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三國演義》有感範文800字(精選10篇)

學識都 人氣:6.39K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千萬不能認爲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三國演義》有感範文800字(精選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三國演義》有感範文800字(精選10篇)

讀《三國演義》有感1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這首流傳千古的詩乃是北宋大文豪蘇軾的《水調歌頭》。回想中國華夏古韻的歷史,大多“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似乎感覺到承載着一個朝代的凝重歷史車輪滾滾駛來。終於,在元朝明初,一個人——羅貫中用筆演繹了那段歷史,也因此成就了自己。

《三國演義》是我國曆史上第一部長篇小說,它將歷史事實與藝術虛構的手法融爲一體,開創了長篇小說一派的先河,在我國小說發展史上佔據重要地位。

品讀三國,掩卷凝思,一個個英傑才俊在我腦海中翻騰:一方霸主如曹操、孫權、劉備、袁紹;博學多才的諸葛亮、龐統、徐庶、張昭;驍勇善戰的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呂布等等。這些人或奸詐,或忠厚,或暴躁,或機智,形態各異,不勝枚舉,他們身上的英雄氣概渲染着一代又一代雄健的國民,久久難以消逝。

展開三國風雲歷史,最值得一提的要數聞名遐邇的“赤壁之戰”。精彩的草船借箭突顯諸葛軍師“上至天文,下至歷史”的神才謀略;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赤膽忠心的大將黃蓋爲保全大局,不惜上演苦肉計,假降曹操,爲火燒赤壁告捷打下頭陣;還有風流倜儻的大都督周瑜,雖足智多謀、英姿勃發,只可惜心胸狹窄,最後大業未成身先去,活活氣死在江東。

《三國演義》能夠成爲中國四大名著之一,被列入華夏曆史文化的瑰寶,除了其在文學上不菲的價值之外,它通篇所詮釋的一個“義”字纔是令其流芳百世的靈魂所在。“桃園三結義”的兄弟情義,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君臣忠義,義薄雲天的關雲長“溫酒斬華雄”“華容道義釋曹操”,各路英雄、各種英才都在“義”中盡抒情懷。“義”作爲中國儒家所稱頌的古人做人的基本美德之一,在當今越來越注重現實的社會更是難能可貴了。

最後讓我們在吟誦這首詞的過程中再去回味一下遙遠的三國吧。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讀《三國演義》有感2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這是我再一次翻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它的卷首語又一次在我的耳邊迴盪。《三國演義》是由一個個扣人心絃又拍手叫絕的故事串聯起來的,講述了蜀、魏、吳三國發生的一系列鬥爭。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要數“馬謖大意失街亭”了。

“馬謖大意失街亭”講了魏軍率兵20萬攻打祁山,當時街亭是漢中的咽喉,關係重大。馬謖主動要求前去把守街亭,諸葛亮不放心,馬謖立下了軍令狀,諸葛亮這才同意,並讓王平協助。諸葛亮相信馬謖熟讀軍書,可以守好街亭。可沒有想到,馬謖只會紙上談兵,死板地按照兵書上的做,不聽王平的勸告,在山上紮營,結果被魏軍斷了水道用火攻,全軍覆沒。諸葛亮得到消息後,非常難過,怪自己用人不當。諸葛亮和馬謖情同手足,可不依軍法處置,又不能讓將士心服口服,只好迫不得已斬了馬謖。

這個故事我百看不厭,明白了許多道理:一.馬謖一味地按照兵書上去做,認爲“居高臨下,勢如破竹“,而沒有考慮周全,沒有考慮敵軍是否會切斷水源,使自己軍隊不戰自亂。我們學習也不能只爲了應付考試而去死記硬背,真正能學好的人是能將知識靈活運用到實際生活的,這纔是真正學到本事。二.馬謖失街亭的另一個原因是不聽他人的勸告。馬謖剛愎自用,認爲自己熟讀兵書看不起他人。王平已經說出了在山上紮營的弊病與在路口紮營的優勢,可馬謖卻自以爲是,依然上山紮營。我們在生活中一樣,要多聽聽別人的意見,取長補短才能進步。

我在生活中也總是聽不進媽媽的建議,認爲她囉嗦,可實踐證明吃虧的總是我自己。看了這個故事更能悟出其中的道理。一個連別人的意見都聽不進去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三.諸葛亮雖然神機妙算,但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他也有用錯人的時候。我覺得守街亭這麼重要的事情可以讓姜維和趙雲擔當。這樣既可以守住街亭,又可以鍛鍊姜維儘快瞭解蜀軍的情況。

《三國演義》這部長達66萬字的名著傾注了作者羅貫中無限的心血,這裏的一個個故事傾訴着一個個哲學道理,給了我們許多的啓示,讓我們受益匪淺。我喜歡這部名著,將會一遍遍重讀它,它將伴我一生!

讀《三國演義》有感3

話說三國,各路英雄豪傑,不勝枚舉。要論其中翹楚,非諸葛孔明莫許。作爲諸葛“半仙”的鐵桿粉絲,他的英雄事蹟我可以說上三天三夜!可你若認爲我今日是爲了“吹捧”偶像的無雙智謀,那可就失算了。預知詳情如何,且聽我慢慢道來。

鏡頭回放——與亮同行

冬靄沉沉,四面大霧環繞,曹營諸將尚在酣睡之中。忽然,只聽擂鼓之聲猶如天雷滾滾,從江上傳來。曹操大驚,乃知蜀吳聯合來犯,忙召弓箭手速速趕來,萬箭齊發。不料諸葛先生早有準備,命草船一面受箭後立馬調轉方向,讓另一面船身也來受箭,待草船“借”滿箭後,喊過一聲“多謝曹丞相!”便欣然離去。望着滿載而歸的諸葛亮,望着眼前如期而至的十萬之箭,本想借機陷害諸葛亮的周瑜自嘆不如。

氣度不凡——可敬可嘆

初讀《草船借箭》,我只覺諸葛先生是位神機妙算、臨危不懼的謀士。可在反覆咀嚼這篇課文後,我逐漸對諸葛亮這位英雄有了別樣的看法——氣度不凡。想那諸葛亮何等聰明,豈不知周瑜對他有謀害之心。但他並不揭穿周瑜,而是將計就計,把自己的實力展現給周瑜。而且在借箭成功之後也未曾驕傲,藉機打壓周瑜,而是以大局爲重,聯合周瑜合力抗曹,可見諸葛先生氣度之寬廣。

退而結網——身體力行

諸葛先生有此等氣度,我作爲他的鐵桿粉絲若只知不學,那豈不失職?暑假如期而至,我與弟弟閒來無事各自隨性作畫,起初我二人有說有笑,但不知怎的,弟弟的眼中流出淚珠,口裏也漸有嗚咽聲,我簡直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於是上前一看——原來弟弟作畫的本子乃我的暑期作業。估摸着因爲上回表妹在我的字帖上作畫被我狠狠訓了一通,弟弟意識到自己也“闖禍”了。我眼睜睜地看着自己認認真真完成的假期作業被弟弟弄得一團亂,氣不打一處來。剛要開始我的“河東獅吼”,一個念頭跑進了我的大腦:諸葛先生知曉周瑜要陷害他,他也不生氣、不計較,我的偶像有氣度我也得有,更何況弟弟用鉛筆作畫,擦掉也不是件難事。如此想着,我便抱起弟弟幫他擦乾眼淚……

氣度,讓英雄更顯魅力,也讓我更具胸懷!

讀《三國演義》有感4

中國的四在名著,大家應該都知道,有《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三紅樓夢》,我看的第一本就是《三國演義》,這,是我最喜歡看的名著之一。

三國演義講了一個哲理,即“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故事開頭,便是統一的東漢搖搖欲墜,黃巾起義、董卓生亂。接着,曹操與袁紹大戰,勝利之後建立了魏國,率兵進攻住在江南的孫吳,於是引出赤壁之戰。赤壁一戰後,三國漸漸形成。可最後,魏國也被晉取代,晉國消滅了蜀國與吳國,最終天下一統。這就這樣道出了一個重要的歷史規律。

在《三國演義》當中,我最喜歡以最敬佩的人是諸葛亮,他十分的機智、勇敢。知天時、曉地利,識人心,巧妙地解決了一個個不可能的難題,又給對手一個有力的回擊,最終往往會取得勝利。比如草船借箭,他算出三日之後必有大霧,又算出周瑜心胸狹窄,魯肅老實,曹操生性多疑,並計算好了逃跑時的速度。看到這裏,我的腦海中彷彿浮現了這樣的畫面:一艘艘扎着草人的船在大霧中朝曹操大本營駛去,然後曹操讓射手朝船放箭,當稻草人上扎滿箭後,順流而下,回到了吳軍的大本營,讓周瑜甘拜下風。

在三國中,我最喜歡的場景是火燒赤壁。它講的是曹軍與吳軍在赤壁決戰,諸葛亮算到東風來臨之時,假裝上祭壇求風。周瑜與黃蓋也擺了苦肉計,讓曹操誤以爲黃蓋是來投降的。當然,他們也在曹操的軍隊中插入了內奸“龐統”,龐統想到曹軍團隊許多軍人水土不服,就假意向他獻策,讓曹操把戰船鎖在一起。然後東風來了,黃蓋奮不顧身點燃了曹操軍的戰船,在東風下,又由於戰船鎖在了一起,曹操的軍隊要麼被淹死,要麼被燒死,要麼被隊友踩死,要麼被周瑜的隊伍殺死,總之,曹操在赤壁之戰中元氣大傷,只剩下一隊殘兵敗將,又敗走於華容道,最終活着回到許都的寥寥無幾。

我喜歡赤壁的原因,是因爲吳軍十分機智,把計策安排的的十分完美,把事情做的十分完美,不讓一點點缺少導致戰鬥的失誤。他們知道自己的兵力不能與對手硬碰硬,就懂得用智慧,而不是用蠻力將對手打敗。這一點我十分敬佩。

《三國演義》是一本好書,你值得擁有。

讀《三國演義》有感5

《三國演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說,是歷史演義小說的經典之作。描寫東漢末年至西晉統一全國這段歷史。在這一時期農民起義風起雲涌。

說到《三國演義》,我感觸最深的人物,便是關羽了。初見關羽,是在“桃園三結義”中,關羽字雲長,河東解良人,一直流落江湖。他身高九尺,須長二尺,面如重棗,丹鳳眼,臥蠶眉,威風凜凜,相貌堂堂,猶如天神下凡。他們劉關張三人“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其中,關羽是有勇有謀的義士。

關羽是忠義的化身,一路追隨劉備的他,在“千里走單騎”中,和劉備、張飛二人走散後投奔於曹操門下。身在曹營心在漢,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依然不忘舊情。後因收到劉備的書信,決定千里尋兄,掛印封金。曹操挽留不住,爲之感動,率衆爲關羽送行。後來在赤壁之戰中,曹操敗走華容道。關羽也重情重義,不乘人之危,放走曹操,甘願領死。他忠、義、勇、智的故事,讓世人傳誦。

關羽不僅忠義,還是一個勇敢的豪傑壯士。在“溫酒斬華雄”中,他只是一個馬弓手,只有曹操看好他。關羽還沒有喝溫酒,“提刀便出”,不久提着華雄人頭,“其酒尚溫”。不僅說明了自己的實力,還使別人刮目相看。後來關羽過五關斬六將,一路上遭遇層層阻攔,憑一己之力,斬獲六員大將,有勇有謀,英勇無畏。

關羽個性鮮明,他忠貞不二,矢志不移,有仁有義,膽量過人,可惜結局不圓滿。他的弱點就是過於自負,他因“虎女焉嫁犬子”拒絕了東吳的求婚,結果被呂蒙偷襲荊州,敗走麥城,兵敗身亡,蜀國因缺失一員大將,漸漸走向衰敗。

“漢朝忠義無雙士,千古英雄第一人。”這是對關羽一生高度概括的一副對聯。關羽對後代人的影響還不止這些,現在各地還建有關帝廟,表示後人對關帝的緬懷之情。

關羽這種俠肝義膽、勇敢無畏的精神品質,令我欽佩。

唐太宗李世民曾經說過:“夫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爲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我們現代人也要對他們的事蹟有所瞭解,在學習與生活中不走他們走過的彎路。

讀《三國演義》有感6

讀三國,許多人都會佩服諸葛孔明的絕世智謀,讚美劉玄德的仁義胸襟,樂道關雲長的義薄雲天,遺憾周公瑾的英年早逝,因爲他們似乎都是小說家筆下的正派人物,是故事的主角,但我卻偏愛那位素來被冠名以奸詐、狡猾、生性多疑的曹孟德。

京劇臉譜中常用白臉畫曹操,象徵奸猾小人,我不以爲然。身處同樣的亂世下,各自用計,各自爭奪,憑什麼諸葛、周郎便是智謀無雙,而曹操便是狡猾之徒?曾有人嘆:劉備梟雄,曹操,乃一亂世奸雄。我非要找出些證據,爲他洗刷這冤名!

論智謀,諸葛亮是絕無二話的天下第一軍師,但戰場用計,揮兵雄才,曹操絕不是泛泛之輩,否則諸葛亮也不會把“詭計多端”的曹操當做人生一大對手;曹操對役袁紹,以少勝多的官渡之戰又怎麼會是偶然?

論胸襟,劉備仁義,不肯爲自己的雄圖大業做出一件有違道義之事,不忍傷害一個無辜百姓,因此人心所向,這是必然,與之相比,曹操的“寧可錯殺一千,不能放過一個”確實令人寒心,但要成就一番霸業,又如何能只靠慈悲之心籠絡來的人心呢?況且他的胸襟體現在不一樣的地方。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這是曹操對人生短促,而戰爭任然頻繁、大業未成的感嘆。

“但爲君故,沉吟至今。”“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這是曹操對賢才的渴望、賢者的熱誠。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他對全天下的賢者發出了熱切的呼喚。

清代張玉谷說得對:“此嘆流光易逝,欲得賢才以早建王業之詩。陳沆也指出:“此詩即漢高《大風歌》思猛士之旨也。”

論愛惜人才,關羽的“華容道義釋曹操”不是最好的證明嗎?大衆都讚歎關羽忠肝義膽,“身在曹營心在漢”,不爲名利財富美色所誘,“過五關斬六將”也要重回大漢,可我們有沒有意識到,若不是曹操肯容人,有雅量,量關羽多麼勇猛無敵,在危機四伏的曹營裏又如何能安然無恙?更不用說放虎歸山了。如此,在勝負已分,應絕後患之時,關羽才甘冒軍令狀之脅迫,義釋曹操。

追隨曹操的大將更是多如牛毛,只是如此梟雄,未在其有生之年完成霸業,令人可嘆!

讀《三國演義》有感7

今天,我讀了一本古典小說,這本小說的名字叫做《三國演義》,它是我國著名的四大名著之一。你們一定會很奇怪,我現在都已經上高中了,怎麼現在還來讀這本《三國演義》呢。其實我們以前讀的都是兒童版的,不過今天我的弟弟買來了四本原版的,我一看那可比兒童版的好多了,於是我就跟弟弟借來讀,沒想到一讀就不想停下來,迫不及待的想要把它讀到末尾。

《三國演義》這本古典小說是寫三國時期的戰爭和各類英雄人物,如劉備的豪氣,諸葛亮的忠誠,曹操的大氣,其中我最敬佩的人就是關羽了。關羽,字雲長,他與劉備結爲兄弟,是張飛的二哥,令人敬佩的就是他的勇氣和信心。比如說有一次關羽中了毒箭,需要開肉去毒,雖然這個手術會讓關羽很痛苦,但他還是一邊和自己的手下下棋,一邊進行這種去毒手術,等到棋下完了毒也去掉了,雖然關羽在麥城一戰中被吳軍沙死了,但他的形象已經在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了。

讀了這一本古典歷史小說,我不禁想到了自己。有一次,我生病了,來到醫院看病,醫生說要打吊針,我一聽醫生說“要打吊針”這幾個字嚇壞了,死活也不肯打吊針,最後還是醫生耐心地鼓勵了我足足半小時,我才肯打吊針。

當我讀到“關雲長臉色極其鎮靜,用一隻沒有受傷的手和自己的手下下棋,另一隻手正刮毒”這個地方時,我深深地被關於那種勇敢的氣魄給震撼了,我仔細一想,我們生活中打一下針都會疼的不得了,更何況是割掉手上的肉去掉毒液呢,那肯定是一種扎心般的痛,可是關羽連哼都沒哼一聲,由此可見,關羽是多麼的有勇敢氣魄啊!難道關於這種擁有勇敢的氣魄的精神不值得我們學習嗎?這不正是時代進步的動力嗎?

如果沒有擁有這種勇敢的氣魄的精神,時代就沒法發展,社會就沒有辦法進步,人類在地球上的文明就沒有辦法長久。我們這些青少年兒童作爲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就更要具備這種擁有勇敢的氣魄的精神,因爲時代的接力棒要靠我們來傳承,如果沒有這種勇敢無畏的精神,我們是無法在世界上立足的!勇敢勝於一切。

一定要具備勇敢的氣魄——這就是羅貫中的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帶給我的啓示。

讀《三國演義》有感8

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當然大家都知道它的作者,它的作者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戲曲家,是中國章回小說的鼻祖。《三國演義》中刻畫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其中大家最爲熟悉的人物有曹操,諸葛亮、關羽、劉備、張飛等,主要描寫的內容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統治集團互相鬥爭以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進行了描述。

在這本書所描寫的幾個英雄人物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曹操、關羽、劉備、諸葛亮,先說說曹操吧,曹操一生都屬於十分膽大型的人物,也是十分奸詐的。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成爲“雄”,他說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與曹操截然相反的一個人物就是劉備了,劉備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而關羽、張飛二人是在劉備糾合徒衆時所結交的好朋友好兄弟。他還很看不起志向不高的人。

劉備在落難時,還帶着百姓逃命,他管理一個新野或者徐州,都是佈施仁政,得到百姓的愛戴。劉備的忠臣諸葛亮,他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謀,能文能武。借東風火燒新野,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縱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沒看完《三國演義》這本書的人所想不到的。關羽和張飛咱先說說關羽吧,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且,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

我覺得他雖然降了敵,但是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能可貴的忠。最後咱說說張飛吧,張飛年輕時與關羽都在爲先主劉備效命。關羽比張飛大幾歲,張飛叫關羽兄長,張飛打打殺殺,攻城掠寨,與劉備在成都會合,益州既平賜給諸葛亮,張飛既關羽黃金葛五百斤等,安排張飛當巴郡的西太守。讀完這篇《三國演義》我深深的感受到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三國時期既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又是一個浪淘英雄很快的時代,多少英傑爲自己的國家,自己的主公獻出了一生。

讀《三國演義》有感9

提到四大古典名著,我認爲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三國演義》了,在作者羅貫中神奇而有魔力的筆下,又重現了三國時期戰火紛飛的場景,讓我這位小讀者看得如醉如癡。

當我看到諸葛亮一次又一次爲蜀國立了大功時,我實在激動了,對諸葛亮的卓越才華敬佩之極。“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空城計”等等,哪一個計謀不是令人世人驚歎?而最讓我佩服的是他的“空城計”。由於前城意外失守,司馬懿領十萬大軍進攻孔明,孔明身邊只有一班文官,能抗擊敵人的有五千人,其中貳仟伍佰人正奉命去異地執行任務,所以只有貳仟伍佰人可用。正當衆人焦急萬分,一籌莫展之時,孔明曰:“把城門大開,讓20兵僞裝成百姓,在城門內掃地,此刻,城門禁止進出,若有違抗者,斬之!”這時司馬懿已兵臨城下,見異情,便下令退軍。司馬懿次子司馬昭曰:“孔明莫非無軍,故作此態?父親爲何退兵?”司馬懿曰:“孔明一生不曾弄險,做此態,必有埋伏,懂此?”

諸葛亮的足智多謀,料事如神,無人可及。他以巧計,用氣勢嚇退了司馬懿大軍,因爲他深知司馬懿個性多疑,見此異狀,必定不會冒險出兵,反而退兵,從而守住自城,化險爲夷,贏得勝利。這是一枚險棋,但諸葛亮卻巍然穩坐在城牆上焚香撫琴,心中有必勝的把握,此舉除了諸葛亮無人敢用。

其實我們在面對自已不利的情況下,也要不退縮,不落荒而逃,而是開啓智慧的大門,想出巧妙計策,應對眼前的困境,那麼就會有一個讓你滿意的結果,就會化險爲夷,反敗爲勝。

在生活中,我們也可以跟孔明一樣,利用計謀,取得勝利。那是一個星期五,我們正在體育課上進行五對五的精彩籃球賽,我們看到對方那個投籃高手,覺得奪冠無望,情緒低落。我略一思考,心生一計,我便對我們隊中的隊友說:“他們那兒有一個隊員很強是事實,但其它的隊員比不過我們的球藝,你去攔住他,讓他沒有投籃機會。”最後,我隊以弱勝強,真是欣喜若狂。

用計謀,贏得勝利!這是人生的法則,這也是取勝的法寶!

讀《三國演義》有感10

已經看過《三國演義》的電視劇版了,但一直沒有看原書,所以,利用這個暑假,我讀了一下《三國演義》的這本書,又有了新的觸動。

《三國演義》是一部古典名著小說,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它刻畫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其中最爲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三國演義》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統治集團相互鬥爭爲主要描寫內容。

昔日,高祖斬白蛇起義,當年的戰場激欲橫飛,戰兒們英勇搏殺,人們之間心機重重,難以猜測。《三國演義》這部名著就是封建社會統治階級戰爭時期的真實寫照。

這本書人物描寫栩栩如生,故事敘述有聲有色.有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周瑜,有陰險狡詐的董卓,曹操,還有英勇善戰的關羽和趙雲.其中,我最喜歡,最佩服的人物是諸葛亮.雖然周瑜和諸葛亮一樣聰明過人,足智多謀,但是,他心胸狹窄,處處爲難諸葛亮,想盡辦法加害於他.竟然讓諸葛亮在三天之內造十萬枝箭,還要他立下軍令狀,完不成任務就按軍法處置.而諸葛亮卻以國家大事爲重,顧全大局,從容應對,既巧妙地避開了周瑜的無端加害,又順利地完成了任務,他纔是一個真正的,充滿智慧的了不起的人物.讀三國,品味三國演義中的風情與豪邁,在我心中豁然開朗。我愛三國中人們身上的正義感,責任感,以及那些愛國之士(熱血男兒)骨子裏所擁有的堅貞不屈!

三國演義還讓我學到:要善於聽取好的意見,忠言逆耳。曹操赤壁之戰爲什麼會敗?我覺得還是因爲沒有聽信好的意見,面對新來的龐統這個外人,他卻毫不猶豫地相信了他的“連環計”,而面對另一個臣子對他的忠言,那位臣子大致說的是:“若敵人用火攻,如之耐何?”曹操答的大致意思是:“現在這個季節,不會刮東南風,如果用火攻,那便是燒他們自己的營了”。這也怪不了曹操,他又不像孔明這個氣象專家能知風雨。

但既然有人提了建議,曹操也應該有所警覺呀,不然也不會敗了。另外一次就是劉備在一片靠近水的樹林中安七百里連營,早有臣子向他提出建議,說敵人如果用火攻怎麼辦?但他沒有接受,致使後來真的被陸遜七百里火燒連營。所以,能否正確聽取他人的意見,往往決定着事情的最終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