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產保護? 柯達百年大廈將傾

學識都 人氣:2.18W

破產保護? 柯達百年大廈將傾

專家指出,柯達高傲以及保守的態度不僅阻礙了轉型之路,而靠賣專利爲生的局面也將走到盡頭。

破產傳聞再起

記者昨日從知情人士處獲悉,柯達正在爲潛在的破產保護做準備,目前正在處理大約10億美元的“債務人持有破產資產”融資事項,以保證公司在進入破產程序後維持運營。據知情人士透露,若柯達出售專利不成功,則最快於今年2月初提交破產保護申請。對此,柯達中國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去年10月美國總部已經對此傳言進行了否認,此次傳聞總部方面尚未有任何迴應,而中國方面“不會對任何市場傳聞或臆測發表評論”。

自去年起,柯達就多次傳出破產消息。最近一次在去年9月,據彭博社消息稱,由於市場對傳統膠捲的需求日益減少,以及數碼相機的強大競爭力,柯達公司的收益一落千丈。柯達正在對包括破產保護文件在內的多種戰略性選擇進行權衡。消息傳出後,柯達公司股價在當天即遭腰斬,盤中跌幅一度超過60%。

雖然柯達對破產傳言從不正面迴應,但股價的下跌難掩其尷尬。前天,柯達受到了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警告,原因是該公司股價已連續30日跌破1美元,如果股價在未來6個月內無法達標,將面臨摘牌。

受這一消息的影響,柯達股價下跌3.7%,截至當日收盤時,柯達股價在過去一年的累計跌幅達到了88%。自去年12月初至今,柯達股價一直在1美元左右徘徊。

賤賣專利飲鴆止渴

目前,對柯達來說籌錢支撐下去是當務之急。除了歷經百年的品牌價值之外,最值錢的就是攢了130年的1萬多項技術專利。去年8月,柯達就開始四處兜售數字圖像專利組合1100項,從而將這部分知識產權轉化爲現金。據悉,自2012年以來,柯達通過專利出售共取得近20億美元的收入。

與此同時,柯達還宣佈時任董事、總法律顧問勞拉·夸特拉將出任公司總裁一職,此後,柯達又有了一系列的新動作。先是去年11月,柯達將圖像傳感器解決方案業務出售給私募股權投資公司鉑金資本。一個月後,柯達又宣佈把旗下的膠製品業務出售給羅賽洛集團。這些忍痛割愛的行爲意在增加不斷萎縮的現金儲備。

遺憾的是,專利出售等募資舉動並未提振投資者對柯達的信心。有分析師指出,“無論是現金流、收入增長還是整體增長,柯達都令人失望”。擁有130餘年歷史的柯達“未來最有可能去的地方,將是商學院的失敗案例”。

“柯達採取出售專利維生的短視措施,即使可以緩解資金短缺的問題,但對其未來的發展也將蒙上一層陰影。”企業戰略研究專家劉步塵說道。

業內人士指出,原本這些轉讓項目已經吸引了包括微軟、蘋果、谷歌和三星等巨頭的注意,但是隨着破產消息的來臨,柯達專利的潛在買家擔心企業申請破產後,原債權人可能對專利買家提出訴求,所以謹慎考慮購買事宜。柯達靠賤賣專利爲生無疑是飲鴆止渴。

轉型求生越走越艱

在“膠捲時代”柯達曾佔據全球2/3的市場份額,然而自2000年進入“數碼時代”以來,其霸主地位受到了嚴峻的挑戰,這也迫使柯達做出了兩次轉型。

2003年9月,柯達正式宣佈放棄傳統的膠捲業務,重心向新興的數字產品轉移。但當時在傳統膠片市場的鉅額投資成了柯達轉向數碼市場的龐大包袱。2006年,柯達毅然更換公司標識,去掉了自1971年開始就使用的“黃盒子”和“K”圖形,意味着柯達與膠捲世界的聯繫開始斷裂。2012年,柯達實施二次戰略重組,裁員幅度高達50%。

行業分析師李光昱表示,正所謂“成也膠片敗也膠片”,正是陶醉於膠片業務的巨大利潤,在數碼影像產品蜂擁而至後,柯達的轉型就顯得沉痛而緩慢。在富士膠片、柯尼卡美能達等競爭對手紛紛拋棄膠捲相機,迎接“數碼消費”時代的到來時,柯達公司依然留戀於傳統膠片市場,拒絕激進的變革。在錯失轉型的最佳時機後,致使柯達如今已不得不通過拋售專利等方式賣血求生。

柯達1975年發明的第一臺數碼相機,竟然成了自己的掘墓人。數據顯示,1997年以來,柯達僅有2012年一年實現全年盈利。而柯達的市值從1997年2月最高的310億美元降至21億美元,十餘年間市值蒸發了99%。

“造成今天柯達困境的因素很多,最重要的是在數碼時代萌芽之際,雖然有技術方面的積累,但是沒有認清行業發展的方向而進行快速的戰略轉型。”劉步塵說道。

雖然柯達表示仍在數碼領域堅持,但記者通過走訪中關村電子賣場發現,柯達的數碼產品在市面上已寥寥無幾。

某大型數碼產品經銷商負責人王先生在得知記者諮詢的是柯達數碼相機時,顯得非常詫異,“在2004年和2005年,由於柯達品牌還具備一定影響力,因此其數碼相機的銷量還算可以,而從那之後就漸漸冷清了”。

不僅是經銷商,消費者也對柯達的數碼產品知之不多。記者隨機採訪了幾位前來諮詢數碼相機的消費者,他們對柯達的認識還處在膠捲時代。

業內觀察家楊華男表示,今天提起數碼相機自然而然想到的是尼康、佳能等,而提起柯達,大多數人想到的更多還是膠捲。柯達孤芳自賞的態度讓其陷入“一直在轉型而一直未轉型”的尷尬局面。

是宿命還是自導悲劇

事實上,面臨被迫轉型是整個膠片行業的共同宿命,而其他企業的轉型路或許可以爲瀕臨破產邊緣的柯達提供借鑑。

富士膠片經過市場摸索尋求多元化的發展,將其最早的影像事業(傳統膠捲、數碼相機、數碼沖印設備)、信息事業(印刷、醫療和其他光器械等光學材料)、文件處理事業三大業務板塊調整爲醫療生命科學、高性能材料、光學元器件、電子影像、文件處理和印刷六大重點發展事業,傳統膠捲業務在公司整體收入中的佔比僅爲2%。

而去年,富士引發話題最多的無非是其加大搶灘國內化妝品市場的力度。事實上,富士早是一家化妝品製造商了,其推出的護膚品牌艾詩緹(ASTALIFT),2012年在日本上市以來業績接連上揚,2012年銷售達200億日元(約合16億元人民幣),打開日本本土市場後,開始向外推廣,而中國就是其海外市場的第一步。就連化妝品行業元老高絲(Kose)公司總裁也直言:“它們在某些產品上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而作爲中國的“膠捲王”,樂凱的轉型之路也一直被外界所關注。在意識到只進行產品結構調整所創造的.利潤不足以維持企業繼續發展的問題後,樂凱在原有業務數字化轉型的基礎上,選擇光學薄膜(廣泛用於光學和光電子技術領域的材料,平板電視、筆記本電腦等的液晶顯示屏依靠的關鍵材料之一就是光學薄膜)作爲產業結構調整的主要方向,向技術密集、資金密集、技術難度大、附加值高的領域發力。

而從其2012年1-9月的盈利情況來看,膜材料主營收入同比增長102.3%,佔該集團總營業收入的20%,利潤更是佔到了該集團同期利潤的40%。去年9月,樂凱又整體併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成爲其全資子公司,踏上重組之路。業內人士預計稱,樂凱膠片或被定位爲航天科技集團新材料領域內的光學薄膜業務平臺。

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雖然都是因爲數碼時代的到來令傳統膠片行業衰敗,企業被迫轉型,但是從市場情況來看,惟有柯達轉型不力後面臨着破產的窘境,這是因爲柯達是在被動轉型,富士、樂凱在發展過程中及時對業務和戰略進行調整,雖然轉型談不上十分成功,但是仍保持了後續發展的勢頭,而柯達在“押寶”失敗後,被市場牽着不得不轉型,多年之後成果甚微。

無法阻擋的變革之路

柯達曾經認爲膠捲時代會永遠存在,而數碼時代將是個過渡時代,這種說法真的成立嗎?目前,在一些院校以及社區附近仍能看見一些掛有柯達廣告的彩色沖印店,但是“柯達”兩字也似乎只是個招牌而已。

“柯達品牌植入人們的思想比較早,但成本高,簡單的照片沖洗都不用柯達的紙張。只有一些舞蹈藝術系的學生爲了追求大尺寸、高品質的照片我們才用柯達的紙張。”一家彩色沖印店的負責人告訴記者。

昌平某彩擴中心老闆馬女士向記者透露:“購買照片紙張以‘碼’爲單位,大約比1平方米小點。在2012年,一碼的進價大概30元左右,現在則漲了10元。以6寸照片爲例,2012年一張照片的實際成本在2角到4角之間,售價在6角,而現在成本已漲到5.5角,售價不變,利潤少了很多。”

國內品牌營銷專家於斐卻認爲,柯達的命運或許不會落到破產的地步。柯達目前極有可能正在尋求合作伙伴,採取重組、併購或是聯盟的形式,求得續繼生存下去的機會。商報記者吳辰光李冰/文焦劍/漫畫焦劍/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