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近兩年的專業就業情況

學識都 人氣:3.07W

近兩年的專業就業情況

關於近兩年的專業就業情況

(一)選擇專業的重要信息

1.高等學校重點學科名單(見資料附錄)

2.全國80個一級學科評估排名(見資料附錄)

(二)今後幾年的就業趨勢。

1.近兩年的專業就業情況。

(1)2008年大學生整體就業率預測及2009就業形勢。

在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2006年11月16日召開的科學與人文論壇上,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部長田成平表示,2007年高校畢業生比去年增加了75萬人,總量達到413萬。按照70%的初次就業率計算,2007年高校畢業生約有124萬人無法實現當期就業。2008年高校畢業生559萬,其中約有168萬人無法實現當期就業;2009年高校畢業生592萬人,其中約有178萬人無法實現當期就業。

(2)2004~07年全國本專科專業就業率分佈。

2004~07年全國本專科專業就業率分佈是教育部所屬的全國高等學校學生信息諮詢與就業指導中心,於2008年6月首次大規模的公佈本專科專業就業狀況。本次公佈的是全國普通高校規模以上專業的就業狀況,其中涉及本科專業226個,高職(專科)專業216個。其中本科專業公佈了2004年至2007年連續四年的就業狀況,並標明院校隸屬關係;高職(專科)按照新頒佈的專業目錄只公佈2007年的就業狀況。就業狀況依據爲每年9月初應屆本專科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統計數據。非常有參考價值,尤其是對今年高考志願填報的作用會更大。

(3)2008年本專科專業熱門和冷門需求。

①中國應屆大學畢業生最熱門的10個本科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英語、會計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工商管理、法學、電子信息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漢語言文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②應屆大學生畢業生最冷門的10個本科專業水產養殖學、醫學影像學、編輯出版學、審計學、勘察技術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藥物製劑、運動訓練、醫學檢驗、德語。

③應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後失業人數最多的10個本科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法學、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漢語言文學、工商管理、電子信息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會計學、數學與應用數學。

④應屆大學生畢業生最熱門10個本科專業的薪資。月薪高於2500元以上的專業有四個,其中三個是IT相關類專業,分別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和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這說明IT相關類專業是當前就業市場的熱門專業中,薪情最好。另一個是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其餘依次爲會計學、工商管理、英語、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法學、漢語言文學(僅爲1976元)。

⑤中國應屆大學畢業生最熱門的10個高職專科專業計算機應用技術、電子商務、機電一體化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數控技術、會計電算化、商務英語、物流管理、會計、應用電子技術。

⑥中國應屆大學畢業生最冷門的10個高職專科專業金融管理與實務、生產過程自動化技術、高分子材料應用技術、電氣技術、醫學檢驗技術、報關與國際貨運、工業電氣自動化、醫學影像技術、房地產經營與估價、VEB應用程序設計。(說明:熱門專業:中國大學畢業生中就業市場中,就業量最大的專業。冷門專業:中國大學畢業生中就業市場中,就業量最小的專業。來源:麥可思)

(三)2008年第一季度部分城市勞動力市場供求狀況分析。

2008年第一季度,中國勞動力市場信息網監測中心對全國104個城市的勞動力市場職業供求信息進行了統計分析。這104個城市分佈在全國各大區域,擁有市區人口1.9億,約佔全國地級以上城市市區人口的50%;擁有市區從業人員(含城鎮個體勞動者)5468萬人,約佔全國地級以上城市市區從業人員的55.8%。報告中所統計的數據爲這些城市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公共職業介紹服務機構所採集的勞動力市場供求信息,均爲本季度有效數。104個城市中,用人單位通過勞動力市場招聘各類人員約501.8萬人,進入勞動力市場的求職者約511.6萬人,求人倍率約爲0.98。

在本季度與上季度相同的'96個城市中,本季度的需求人數、求職人數分別比上季度增加了23.1萬人和23萬人,各增長了5.3%和5.2%。在本季度與去年第一季度相同的86個城市中,本季度需求人數、求職人數分別比去年同期增加35萬人和24.1萬人,各增長了11%和7.4%。

2008年第一季度全國104個城市勞動力市場職業供求狀況主要呈現以下幾方面的特徵:

①總體而言,勞動力市場上勞動力的供給依然大於需求;與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本季度勞動力市場中的需求人數和求職人數均有所增長。

②以第三產業爲主體的產業需求結構相對穩定;與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第二產業的需求比重上升,第三產業的需求比重略有下降。

從行業需求看,80.8%的企業用人需求集中在製造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和建築行業。其中,製造業和建築業的用人需求佔第二產業全部用人需求的94%;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的用人需求佔第三產業全部用人需求的75%。

③生產運輸設備操作工、商業和服務業人員既是用人需求的主體,又是求職人員集中的職業。與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生產運輸設備操作工的供求比重有所增長,商業和服務業人員的供求比重有所下降。從供求狀況對比來看,生產設備操作工、商業和服務業人員的需求較大,其求人倍率均大於1,勞動力需求大於供給。

④在所有求職人員中,失業人員所佔比重爲46.9%,外來務工人員佔41%。與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新成長失業青年、就業轉失業人員的求職比重下降,外來務工人員,特別是外埠人員的求職比重明顯上升。

⑤分性別,女性的求人倍率略高於男性;分年齡,2534歲年齡組的求人倍率高於其他年齡組;分文化程度,碩士以上文化程度的求人倍率高於其他文化程度。

⑥各技術等級的求人倍率均大於1,勞動力需求大於供給。其中技師、高級技師和高級技能人員的求人倍率較大,分別爲2.25、1.84、1.78。

四)2008年IT、互聯網行業成招聘綠洲。

今年由於遭遇金融危機,這對高校就業招聘也有一定影響。從過去3個月在智聯招聘發佈職位的行業看,進出口行業、房地產行業、金融行業等受到影響的行業,新招募大學生的總體需求會放緩。但是仍然有許多行業,例如IT、互聯網行業、通訊行業、汽車行業等行業招募人才的勢頭強勁。記者瞭解到,今年多家互聯網行業企業的確在逆勢而爲,爲下一步互聯網競爭提前做好人才儲備,因而成爲校園招聘不可多得的綠洲地帶。

據悉,騰訊早在9月中旬就率先啓動了校園巡講,並派出了以聯席首席技術官熊明華爲首的高管團隊全權負責今年的應屆生招聘工作。據瞭解,騰訊今年擬從高校招聘700名新員工,工作崗位涵蓋軟件工程、產品策劃、網頁及UI美術設計、專利管理等,此次招聘規模比去年增長40%。

此外,搜索網站百度也發起史上最大規模的600人招聘計劃,網易的校園招聘規模也近千人。就連最早在業內拋出了寒冬論的阿里巴巴集團也爲了做好過冬的準備而啓動大規模的校園招聘,招聘人數高達3000人之多。

(五)未來3年重慶需200多萬名專業技術人才。

重慶市統計局日前發佈的重慶市人才資源現狀研究報告表明,專業技術人才和高層次經營管理人才的短缺是今後較長時期重慶市人才供求的主要矛盾,未來3年重慶需要200多萬名專業技術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據預測,在2010年之前的3年間,重慶市對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量將增長55%左右,需求總量將超過215萬人;重慶市屬重點國有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的需求將增長46.8%,需求總量將達到31.28萬人。未來3年,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和高層次經營管理人才是重慶引進人才的兩個重點領域。(新華網重慶11月18日電記者程正軍)

(六)2008年引進非北京生源本科畢業生緊缺專業目錄。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機械及自動化、金融學等12個專業被列入2008年緊缺專業,本市引進非北京生源本科生將從中優先選擇。

日前,市人事局畢業生就業網上公佈了本市2008年接收非北京生源本科畢業生12個緊缺專業範圍,分別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機械及自動化、電子科學與技術、臨牀醫學、通信與信息系統、市場營銷、建築工程、生物醫藥類、化學化工類、材料學、會計學和金融學。與2007年相比,2008年緊缺專業變化不大,只有金融學替代了護理學。

除了所學專業爲上述緊缺專業外,按照規定,在引進之列的非北京生源畢業生僅限於在統招統分的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教育部直屬院校、其他部委所屬院校、中央與地方共建院校及列入211工程的地方院校的應屆畢業生等。但培養方式爲定向或委培的畢業生、成人教育、自學考試、遠程教育、在職進修班、函授班及其他各類同等學力學生,均不在引進範圍。

此外,2008年非北京生源畢業生要想順利取得北京市戶口,無補考記錄、四級考試成績、所學專業是否與接收單位主營業務一致等在規定中都有具體要求。

目前,各用人單位正抓緊時間與擬接收的畢業生達成接收意向,並簽署《非北京生源高校畢業生引進協議書》。4月30日前,用人單位就要通過北京市畢業生就業管理系統網絡版進行申報。

另外需要補充的是

七)上海市再次發佈重點領域人才開發目錄。

上海市重點領域人才開發目錄再次發佈,聚焦汽車、航天航空、裝備製造、船舶製造、工程建設、軌道交通等六大領域,緊扣社會需求,突出了上海市產業導向,以進一步促進上海市人才開發、產業發展與新郊區建設的緊密結合。

去年上海市首次發佈重點領域人才開發目錄,包括文化、金融、生物與醫藥、新材料、港航、電子信息六大重點領域。兩批重點領域人才開發目錄基本覆蓋了上海市十一五期間優先發展的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的重點產業領域,形成了重點領域人才開發體系。

按照汽車嘉定、航天閔行、長興島造船基地、臨港新城裝備產業基地等產業佈局和區域功能定位的要求,昨天發佈的人才開發目錄聚焦汽車、航天、裝備製造等重點產業領域人才的開發,與2005年發佈的第一批包括文化、金融、港航、生物與醫藥、新材料、電子信息六大重點領域的人才開發目錄,基本覆蓋了本市十一五期間優先發展的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的重點產業領域。此次《目錄》顯示,汽車領域,重點需要自主品牌汽車、新能源汽車的研發人才;航空領域,ARJ21支線飛機項目人才需求是重點;裝備製造業領域,重點是核電、風能發電、太陽能發電等電站設備研發人才,半導體設備核心技術研發人才,軌道交通和中低速磁浮車輛研發人才。

《目錄》將各重點領域所需要的人才類別、能力需求、經歷業績以及相應的政策服務一一列出,使各類人才能夠更爲清晰地根據自身專業技能,在這個重點領域人才的座標系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座標。據不完全統計,上海金融系統中層以上管理人員的54.3%,高級職稱專業人員的45%來自國內各地。海外留學歸國人才已經達到305人,覆蓋銀行、保險、證券、基金各行業。自去年7月頒佈第一批重點領域人才開發目錄以來,在辦理居住證的人才中,六大領域佔了近40%;戶籍引進的人才中,六大領域佔了近60%。目前,重點領域人才開發目錄成爲相關部門推進人才工作、培養急需人才的參照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