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利用挫折造就成功

學識都 人氣:2.47W

面對挫折,我們應該怎麼利用挫折造就成功呢?下面怎麼利用挫折造就成功是小編想跟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瀏覽。

怎麼利用挫折造就成功

  

認識到實現創新需要失敗

就像哥倫比亞商學院教授RitaGuntherMcGrath所描述的,在一個競爭優勢的壽命不斷縮短的世界,成功的企業必須將創新納入常規。但任何形式的創新都包含風險和對新事物的嘗試,而這些都免不了失敗。百分之百的成功率意味着你根本沒有在做任何有新意的事。創新的目標,就是創造出最小可行性產品,而你要有充分思想準備,該產品在未來會不斷迭代。暢銷書《精益創業》的作者EricRies如是說。這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重構。這並不表示你在創造某種失敗的產品或服務,相反,它意味着你在不斷改善一系列草案。

坦白承認失敗經歷

不久前,我寫了關於一位與美國金融市場頗有淵源人士的文章,提到了他曾被起訴,以及之後免罪的經歷。因此我收到了來自他妻子的`憤怒評論:爲什麼你非要寫這些?後來他也將這段經歷寫在了自己的書裏(並且是其中最引人深思與扣人心絃的部分),我並不認爲他們現在還試圖掩飾這點。但這也說明,力求維持完美形象,的確積習難改。

這就是爲何談論失敗理應得到更多關注。但令人震驚的是,這個世界依舊在期待着必勝的故事。博主JamesAltucher描寫了很多他在商界和生活中失敗的殘酷細節,獲得了很多追捧。這些失敗包括兩次賺取大錢後,又失去了一切。資金經理GuySpier在他的書《來自價值投資者的一課》講述了他自己的故事。在商學院畢業之後,他開始工作,但他所在的那家陷入道德危機的投行不久就倒閉了。即使他個人並未參與瀆職行爲,但簡歷上的污點、與自己本性的搏鬥都讓他倍感屈辱。人們也許會對他和Altucher的錯誤指指點點,但正因爲他們講出了這些故事,才讓我們得以從他們的眼裏看世界,領會到他們自我救贖的力量。(作爲一名作家,Altucher遠比之前更加成功;而Spier從1997年以來,就一直遵循着受到沃倫·巴菲特啓發的謹慎原則,管理他自己的投資基金。)

理解失敗是一個持續的過程

失敗並不像登山,不會留在頂點,不能“一步到位”。相反,它是一個不斷進行的過程。這個春季,我在同一天被我所申請的兩個學術團體拒絕了。這並不意味着我不成功;換個角度看,我寫書、演講、諮詢、在商學院授課,都乾得很不錯。但拓展性目標就是這樣:超出你控制範圍的事情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研究表明,這一目標理應創造出“不同的新錯誤”。而如果我們想要讓他人更願意嘗試,就必須主動談及現在所面對的失敗,而非那些在很久之前、並且只發生過一次的失敗。

我們都喜歡那些誘人的、反敗爲勝的成功者故事。比如說關於“失敗”企業家KevinSystrom的故事。他被迫放棄了簽到手機應用Burbn,卻將它轉化爲了價值數十億美元的Instagram。或是BenSilbermann,他的Pinterest前身只是一個名爲Tote、苦苦支撐的移動購物網站。失敗使成功變爲可能,但這並不是因爲最終會有有利可圖的機會。倒不如說,失敗挑明瞭我們不必完美;事實上,我們也不可能變得完美。我們需要坦誠地把話說明白,讓我們爲別人所知,讓失敗與錯誤能夠被置於恰當的環境。我們不能懼於承認這點:如果我們在不斷成長,失敗就不是一種異常現象,它發生在每一天。

TAGS:挫折 造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