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都>實用範文>徵文>

九九重陽節的徵文(精選5篇)

學識都 人氣:2.17W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跟徵文打過交道吧,通過徵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麼一般徵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九九重陽節的徵文(精選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九九重陽節的徵文(精選5篇)

九九重陽節的徵文1

農曆九月九日,是傳統的重陽節。雙九是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意思,所以重陽節也叫“老人節”。重陽節是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節日。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農曆九月初九的重陽佳節,活動豐富。許許多多的傳統美德將在這一天紛紛涌現。比如:給老人讓座、扶老人過馬路、陪他們郊遊、散步、登高、吃重陽糕、賞菊等。多爲老人做好事,讓她們吃好,穿好,住好,兒女報答養育之恩等;讓老人保持精神愉快。我們華陽鎮的社區還把老人們聚集在大壩院一起吃“九碗”;“壩壩宴”。夜幕降臨,燈光閃耀,人們飲着菊花酒、二鍋頭,吃着豐盛的飯菜,歡聚暢談,交流情感。一張張笑臉綻放,一陣陣笑語飛揚,大家互相祝福着健康長壽、事事平安,大壩院處處洋溢着祥和的氣氛。

是啊!爺爺、奶奶們風風雨雨幾十年,歷經坎坷,爲兒孫們創造了良好物質生活的環境,很不容易。現在他們老了,我們要懂得感恩,懂得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不要讓他們感到孤獨寂寞。要常回家看看他們,哪怕是陪他們說說話,洗洗碗筷,他們也會高興地像小孩一樣。我的外婆、外公就是這樣的,重陽節這天,媽媽帶我去看望外婆、外公時,他們已經“返老還童”了,他們還陪我唱歌、玩捉迷藏呢!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關愛今天的老人,就是關心明天的自己。我們學校也應該組織九九重陽節感恩教育活動,要爲老爺爺、老奶奶們服務:送一句祝福、泡一杯茶、送一個禮物、敲一次背、聽一個爺爺奶奶的故事、爲老人們表演節目……

爺爺、奶奶們:祝您們節日快樂,健康長壽!

九九重陽節的徵文2

重陽節歷史悠久,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屈原早在《遠遊》裏寫道:“集重陽人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

重陽節是老人們最開心的一天。在這天,不管她們多麼開心也不會忘記自己的子女,他們用省吃儉用的錢去買一些好吃的給自己的子女和孫子孫女,自己卻捨不得吃,只是在旁邊吃着麪包,微笑地看着我們。

每次重陽看着奶奶帶回好吃的給我,心頭上總感到一陣酸楚:我們只是一味的接受長輩對我們的關懷,而不去“給予”她們一點我們的孝順。她們總是獨自一個人呆在家裏,期盼子女回家,有時站在窗戶前,望着前方的路,期盼着熟悉的背影。

我不經想說一句:她們在含辛茹苦了一輩子後,擔心孩子一輩子後,換來的卻是空巢生活,她們真的值得嗎?我們捫心自問一下,我們記得爺爺奶奶愛吃的是什麼?她們的生日在哪天?他們最大的願望又是什麼?我想大多數的人都無從知曉。時間一天天的流逝,她們臉上的皺紋加深了,銀色的頭髮中又鑽出了新的白髮,她們顯得更加蒼老了,身體也不如年輕那麼硬朗。她們還能經歷多少個春夏秋冬?還能和子女相處多久?她們心中的期盼還剩多少?

曾記得一個記者向比爾蓋茨提出了一個問題:“你認爲最不能等待的是什麼?“

比爾蓋茨答道:“根據我的經驗,我認爲世上最不能等待的事就是孝順。

我們中國也有句古話“樹欲靜而風不止,而子欲養親不在。”。做晚輩的若真等到這一天“子欲養親不在”了,你再後悔,可就什麼都晚了。

每個人都會老去的,爺爺奶奶的今天,就是爸爸媽媽的明天,也是我們的將來。尊重老人其實就是尊重自己。今天我們嫌棄老人,以後當我們年老時,兒孫同樣也會嫌棄我們。今天長輩爲我們遮風擋雨,明天我們就應該是她們頭頂上的一片藍天。同時,隨着社會老齡化問題的日益加重,養老、敬老已經不僅僅是一種美德,我想更是一種社會責任和義務。

常回家看看吧!不僅僅是在重陽那一天。回去和他們聊聊天,去關心她們。說不定她們正在某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裏注視着遠方的路,期望有一個熟悉的背影能出現在那條路上。

九九重陽節的徵文3

重陽節又到了,我更加深切地思念我的父親。我的父親是在意識比較清醒的狀態下辭世的,當我們圍着問他有什麼話要交待時,他想了想,對我們說:“也沒有什麼要說的,人總是要死的,我走了,你們不要大操大辦,把錢省下來,照顧好你媽。”這句話猶如重磅炸彈,在我們的心頭炸開。七年來,我們一直牢記父親的囑託,小心翼翼地照顧着母親,但對父親總有一種“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

母親已經九十三歲,她曾多次表達晚年到洪澤生活的願望。她的孃家在洪澤,這裏還有她的大女兒和我。十三年前,我大姐的溘然長逝把母親的願望摧毀了一大半。父親在世時,我曾兩次把父母接來。父親去世後,母親又來過兩次。雖然母親誇我的孝心比洪澤湖水大,可還是不願長住這裏,因爲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痛和強烈的思念常使她淚眼婆娑。

順着她的意願方爲孝順,所以我只能撥冗回老家看望。由於工作繁忙和瑣事纏身,我和母親見面的機會並不多,常常是當天去當天回。把我一個人丟在洪澤,母親很不放心,說我心直口快,容易得罪人受人罪。每次見面總是叮囑我遇事要冷靜,不要跟人爭高低,把家照顧好,少上網,多鍛鍊等。我嘴裏應着,回家就忘了,唉。

我的兩次手術,都是瞞着母親的。第一次手術後,當我出現在她面前說已無大礙時,她還是不放心,拉住我左看右看,問個不停。都說母子連心,第二次手術前,母親覺得心神不寧,總認爲有事瞞着她,姐姐們拗不過,只好實話實說。從那天起,母親就沒有一天不惦記着我,眼睛也急得看不清東西了,她託我姐姐帶來兩千元錢,讓我買補品吃,還鬧着要來洪澤看我。

一個月後,當我送給母親看時,發現她身體大不如從前,我頗感心痛。母親強打起精神,欲言又止,我分明看見她淚花在閃爍。她慢慢的走到我面前,小聲地說“媽媽是個歲數大的人,用我的手摸你生病的地方,你的病就好了。”母親的雙手輕撫着我的刀疤,我強忍淚水,心頭涌起一股幸福的暖流。

中秋節前,我又去看望母親,我拉着她的手,她看了半天,竟然沒認出是我。母親已經耳朵聽不見,眼睛看不清,走路不穩當,話也不再多,母親真的老了。想起母親爲家庭所付出的艱辛,想起母親對我的特別關心,我覺得應該抓緊時間盡我的一份孝道了,便拿出五百元錢塞給姐姐,請她多買幾隻老母雞煨給母親吃。除了這些,我還能做什麼呢?

母親把自己比成一棵大樹,說只要她這棵大樹不倒,我們兄弟姐妹們就會經常團聚在這棵大樹下,一旦這棵大樹倒了,各家有各家的事情,就很難見面了。她還要求我們兄弟姐妹要抱氣,誰家有困難要相互支持。母親的話有道理,世上最珍貴的是孝心,和孝心同樣重要的還有親情。

母親說我們都是她的心頭肉,還把我們姊妹八個比成她的手指頭,說十指連心,無論傷到哪一個她都會疼。她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對兒女,她從來不偏心,也能體諒我們每一個人的難處。現在,母親老了,我病了,我要好好地活下去,不爲別的,就爲了更好地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

九九重陽節的徵文4

農曆九月初九,兩陽相重,故叫“重陽”,重陽節又是“老人節”。老人們在這一天或賞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鍛鍊體魄,給桑榆晚景增添了無限樂趣。

重陽這一天,人們賞玩菊花,佩帶茱萸,攜酒登山,暢遊歡飲。九月重陽,天高雲淡,金風送爽,正是登高遠眺的好季節,因此,登高便成了重陽節的重要習俗。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於無山可登,無高可攀,就防止米粉糕點,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藉以示登高(糕)僻災之意。

重陽節還有插茱萸,飲菊花酒,吃重陽糕等風俗。茱萸,也叫越椒,是一種重要植物,氣味辛烈,可以防止惡濁重陽花糕是用粳米制成的一種節令美食。

老人節顧名思義我們要孝敬老人。我們都赤裸裸而來,沒有誰天生富有,沒有誰天生貧窮。人生旅途中,是攫取是放棄,是拒絕是接受,全在老人的指引,心靈的抉擇。有人醫治老人,千金散盡;有人贍養老人,不惜重金。有人信奉“百善孝爲先”;有人恪守“一闖孝義生死關”。有人選擇善待老人,有人選擇拒絕贍老。美與醜,善與惡,全在一念之間,遺臭萬年還是流芳百世,繫於一瞬。

要孝敬的太多太多,只想告訴你,選擇孝敬,不要讓迷霧遮住雙眼,讓污垢矇蔽心靈,爲老人,爲自己,捧一顆清純、孝敬之心。

孝敬和判逆之間,介子推爲母而死,選擇光榮;李魁隻身劈虎報母仇,選擇德昭後世;香九齡爲父暖被,王文以身喂蚊。孝敬可以幫助你成就很多很多。做個有價值的,無愧生命無愧社會的真正的人,人們也會贈與你回報。

一個在暴風雨中求生的人,會奮不顧身挽救老人的性命;一個在沙漠裏跋涉的人會毅然解下腰間最後一壺水給老人;但也有人把老人騎在身下,作威作福;有人由一個孝子蛻化成逆子;有人爲省錢使老人變勞力;有人爲分房分田,打老人,罵老人,一失足成千古恨。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要走錯了方向啊!田地、房屋、金錢,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要那麼多幹嘛呢?到頭來,反而一無所有,甚至老人,甚至生命,即使痛悔,即使改過,又賺得了幾把同情淚?也沒有人再來幫助你。

如果你是雄鷹,就選擇敬老;如果你是沙鷗,就懂得贍養;如果你是麻雀,就會自覺服侍長輩;如果你是一個人,就更應該懂得尊敬長輩,孝敬老人。

如果你是你,一個不願失去人格,一個不甘平庸,不會腐蝕的你,就做個清純無比的你,捧上如雪的孝心——乾淨、漂亮,拋開一切污穢,所有自私,學會孝敬老人,善待老人。如果孝敬變爲傳統,世界將更美好。你會發現,自己很美,老人很美;你會知道,孝敬是滿足,付出是快樂。選擇孝敬老人吧!行動就是證明!

預祝天下的老人健康幸福快樂,長命百歲!都說家有一老賽過一寶,現在才明白其中道理,家裏的老人讓你想想就感覺溫馨也生出對家的無限依戀,每當夜幕降臨,暢遊車河時,萬家燈火中總有一盞燈是屬於你爲你而留,心中頓有暖流緩緩淌過。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抓緊時間,多陪陪家中的老人,陪他們多聊聊,哪怕多一個電話,以後都會少一個遺憾。

九九重陽節的徵文5

重陽節,又稱“踏秋”,是每年農曆九月初九日。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爲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與三月初三日的“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在這金秋送爽,丹桂飄香的一天,人們都會有豐富的活動,情趣盎然,有登高避災、插茱萸、飲菊花酒賞菊,吃重陽糕等習俗,以求長壽。下面我就來介紹一種“登高”習俗,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習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也是一首有關重陽節登高插茱萸的詩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而在今天,重陽節又叫老人節,是敬老、愛老、助老的日子。敬老愛老助老、關愛老人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先輩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在我們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中,重視人倫道德、講究家庭和睦是我們文化傳統中的精華,也是中華民族強大凝聚力和親和力的具體體現。中國古代就有“臥冰求鯉”、“親嘗湯藥”等二十四孝的故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成爲做人的一個準則。人人都會老,家家有老人。尊重老人,幫助老人,實際上就是尊重和幫助我們自己!隨着我國老年人口的急劇增多,老齡化的不斷加深,維護老人,敬老愛老這一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美德更顯得重要,學習敬老愛老助老的精神也是刻不容緩。

如今的老年人們,都是曾經對我們現在這個社會作出或多或少貢獻的人,現在他們年紀長了,沒有勞動能力,全社會就應該關心他們,有能力的人就應該照顧他們,讓他們幸福地安度萬年。並且,在當今這個越來越快節奏生活的社會,我們身邊也有越來越多的留守老人,他們孤單寂寞,有的老人兒女都鮮少去看望他們,我們應該學會關心身邊的老人,給他們帶去心靈的安慰。此時我便懂得了學校每年都會舉辦去老人院爲老人們表演,與他們交流,逗他們開心的活動的深遠意義了。

敬老愛老的美德是黑夜的一盞明燈;是寒冬裏的一把熱火;是沙漠中的一泓甘泉;是久旱時的一場及時雨。讓我們大家一起行動起來,做到敬老、愛老、助老。這是我們身爲中華民族炎黃子孫的一份子義不容辭的責任。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讓我們在新世紀高舉敬老愛老的旗幟,弘揚敬老愛老的優良傳統,讓世界處處陽光燦爛,愛心閃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