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瓶背後的產業亂象

學識都 人氣:2.22W

超期使用

啤酒瓶背後的產業亂象

靠不合格酒瓶降低成本

上週,遼寧省消協發佈的啤酒瓶商品比較試驗結果顯示,根據國家強制性標準要求,對啤酒瓶產品的抗衝擊、耐內壓力、抗熱震性、外觀質量等項目進行檢測,世界知名啤酒品牌百威英博旗下的哈爾濱啤酒330ml裝產品的啤酒瓶在1.01MPa(耐內壓力)時出現破損,未達到“耐內壓力標準要求≥1.2”的規定,存在“輕微碰撞容易發生爆炸”的潛在風險,被認定爲不達標。百威英博瀋陽公司負責生產環節質量管理的負責人稱,公司已經得到比較試驗結果的反饋,已安排專人處理此事。而對於如何處理,目前未見下文。

實際上,一直以來,全國各地傳出的因啤酒瓶爆炸造成消費者人身傷害的消息不絕於耳。此前,湖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公佈的抽查檢測結果更爲驚人,湖南超三成啤酒瓶不合格,其中包括喜力、百威、雪津、金威等啤酒知名品牌。

對此,蘇賽特商業數據公司公共關係總監楊青春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類事故的發生大部分是因爲啤酒瓶超期使用造成的。啤酒行業屬於薄利產業,瓶子的成本比較高,而啤酒生產的量很大,對瓶子的需求也很大。這個成本對啤酒企業來講是一筆很大的支出。爲了節省成本,很多企業並不會定期更換新瓶,超期使用的現象很嚴重。據業內人士介紹,舊瓶重新封裝的成本是0.43元,而生產和使用新瓶的成本分別爲0.83元(白色玻璃)和0.73元(綠色玻璃)。

事實上,早在1996年,國家就出臺了《啤酒瓶GB4544-1996強制性標準》,並從1997年開始在全國推廣,“建議啤酒瓶回收使用期限爲兩年”。但是這一標準從一出臺就受到廠家的冷落,各地市場上“過期”酒瓶隨處可見。河南鄭州市民反映5年前生產的啤酒瓶現在還在市場上流通,浙江媒體報道稱,西湖啤酒11年前的啤酒瓶還在使用,更有河南開封市民發現14年前的酒瓶仍未“退役”。

以假亂真

名牌空瓶被造假者利用

上月底,深圳市開展“三打兩建”集中統一行動,對無證無照食品加工窩點、生產銷售假冒僞劣食品等違法行爲進行清理,其中一個製造假冒青島啤酒的窩點被清理。據瞭解,不法經營者把不知名、價格低廉的劣質啤酒灌入回收來的青島啤酒瓶內,壓上假冒瓶蓋,貼上假標貼,再裝入假冒的青島啤酒紙箱,通過各種渠道流入青島啤酒的銷售市場。

全國各地被查出的假冒名牌啤酒的事件比比皆是。被冒充的品牌除了青島啤酒,還有雪花、哈爾濱、燕京、嶗山等啤酒。而這些假冒產品,在外包裝方面與真品極爲相似,以假亂真的水平很高,消費者不仔細辨認很難發現。

事實上,這種現象在高端啤酒市場更爲普遍。喜力啤酒方面在迴應湖南工商部門曝光喜力啤酒瓶不合格的問題時,向本報記者表示,啤酒瓶不合格絕大多數情況是源於啤酒瓶的超期使用,而喜力啤酒爲了保證產品質量,瓶子均是一次性使用,並不進行回收。問題產品很有可能是不法商人回收喜力啤酒瓶,進行假酒生產,因技術不達標發生問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新瓶成本較高,各企業在運營中都是對空瓶進行回收、清洗再利用,但是高端啤酒因產品價格很高,酒瓶成本的佔比被稀釋,可以做到一次性使用。這也就給了很多小作坊和不法份子以可乘之機。他們回收這些啤酒瓶,灌上劣質啤酒,再以低價混入市場。而高端啤酒大部分在KTV、夜店等場所銷售,不排除這些場所以低價從不良渠道進貨的情況。

惡性競爭

利用酒瓶打擊對手

搶購名牌啤酒瓶的也並非都是小作坊。早前有網友發圖片稱:“難道雪花和金威合併了?”原來圖片中的啤酒,瓶身上貼是雪花特有的標貼,而瓶蓋上卻赫然印着“金威啤酒”。這瓶合體啤酒令消費者狐疑,不知雪花和金威是誰借用了誰的瓶?

而早些時候,河北承德市工商局對雪花啤酒開出兩萬元的罰單,因爲當地消費者在飲用雪花啤酒時發現一件怪事:不少雪花外包裝的啤酒,其瓶身上卻鑄有“青島啤酒”字樣。青島啤酒方面對此表示,這是雪花啤酒在使用不正當手段競爭,而雪花啤酒方面卻保持了沉默。

分析指出,雪花啤酒此舉的背後可能有兩個原因。首先,啤酒瓶在中低端啤酒產品的成本中佔比很大,而雪花啤酒作爲國內啤酒品牌中產能和市場擴張最爲迅速的'企業,其啤酒瓶的供應成本也顯得十分龐大,其成本壓力也可想而知。收購其他品牌啤酒的瓶子爲自己所用,可以及時地補充自己瓶子的供應,同時也減少了大部分開支。此外,一個啤酒企業在一個地區的啤酒瓶總數有限,如若企業的啤酒瓶數量不足,就會影響到產量繼而削減最終銷量,因此,搶購競爭對手的瓶子,也是遏制其發展的有效辦法。

專家觀點:

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向健軍表示,很多啤酒廠家爲了節省成本超期使用啤酒瓶,或者使用已經損壞的啤酒瓶,給消費者帶來了嚴重的安全隱患。啤酒瓶行業沒有一個規範的啤酒瓶回收體系和行業準則,造成了啤酒瓶產業亂象。

由於啤酒瓶不合格或延期使用給消費者帶來安全健康問題,使消費者對於啤酒行業產生不信任感,從而心裏多少會產生對啤酒的牴觸,嚴重阻礙啤酒行業的發展。向健軍認爲,各種啤酒瓶的爆炸、過期使用等問題對啤酒品牌形象也會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不利於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他指出,政府應該出臺嚴格的行業監管制度,制定明確的行業執行標準,對於啤酒廠或者啤酒瓶生產廠違規超期使用或者濫用已毀壞的啤酒瓶實施嚴厲懲罰。“政府也應該大力引導消費者對於啤酒瓶質量的監督,共同形成一個三管齊下的監督體系,促進啤酒瓶行業良好的發展。”向健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