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讀後感(14篇)

學識都 人氣:2.82W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童年》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童年》讀後感(14篇)

《童年》讀後感1

今天,我讀完了一本書《童年》,它讓我深深的感到羞愧,也讓我看到了自己的生活與高爾基有多大的區別。

阿廖沙四歲喪父,隨着慈祥的外祖母來到了祖父家,在這裏,他認識了許多東西,也看清了許多東西,他看清了自私自利、貪得無厭的兩位舅舅;樸實的朋友“小茨岡”;吝嗇、小氣、貪婪的外公,每一天都生活在殘忍、愚昧、親人之間的勾心鬥角和爭吵,從善良與邪惡之間,阿廖沙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與他相比起來,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幸福的;沒有痛苦與鬥爭,一直無憂無慮地生活着。就從這一點上看來我們就與阿廖沙已經有了天壤之別,我們擁有了許多,但是我們還是不知足,只想奢求人世間更好,更多想要的東西。

我們以前一直對父母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認爲他們是自己的避風港,從不自己在人世間闖蕩,而他卻是在每天殘忍的,帶着血腥味的生活中堅強,生存。然後,再離開。

現在,我們要學會堅強,既使一次的失敗也沒關係,被人再多的指責你也沒關係,我們要像艾文森那樣,堅信自己不管之前的生活有多黑暗,不管自己的生命之花有沒有盛開,不管漫長的冬天有沒有過去,都相信屬於自己的季節回來到,所以,我們也要努力,學會在生活中自己獨立。

《童年》讀後感2

每個人的童年都是豐富多彩的,在童年中有許多的幸福圍繞着我們。但阿廖沙童年時的命運卻很悲慘。

《童年》這本書通過講述阿廖沙三歲到十一歲這一時期的童年生活,真實地反映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初俄國民衆的生活,反映了小市民階層的庸俗自私和空虛無聊,揭露了沙俄專制的黑暗與罪惡。

我覺得阿廖沙很可憐,他從小就失去了父親,之後外婆把阿廖沙帶到了外祖父的家裏,外祖父有個染坊,已經瀕臨破產。他的性情暴躁、貪婪、自私。他經常毆打阿廖沙和外祖母。使阿廖沙在心中留下了陰影。他還有一個總是給他無微不至關懷的外祖母,外祖母是一個善良、樂觀,心裏充滿了無私的愛的人。她熱愛生活,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幼小的阿廖沙雖然經歷了許多的生活磨難,但是他的性格倔強,懂事能幹,吃苦耐勞。他在外祖母及其他好心人的幫助下,逐漸成長爲一個堅強、勇敢、正直和充滿愛心的人。

跟阿廖沙相比,我有一個比他好100倍的童年。我的童年充滿了歡樂、充滿了幸福,所以我要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學習他獨立、吃苦耐勞的精神,我們要用執着求知、不怕困難、持之以恆、積極的態度對待學習和生活。早日爲祖國做出一份貢獻。

《童年》讀後感3

最近,我讀了一本俄羅斯著名作家高爾基寫的小說:《童年》,一本厚厚的書,我在寢夜間讀完,給我的感想頗爲生刻。

《童年》是高爾基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寫於一九一三年至一九一六年。這部回憶童年生活的長篇小說創作與作家成名之後。書中高爾基再現了他童年時代的俄羅斯生活,塑造了一個個形象逼真、個性鮮明、栩栩如生的人物。

我在閱讀這部小說時,瞭解了作家艱辛坎坷的童年,也可以看到在那個時代普通的俄羅斯人民處在怎樣的一種生存狀態,以及他們的心理和精神面貌:比如,書中的外公在我心裏是個愛面子、兇狠的人,也被高爾基稱爲“紅毛狐狸鬼”;書中的外婆在我心裏是個溫柔善良,很有耐心,身材高大的婦女;“好看”則是一個古怪的,孤獨,喜歡發明的陌生人;母親是一個心靈手巧,溫柔體貼,關心年老父母的人。

《童年》中,有三個小夥伴——上校的兒子,書中把他們和“我”遊戲過程記錄得非常詳細,這種遊戲、躲避大人的方法真是可笑,當我看時,我笑得肚子都疼了。

我認爲,高爾基是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童年》這部小說中,處處滲透着作者強烈的人道主義精神。

《童年》這本書,對我們的成長有極大的幫助,你不妨去看一看呢?

《童年》讀後感4

讀了《童年》,我知道了高爾基的童年並不是那麼快樂。

在高爾基三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他的外婆把接到了外公家,外公經常打高爾基,母親又離家出走。之後,高爾基新認識了好朋友茨岡,外公的染坊失火了,高爾基的好朋友茨岡被兩個貪婪的舅舅害死了,高爾基很恨外公和兩個舅舅,也爲茨岡感到傷心。

高爾基的童年很不快樂,而我們現在的童年想要什麼就有什麼,想去哪兒就能到哪兒。我們的童年和高爾基的童年相比,我的童年更快樂。我深感到高爾基的童年被貪婪、自私的外公打罵,幸好有一個善良的外婆的寵愛他,就這樣被撫養長大,渡過了不幸的童年。

看到高爾基的童年這麼殘酷,真難以想象他是怎麼熬過自己不幸的童年的,後來他通過自己的堅持和努力,成爲了著名的作家。我禁不住想到了自己的童年,我今年也11歲了,當年的高爾基已經走上了獨立謀生的道路,想想自己無論做什麼事還要讓父母幫忙,遇到不會的題還求父母幫忙,衣服都是父母幫着洗,事情與自己的心願不一致會發脾氣。總之,就是我依賴性太強,缺乏獨立生活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讀完《童年》這本書,我想,我要珍惜我自己的童年,試着自己去處理一些事情,讓父母少爲我操心。

《童年》讀後感5

《童年》這本書的作者是俄國的高爾基,這本書寫了作者幼年時期從3到10歲這一段時間的生活片段。真實地描述了自己苦難的童年,反映了當時俄國社會生活的一些典型特徵,特別是描繪出了一幅俄國小市民階層風俗人情的真實深動的畫面。它不但揭示了那些“鉛一樣沉重的醜事”,還描繪了作者周圍的許多優秀的普通人物。是這些普通人給了幼小的高爾基良好的影響,使他養成不向惡現象屈膝的性格,鍛鍊成堅強而善良的人。

每個人都有童年,並且每個人的童年是不同的,但是,我們每個人的童年有高爾基那麼貧苦嗎?不,我們沒有,我們在家裏是獨生子,是父母親的掌上明珠。高爾基的童年沒有我們幸福,家庭也沒有我們美滿。

高爾基從7歲起就沒有了爸爸,跟着媽媽和年邁的奶奶生活,別的小孩都有新衣服,就他沒有,他有的就只有幾件打滿補丁的衣服和一個書包。然而,他沒有埋怨媽媽,而是更努力得讀書,準備孝敬辛苦的媽媽。

高爾基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也能成才,真讓我佩服。

《童年》讀後感6

我讀了高爾基的《童年》這本書後,感觸非常深。

主人公阿廖沙那麼小,卻飽嘗了人間的酸甜苦辣。十一歲時,便被外公趕出家門,自己謀生去了。其間,他被一些人欺負、嘲笑、歧視。他在船上工作完後看書時被監工發現了,監工就會不分青紅皁白的將高爾基毒打一頓;在他沒有住處時就只能睡在馬路上,這時就會有一些人欺負他、嘲笑他;凜冽的寒風使他直打哆嗦,酷熱的烈日使他汗流頰背。這對於我們現在的同齡人來說,想必沒有一個人可以做得到,然而,幼小的阿廖沙卻以他頑強的毅力和堅定的信念做到了。他是一個"大寫的人"!雖然他的一生是坎坷的,但他遇到困難從不退縮,想盡一切辦法也要克服。所以,我非常的敬佩他。

依靠一個人,只能依靠一時,不能依靠一世呀!人生的路還很長,需要自己慢慢走;人生的坎坷還很多,需要自己一個一個的克服。這樣的一生才無愧於心啊! 面對困難時,只要我想起阿廖沙童年的悲慘遭遇,那一切困難都會顯得微不足道,我便有信心去克服——阿廖沙在這樣黑暗污濁的環境中都仍然保持着生活的勇氣和信心,難道我們不應該比他做得更好嗎?

《童年》讀後感7

童年有快樂,有悲傷,有煩惱,也有哭泣。蘇聯作家高爾基寫的《童年》使我感受到一種心靈深處生出的震撼!

《童年》這本書講述了阿廖沙他悲慘的童年。阿廖沙的爸爸很早就去世了,媽媽也跟着離開了人世。自從爸爸去世後,他和媽媽就一直寄住在他的外祖父家,外祖父不大喜歡他,一直都是板着個臉,幸虧阿廖沙的外祖母十分的疼愛他。阿廖沙這麼小,就走向了社會的道路上。讀過《童年》這本書的人都清楚,阿廖沙有着一個不快樂的童年。他的童年有點兒酸,有點兒苦,有點兒辣,就連那一絲絲的甜,也被父親母親接連去世這件事給摧毀了。阿廖沙是多麼可憐啊!我非常敬佩阿廖沙,它能在黑暗、令人恐怖的環境中度過自己的童年。阿廖沙的堅強性格是在鉛一樣中的生活重壓下,在同無盡的苦難及惡勢力的頑強抗爭中,在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接受和認識複雜現實裏所有美好的事物中逐漸的形成並發展起來。阿廖沙是我學習的對象,能在如此環境中,如此堅強、勇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有自己快樂的時光,自己美好的童年歲月。《童年》這本書,使我受益無窮,懂得了堅強的真正含義!

《童年》讀後感8

在這個充實的暑假,我看了一本不錯的書,那就是高爾基的《童年》。

這本書講述了高爾基童年裏的故事,他的童年非常的悲慘,他的爸爸去世了,但他很天真。他的媽媽也改嫁了,他的外婆是這本書溫暖的地方,他的外婆非常善良,對高爾基很慈祥,還讓他學字,我很喜歡她,但是她經常受到外公的家暴,我很傷心。後期,他的媽媽也去世了,結尾,他來到了人間。本書還反應了蘇聯早期的宗教和基督教行爲。

讓我印象深刻的故事是外婆受到外公的家暴,高爾基報了仇。這個故事讓我我變得非常愛戴長輩了,家人們一塊吃飯先讓長輩動筷子,我長大要好好孝順長輩,這個故事改變了我。

怎麼樣,聽了我的介紹,你是不是也想看了呢,那就趕緊拿起書本翻動吧。

《童年》讀後感9

讀了《童年》這本書,我深受感觸。

我們大部分人的童年都是歡樂的,而高爾基的童年卻充滿了灰色。

童年時光就像是池塘邊的榕樹上、鞦韆上的蝴蝶、天邊的彩虹、手中的漫畫……那是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而高爾基的童年是充滿了灰色格調的。

《童年》是以高爾基自身經歷爲原型創作的自傳體小說。作品不僅講述出了高爾基三歲到十歲的灰色童年生活,還寫出了他對苦難、生活的獨特認識和見解,字裏行間透出一股堅強不息的氣息,深深的感染着、打動着人們的心。

在《童年》一書中,高爾基將他灰色卻不缺乏點點色彩的童年生活娓娓道來。在他展現他成長經歷的同時,生動地再現了19世紀俄羅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不僅接露而且抨擊了舊俄羅斯幾個世紀以來形成的愚昧落後,貪懶自私。更表現了一個孩子生活的艱辛和革命意識的覺醒過程。高爾基在《童年》裏不僅抨擊了黑暗的社會,還展示了光明的希望。

而且《童年》以孩子的眼光來看待一個醜陋的世界,耐人尋味。這是一個悲劇卻又披着天真的綵衣,能讓人在黑暗中看到點點光明;在邪惡中看到絲絲善良;在悲慘中感受到堅強的力量。

這本書充分的'體現出了古人的一句話,就是“逆境成才”。

《童年》讀後感10

這個寒假,我讀了一本好書,它叫【童年】。

這本書是偉大作家高爾基自傳三部曲的第一部,寫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與悲慘。文章開頭就寫了作者父親的死亡,他和外祖母一起離開了這座城市。接着,他來到了外祖母的家鄉“尼日尼”,並在這裏度過了7年並不快樂的童年。

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外祖母,因爲她很善良,她眼中的上帝永遠是善良的。她無論什麼時間什麼地點都不忘上帝,她對狗,鴨和雞······也常常提起上帝。下面是關於她的一段故事:

酒館的老闆娘養了一隻嬌生慣養的貓,又饞又懶。有一次,這隻貓從花園裏拖回一隻鳥,外祖母看見了,硬是從它嘴裏把鳥奪了回來。還罵道:“你這隻下流的惡棍,難道不怕上帝來懲罰你嗎?”

別人聽了都笑她傻,可她自己總是會不以爲然地說上好幾句。

讀完這本書,我不禁感到心酸。作者不到十歲時就父母雙亡,從到外祖母家鄉“尼日尼”起,只有善良的外祖母一個人關愛他。正因如此,作者提前懂得了人間的冷暖,成長成爲一個很獨立的少年。

看完了這本書,我知道了自己的幸福:擁有一個完美的童年。我在一個充滿愛的環境里長大,我會更加珍惜這幸福的生活。

《童年》讀後感11

每個人都擁有一個炫彩,繽紛的童年。同樣,蘇聯大文豪高爾基也有一個繽紛的童年,讓我們一起去走近他的世界吧!

高爾基從三歲起就永遠的失去了父親,後來一家遷移到了外公家,外公是個染坊主,性格暴躁;外婆分外疼愛他,他和他媽媽在外婆的庇護下生活,而他的舅舅們卻經常因爲財產而鬧起來,因此他們的孩子也跟着學壞;“小茨岡”是他的好朋友,每次他被打時“小茨岡”總是伸出手臂替他捱打,最後因爲一次重擊,失血過多而死去。外婆信佛,每一天都祈禱能過上幸福安康的日子……

他的童年,有悲傷,有喜悅,一次次的悲歡離合,使他一次次的長大,記錄着一次次的過程,記到了十歲,他終於放下了筆,回想着過去的一點一滴,他不僅接受了身體上的成長,還接受了心靈上的成長,所以他珍惜他的童年。而過着幸福生活的我們則更應該如此。

《童年》是一本好書,爲童年而煩惱的人趕緊找來讀讀它吧!

《童年》讀後感12

高爾基的《童年》是一本名著。寒假的一天,我坐在書桌前翻開了它,並認真的拜讀起來。

主人翁阿廖沙的童年經歷打動了我。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個典型俄羅斯小市民家庭裏度過的,家庭中充滿着貪婪、殘忍、愚昧。但就在這個黑暗的家庭裏,有着一個勤勞、堅定、善良的老祖母,她每天晚上帶給阿廖沙很多故事,使阿廖沙的童年也有着一些美麗的回憶。

故事中的阿廖沙還認識着其他很多人:房客、三少爺等,這些人都深深影響着阿廖沙,阿廖沙從他們一些奇怪的舉動中明白了很多道理,也成長得非常快速。

和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無憂無慮的。我們不需要考慮衣食住行、不需要處處防備察顏觀色、不需要象阿廖沙那樣,只有11歲就要到社會獨自闖蕩。

《童年》阿廖沙的原型是高爾基本人,我深切的感受到與作者童年相比自己是幸福的,我要珍惜現在的生活,同時應該反思自己的奢侈。

《童年》讀後感13

鏗鏘有力的歷史腳步,每一步都是沉穩深陷,每一步都是震憾人心。近代史的中國,就像是一顆青橄欖——最先咬下去時是苦而澀的,只有經過咀嚼,那一縷縷專屬於青橄欖的清香纔會蔓延出來。

漫遊在《童年》裏,我看到了俄國19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平民代表——主人公阿遼沙艱苦的成長曆程和殘暴的剝削階級所擁有的強大黑暗勢力。但是,阿遼沙卻在這黑暗的社會環境中力求真理、追求光明。

蓋上書,我眼前浮現的是中國十八至十九世紀任人宰割的時候。這就像一塊烙印,永遠地烙在我心裏,烙在每個中國人心裏,使我們永遠清楚地認清事實——落後,就永遠是弱者!所以前輩們努力奮鬥,用鮮血和汗水爲我們創造出如今的幸福生活。這一切,我不會忘,每個中國人也不會忘!

如今,中國逐漸邁上世界之巔:從“長江”號到“神舟”號;從申奧成功到北京奧運,中國都在向世界展示着進步的歷程。每一塊里程碑,都吸引着世界人民的目光,爲中國鋪下一塊塊堅實的石階!這一切,我也不會忘,每個中國人也不會忘!

祖國在你我的心中。牢記祖國的歷史,並不是要我們去報仇,而是要激勵我們去進步、去發展、去創造出一個和平、民主、美好的嶄新中國!

《童年》讀後感14

童年,應該是快樂、幸福的,但高爾基的《童年》卻恰恰相反,沒有天真,沒有笑容,沒有活潑,受盡外祖父的虐待,卻從不抱怨,主角阿廖沙的堅強讓我感慨萬千。

書中形象地寫出了主人公阿廖沙悲慘的童年。阿廖沙的父親老實,是個好人,但很早就去世了,阿廖沙被送去外祖父家。外祖父是一個性情粗暴、自私的人,兩個舅舅也同樣粗暴。阿廖沙在這個家庭中飽受虐待,經常被痛打的阿廖沙卻在外祖母和“小茨岡”的關愛下度過了他可怕的童年。

處在這樣醜陋的環境,我不得不擔心阿廖沙的心靈會不會也被玷污,但這個世上不是所有人都如此醜陋不堪,外祖母撫慰了阿廖沙心靈上的創傷,而真正教他正直的是老長工格里戈裏,還有樂觀,善良的“小茨岡”也教會阿廖沙如何面對生活的艱難,雖然他後來被兩個舅舅害死了,但他的樂觀向上會永遠留在阿廖沙心中。

如此醜陋的生活都能度過,那內心該是多麼的強大啊!現在我們的生活已變得越來越好,但依然有人會自暴自棄,一遇到一點困難、挫折就想不開,甚至自殺。我們作爲幸福的一代,有着幸福快樂的童年,更應該好好珍惜,做個積極向上充滿陽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