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子垃圾回收之路任重道遠

學識都 人氣:6.14K
中國電子垃圾回收之路任重道遠
當人們以不使用無償塑料袋的行動來擁護環境日時,一場由京城某大賣場掀起的舊手機回收“環保運動”,在進行了半個月後許多門店卻連一部舊手機都沒收到。環保意識的淡薄正使像舊手機之類的電子垃圾產品,借我們之手不斷壯大。電子垃圾污染將成爲未來10年乃至更長時間之內中國的重大環保問題。  記者採訪瞭解到,目前,老百姓對電子垃圾回收意識淡薄,生產企業因資金有限、利潤空間不大等原因遲遲做不到對電子垃圾回收的可持續性,成千上萬噸的電子垃圾主要流向了回收商販手中,對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相比國外將電子垃圾變廢爲寶創造二次經濟利益等成熟先進做法,我國回收電子垃圾之路任重道遠。  現狀 電子垃圾污染我國尤甚   在小區的樓道里,擺放着一臺老式的洗衣機,可能好多人都遇到過這樣的事。像這樣的舊洗衣機,每年淘汰數量在500萬臺以上。大家處理它們的方式無外乎兩種,要麼就這樣扔着,要麼幾十元錢賣給收電器的。  每年,我國的電視機、冰箱、洗衣機淘汰數量都在百萬計。雖然國家鼓勵正規企業進入電子廢物回收利用領域,但是由於激勵和引導廢物利用產業發展的政策不健全,大量的電子廢物仍然流入了一些沒有資質的作坊式拆解處理工廠。  有關方面曾有過統計,全世界的電子垃圾中,一度有80%出口至亞洲,其中90%進入中國。目前,中國已經成爲世界頭號廢品出口目的國。事實上,中國從2002年就禁止電子垃圾進口,但仍存在大量港口從事非法貿易。有些公司貪圖利潤,從國外進口電子垃圾,嚴重損害了環境。電子垃圾集散處理地主要有廣東貴嶼鎮、清遠龍塘鎮、南海大瀝鎮、浙江台州地區等,尤以廣東和浙江最嚴重。  家電 家電企業鮮有回收之舉  在整個傳統家電行業,回收“淘汰家電”始終處於邊緣化的境地,只有極少數的企業還在堅持着。  據瞭解,在南京的電子電器廢棄物加工處理中心投產以來一直處於閒置狀態,因爲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收集到的廢舊電子線路板,幾乎可以在一個小時內處理完畢。有業內人士說,回收企業缺乏“貨源”,回收渠道至今不暢。  “做這個事很有意義,既有利於環保又能促進產業進步,但實施起來難度很大。”康佳多媒體一位負責人這樣說。而“難度”並不難想象,再循環並不是一個企業就能做到的,需要多個上下游企業共同努力。另一位家電企業的負責人說,正規渠道確實競爭不過不法商販。手工作坊拆解,只拆除有用的零部件和提取有用的金屬,廢棄物一倒了之。而正規廠家在廢舊家電的設備投入和生產成本中,一半左右要用於環保。手工作坊拆解一臺電腦要賺一兩百元,正規途徑基本上不賺錢甚至虧損。  格蘭仕相關人士則透露說,回收工作專業性很強,更困難的是,消費者害怕你“返修了再賣”,這一點短期內難以向公衆普及。  手機 換機潮造就大量“垃圾”  根據信產部公佈的數據,截至去年12月31日,手機普及率爲41.6%;在我國消費類電子產品中,手機的更換頻率最高。據賽諾市場研究公司統計,2007年,在我國市場銷售的手機中,有68%爲消費者二次購機,預計2008年這一數據仍將保持在69%左右。而由於規格不統一,充電器、電池等手機零配件很少能重複使用的市場現狀,造成更多的電子垃圾。  據悉,早在2002年底,國內外10家手機廠商便曾簽訂協議,承諾合作銷燬廢舊手機,但堅持到今天的廠商卻寥寥無幾。有業內人士透露,相對高昂的回收成本是一些廠商臨陣退卻的主要原因。  近日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諾基亞、摩托羅拉、三星等企業均已經設立了專門用於回收廢舊手機的“綠箱子”。通過“綠箱子”回收的每一個手機或配件,都會進行記錄,並集中封裝運輸處理。  但是,企業所設的這些“綠箱子”裏,收到的舊手機卻寥寥無幾。一位手機廠商人士介紹,目前很少有企業從事廢舊手機的回收利用。由於沒有專業化的公司來回收處理,廢舊手機回收就難以產生利潤,因此手機生產廠家、銷售商對此都不積極。另外,目前對廢舊手機回收還沒有形成有效的監督管理。該人士建議,廢棄回收還涉及費用問題,如果可能,政府可採取配套措施扶持。 探索 廠商搭建上下游產業鏈  截至今年2月,我國手機用戶已達5.6億人,每年更換下來的手機多達8000萬部,舊手機已經成爲電子污染中的一個新污染源。  5月15日,國美通訊召開“綠色家園”活動,與手機廠家聯合回收舊手機,後期回收的舊手機和配件將統一交給上海矽魁公司全面回收處理和再利用。國美通訊總經理孫一丁介紹,中國的手機制造商、渠道商、消費者的綠色環保意識相對不足,製造商急需構造完整的手機生態鏈以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回收後的舊手機和配件主要採用兩種方式:第一種,對經過處理後能夠進行再使用的手機,經相關部門檢測和鑑定後,進行定向銷售。對經過檢測不能使用的手機及易造成環境污染的手機配件、附件等,其元件經再生處理程序,轉換原物料形式再生利用。第二種,對於經過處理提取有用物質以後的不可再生的材料,如電池、橡膠等,交由國家指定的電子垃圾處理公司進行無害化分解處理。  IT 電子產品非法回收猖獗   目前我國電腦行業中,方正、同方等都在積極參與電子垃圾回收立法的推進。據方正科技公關總監劉仁鋼透露,在生產、設計過程中,國內電腦廠商就已經重視了環保和再利用等功能。“嚴格按照國家的法規進行處理,實際上在生產環節就需要通過多項環保的認證。而電腦回收後均需返回工廠,由工廠統一招標,評估回收電子元器件廠家的資質後,選擇合格的廠家,然後處理回收產品。”  記者同時也瞭解到,目前中關村等地存在大量非法回收廢舊電子產品的商販,他們往往從產品中拆下有用的電阻、電容等元器件,用酸洗的方法提煉出貴重金屬,牟取利潤,或者將其他元器件不經任何處理地隨意焚燒或填埋,其中的化學成分會污染土壤、水源、動植物等,最終對人類健康造成危害。  而更有甚者,一些打印機耗材產品的回收“再利用”也猖狂上演,不法商販在街頭回收了墨盒和硒鼓之後,經過簡單加工,重新冒充新產品混入市場,給這一行業造成了極大的混亂,一些經銷商時常也在幫他們從事回收墨盒和硒鼓的行爲。此外,還有一些街頭的.“專業”回收人士掛羊頭賣狗肉,對二手產品進行欺騙性出售,造成了市場的混亂。  政策 “垃圾”回收監管待加強  在我國,信產部和發改委頒佈了《電子信息產品生產污染防治管理辦法》,對在中國國內市場銷售的1800多種電子產品進行規範管理,覆蓋了整機和元器件、原材料等多個產業環節。要求生產企業從生產、開發、研製到最後的產品、面向消費者這一階段進行管理,而對最後的回收,也要求消費者參與。零售商有回收舊電子產品並交給製造商的義務,消費者有將舊電子產品交回零售商,作價回收的義務。但是,記者從一些手機商處瞭解到,對於廢舊手機回收只是原則上的規定,目前還沒有詳細的法律法規進行規範,因此對廢舊手機回收還沒有形成有效的監督管理。  前不久,信產部經濟體制改革與運行司副司長王秉科在“第二屆綠色製造年會”上表示,國務院曾先後4次批示,要求信產部和國家發改委一起做好廢棄電子產品的回收工作,電子廢棄物回收工作是今年相關部委的工作重點。  消費者 麻煩、價低 正規軍不受寵   國美的手機回收行動啓動後,到目前爲止記者瞭解到的數據卻是,很多門店在活動開展後連一臺舊手機也沒有收到。消費者王先生說,他換過3個手機,每次都是把舊手機賣給收家電的小販。問及爲什麼不走正規渠道,王先生的回答很實在:“程序太麻煩,有的還要當初購買時的發票,而且賣的價格也不如給小販。”  與社會上的普遍現狀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無照經營者四處遊走收購,掛着“高價回收各種電器”牌子的三輪車隨處可見,他們構成了回收的主力軍。通過非正規渠道回收的廢舊家電,有的經過修理、翻新後繼續銷售,不能銷售的轉賣給拆解者。在我國南方,很多鄉村都成了一個個廢舊家電的拆解、回收利用場所。  有專家做過調查,在浙江台州,數以千計的非法小作坊以焚燒等落後方式拆解廢舊家電。在廣東貴嶼,每年處理廢舊家電逾百萬噸,由於採用焚燒、掩埋等原始手段,造成了非常嚴重的環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