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讀後感優秀作文1500字

學識都 人氣:1.89W

朝花夕拾這本散文集是魯迅回憶童年的一本著作,下面本站小編跟大家分享幾篇朝花夕拾讀後感範文,以供參考!

朝花夕拾讀後感優秀作文1500字

朝花夕拾讀後感範文一

朝花夕拾,顧名思義,清早落下的花朵到了傍晚拾起來。平靜地彎腰,凝視,回憶,撿起。這個原本簡單平和的過程被魯迅先生賦予了新的含義。

他記起快樂的童年,迷信卻仁愛的阿長媽,嚴謹樸素的藤野先生等等一些現在普遍爲人所知的人物。我們清楚地知道阿長媽喜歡攤着“大”字睡覺,給“我”講一些客套和迷信的禮數;知道藤野先生與“日本鬼子”慘無人道的形象大相徑庭,“黑瘦的先生”,“八字須,戴着眼睛,夾着一迭大大小小的書”,他嘆息魯迅不再學醫,他是真心希望新的醫學能傳入中國,這個“希望”使得魯迅更感受到藤野先生的偉大之處,我們也是如此。

魯迅在文中讚美他們,沒有歌功頌德,而是還原他們最本真的一面。我看到了魯迅筆下情感豐富、心地誠摯的阿長媽、藤野先生,不過對於我,他們再怎麼真切,最多隻可算是書中人。而對於魯迅,這些平凡之人都是他生命簿冊中最濃重的幾筆。他的敬意和感激,從每一句話裏流露出來,細節是那樣清晰,人物從回憶裏走出來,從紙上豎立起來,變得有血有肉,袒露着真實性情。這樣的情感不是普通人能企及和完全吸納的。

很重要的一點便是魯迅先生從不掩飾好人們的瑕疵。寬厚的阿長媽講話、睡覺時令人討厭的聲響、姿勢,加上她恰巧又是個愚昧迷信的文盲,這些劣處並沒有被掩藏,而是大方地擺在讀者面前,與後面的‘三哼經’對照着看,着實被阿長媽感動了一把。的確,人是多面性的,較爲完整的人才能打動人心。魯迅自身也一樣,激昂鬥士的形象下,仍有一顆細膩的心保存着所有溫馨的回憶,這些不多見的回憶又提升了魯迅在我們心目中的地位,所以寫評註的老師纔會說“《朝花夕拾》讓魯迅得以完整”。

人們常說魯迅是一個批判,揭露現實的文學家。這兩個詞說來容易,要真正做到需要很大的勇氣、執着和懷疑的精神。醫術特差卻霸道十足的荒唐“名醫”,表裏不一、陰冷自私的衍太太是兩個標準的反面人物,前者的名氣或許不及後者的響,但卻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因爲這類人到今天還時常出現在眼界內。你我一定都碰到過類似“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而且還招搖過市的人,儘管心生厭惡,卻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事不關己就好。魯迅不是“懶惰”的人,一方面,“名醫”間接害死他父親,另一方面那股與生俱來的正義感促使他以文字的方式不動聲色又激烈深刻地剝掉了“名醫”那層虛晃無用的外殼。我們的心在得到共鳴的同時,也慚愧於平日裏的漠然無衷。

看到“魯迅先生作賓客而懷橘乎”的時候,不禁笑出聲來,這話套用得有幾分黑色幽默不說,還把矛頭指向某些中國傳統的“虛僞”的孝道,一針見血。我記得自己當初讀到這片文言文時,並沒多大感受,不曾想到這一跪一答竟已成了虛招式。也許我也該對習以爲常的事重新抱有懷疑的態度。

觸及“名醫”等接近上層的人的軟肋,又對傳統起了疑心,說三道四。魯迅拿起筆,就好像搬起一塊大石頭,往平靜的渾水裏扔去。濺起的水花給我們自己染上了污點。這麼說不對,不是染上,而是本來就有,水這一濺,才變得清晰起來。人人都似乎穿着骯髒的外套,自然有人不滿,批評魯迅,單有一腹牢騷,一腔怨氣,謾罵一切,卻提不出自己的主張。我反對這種說法,《朝》表現出的魯迅,就是他原原本本的模樣,從這原模原樣中我們看到了渾水中潔白的蓮,渾世中清醒激昂的魯迅。如刀刃般鋒利的言語也好,不留情面的嘲諷也好,都是爲了喚醒糊里糊塗入了渾水,還全然不知的衆人,跟牢騷、怨氣又有何干系。主張,我想在當時,迫切需要的不是什麼作家,什麼主張,而是像魯迅這樣,有人情,眼界清晰,並甘願爲國家戰鬥的勇士。

在看清無數黑暗的事實,長時間憤慨疾呼後,魯迅並沒有丟失童年或者其他時候遇到的純良之人,而這些人,這些回憶,就更顯得彌足珍貴了。恐怕正因如此,他意識到,自己擁有的除了對“批判”的一腔熱血外,還有那些正慢慢模糊的美好印象——這一生同樣不可缺少的.東西。比起戰鬥的勇士,做個拾花者或許更爲長久,拾起自己和世人們曾經遺漏的落花,珍藏起來,交付給每一個活在當下的我們。

朝花夕拾讀後感範文二

正式來讀魯迅的《朝花夕拾》,從目錄細細看下去魯迅的文筆親切樸實、真摯感人,猶如小橋流水,沁人心脾。它真實地紀錄了魯迅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道路和經歷,追憶那些難以忘懷的人和事,抒發了對往日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生動地描繪了清末民初的生活風俗畫面。童年已經漸漸遙遠,留下的只是些散亂的記憶,倒不如細讀一下《朝花夕拾》,體會一下那個不同年代的童年之夢,和魯迅一起熱愛自然,嚮往自由。

在《朝花夕拾》這本書裏,魯迅先生用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充滿激情,這本書裏面,我最喜歡的一篇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它描述啦魯迅先生兒時在家百草園的樂趣,以及在三味書屋讀書時的乏味生活。

在文中,充分描述啦在百草園充滿無限樂趣,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裏去了。

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們在這裏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樑,便會拍的一聲,從後竅噴出一陣煙霧。

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絡着,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擁腫的根。有人說,何首烏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於是常常拔它起來,牽連不斷地拔起來,也曾因此弄壞了泥牆,卻從來沒有見過有一塊根象人樣。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遠。冬天的百草園比較的無味;雪一下,可就兩樣了。

拍雪人(將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羅漢需要人們鑑賞,這是荒園,人跡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來捕鳥。薄薄的雪,是不行的;總須積雪蓋了地面一兩天,鳥雀們久已無處覓食的時候纔好。掃開一塊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撒些秕穀,棒上系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牽着,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的“張飛鳥”,性子很躁,養不過夜的。

魯迅先生到了要上學的時候,家裏把他送到啦三味書屋,三味書屋是魯迅先生家的書房,進了散文書屋,魯迅先生開始啦無味的學術生涯,每天只讀書,正午識字,晚上對課,這便是魯迅先生的工作,魯迅先生和同窗經常在後院去玩,但人多了,時間久了就會被老師叫回來,遠遠不及百草園自由,快活。通過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比較,讓我感覺到小時候童年是那麼美好,愉快,現在接受教育的時候啦,自然有些不高興,但應用美的眼睛去觀察生活,這樣纔會發現美。

魯迅先生上的是私塾,一天下來幾乎沒有時間耍,束縛啦學生愛玩的天性,而我們在學校,每節課下課都有玩的時間,又玩啦,又學啦,也算得上自由,跟三味書屋比起來,我們像天堂,魯迅先生這篇文章裏,揭示了兒童廣闊的生活趣味與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私塾教育的尖刻矛盾,表達啦應讓兒童健康活潑成長的合理要求。

在朝花夕拾中,作者多次寫到啦封建教育的失敗和狹隘,我覺得兒童在接受教育的同時,也不應該剝奪了兒童愛玩的天性,在現實生活中,有好多人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迫切,一貫的給孩子補課,給孩子上這樣的補習班那樣的補習班,就像是上班族一樣。

這樣就扼殺啦兒童的情趣,這樣對孩子的教育是不對的,這讓他從小就討厭學習,將來沒有學習樂趣,就會缺乏學習積極性。《朝花夕拾》是魯迅在受到政府的壓迫,“學者”們的排擠,又歷經戰亂後寫下的回憶。作者在這樣紛亂中尋找出一點空閒來,實屬不易,目前是這麼離奇,心理是這麼複雜,一個人到了只剩下回憶的時候,生涯大概總算是無聊了,但有時竟連回憶也沒有。

童年已經漸行漸遠,留下的只剩瑣碎的記憶,本書是魯迅先生對逝去歲月的回憶,還有無奈的感傷。細細品味《朝花夕拾》,也讓我開始去尋覓童年的時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