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燃氣工程系優秀工程師培養方式探索

學識都 人氣:1.55W

一、加強校企合作,改革教學模式

城市燃氣工程系優秀工程師培養方式探索

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實行“3+1”模式,採用學校—企業聯合培養,校內學習階段為3年,企業學習階段為1年。

1.校內學習階段

以基礎課和專業理論課學習為主,主要內容包括理論、實驗、實踐三個部分,形成對理論知識的學習、鞏固和驗證的教學系統,為企業學習及未來的職業生涯打好基礎。在校內的實踐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實訓平臺的教學特色,將工程實踐環節搬入實驗室,充分利用平臺提供的裝置、工具,體驗工程的實踐過程,積累實踐經驗,驗證專業理論。因此,實訓平臺教學將成為校內學習階段的重要環節。

2.企業學習階段

在校內學習階段的同時,企業學習階段將逐漸展開。通過認識實習、課程設計、專題活動等形式,進行時間為1年(累計)的企業學習。學生以實習的形式進入企業,承擔一定的工程任務,參與企業的生產執行;企業導師和學校教師共同指導,企業導師的作用和教學工作量隨著企業學習階段的不斷深入而加強。在後期企業導師將成為主要指導教師,承擔學生的教學、指導、考核等工作,學校老師輔助企業導師對學生進行相關的管理,將企業的實習內容和畢業設計加以有效的結合,優先實現職業的準確定位和能力的預先培養。

經過兩年的探索,實踐證明企業學習階段循序漸進,由淺到深及其必要。由於企業的生產優先特點,學生的認識實習應側重於培養勞動意識、學習企業文化、構建職業素養、加強溝通訓練等方面,學生工作在此期間體現極其重要的作用。

二、遵循教學規律,改革教學方法

1.著力研究探索性教學模式

對傳統教學方式進行改革,針對課程的不同性質、特點,採用不同的教學模式

(1)傳統課堂教學型:以校公共基礎課和公共選修課為主。此類課程在全校的教學體系框架之內,理論性強、知識點多,以合班上課為主,課上互動環境困難。因此,教學仍沿用以往教學方法,但是在師資配置方面進行了重點的調整。

(2)課堂討論教學型:以專業選修課、職業拓展課程為

主。此類課程旨在拓寬學生的專業知識面、培養學生的工程概念,採用討論方式進行教學,更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工程例項的熱情。

(3)傳統教學與課堂討論結合型:以專業核心課和專業課為主。此類課程既注重理論知識的教學又強調其在工程中的實際應用,採用兩種方式加以結合的教學模式,一方面可以系統地學習知識點,另一方面通過課堂討論可以加深對理論的理解,強化教學效果。

探索性教學模式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在教材、教法、教案、教具等一系列環節進行長期建設,而非只是教學方式變化一個環節。

2.課堂教學、實驗室教學相輔相成

在天津城建大學能源與安全工程學院實驗中心的支撐下,開展了實驗室教學的方式。將一些專業課和專業核心課的教學地點由教室轉移到實驗室,在理論的講解的同時,利用實驗中心的教學平臺進行現場實驗演示,強化學生對於知識點的學習、理解和掌握。

3.企業講師走向講臺

針對一些專業性和工程性很強的課程,加強與企業間的合作交流,一方面將課堂“搬至企業”,進入企業學習,另一方面將企業人才邀請到學校,參與教學。企業教師參與教學有兩種方式:其一以專題講座的形式,就本專業或本行業內重點關注的問題進行闡述;其二以講課的.方式,參與到某一課程的教學中,承擔一定的教學任務。此教學方法不但進一步強化了理論和工程的結合,使得教學更加貼近工程實際,同時,進一步協調未來學生的職業規劃和企業人才發展計劃,企業可以根據用人要求預先參與到教學中,有目的培養本單位所需人才;學生可以根據職業發展目標進行職業定位,為未來的發展打好基礎。

三、改革實踐教學,發揮企業作用

1.實踐課時的改革

將認識實習提前到大二第二學期,同時,為了節省正常的教學時間,將認識實習開課時間安排到暑假期間,實現了時間的優化配置。其次,為了強化認識實習的效果,將認識實習的課時數由原來的1周增加到4周,保證了實踐教學的效果。為了克服卓越班的學校學習時間短、教學任務重、學時緊張的困難,首先將原有教學計劃中的精工實習提前到大一第二學期,利用課程間歇,將金工實習化整為零,提高了教學效率。

2.實習方式和內容的改革

結合教學方法的改革,實習教學的方式由之前的學校教師指導調整為企業教師指導為主、學校教師指導為輔;讓學生“拜師傅”,充分體驗企業文化。將對多個企業進行參觀為主的實習方式調整為深入一個企業、進入企業內部學習的方式。實習教學的內容由企業教師確定,選題以與企業的工程實際結合為主,突出理論在實際的應用,體現職業技能的培養,強化學生的實踐意識和工程意識。實習考核的內容和方式由企業教師負責,學校教師輔助落實。學生深入車間、部門由企業的“師傅”管理,從企業行為規範學習做起,從企業的基礎部門做起,深入學習企業文化和職業技能,取得了良好效果。

四、利用校企平臺,提高教師能力

“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對教師能力提出新的要求,教師必須具有一定的工程實踐經驗(參與過一個工程專案的完整過程)。校企聯合平臺的建立為教師的發展提供了機遇,其一,通過增加教師在企業工作、學習經歷的要求,開拓教師的工程視野,積累一定的工程經驗,保證“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的實施質量。其二,通過校企互動,加強了教師與企業的合作交流,增進了專業教師和企業的聯絡。通過互設培訓課程、共同承擔專案,一方面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援,一方面提高了教師的科研、協調能力,進一步強化了理論和實踐的結合,為滿足卓越班的教學師資要求提供了條件。

五、結論

“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的實施為高校教學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雖然目前正處於實驗階段,但經過近兩年的探索實踐也取得了一些成效。“卓越計劃”作為一個系統工程,要保證其順利實施,應從教學的多個方面進行改革和創新,根據企業的要求和社會的需求進行調整和完善,並通過社會的評價進行驗證。而“卓越計劃”的成果也必將帶動“非卓越”教學的共同改革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