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都>實用範文>徵文>

永遠懷念郭永懷徵文

學識都 人氣:2.8W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接觸過徵文吧,徵文要求篇段合乎格式,字數合乎規定。那要怎麼寫好徵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永遠懷念郭永懷徵文,歡迎大家分享。

永遠懷念郭永懷徵文

永遠懷念郭永懷徵文1

中科院院士郭永懷,我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唯一獲得“烈士”稱號的“兩彈一星”元勳。1968年12月5日,他在飛機降落失事墜毀中犧牲。犧牲的時候,他把裝有數據的皮包緊緊抱着,數據才得以保留了下來。

他爲我國的航空航天事業奉獻了畢生精力。他以赤子之心報效祖國,爲中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覈事業尖端技術方面取得非凡成就付出了生命。他就是唯一以烈士身份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的空氣動力學家郭永懷。

研究空氣動力學馳名世界

郭永懷出生于山東榮成縣一個農民家庭。1933年他考入北京大學物理系,後來在新建的西南聯大改學航空工程。

1939年,他考上了中英“庚子賠款”留學生。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留學時,他只用半年就取得了數學碩士學位。接着他選擇了空氣動力學最難的課題“跨聲速流動的不連續解”作爲博士論文題目。1941年5月,他來到當時國際空氣動力學的研究中心——美國西岸加州理工學院古根海姆航空實驗室,在航空大師卡門教授的指導下工作。

1946年,西爾斯在康奈爾大學創辦航空研究院,特聘郭永懷前去參加業務領導工作。於是,郭永懷成了康奈爾大學航空研究院的主持人之一。1949年,郭永懷爲解決跨聲速氣體動力學的一個難題,探索開創了一種計算簡便、實用性強的數學方法——奇異攝動理論,在許多學科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正是因爲在跨聲速流與應用數學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果,郭永懷很快就馳名世界。當時人類雖已實現了飛行的夢想,但飛機的飛行速度並不理想。聲障是提高飛機飛行速度的難關。郭永懷和錢學森經過拼搏努力,不久就合作拿出了震驚世界的重要論文,首次提出了上臨界馬赫數概念,並得到了實驗證實,爲解決跨聲速飛行問題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毅然回國獻身核事業

1955年,錢學森發來兩封書信,邀請郭永懷回國。郭永懷毅然放棄了在國外的優越條件與待遇,與夫人李佩於1956年11月回到闊別16年的祖國。“作爲新中國的一個普通科技工作者,我只是希望自己的祖國早一天強大起來,永遠不再受人欺侮。”郭永懷說。

1960年7月,蘇聯政府照會中國政府決定撤走在華的核工業系統的全部專家,隨後又停止供應一切技術設備和資料。中國決定自行研製核武器,郭永懷擔任九院的副院長。當時九院的首要任務就是在一無圖紙,二無資料的情況下,迅速掌握原子彈的構造原理,開展原子彈的理論探索和研製工作。

1963年,他與科研隊伍遷往青海新建的基地。在郭永懷的倡議和指導下,我國第一個有關爆炸力學的科學規劃迅速制定出臺,從而引導力學走上了與核武器試驗相結合的道路。同時,郭永懷還負責指導反潛核武器的水中爆炸力學和水洞力學等相關技術的研究工作。在對核裝置引爆方式的採用上,他提出了“爭取高的,準備低的,以先進的內爆法爲主攻研究方向”。爲確立核武器裝置的結構設計,郭永懷提出了“兩路並進,最後擇優”的辦法,爲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確定最佳方案,對一些關鍵問題的解決起了決定性的作用。這一方案不僅爲第一顆原子彈的'研製投爆所採用,而且爲整個第一代核武器的研製投爆一直沿用。

郭永懷每天一大早便趕到現場,瞭解裝配工作進展和系統聯試結果,一旦發現問題便及時研究處理。在將要進入正式試驗階段的那些日子裏,郭永懷每天都要忙十幾個小時,有時是通宵達旦,吃飯也是席地而坐邊研究邊吃。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裝置爆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1966年10月27日,我國第一顆裝有核彈頭的地地導彈飛行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試驗成功。當閃光火球和蘑菇狀煙雲冉冉升起時,全體測試人員一片沸騰,郭永懷卻癱軟在試驗現場,身邊工作人員把他架到臨時帳篷裏的鐵皮牀上,郭永懷太累了。

犧牲時仍緊抱絕密資料

1963年,科研隊伍遷往海拔3000米以上的青海基地,那裏氣候變化無常,冬季寒氣逼人,經常飛沙走石,最低溫度零下40多攝氏度,一年中有八九個月要穿棉衣。他與許多同事都有了高原反應。爲了及時研究新情況,郭永懷頻繁往來於北京和基地之間,有人勸他少跑一些,他爲了工作全然不顧。

1965年9月,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的研製工作再次啓動,郭永懷受命參與“東方紅”衛星本體及返回式衛星迴地研究的組織領導工作。1968年12月初,他在青海基地發現一個重要數據,急於趕回北京研究,便搭乘了夜班飛機。他匆匆地從青海基地趕到蘭州,在蘭州換乘飛機的間隙裏,還認真聽取了課題組人員的情況彙報。12月5日凌晨,飛機飛臨北京機場,距地面約400米時,突然失去平衡,偏離跑道,扎向了玉米地,騰起一團火球。當人們從機身殘骸中尋找到郭永懷時,吃驚地發現他的遺體同警衛員緊緊抱在一起。燒焦的兩具遺體被分開後,中間掉出一個裝着絕密文件的公文包,竟完好無損。他用自己的身體保護了對我國科研事業極爲重要的資料。

郭永懷犧牲的第22天,我國第一顆熱核導彈試驗獲得成功。在他犧牲不到兩年,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1968年12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務部授予郭永懷烈士稱號。1999年,他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是唯一以烈士身份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的科學家。

永遠懷念郭永懷徵文2

今天,我們還一同參觀了郭永懷先生紀念館,整個展館通過用圖片、視頻、及珍貴的文物資料,全面展示了郭永懷先生的卓越功勳和大師風範。

郭永懷先生是我們榮成人,中國著名力學家、應用數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1999年被授予“兩彈一星榮譽勳章”。

新中國成立初期,郭永懷先生滿懷報國熱忱,毅然放棄了美國優越的生活環境,帶着妻兒回國參加建設,致力於我國核武器發展,參與了從原子彈到氫彈裝置再到核航彈、導彈核武器的建設。1968年12月5日凌晨6點左右,郭永懷先生因飛機失事去世,當人們從機身殘骸中尋找到他時,吃驚地發現他的遺體同警衛員牟方東緊緊抱在一起,燒焦的兩具遺體被吃力地分開後,中間掉出一個裝着絕密文件的公文包,競完好無損。原來在飛機遇險、生命將盡的最後瞬間,郭永懷先生想到的只是用身體保護對國家有重要價值的科技資料!一個人在生命完結的那一刻,還能想到用自己最後僅剩的軀體去保衛者國家的機密,那他是何等的英雄和智者。

歲月在流逝,但人們對郭永懷的緬懷將日益深切,人們永遠不會忘記他的卓越貢獻,不會忘記他爲國家富強、科學進步而無私奉獻、英勇獻身的大無畏精神。新一代的我們也將永遠會記得他的矚目精神,在這位先驅的注視下,爲祖國的明天開始每一天的奮鬥不息!

永遠懷念郭永懷徵文3

郭永懷是中國著名空氣動力學家和應用數學家。中國兩彈元勳。

1933年,郭永懷進入北京大學物理系。1938年在西南聯大改學航空工程。1939年考取中英庚款留學生,進入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半年後他和錢偉長、林家翹以優異成績和出色的論文獲得應用數學碩士學位。1941年5月他到加州理工大學師從航空大師馮·卡門,研究當時空氣動力學的難題“跨聲速流動的不連續性”。1945年他以這項重大研究成果獲得博士學位。

1946年郭永懷到康奈爾大學與西爾斯教授創辦航空研究院。在粘性流體力學和高超聲速空氣動力學等前沿領域取得了許多成就。

1956年郭永懷回國,先後擔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副所長、清華大學兼職教授、中國科技大學化學物理系主任、二機部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長,國防科委空氣動力研究院籌備組副組長等職務。

1960年郭永懷參加中國的核武器研究工作,擔任二機部九院副院長。1961年任第一顆原子彈爆轟物理試驗場外試驗委員會主任委員。對核彈的武器化和系列化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對氫彈的結構設計、飛行彈道空氣動力學的有關試驗作出了巨大貢獻。

1968年12月5日,郭永懷在參加完我國第一顆導彈熱核武器發射準備工作,返回北京時,因乘坐的民航班機失事,不幸犧牲。12月1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務部授予他烈士稱號。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追授他“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永遠懷念郭永懷徵文4

轟的一聲,1968年12月5日凌晨,飛機飛臨北京機場,距地面約400米時,突然失去平衡,偏離跑道,扎向1公里外的苞米地,騰起一團火球。

人們從機身殘骸中吃驚地發現兩個人的遺體緊緊抱在一起。燒焦的兩具遺體被吃力地分開後,中間掉出一個裝着絕密文件的公文包,竟完好無損。這兩個人便是郭永懷和他的警衛員。可以說,在飛機遇險、生命將盡的最後瞬間,郭永懷想到的只是用身體保護對國家有重要價值的科技資料!

郭永懷,你得行爲讓我們爲之感動,你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你永遠都是英雄。你是我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長期從事航空工程研究。發現了上臨界馬赫數,發展了奇異攝動理論中的變形座標法,倡導了我國的高超聲速流、電磁流體力學、爆炸力學的研究,培養了優秀力學人才。擔負了國防科學研究的業務領導工作,爲發展我國的導彈與核彈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我們所有的中國人由衷地感謝你。國家肯定你的貢獻,中國科大獲贈您“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在您犧牲後的20天——1968年12月25日,中央授予你烈士稱號,同日,我國第一顆熱核導彈試驗獲得了成功。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人們沒有忘記您這位國防科技先驅。1985年,犧牲已經17年的您,又被補授一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誰也不會忘記,在面對優越的科技和生活條件與祖國需要何去何從的時候,您毅然決然拒絕了美國同事請他參加的機密研究項目,放棄了美國康乃爾大學教授的優厚待遇,攜妻女義無反顧的踏上了回國之路。您爲了避免美國政府製造麻煩,你依然將自己沒有公開發表過的所有書稿統統付之一炬:在和學生們聚會的篝火旁,你掏出了幾十年來寫成的沒有公開發表的書稿,一疊一疊的丟進火裏,燒成灰燼,這令在場的學生驚呆了,夫人李佩教授也感到惋惜。

面對美國的優厚待遇,您依然放棄。你的愛國精神是無人可比的。你是一位表裏如一、冰清玉潔、剛直不阿、大公無私的人民科學家,您的高尚品德給我們留下的一筆豐厚的精神財富。

你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學習您的愛國、敬業精神。我們現在從這點出發,好好學習,相信未來我們一定也是有貢獻的人。

永遠懷念郭永懷徵文5

烈士科學家、兩彈一星元勳、九院院長郭永懷,山東榮成人,曾就讀青島大學附中,在原子彈爆炸前,因飛機失事犧牲。當人們辯認出郭永懷的遺體時,他往常一直穿在身上的那件夾克服已燒焦了大半,和警衛員牟方東緊緊地擁抱在一起。當人們費力地將他倆分開時,才發現郭永懷的那隻裝有絕密資料的公文包安然無損地夾在他們胸前,郭永懷,人民永遠懷念您。

郭先生在國外主要是從事理論工作和解析工作,他對自己要求很嚴格,他選定的課題都是國際上的難題。他不畏艱險硬是堅持用解析方法把它們做到底,得出重要的結論。這些工作使他在國外學術界有很高的聲譽。爲此人們往往把他看作一位單純的理論家。使我感到意外的是,他也很重視新技術和實驗工作,而且爲新成立的中科院力學所帶來了新技術和實驗手段。這至少包括當時世界上出現不久的激波管技術和等離子體動力學。後來我瞭解到,原來在郭先生準備回國之前,他曾經專門考察過他認爲爲我國科學發展所需要的新技術和新領域。

嚴格說錢先生和郭先生都是以應用數學爲主要工具的理論家。這裏說的理論家是那些其本人主要從事理論研究工作,但同時對於其所進行的理論研究的實際背景有深刻的瞭解,對理論研究的現實和可能的應用有明確的認識,對理論研究還需要那些實驗研究的相互配合有充分的認識。因此兩位先生有過人的寬廣視野和長遠戰略思考。一次郭先生當面問我,領導一個研究所的人應當是有理論見解的(好的以實驗爲主的科學家同樣可有很高的理論見解),還是什麼別的人。我的回答是前者。當時他感到滿意。我想這是因爲如果科學研究缺少高一層次的理論指導、理論研究或實驗研究便會失去方向,落到跟着別人走的地步,難以有所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