太婆都不害怕!真不害臊!……”她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與她相反,一遇到困難或挫折就會逃避,而不是勇敢地去面對。

我還喜歡阿廖沙對勞動和勞動者尊重的行爲,在我們身邊,有些人不能夠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破壞了別人的辛勤勞動。這本書的文字準確而富於形象性,運用了寓意、諷刺等語言手法,是使文章生動、形象。文章中還有一些精闢的用語,既意味深長,又富有哲理性。看完這本書後,我不禁地把自己的童年和阿廖沙的童年作了一個對比。阿廖沙童年時期生活在一個黑暗的社會裏,而我們的童年時光要比阿廖沙美好得多。我們不僅能解決溫飽問題,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玩具,還能得到好的教育,使我們懂得了豐富的知識。所以我們要好好珍惜我們美好、幸福的童年。

讀了《童年》這本書,我受益不小。阿廖沙和外祖母的精神與品質都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童年的讀後感9

《童年》是高爾基的著作,描述了高爾基悲慘的童年生活。生活裏充滿了飢餓、仇恨和賴以爲生的一絲溫暖與光明。讀完《童年》後,它就像一道烙印印在我的心上,使我難忘、受到感觸。

使我難忘的是小說中一個個具有鮮明個性特徵的人物形象,像堅強、勇敢、正直、善良的阿廖沙;慈祥善良、熱愛生活、大方的外祖母;吝嗇、貪婪、專橫、殘暴的外祖父;勤勞能幹、善良、樂觀、純樸的小茨岡等。如果說作者在19世紀70年代的環境是一片乾枯的陸地,那麼外祖父就是覆蓋了陸地的大海,雖然帶走了乾枯,但它的海浪就像一堵牆那麼高,一襲接着一襲,不停地咆哮着;不用說,阿廖沙就是海上孤舟,無奈地忍受大海的兇猛;但還有外祖母、小茨岡這些小綠洲,成爲孤舟的港灣。唉,雖說是下了錨,但海浪是很容易將小舟捲走,甚至將小綠洲淹沒……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值得回憶,值得珍惜的美好時光。而童年對於人生更是一筆不能忽視的珍貴寶藏。但是高爾基筆下的《童年》這本書中,童年這兩個本應該像糖一樣甜美的字卻是他的一段悲慘遭遇,一段深情的回憶!雖然他的一生是坎坷的,但他遇到困難從不退縮,想盡一切辦法也要克服。這種對生活充滿勇氣與希望的精神使我受到了更大的感觸:依靠一個人,只能依靠一時,不能依靠一世呀!人生的路還很長,需要自己慢慢走。人生旅程上的荊棘還很多,需要自己一個一個的克服。這樣的一生才更值得回味,無愧於心啊!面對困難時當我想起阿廖沙童年的悲慘遭遇,那一切困難都會顯得微不足道,我便有信心去克服――阿廖沙在這樣黑暗污濁的環境中都仍然保持着生活的勇氣和信心,難道我們不應該比他做得更好嗎?

《童年》讓我難忘,受到感觸,也我從中受益無窮。我不但對高爾基先生刻畫人物形象的寫作技巧有了深入的瞭解,也進入到了那個特殊的年代,感受到許多人生的道理。這本《童年》開啓了我進入世界經典名著的大門,我相信在今後的閱讀中,我會收穫更多!

童年的讀後感10

將全書讀完,我長長地嘆了一口氣:這是一本偉大的書,既充滿黑暗,又能看見光明,在冷酷無情中又看到人性的光芒。

此書講述的是阿廖沙幼年時期從三歲到十歲的生活片斷。

一直讀下去,我進入了一個黑暗但又光明的世界。讀到他的外祖父如何貪婪、殘暴,有一次竟將阿廖沙打得失去知覺,結果大病一場;還曾瘋狂地毆打外祖母的腦袋,致使髮針都扎進了她的頭皮裏;他的舅舅爲了爭奪財產,把阿廖沙的爸爸推進冰窖裏,還殘無人性的折磨自己的老婆,害死徒工小茨岡。他們冷血得連禽獸都不如。

我認爲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最幸福的一個階段,可讀到這裏,我才知道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擁有快樂的童年。我不禁感到我比阿廖沙幸福多了。他的童年充滿黑暗,而我童年時,外祖父和舅舅可疼我了,常常買糖果給我吃,和我一起玩遊戲,還帶我到郊外遊玩,快樂極了。我爲他感到心疼和同情。

正當阿廖沙處在困境時,終於出現了縷縷陽光——他的外祖母,她經常講正義和光明的故事給他聽,像個天使般引導他走向光明。正如文中寫道的:“在她沒有來之前,我彷彿躲在黑暗中睡覺,但她一出現,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領到光明的地方……她馬上成爲我終身的朋友,成爲我最瞭解、最珍貴的人——是她那對世界無私的愛豐富了我,使我充滿了堅強的力量,以應付困苦的生活。”她給予阿廖沙知識和戰勝黑暗的力量,給予他迎接光明、嚮往美好生活的希望,使他成爲一個堅強、善良的人。

讀完這本小說,我才知道我的童年有多幸福,父母的疼愛、良好的學習環境,使我的童年充滿快樂,使我健康成長。

童年的讀後感11

讀了《童年》這本書,我心裏久久不能平靜,想了許多許多。高爾基那悲慘、令人憐憫的故事,頓時把我吸引住了。故事生動地再現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俄羅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

故事主要寫了高爾基童年時的痛苦生活,在這樣一個瀰漫着殘暴和仇恨的家庭裏,幼小的“我”過早地體會到人間的痛苦和醜惡,小小的心靈因受到許多打擊而深深震動。而外祖母和那些像外祖母一樣的人,保護和支持了“我”……從而展示了充滿殘酷、野蠻、愚昧、污穢的令人窒息的生活,令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沙皇專制制度的腐敗、醜惡,老百姓身處黑暗而不知的奴性與麻木,和年輕一代反抗黑暗、奴役,追求自由、光明的苦難歷程。

想着想着,我們現在的社會中,不還是有貧富之分、不平等的看待嗎?當我們走在街上,隨處可見一些衣衫襤褸的乞丐,楚楚可憐的小孩子和孤苦無依的老人。那麼,我們在街上看見他們時,有沒有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呢?現在,我們國家仍有不少山區,那兒的人們不是也在貧窮着嗎?現在的世界不也分貧富嗎?雖然,我們改革開放30年,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這顯然是不夠的,還有很多山區小朋友不嫩上學,他們的童年,過得快樂嗎?他們的未來,是一片光明的嗎? 童年屬於你,同樣也屬於我。當我們在內心感到空曠時,回想一下童年時代的自己,它會淨化你的靈魂,讓你生出無限感慨。我想,我們現在的同學都是家中的掌上明珠,我們也應該儘自己的力量,幫助那些山區小朋友。比如,將自己的林花錢多餘的捐出來,將自己用不到的文具捐給希望工程,你們做出的這小小的努力,將會給山區的小朋友很大的幫助。所以,讓我們人人都獻出一點愛,把世界變得光明。

童年的讀後感12

這幾天我讀了《童年》這本書。

這部小說描寫了高爾基童年時代的生活經歷,反映了小主人公在父親去世以後,隨母親寄居在外祖父家中度過的歲月。

本書記敘了小主人公阿廖沙4歲喪父後寄居在外祖父家裏,外祖父卡希林是一個小染坊主,家境已經敗落。嚴酷的生活使得這個本來就性情乖戾、吝嗇的小老頭變得愈加貪婪、古怪、暴躁。他喜怒無常,脾氣極壞,經常謾罵甚至毒打親人和阿廖沙。兩個舅舅米哈依爾和雅科夫也是極其自私,粗野的市儈。這是一個典型的俄羅斯小市民的階層:愚昧、落後、狹隘、自私、庸俗、殘忍……父子、兄弟、夫妻之間鉤心鬥角,爲了爭奪家產,或爲一點小事,彼此爭吵,甚至打得頭破血流。

父子之間不停的鬥毆,小主人公的外祖父竟把他打得失去知覺。更可憐的是小主人公的母親不堪生活折磨,受不了那種惡劣的、醜陋的生活環境,離開了阿廖沙。從此小主人公不但失去了父親,也沒有了母愛,唯一疼愛他的只有他的外祖母了。在他母親去世不久,他就開始離開他的所有親人,走向社會。

這部小說中的阿廖沙是在殘忍和痛苦中度過了他的童年時光,可想而知,他忍受了多少的心靈悲痛和人身的傷害啊!

和這部小說中的小主人公比起來,我們現在的生活是多麼的幸福啊!但是我們卻不知道去珍惜這份幸福,感恩這份幸福。我們每天可以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中,我們每天都有父母的照顧和疼愛,有老師的關心,有同學的關照,我們生活在這樣幸福的童年中,我們如果不好好學習,怎能對得起我們的父母、祖國呢?

童年的讀後感13

《童年》是由著名的蘇聯作家高爾基寫成的。

《童年》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主人公飽受辛酸的童年:他的父親很早就去世了,於是,他便住在了他外祖父家。外祖父貪心、張狂;兩個舅舅也是一樣粗暴、自私;小孩兒們也跟着大人們學壞,常常捱打。外祖父自從覺得沒有人比他聰明以後,自以爲是,性格越來越壞,也常打外祖母。這本書是作者的自傳體小說,這都是作者的親身經歷,作者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自學成才的。

不過,要說外祖父壞,其實外祖父也不壞,他只是脾氣太壞而已。如果你深入的讀,你會發現,這個家挺有“愛”的。

高爾基寫的這本《童年》,很有善惡之分,好人是什麼樣的,壞人是什麼樣的。它還層次分明,高貴的人,還是低下的人,以及他們的性格、動作,都講得那麼詳細,彷彿在看一場電影。正因爲高爾基的心情不好,所以才寫出瞭如此出色的文章。

所以,我覺得,作者正是在這苦難的童年裏一點一點的、慢慢的積累了勇氣,堅定了信念,自學成才,長大登上了文學聖壇。而我們呢?從小就擁有美好的生活,吃喝住行全不用管,但作者呢?我們天天上學,但作者呢?他可是自學成才的呀!我想,大家更該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呀!努力學習,步步高昇吧!要向高爾基學習,學習他刻苦努力的信念和自學成才的勇氣!

怪不得,我在開始看這本書的時候,看到了一行字,“給我的兒子”,我當時就奇怪了,爲什麼要寫給兒子呢?到了最後,我等待的答案終於浮出了水面——原來高爾基是想告訴他的兒子:不管是在什麼條件下,都要好好學習,像父親一樣,好好努力!

是啊,好好學習吧!

童年的讀後感14

我在寒假時讀了《童年》這本書,這本書的作者是前蘇聯的高爾基。高爾基是蘇聯偉大的文學家,無產階級文學的奠基人,出生於下諾夫哥羅德城。

這本書從阿廖沙隨母親投奔外祖父寫到阿廖沙到人間混飯吃結束,生動地再現了沙皇時期七八十年代俄國下層人民的悲慘生活狀況。

《童年》這本書主要寫了作者阿廖沙的父親早早的過世了,三歲的他跟外祖母和外祖父和母親生活在一起。外祖母是他一生中最珍貴的人,她的愛豐富了作者的心靈,可外祖父脾氣暴躁,這給了阿廖沙一個沉重的打擊。阿遼沙的童年有酸,苦和辣,微微泛着一點點的甜,可他的母親卻把她自己兒子的這一點點甜一同帶進了墳墓。阿廖沙讀完三年級,就永遠離開了他心愛的學校課堂,不久就走向人間,到人間去謀生。

在文中阿廖沙是一個善於觀察和非常敏感的孩子,可以辨別好壞,他在外祖母的影響下,雖然生活在黑暗污濁的環境,但是逐漸成爲了一個堅強、勇敢、正直和充滿愛心的人;阿廖沙的外祖母勤勞、樂觀、善良、慈祥、聰明能幹、熱愛生活,對誰都很忍讓,有着聖徒一般的寬大胸懷。她如一盞明燈,照亮了阿廖沙孤獨而敏感的心;照亮了阿廖沙的童年。阿廖沙的外祖父的內心有着善良的一面,但對金錢的貪婪腐蝕了他的靈魂。他專橫、殘暴、吝嗇、貪婪。這些缺點把他的優點都掩蓋了起來,不容易被人發現。

我們每個人都有童年。大部分的孩子都有一個快樂的童年,他們有着幸福美滿的家,在家中就像父母的掌上明珠,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但是,還有少數的孩子沒有幸福的家庭,失去了父母過着灰暗寒冷的童年。他們沒有父母的愛,過着艱苦的生活。

如果我們現在有一個美好開心的童年,我們就要好好地珍惜它;如果我們的童年中有許許多多的挫折,我們就要勇敢地面對,並努力地去克服,向幸福的彼岸前進。

不管怎樣,我們都要對未來有着美好的憧憬和嚮往,做一個快樂而且完美的自己!

童年的讀後感15

經過漫長的1個月,我終於咀嚼完了一本書—《童年》

作者是前蘇聯偉大的無產階級作家,“無產階級藝術最偉大的代表者”,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奠基人,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導師,蘇聯文學的創始人。原名阿列克塞·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1868年3月28日出生於俄國伏爾加河畔的下諾夫戈羅德城。

小說中的主人公同樣是三歲喪父,由母親和外祖母帶到外祖父家。外祖父是一個性情粗暴、自私的小染坊主,但已快瀕臨破產。而兩個舅舅也是同樣的粗暴、自私的市儈,甚至他們的兒女也沿襲着這樣的風氣。阿廖沙就在這樣的家庭中飽受虐待:外祖父經常痛打外祖母及孩子們,有一次竟把阿廖沙打的失去了知覺,結果大病了一場。在這樣的環境下阿廖沙幼小的心靈能不覺得恐慌和不安嗎?!所以這本書都會令我們每一個人感到不快和壓抑,這也是必然的,因爲我們每一個人心中都有惻隱之心。

高爾基在作品的開頭就寫到:“有時連我自己也難於相信,竟會發生那樣的事。有很多事情我很想辯駁、否認,因爲在那‘一家子蠢貨’的黑暗生活中,殘酷的事情太多了。”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在這黑暗的另一面,還有一種叫做光明的東西在那隱隱發光。只要還對光明充滿希望,那麼這一點點微弱的火光就可以被放到無限大,直至灑到每一處陰暗的角落。我想這大概就是高爾基想要表達的另一個更直接更迫切的主題——批判俄國幾世紀以來形成的小市民習氣,痛斥小市民的卑鄙靈魂。讓這種卑鄙靈魂消失,正是無產階級努力的方向,直至今天還在繼續……

通過讀這本書,我徹徹底底的瞭解到了我們現在的生活是多麼的幸福。所以,我們不能放棄,因爲我們的前途似錦。美好而幸福,但那是在努力的前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