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第16回讀後感範文(精選9篇)

學識都 人氣:8.95K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西遊記第16回讀後感範文(精選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西遊記第16回讀後感範文(精選9篇)

西遊記第16回讀後感1

《西遊記》是四大名著之一,以此改編的電視劇以生動鮮活的演繹,印照在無數人心中,既是年代的記憶,也是人們共同的回憶。六小齡童上春晚的話題幾度被提至微博熱門,之後又有網友發出豬八戒的圖片,上面寫着:“還有三年就是豬年,答應我,你們的熱情不要散好嗎?”讓人捧腹的同時卻又引人反思,人們對於《西遊記》的熱情能持續多久,對於猴戲傳承的關注是否只是靈光一閃。

猴戲有以人表演爲主的戲劇文化,它集臉譜、扮相、表演等爲一體,有“人學猴”的南派,也有“猴學人”的北派,許多老藝術家耗費二三十年學習,然而卻少有新一輩的傳承;此外猴戲還有以猴子爲主的動物表演,河南新野猴戲作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表演者要求持有馴養繁育證、表演證和野生動物運輸證,“持證上崗”讓許多老的表演藝人處境尷尬。不論以人爲主,還是以猴爲主,猴戲的存續都讓人擔憂。

小朋友的興趣班包含古箏書法卻不包含傳統手工工藝,不囊括所有傳統文化。許多藝術形式,多種技藝技巧,沒有考級要求定義學習的成就成果,不能在考試中加分爲學生加持。它們似乎一直在向學習者提要求,要長長久久不求回報的付出,要甘於平淡不求名利的內心。所有付出得到的回報,不能兌換財產,僅有的是文化延續的橋樑。關於傳統文化的存續,並不是所有人都與之無關,水是不可再生資源,傳統文化也是無形、有限、不可再生的寶貴財產,對於環境資源我們大力保護,對於文化財富,更應該珍惜扶持。文化的存續以什麼爲準,是想進化論一樣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還是以作爲受衆的社會民衆接受程度來判斷,這些都是人爲,而事,也在人爲。

相信只要我們能夠對傳統文化保持一個足夠的關注度,讓它們在社會主流中頻頻出現,總有人會被藝術所吸引,成爲下一個,下一羣傳承人。關注所帶來的市場也定然會讓傳統文化成爲別具特色的產業。希望傳統藝術文化能夠以切合時代的方式長久存在,交口相傳固然是一本文化之說,然而現場切實的表演才更生動真實。希望未來不會用到“很久以前”作爲開頭介紹不存在的藝術形式,而是用“今天”來概述它們的時代內涵。

西遊記第16回讀後感2

讀完《西遊記》,我感受頗深。師徒四人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打過牛魔王、鬥過白骨精,用疲憊不堪的雙腳走了14年。這14年裏,不知趟過多少條大河,穿過多少片森林,翻過多少座大山,一路上斬妖除魔,歷經千難萬險,儘管如此,他們依然不屈不撓,勇往直前,最終取得真經。

這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唐僧師徒四人拿到經書後,在經過通天河的時候,老烏龜馱他們過河,可是由於唐僧沒有幫烏龜完成它的託付,老烏龜生氣地把他們連人帶馬一起丟進了河裏。他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把經書一本本撈上岸,卻發現經書全是白紙。

師徒四人很沮喪,八戒說:“看來如來不想給咱們經書,咱們還是各回各家吧。”可是大家覺得經歷了這麼多磨難在最後一步放棄太可惜了,經過一番討論之後,他們決定再回去求取真經。四人又風塵僕僕地趕回如來那裏,如來告訴他們這就是他們要經歷的最後一難,現在他們功德圓滿了,就把真經給了他們。我想如果他們在最後一刻沒有堅持就放棄了,他們可能會後悔一輩子吧。

我也有過這樣的經歷,記得有一次體育老師讓我們跳繩100個,跳繩是我體育中最不好的項目,我想跟老師說我肚子疼,可是最終我沒有說,因爲我不想被這點困難嚇倒。於是我拿起跳繩開始練習,1個、2個、3個……當我跳到80個時,已經精疲力盡了,兩隻腳開始不聽使喚,腦袋裏有兩個小人,一個說:“堅持一下,就剩下20個了。”一個說:“放棄吧,反正老師也不會說什麼。”兩個小人爭論不休,最終,堅持打敗了放棄,我又拿起跳繩,81、82、8……終於,我跳到了100個。當時我心裏真是高興極了,我想如果當時我放棄,就永遠不知道自己也能跳100個啦。

像唐僧四人一樣,面對困難,咬牙克服,堅持到底,必取真經。

西遊記第16回讀後感3

自古以來,人們就對各種無法解釋的自然現象充滿了好奇。於是,充滿想象力的人類創造了神話和傳說。如今,科技的腳步逐漸踏開了自然的大門,取代了虛幻的神話,但扔有一部分生動曲折的淋漓情節定格在人們的腦海中。《西遊記》,這本純種古代小說,就是一部經典之作。

《西遊記》這本書向我們展示了一個風起雲涌、變幻莫測的神奇時空和一個傳統活躍的社會。一個僧人唐三藏,爲了能到西天取得真經,先後在各種傳說中的地方救下了三個擁有神力的人物———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他們成爲了唐僧的徒弟。師徒四人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得真經。

這本書以積極浪漫的藝術手法及優美的幻想形式烘托出一種豐富的現實生活,創造許多具有傳奇色彩的形象。在書內,作者大量運用了誇張的手法,誇張之餘又不脫離現實,給人一種超越時空,擺脫束縛的感受。同樣,這本書所反映的主題與思想也是十分深刻與進步的。作者通過對故事的點染,對人物形象的刻畫,反映了當代社會的封建各傳統及各種不公平法則,表達了作者平等、自由的新生活。

同樣,這本書爲我們講述的道理也是發人深省的。從唐僧師徒四人一路披荊斬棘、風雨無阻的取經歷程中,我明白了只有堅持不懈,頑強不屈地爲夢想而努力奮鬥,纔能有希望獲得成功。雖然這只是個神話,但我們在生活和學習中也需要擁有故事中人物堅貞不屈的品質,把鍥而不捨的.精神體現在一點一滴的生活中,爲目標而奮鬥,就會有很大的收穫。

一本好書,可以淨化一個人的靈魂。《西遊記》這本書不僅讓我感受到神話的魅力,體會到作者浪漫的思想和細膩的文筆,也讓我明白了要擁有堅持不懈、鍥而不捨的拼搏精神。真是受益匪淺。這本書可謂是一本暢泔淋漓的經典。

西遊記第16回讀後感4

這兩天,我把《西遊記》又看了一遍。既然看了,那我就說說看完的感想吧。

這次看《西遊記》,我知道了豬八戒和沙和尚都是天宮中的大將和元帥,因爲犯了錯誤,才讓他們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立功補過。

當然,我最喜歡的還是孫悟空。孫悟空是小說裏的主角,要是沒有孫悟空,沒有大鬧天宮,去西天取經的事就不好玩了。

孫悟空是一隻石猴子,爲什麼叫石猴子呢?因爲它是從石頭裏蹦出來的嘛。孫悟空活潑、開朗、天真、聰明,經常在師徒最危險的時候去救他們,孫悟空還有72變的本領,火眼金睛……小說裏,我最喜歡的是大鬧天空、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這些精彩故事。

孫悟空膽子大得很,不管什麼妖怪、妖精,他都會第一個衝到天空,踩着跟斗雲,睜開火眼金睛,拋開金箍棒,不懼艱險地去戰鬥。而且只要能戰鬥過的,就把它捉起來,經過戰鬥知道妖怪比他厲害的,就不跟他打了,動動腦筋,去請比他更厲害的菩薩來捉他們。我們要學習孫悟空這種不怕困難、愛動腦筋的精神。

哈哈,你是不是也想看一看《西遊記》了呀?

西遊記第16回讀後感5

師徒兩個策馬至寺院,老院主差人獻茶齋供。

不多時師祖前來與唐僧攀談,那師祖喜寶,一來二去,悟空便將師父的錦棉袈裟拿了出來。師祖不曾見過這等寶貝,提出借觀一晚,唐僧無奈允之。夜半師祖起了貪念,欲放火燒死唐僧二人,悟空警覺上天尋得廣目天王,借來闢火罩保護唐僧,又使計轉了風向,一夜間寺院皆毀,師祖燒死,袈裟遺失。唐僧一通埋怨,悟空得知山中有黑風洞,內住黑熊怪,與師祖常來往,斷定袈裟必在那妖手中,便吩咐衆僧照顧師父,自己去尋袈裟。

感想:那兩佰歲的師祖出場着實奪人眼球,這那是什麼和尚,太富有了,連茶具都十分講究。或許老和尚想大唐來的和尚一定有上國風儀,不能讓人看輕了自己和禪寺僧衆,只爲了個面子。對於唐僧來說畢竟是“御弟”,兒時多難,對市井世故認識更多些。從老和尚的穿戴舉止以及他要看寶貝的言語上判斷出此非一個善人,但是又不好說破,故而顯得極爲低調,不去惹事。悟空天生就是愛炫耀,好別人奉承,要說這一難,未必是註定,多是悟空自己惹出來的,也是個教訓。

西遊記第16回讀後感6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好書對我們一生有益,經典名著《西遊記》便是我喜愛而受益的一本好書。今天,我讀的是《西遊記》第十六回——觀音院僧謀寶貝。唐僧收了悟空爲徒,自然高興,因爲這個徒兒身手不凡,這一路上便更有希望了。

然而,這生性頑劣的猴兒,有時還會招惹些是非,還需要師父的百般調教才行。這不,麻煩又來了。師徒二人走了一日,天色已晚,但見一座寺廟,便想借住一宿歇歇腳。唐僧叩開寺門,行禮,介紹自己是從東土大唐前往西天拜佛求經的。寺院長老熱情款待了二位。席間,長老與唐僧搭話,覺得師徒遠道而來,必定有寶貝。唐僧謙虛謹慎,不張揚,只說不曾帶有寶貝。而悟空快嘴快語,脫口而說當然有寶貝袈裟一件。長老自認穿了一輩子的袈裟,還有什麼不一樣的,便要看看。悟空按捺不住炫耀的老毛病,把袈裟給了長老。這長老果真從未見如此好的袈裟,愛不釋手,起了歹心,便要圖財害命,指使小和尚放火燒寺。他怎知悟空的本領,用避火罩保護住了唐僧。一夜間,寺廟化爲灰燼,長老也一命嗚呼。讀完後,我也在責備悟空,要不是他故作玄虛,炫耀自家寶貝,也不會引來這場災難。

就是這一次次的教訓,悟空還是改不掉頑性,任憑自己的性子胡來,怪不得觀音菩薩教給唐僧緊箍咒的祕訣來制約這頑劣的猴子呢~雖然悟空辦事毛手毛腳,但他卻一心裝着自己的師父,無論怎樣,他都會盡所全能保護師父,這一點尊師的良好品德值得我們學習。身爲長老的院主,在佛前對寶貝起貪心,結果不僅沒得逞,還把命給搭進去了,終究得到了報應,真是一個良好的教訓。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所以,做人不能有貪慾,貪慾過大,人自然就會變的愚蠢起來。最終還是自己享受惡果。值得我們引以爲戒。

西遊記第16回讀後感7

出門遠行者比寶鬥富自取其禍,而謀財害命者必有報應。

比寶鬥富遇到貪心之人必會千方百計謀取財寶。遠行之人身居異地,對所處環境的不瞭解本身就是一種威脅,如當地的社會習俗、民風善惡和身邊人員的成分。不懂社會習俗有可能觸犯當地禁忌,不知民風善惡則不知道行事分寸,不明人員成分有可能暗自吃虧。同時,強龍不壓地頭蛇,都明白,即便發生爭執自己的力量也多處於劣勢。遇到貪心之人,在家尚可爭執,在外則性命不保。如孫悟空在觀音禪院主動與人鬥寶比富,若不是他這般神通廣大,不也是殞命。即便保下性命,火燒了禪院,也免不了與黑風怪再起爭執,不僅受了金箍之苦,還要操心勞神滅這無妄之災,這不是自取其禍。

貪心者已迷心竅,爲利而動,不顧生死。程顥有名言“貪之甚,甚昏蔽而忘禮義;求之極,則爭奪而致怨。”忘禮儀會做出不符合道德標準的事情,失去朋友們的幫助。尋求利益的人很多,如果爭奪的過於激烈,必定會結下怨恨。失助結怨,求敗之門。爭奪成功者得意一時,失敗者身敗名裂。禪院方丈不守佛門禁律,妄起殺生之念,這便是忘禮儀。爲求袈裟取人性命,則是求之極,沒想到碰到孫行者,爭奪不勝,被猴子一念報復之心燒了禪院,自己不堪羞辱含恨自盡。切不可妄生貪心,更不能謀財害命,否則必遭報應。

西遊記第16回讀後感8

唐三藏和孫行者,在一個春暖花開的日子裏,來到了一座叫做“觀音禪院”的寺廟來。根據三藏和悟空的觀察,這個寺院的確是一個很不錯的修行場所。小說作者對這個寺院也讚不絕口。你看那詩詞描寫的多麼的好:“層層殿閣,迭迭廊房。三山門外,巍巍萬道彩雲遮;五福堂前,豔豔千條紅霧繞。兩路鬆篁,一林檜柏。兩路鬆篁,無年無紀自清幽;一林檜柏,有色有顏隨傲麗。又見那鐘鼓樓高,浮屠塔峻。安禪僧定性,啼樹鳥音閒。寂寞無塵真寂寞,清虛有道果清虛。”一首詩還不夠形容,接着馬上又來了一首七律來稱讚這個觀音寺院:“上剎只園隱翠窩,招提勝景賽娑婆。果然淨土人間少,天下名山僧佔多。”

一般來說,真正修行的寺廟,選址都是經過千辛萬苦的精挑細選的。怎麼選,首先要看是哪個修行法門的修道人在選。其次,要考察這個地方跟那個法門的世界,是不是有上下的對應關係。你看那五臺山、峨眉山、九華山等等地形地貌,均是跟天國非常相似的構造。也就是說,當初在地殼運動中,在地表上構造這些大山的時候,就是那些佛和大菩薩們根據自己的天國底層形狀和結構來構造起來的。後來的和尚們又辨識出來這些地方,來到這裏修行。因爲是跟天國有着某種內在的結構同構關係和上下對應渠道,所以他們在這些地方搭庵、結廬、建廟,選址在這兒做修行的落腳點。

可是你知道,這麼好的地方,而且是觀音菩薩的道場的寺廟,怎麼就養了一幫子傻和尚壞和尚呢?說的不好聽了,跟那些正經修行的和尚們比起來,他們真的算得上是邪僧了。他們自己邪乎還不夠,這裏的當家老和尚,居然還勾搭山中的妖精,跟一個妖精頭子稱兄道弟的。作爲一個僧人不按照佛法修行,卻跟着那妖精頭學些妖術邪法。你學就學邪法去吧,他們還仍然以和尚自居,你說亂套不亂套。以觀世音菩薩的無量法力和正果,怎麼會容忍了這麼一幫子亂來的假和尚呢?

還有,這寺廟是觀音菩薩的道場,悟空他收拾、教訓那些傻和尚倒也算了,悟空他煽風點火的,藉機會把整個觀音菩薩的觀音禪院給燒了個精光。你來評評理,菩薩該怎麼跟悟空算這一筆賬?哎!其實菩薩根本就跟沒事情發生一樣。你說這又是怎麼個道理嘛?

而且燒寺廟的時候,不光是悟空起勁兒,那些火神們也跟着踊躍的厲害“南方三炁逞英雄,回祿大神施法力。”不但如此,悟空、火神們把滿寺院的佛像、天王像、護法神像、羅漢像等等,無一倖免的給幹掉了。哎呀呀,悟空哥哥,這次你們的禍可闖大了!唉,可是,你都知道,佛、天王、護法、羅漢他們,誰都跟沒看見有過這回事兒一樣,這個火燒事件的事情,可以是當場就被無視了,並且以後也沒有任何神仙提及過這回事。

西遊記第16回讀後感9

觀音院一事,皆由悟空的“炫富”之心引起。那老和尚見了袈裟便起私心,欲佔爲己有,向唐僧借袈裟看一晩。可以說,這個藉口也是爛得不能再爛。唐僧這時也是十分小心,畢竟那是貴重之物,再三囑咐悟空不要借出去。悟空知這袈裟乃觀世音菩薩賜,便想好好炫耀一番,畢竟一個老和尚還鬥不過他。

就是這一絲驕傲和鬆懈,讓老和尚有機可乘,私佔袈裟,欲害唐僧。雖然悟空有所防範,未讓老和尚得逞,無意間卻讓黑風山的妖怪“趁火打劫”。

當然,也不能說全是悟空的錯,若老和尚無私心,此事也不會發生。

呵,在《西遊記》16回裏,我可能看見了一個假的和尚。

他雖然年事已高,但還是很“任性”。看見唐僧的.寶貝後,羨慕得不得了哇,想要一直“借”着穿。果然“名師出高徒”,他的弟子“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說殺了他一了百了,再拿東西,簡直可以用“奸詐”來形容了,若猴子是常人,西天之路就此完結,好在猴子道上認識的人多,去借寶貝“避火罩”了,出來的時候師徒三人一臉淡定,嚇壞各位小和尚了。

這件事發生的主要原因就是老和尚嫉妒心太重,如嫉妒變成羨慕,羨慕變成努力,而不是各種各樣的壞主意,和尚就不會遭此大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