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三國演義》有感300字左右

學識都 人氣:2.08W

篇一:讀《三國演義》有感

讀《三國演義》有感300字左右

我喜歡看的書有很多,如: 驚險刺激的《冒險小虎隊》、生動有趣的《西遊記》、驚動人心的《水滸傳》……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充滿智慧的《三國演義》。這本書是讓人百讀不厭的.經典故事,令人回味一生。

東漢末年,漢靈帝劉宏腐化無能。整天沉溺於酒色,不問政事。宦官和外戚交替掌握朝中大權。他們驕橫無度,惑亂朝綱,致使天下大亂。老百姓個個怨聲載道,終於爆發了歷史上有名的黃巾起義。

劉備和張飛、關羽結爲義兄弟,打敗了黃巾軍。

後來,劉備建立了蜀國,曹丕建立了魏國、孫權建立了吳國。經過很久的大戰,統一晉國。

故事中,蜀國有個叫諸葛亮的丞相,他神機妙算、料事如神,幫了蜀軍許多大忙。有一次,周瑜故意刁難諸葛亮,要他十天造十萬支箭。諸葛亮預計到三天後的四更時分會有大霧。

於是借了二十隻船,還有稻草等,於四更天時靠近曹操水寨。曹操以爲敵軍來襲,拼命向江中放箭。結果不一會兒,草船上就插滿了箭,諸葛亮滿載而歸。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草船借箭”。

《三國演義》中有趣的故事數不勝數,你也來讀讀《三國演義》吧,一定會令你獲益匪淺。

篇二:讀《三國演義》後感

今年寒假,我閱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三國演義》與《紅樓夢》《西遊記》《水滸傳》這三本著作並稱爲“中國古典四大名著”。

它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羅貫中,它主要寫了:漢朝時期,由於官權太大,導致天下大亂。漢室後人劉備與關羽、張飛桃園結義,最終天下三分,成了“吳、蜀、魏”三方鼎立之勢,可最後還是“三國歸晉”。

其中,我最喜歡的故事就是《空城計》了:話說蜀國前主劉備死後,讓諸葛亮輔助劉備之子劉禪,諸葛亮自然是“死而後已”。自從失守“街亭”後,諸葛亮認爲大勢已去,部署撤兵,不料想司馬懿率領十五萬大軍殺來。

全城只有兩千五百名軍士和一班文官,聽到這個消息後,城中所有人都大驚失色,而諸葛亮卻下令:將軍旗藏起;軍士各守崗位;大開四門,每門派二十名軍士辦成老百姓,灑掃街道;等一切都安排妥當,諸葛亮帶着兩個小童來到城樓上,焚香撫琴。司馬懿猜是計,忙下令撤退。諸葛亮也用智慧保護了城池。

這個故事中,諸葛亮的智慧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又想一想:爲什麼那時候會打仗呢?還不是因爲奸臣當道嗎!現在呢?正直的人越來越多,那些“小人”也很少了,只有每個人都和平共處,纔會有一個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