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心木》讀後感11篇

學識都 人氣:8.79K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桃花心木》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桃花心木》讀後感11篇

《桃花心木》讀後感1

我懂得了很多。弱不禁風的小樹苗要想長成參天大樹,不僅僅是靠別人給他澆水,更重要的是他要學會自己找水源,在不確定的環境中拼命紮根,生存下來;但是樹苗一但形成了一種依賴,那麼它的根就會在地表,一遇到狂風暴雨,就會被連根拔起,這多像是我們,沒有自主成長的能力,有了依賴別人的心理,所以,這樣會害了自己。

其實樹木和人都是一樣的,經常會遇到一系列的挫折和苦難。懦弱的人會向困難低頭,會向挫折屈服,只有堅強的人會頂着風浪,逆風飛翔,他們挑戰困難,戰勝困難!

“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才能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在不確定中,才能學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爲巨大的能量!”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我們曾經學習過的《烏塔》,一位和我們年紀相仿的德國小女孩獨自遊遍整個歐洲的情景,我佩服她的大膽,崇尚他的獨立自主能力,她的精神可嘉,值得我們學習。

雖然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的社會中,但是處處都有競爭,我們一定要做到,獨立自主,面對一切。

《桃花心木》讀後感2

最近我學習了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它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這篇文章就是《桃花心木》。

《桃花心木》主要講了作者老家旁邊有一片空地,租給一個人種桃花心木,種樹的人不定期澆水,而且澆的量不一樣,後來作者問種樹的人,才知道了種樹的人想要讓樹自己在地下汲取水分。作者明白了一個道理:不管是樹還是人,只有在“不確定”的環境下生存,才能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

《桃花心木》教會了我做事要獨立,自己的事自己做。在我沒學習這篇課文之前,我是這樣的:每天早晨起來之後,都是奶奶折被子,洗臉時奶奶把水倒好了,換洗的衣服都是奶奶洗。學習這篇課文之後,我感到很慚愧,桃花心木都能自己尋找水源,我們爲什麼不能獨立自主呢?我決定了,以後自己的房間自己收拾,洗臉水自己倒,學做一些簡單的家務和簡單的菜,自己的衣服有時間就自己洗。

我們應該獨立自主,有一句話說得好:“花盆裏長不出蒼松,鳥籠裏飛不出雄鷹。”

《桃花心木》讀後感3

這篇課文所講了:一個種樹人種桃花心木他不定時不定量地給樹苗澆水,作者就不明白,便去問種樹人,種樹人說他澆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如果他每天澆水,樹苗遇到狂風暴雨就會被吹倒。

當我讀到這篇文章的前半部分時,我也感到十分疑惑,樹苗很幼嫩,沒有充足的水給他喝,就會馬上枯萎,難道他不知道?但是,當我讀到後面時我才知道,種樹人模仿老天下雨,是爲了讓樹把根扎深,能夠自己從土壤中汲取水分,不然,根就浮在地表上了。如果每天定時定量的給樹澆水,萬一哪天,種樹人不在了,樹喝不到水,自然就死去了。就像人,人的一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它就像一條路,有彎有直,有高有低,還會有坑坑窪窪的地方,每個人偶爾也會摔一跤,但是這一跤是你走完這條路的“必需品”,我們必須爬起來,努力走完這條艱難的路。

我們現在的孩子,就好比是溫室裏的花草,依賴着父母,有些孩子都不會自己乘車了。這樣的孩子怎麼能在獨立立足呢?那麼得出的結論是——只有在不確定的環境中,才能獨立成長。

《桃花心木》讀後感4

我學了桃花心木一課,我懂得了做人要像桃花心木一樣拼命紮根,不斷努力。

我還懂得了樹是要紮根,自己找水源,不能浮在表面,浮在表面的樹會一遇到狂風暴雨,一吹就倒。

我還知道人也是這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在不確定中就能學會把能少的養分轉化爲巨大能量,努力生長。

其中有這麼兩句鼓勵着我:種樹人笑了,他說:“種樹不是種菜或種稻子,種樹是百年基業,不像青菜幾個星期就可以收成所以樹木是要自己學會在土地裏找水源。我澆水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準的,他幾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無法在這種不確定中汲水生長,樹苗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在不確定中找水源、拼命紮根的樹,長成百年大樹就不成問題了。”

種樹人語重心長的說:“如果我每天都來澆水,每天定時澆一定的量,樹苗會養成依賴的心,根就會浮在地表上,無法深入地下,一旦我一停止澆水,樹苗就會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樹苗,遇到狂風暴雨,也會一吹就到。”

這就是偉大的桃花心木,不過這也要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我們要獨立自主、經受考驗才行。

《桃花心木》讀後感5

《桃花心木》主要內容是寫:鄉下老家屋旁的空地上種着許多桃花心木苗,種樹人給樹澆水不是定時定量的,而是模仿老天下雨,讓桃花心木在不確定中長成百年大樹。

文章最後提到人和樹一樣,也要在你不確定中生活,在不確定中,深化了對環境的感覺與情感的感知,就能學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爲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長。

以前,我有一個毛病,就是在學習中一遇到難一點的題,就馬上問爸爸,爸爸老說我不愛動腦,依賴別人。我聽了總是嘟着嘴說:“不懂就問嘛!”但自從我讀了這篇文章後,我深有感觸。對啊!我平時老依賴爸爸,養成了依賴心理,要是考試時碰上了一道難題,那我怎麼辦?所以我決心改了這個毛病。現在,遇到難題,我總是自己想辦法解決,實在不會了,再問爸爸,爸爸說我變了,懂得獨立思考了!

我們就如同小鳥,鳥巢是我們溫暖的家,我們這些小鳥總不能整天待在巢裏,筍父母捕食回來就吃吧!假如有一天,父母去了很遠的地方,留下我們,那我們這些小鳥該怎麼辦?又不會獨立生活,只有等白白餓死了!

無論在學習中,還是在生活中,我們都應該學會獨立自主。

《桃花心木》讀後感6

今日,我們又學了一篇課文,名字叫《桃花心木》,作者在親眼目睹桃花心木經歷過風雨長大後,明白了種樹人的心意,突然悟出了“要學會在不確定中生存”的人生哲理。

種樹人說的一番話讓我十分感動,的確是這樣的,僅有能夠自我去努力紮根的樹纔會很好的活下去,人難道不一樣嗎?別人是不能依靠的,僅有靠自我纔是最現實的!

其實,每個人的一生都會遇到挫折,會遇到坎坷。我們不能知難而退,要勇敢的去理解風雨的考驗,去迎接困難的挑戰,不要依靠別人,依靠自我纔是可行的。不要嚮往一帆風順的生活,那樣你會經不起風雨。自我去努力,難免會受傷。可是,只要你用心了,就能夠把微薄的力量發揮到極致,激發出巨大的能量,僅有經得起生活中風風雨雨的考驗,才能成爲棟樑。只要你努力了,盡力了,你必須會有回報。

期望每個人都會把根扎得很深,也期望每個人都會獨立自主。

《桃花心木》讀後感7

《桃花心木》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種樹人給自己的桃花心木苗澆水的故事。他澆的沒有規律,三五天來一次,每次澆的水也不一樣多。種樹人既不懶也不忙,哪又爲什麼要這樣做呢?

原來,他在模仿老天下雨。

當我知道了事情的原委,也便理解了種樹人的用意。而文章後面種樹人的解釋,也正是我所想的。

我很贊同種樹人的觀點,也同樣贊同作者的觀點。“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銳利的刀鋒是從不斷的磨礪中得到的,梅花撲鼻的香氣是度過苦苦寒冬而得來的。樹木的茁壯成長,又何嘗不是這個道理呢?

人更是這樣。在不確定的環境中生活,便會磨練出對待困難時的那份從容與無畏。

我們常說人要堅強,如果每天都沉浸在舒軟安逸的安樂窩中,豈不是會成爲一株“溫室裏的花朵”?那又何談“堅強”二字?

挫折與困難造就堅強的品質,“不經一番徹骨寒,怎得梅花撲鼻香”?

《桃花心木》讀後感8

今天我們學了一篇趙麗紅筆下的一篇文章——《桃花心木》,桃花心目這一篇課文運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寫出了一個道理:不經歷風雨,哪來的彩虹。

在我的身邊也有許多東西給了我們道理:比如小草的堅強不屈;粉筆的無私奉獻;楊樹的精神等。

不過讓我領悟得最深刻的還是蠟燭,他默默,無私的奉獻出自己的生命,幫助沒有燈的人,得到明亮。

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十分值得我們去學習。

在我們的身邊有這樣一羣人。每天,他們在邊疆線上保護者我們祖國的領土,給予了我們和平的家園;每當我謬年回家,見到自己的親人的時候,他們還在堅守着邊疆防線,見不到自己的父母,妻兒,親人,朋友當我們在舒適的環境裏安靜休息的時候,誰,又曾經想過,他們大部分人都在冰天雪地裏徹夜不眠。

他們一心一意爲了人民服務,卻未曾爲自己想過一點點,他們就是中華人民解放軍。

讓我們爲解放軍的叔叔阿姨們敬禮吧!

《桃花心木》讀後感9

桃花心木需要一種本身的能力,而我們更需要一種獨立自主的心。

依賴父母和老師,並不是我們的本性,但是要在父母的`懷抱中度過,在一種不確定的生活中生存,我們則永遠會有一顆依賴的心。

要想獲得自理能力,必須經過生活的考驗,擁有不確定的生活。從中深化了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對道理的理解。對於簡單的物質,更會有深刻理解。

在生活中,我們總投靠父母,無論在做什麼事,總是喜歡選擇訴說,向父母說明困難,而不去自己動手解決。日常的雜事,也少不了父母的幫忙,不管現是用餐還是娛樂,父母的關懷和照顧總是無微不至。

學習空間裏,老師又在不停的催促。幫助我們批改作業、糾正錯誤。他們不就像辛勤的種樹人嗎?樸實無華的老師,往往日夜操勞。而我們也總依賴着他,讓他總有操不完的心。

桃花心木還在成長,而我們也漸漸長大。勤勞的“種樹人”永遠栽培着我們。

依賴的心往往使我們經不起生活的磨練,但如果有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就會從中顯示出優雅自在和勃勃生機……

《桃花心木》讀後感10

大家都生活在父母依賴的環境中,如果有一天離開了父母的眷顧,生命就會像一棵枯萎的小草,即便是找到了生命的水源,那也是維持不了多久的。《桃花心木》這本書,跟我們談得就是沒有依賴性的生活。

我曾經見到過許多孩子,不論什麼事,都要在父母的督促下才能完成,包括起牀、穿衣、洗臉,甚至考試前的複習。其實我也是這樣的人,雖然寫作業、複習一類的事不用爸媽督促,但我在生活上就像每日每夜都需要被定時定量澆水的小苗,心靈就像那小苗的根,無法獨立的在泥土中尋找水源。

每天,我耳邊總會響起一個熟悉的聲音,“婷婷,該起牀了!”我這才睜開朦朧的睡眼。緊接着,一陣似波濤般的話語,涌入我的耳中,“婷婷,該上學了,再不去上學就要遲到了!”我立刻跑下樓,似離了弦的箭似的衝出家門,跳上車,去上學。看,這就是我一早上的經過。連起牀這樣的小事也要在父母的督促下完成,就像一棵剛植入土中的小苗,面對大風大雨,就七倒八歪的,甚至被攔腰折斷了。

讀了這篇文章,我知道了:我們應該讓大人放開雙手,從小鍛鍊自己的心靈,在獨立自主的土壤中不斷紮根,成爲一棵能經受風雨,堅強獨立的小樹。

《桃花心木》讀後感11

社會環境就象桃花心木生長的環境一樣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我們要想在不確定的環境中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爲巨大的能量就必須象桃花心木一樣不依賴別人拼命紮根在地底下汲取水分努力生長。我們要學會獨立思考、獨立生活遇到困難要自己想辦法去克服、去解決這樣才能在這個社會裏更好地生存。生活中也有不少這樣的例子。比如:現在的父母怕孩子累着了家裏的事情全由父母承擔、包辦孩子什麼都不管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其實這樣對孩子並不好極大地影響了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

我要象桃花心木一樣紮根生活深處、廣汲各種養分多動手、多思考踏踏實實做人、實實在在做事鍛鍊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以便將來更好地在以後不確定的社會環境中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