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掙會花還得會攢 職場新人向月盈族看齊

學識都 人氣:4.11K

“前兩年我算得上是真正的‘月光族’,有時候甚至是‘半月光’,現在開始工作後就發現,‘月光’並不是真正的流行,只有會賺錢還能攢下錢那才‘fashion’(時尚)呢。”23歲的太原小夥兒羅正然說,從2012年開始,他每月都會固定存一筆錢,如今,他已經遠離“月光族”,邁向“月盈族”的行列。

會掙會花還得會攢 職場新人向月盈族看齊

昨日,《山西青年報》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在金融危機過後,曾經被年輕人視作時尚生活標準的“月光”,漸漸被人們遺忘,許多曾經以薪水“月光”爲榮的職場新人,在賺錢的同時,開始學習如何更加“良性”地花錢,而一類全新的“族羣”———“月盈族”成爲了新的時尚。

曾經“時尚”的月光族

2012年大學畢業後,羅正然順利地在太原一家保險公司找到一份會計的工作,“當時金融危機還沒有開始,工作也不像現在這麼難找,我的這份工作不僅專業對口,還挺不錯。”儘管對自己的還算滿意,但是每個月2000元左右的工資還是不夠用,“那時候的我應該是一個標準的‘月光族’,真的是掙多少花多少。”

羅正然曾經算過一筆賬,每個月的工資都是花在電話費、生活費、和同事朋友出去吃吃喝喝上面,“按理說,這些年掙的工資也不算少了,可是到了年底一看,卡上的餘額常常只有兩位數。”羅正然說,那時候真的沒有覺得“月光”有什麼不好,也沒有想過要去認真地制定適合自己的理財計劃,很多像他一樣的職場青年都是掙多少花多少的“月光族”,“大家都是一樣,不管掙多少錢,花光纔是最重要的`,大家一起玩你要說‘AA制’是會受到鄙視的,那時候,‘月光’是一種時尚,年輕人就該這樣。”

與羅正然不同,範一飛加入“月光族”卻並非自願,走出學校走進社會的他經常更換工作,往往都是一些企業、公司的業務員,每個月的工資只有1000元左右,常常是還沒等到下個月的工資就身無分文了,“別的‘月光族’都掙得多花得多,我是掙得少不夠花,不過也算是擠入了‘月光’的行列了。”對於自己的“月光族”身份,範一飛頗有些無奈。

金融危機“逼”月光族理財

“現在要是有人還說自己是‘月光’,恐怕會遭到別人的白眼吧。”就算是曾經以自己是“月光族”而感到驕傲的羅正然,最近也不再以自己是“月光族”自居了,“現在人們都知道正在金融危機,雖然工資還是那麼多,可是物價漲了啊。”

羅正然告訴記者,他感覺自己好像是在一夜之間脫離了“月光”,並且開始考慮着適合自己的理財計劃了。每個月發了工資,先取出500元存起來,剩下的能少花就少花,能不花就不花,一個月最多也就花個1000多元,“就是突然感覺自己不能像原來那樣隨心所欲地花錢了,存錢算是最簡單的理財吧,我是從2012年初開始的,反正每個月都存,當然也不敢像從前那樣經常和朋友們聚會了,實在推不開的那就儘量‘AA制’。”

面對金融危機,同樣曾經是“月光”的範一飛,生活卻並不像羅正然那樣有很大改變,“可能像我並不是純種的‘月光’吧。”範一飛開起了自己的玩笑,“我是十分無奈加入的,而且我也不是不想理財,實在是沒有那個實力啊。”範一飛說,自己目前仍然是“月光族”,只是在金融危機下讓他“光”的稍微有點心安理得。

“月盈族”粉墨登場

同羅正然一樣,很多曾經的“月光族”也都開始了自己的理財規劃,把每個月的工資存起來一部分是最基本的,像是減少聚會、購物、出遊都被職場中的年輕人看作是省錢“絕招”,而曾被“月光族”摒棄的“AA制”也捲土重來,成爲了職場青年人聚會的首選。

“聽說現在出現了一種新的‘族羣’,好像是相對‘月光族’出現的,叫什麼‘月盈族’。”相對於“月光族”的“吃光花光”以及掙多少花多少的生活理念,“月盈族”則是要求能省則省,儘量減少不必要的開支,減少花銷,將工資進行合理規劃,存入銀行以備急用或是進行投資,省錢是“月盈族”最看重的生活方式,“‘月光族’的口號是掙多少花多少,‘月盈族’的最高境界是掙多少存多少。”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和當年“月光族”成爲時尚一樣,在經歷了金融危機後,無論是工作一段時間的“老人”還是現在的職場“新人類”,都已經將“月盈族”看成一種全新的時尚生活方式,“現在職場青年之間再討論夠不夠時尚,夠不夠fashion,可不是看花錢的速度有多快,而是看他的存款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