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都>實用範文>徵文>

學國學誦經典徵文

學識都 人氣:2.99W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徵文吧,徵文一般都具有意味深長的結尾。還是對徵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學國學誦經典徵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學國學誦經典徵文

學國學誦經典徵文1

歲月的梭子已在歷史的詩篇中悄然劃過,一個又一個偉大的詩人,智者已離我們遠去,但是消逝的是他們的軀體,不滅的是他們的靈魂.他們爲我們留下了一篇又一篇發人深思的文章,留下一部又一部震憾思想,衝擊心靈的文學著作.時代的鐘聲已在21世紀的今天深沉敲響.作爲新世紀的中學生,作爲一名正中學子,我們應該如何對待這些國學經典,應該如何利用前人留下的這筆寶貴財富?毫無疑問,應該學習,繼承,發揚!

清晨醒來,手捧《歸去來兮辭》,站在校園的柳樹下,讓自己的精神伴隨着清爽的晨風,放飛到靜謐,溫馨的心靈田園,讓自己的思想沉澱在熙熙攘攘的世俗中,收穫一份世外的寧靜.

華燈初上,呷一口清茶,指尖輕輕滑過泛黃的《詩經》;無論是“蒹葭蒼蒼,白露爲霜”的繾綣,還是“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這豪邁,都是國學經典帶給我們的美的感受與體驗.這便是文學的魅力,這便是國學經典的魅力,洗滌人的心靈,充實人的思想!

國學經典就是如此的具有張力.詩行意味着寬度,詩人意味着高度,一代又一代孜孜不倦的讀者構成了長度,不朽的國學靈魂讓三維空間充滿了文學的智慧與靈性.汗青似乎依舊淡淡滲出,優美的重章疊句,用思緒凝成的經典卻跨越數十個世紀抵達心魂.日益發展的信息網絡只不過縮短了物質的距離,而國學經典卻打通了連接古典與現代的時光隧道,使我們的心靈有一個端口,能與千年前的先哲和智者對話,與千年前的智慧和思想產生共鳴.所以,請不要閒置這個寶貴的端口,拂去積滿的灰塵,去細細品味這古老卻不陳舊,遙遠卻依舊教育世人的國學經典吧!

讓我們從日常做起,誦讀國學經典,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用我們的言行守候國學這片泛土,用我們不斷的繼承和發揚,使民族的精魂萬古長青!

學國學誦經典徵文2

“國學”,顧名思義,中國之學,中華之學。

而在這個“全球化熱潮”席捲全球的時代,英語,成了一種國際化的語言。理所當然的,各個國家都將英語這門語言搬進了課堂,正在努力融入國際社會的中國也自然不會例外。更甚者,視英語重於語文。而中國的不少學生也認爲,學語文不過就是讀讀背背,應付考試的。好在,中國已有許多學者發現了這個問題,並促使有關部門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例如有的學校專門開設了“國學”這門課程,或者將英語的分值壓低等。但是,只靠學校和有關部門的努力,那也只是讓“國學”重新成爲一種選拔優等生的課程,學生們只會像重複英語單詞那樣來回唸叨那幾句固定的詩詞,心裏只想着通過考試。

那麼,“學國學”的關鍵就是是我們了,中國的新一代青年。如果我們肯稍稍將應試心情降低一點,或者在圖書館中習慣性地翻幾頁中國古典文學的書,那我們自然會漸漸培養起閱覽國學的愛好。想一想那種畫面,清閒的下午,暖暖的陽光瀰漫在房間中,捧起一本封面古樸的《詩經》,領略那民風質樸的《風》: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對於心中女子的愛慕之情,毫無遮掩地在紙上展現出來。感受將士們保家衛國時所作的《雅》: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將士們離家出征遠方時,楊柳飄揚春風蕩,如今歸來路途中,卻已是雪花紛飛漫天揚。

《詩經》的韻味有一些是在它的描寫中展現出來,但更多的還是在誦讀吟唱時給人更深刻的感受。同樣的,《楚辭》、《論語》等經典詩詞,當我們試着誦讀時,我們才真正能體會到當事人的萬千思緒。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當我們誦出此句千古名句時,是否也能體會到荊軻爲國家獻身時的剛毅、壯烈!而如今我們的祖國,正面對着嚴峻的國際形勢,卻仍有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我想,這時候,沒有比一句激昂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更有震撼力的斥責了。

再回到我們的學習生活中,雖有諸多不如意,但當我們豪邁地誦出“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心中的鬱結之氣便蕩然無存。當我們在西湖河畔漫步或是在沙洲中前行,是否會聯想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或者“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等對美景細緻描寫的千古名句?吟詠詩歌似乎在何時何地都能讓我們陶冶情操,開闊胸懷,並能站在古人的位置看事物,賞美景,論天下。

長久在這樣濃郁的中華詩詞的薰陶下,我們的話語便會不知不覺沾染上那清雅的“淡香”,但若想整個人都德藝雙馨,那就要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做起。

大多數人都會認爲美德是個“高大上”的詞,只有文人雅士,知識分子才能擁有它。其實不然,我們與父母交談時,更心平氣和一些,爲他們考慮一些,便是“孝”。我們與他人相處時,要禮貌待人,尊重他人,這便是“禮”。對於我們自己,接受自己的缺點,保護好自己,便是“自愛”。我們做的各種助人小事,便是“善”……如此,你還會覺得美德遙不可及嗎?但俗話說,“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換句話說,我們還要將中華之美德,傳給其他人。那些接受過我們幫助的人,那些關注我們的人,那些有心人,他們,會從我們的言行舉止中感受到那春風般的美德,並會努力使其在自己的言行舉止上生根發芽,直至開出和我們一樣的“清香素花”。我想有一天,我們在街上漫步的時候,隨處都可聞到那清幽淡雅的“香氣”。

有人說我們的傳統文化正在被遺忘,有人說我們絲毫沒有傳承中華民族的美德,還有人說……當聽到這些流言蜚語時,我們不禁想厲聲反駁,但那反駁似乎顯得蒼白無力,甚至會被認爲是狡辯,因此,我們要用行動來告訴他們:

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並沒有被遺忘,我們的美德也仍舊“存在”着,它們,在我們中國新一代青年的手中,會重新生根發芽。待它綻放之時,即是我中華民族美德與文化的濃郁香氣散播到世界各處之時。

學國學誦經典徵文3

輔延的國學經典,堅持走到今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今後應該怎樣創新,怎樣有所突破。去年聖誕節我們請全國新經典課題組的專家領導來給我們指點迷津,他們給我們出了很多金點子,讓我們豁然開朗。在他們的指引下,我們學校成立了”時尚經典“開發小組,把國學經典和現代時尚生活結合起來,開闢了國學啓蒙的新天地。我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開展研究:

一、經典時尚短信研究。

二、經典與兒童劇創作研究,

三、經典主題閱讀研究,

四、經典與學生文言寫作研究等。

(一)經典時尚短信研究,旨在讓學生學習經典,品味經典,運用經典,創編並傳播文明高雅的短信,以傳播文化,豐富生活。我們已做了以下工作:做調查,瞭解短信;聽講座,感知方法;選時機,練習創編;後援團,修改發送;家長團,相互轉發。學校大隊部成立了經典時尚短信研究院,定期開展活動。

(二)經典與兒童劇創作研究:是把國學經典的內容創編成喜聞樂見的兒童劇,在舞臺上表演,讓學生感受經典的魅力。如去年我們把描寫兒童的九首古詩以孩子一天的活動爲線索,排成了一個融朗誦、音樂、舞蹈、歌唱爲一體的節目,在無錫市中華經典詩文朗誦比賽中表演,獲得了特等獎,並在頒獎典禮上再次演出。再如,我們把孔子周遊列國時發生的故事也編成了劇本,以說書的方式開頭,融話劇、歌舞、音樂爲一體,表現了孔子作爲萬世師表的高尚而又平實的美好形象,讓觀看節目和表演節目的學生都受到了思想品德的陶冶。

(三)經典主題閱讀研究:這是我們準備開闢的綜合實踐可複製課程研究,主要研究方式是每個學期圍繞一個國學經典主題,蒐集各方面相關的閱讀資料,展開閱讀活動。有植物專題研究,如”柳“文化主題閱讀,”荷“文化主題閱讀等;動物專題研究:如”蝶“文化主題閱讀;自然風物專題研究:如”水“主題閱讀,”山“主題閱讀,”月“主題閱讀等;節日文化專題研究,如”清明節“主題閱讀、”端午節“主題閱讀等;歷史人物專題研究:如辛棄疾主題閱讀,陶淵明主題閱讀等等,讓學生在主題閱讀中瞭解祖國的傳統文化,瞭解祖國的歷史人物民族精神。

(四)經典與學生文言文寫作研究。這個主題主要在高年級進行,學生誦讀積累了大量的文言文經典,形成了初步的文言文語感。我們在合適的文言文教學後經常設計相關聯繫,讓學生運用文中文言文說一段話;或者學習一個文言文故事後,讓學生嘗試用文言文續編故事或模仿創作故事。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學生興趣都很高,因爲文言文簡短,再也不要像平時現代文寫作要求的那樣要四五百字以上了。再如我校貢振亞老師,她本人喜歡古典詩詞,對古詩詞創作也很有研究。她便在班裏教學生創作古詩詞。她在網上建立了一個小蘑菇論壇,邀請社會上古典詩詞的專家給學生的作品評點修改,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創作熱情,也提高了學生的創作水平。是的,當國學經典,穿越了歷史的時空,與學生當代生活結合,它會有更富有魅力,更具有生命力。

各位老師,各位專家,傳世經典,在千年的歲月中長歌浩嘆,既有歡歌,也有吶喊。昨天是歷史的今天,今天是明天的歷史,讓我們穿越歷史的時空,在歷史的文化中漫步採擷,相信,傳統會在這裏昇華,文化會由此更生。祝願輔延,也祝願全國新經典課題組的所有實驗學校,我們的經典誦讀之路能越走越寬廣,越走越堅實!讓我們的學生在經典誦讀中奠定文化的底蘊,生命的底蘊。讀聖賢書,做有德人!

最後紀伯倫的一句話作爲我今天講話的結尾:我知道我所說的一半都是廢話,但是,我說出來,爲的是你能領悟另一半。——紀伯倫《沙與沫》。

學國學誦經典徵文4

一、關於總體把握——重在誦讀,輔之以教,旨在積累。

對誦讀國學經典的總體把握應是:重在誦讀,輔之以教,旨在積累。小學生誦讀的主要目的在於國學經典文化的積累,因爲小學生古漢語知識缺乏、理解能力不強,而他們的記憶正處於黃金時期。國學經典文化的深刻內涵小學生大多是不能理解的,教師不必過多講授,針對小學生記憶力強的年齡特點先讓他們反覆誦讀,熟能成誦,便於背誦的多多背誦。與其講得過多而學生又不能理解,還不如把時間還給孩子,把重心放在誦讀和背誦上,讓他們大量地存儲國學經典篇目。學生今後隨着古漢語知識的不斷增加和生活閱歷的不斷豐富,他們會逐漸理解、逐漸感悟的。

本校過去的一名畢業生講道:“‘魚與熊掌二者不可兼得’小學誦讀時只朦朦朧朧地知道字面意思,現在經常想起這句話,因爲生活中常常要面臨着取捨的問題。”我們的誦讀工作猶如播下文明的種子,期待着未來的收穫。這些文明的種子以後會慢慢發芽、成長、開花、結果乃至不斷收穫,成就孩子們一生的發展與幸福。至於配合誦讀的教育問題,只能是將國學經典中一些核心理念有機結合學生的不良行爲,恰如其分地引導。

二、關於教育滲透——浸潤心靈,引導言行,得體施教。

國學經典文化蘊含着豐富的人生智慧,是對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自我關係的研究,儒、道、釋三家分別從不同角度對三者的關係加以闡釋,彼此互補相融。如今國學經典文化越來越被中國和世界重視起來,成爲解決21世紀所面臨的生態危機、人文危機和精神危機最可借鑑的智慧資源。學校在組織學生誦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的言行十分必要,但由於國學經典內容學生大多還有能理解,因此必須結合實際得體把握、有效引導。

首先是用核心精神引導:教師應把握儒、道、釋三家精神的核心內容,結合當今的教育要求,引導學生改善言行舉止。如:以儒家的仁、禮、孝、信等精神逐漸引導學生的.文明習慣養成;以道家清靜、淡泊、和諧自然等精神不斷滋養學生的心靈,排除憂慮煩惱,提高人格修養。

其次是用千古名句感悟:國學經典中有大量的名句,或蘊含深刻的哲理、或寄寓傳統的美德、或彰顯母語的魅力,學生便於記憶並容易理解。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等等,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解,要求背誦並體驗效仿,以此逐漸啓迪孩子人生,弘揚傳統美德,提高其語言文字能力。

再者是用體驗活動滲透:結合班隊會和課外活動編排文藝節目,讓學生在興致勃勃的表演中去理解國學經典的深刻內涵。如:本校自編自導的小品《蘭亭小會》,學生競相展示自己的學識與才藝,曾出色地參加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組織的文藝匯演,獲得了組織和觀衆極高的評價。以國學經典內容教育學生,必須與學生實際和教育教學有機結合、得體實施,切不可生搬硬套、牽強附會。

三、關於教師誦讀——身先士卒,提升素養,爲人師表。

座談會獲悉很多學校都不約而同地在開展教師誦讀活動,本校也不例外,這是很明智的做法。要開展好學生誦讀活動,教師誦讀必須先行,以不斷掌握更多的國學經典內容,更要用國學的核心精神不斷修養自身,體現良好的言行風範,爲學生做出表率。

教師誦讀不等於將學生誦讀的內容先行備課,而是要把握國學的核心精神,又因爲時間、精力所限,因此必須有選擇地進行誦讀。我們認爲《論語》、《孟子》、《老子》、《三字經》、《弟子規》、《聲律啓蒙》等書目當成爲教師必讀內容,因爲這些內容與教育教學和自身素養的提升關係更爲密切。教師誦讀形式靈活多樣,講座解讀、自讀自悟、組織研討、誦讀大會等形式有機結合,形成學習共同體。在誦讀的同時要自覺地感悟國學經典的深刻內涵,主動改善自己的言行,在學生面前展示良好的師德和文雅的語言,這是更爲重要的教育行爲。

四、關於內容揚棄——尊重經典,去粗取精,弘揚傳承。

有的老師和家長擔心,國學經典中有些內容體現着封建色彩或統治階級利益,對學生身心會產生不良的影響。這種擔憂自然可以理解,如何處理好精華與糟粕的問題的確值得研究與思考。這裏做個比喻:普通水含有多種營養成分但也含有雜質,純淨水無雜質但也失去了營養成分,究竟喝什麼水?我們認爲喝普通水總比喝純淨水要好,因爲這樣首先可以攝取大量的營養成分。對於國學經典誦讀我們認爲應該採取如下態度:

首先,必須誦讀經典原著,不必躲躲閃閃,以便能整體把握其內容,又體現對國學經典文化的尊重。不同朝代著作中所謂糟粕內容都有其歷史的原因,作爲教師應該歷史地看問題,這也體現對歷史的尊重。

其次,在用國學經典內容引導小學生言行方面則取其精華,對不合時宜的內容避開既可。至於社會上修改《弟子規》和編寫《新三字經》的做法我們認爲並不足取,這樣會導致國學失去原貌,不利於文化傳承。

五、關於誦讀評價——注重激勵,督促落實,多元評價。

首先是在誦讀課中進行評價。既然誦讀活動納入課程,教師就應該開展相應的教學研究,以使誦讀活動更有效地落實,並給學生相應的學習成績評價,這樣學生可以在誦讀課中不斷得到肯定。

其次是定期舉辦國學經典誦讀展示並進行評選。學校在每學年分別舉辦班級、年級、校級不同層次的誦讀展示會,激勵學生積極參與編排有關國學經典的文藝節目、佈置國學文化環境氛圍,進一步感悟理解國學經典的深刻內涵,最後進行優秀節目評選,對學生激勵肯定。再者是及時激勵肯定國學經典誦讀給學生帶來的點滴變化。如:生活智慧的展現運用、言行舉止的逐漸規範、口語交際與作文能力的不斷提高等等,教師應不失時機地對學生加以肯定,以激勵他們堅持國學經典誦讀。有關誦讀評價的方式方法還很多,各校可更廣泛地進行嘗試。

我國很多有作爲的科學家、學者、企業家、教師等,都具有較爲深厚的國學文化功底,足以證明國學可以對人生產生較大的影響。小學階段正處於孩子記憶的黃金時期、語言學習和習慣養成的最佳時期、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有效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活動當是功在千秋的有爲之舉。

TAGS:國學 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