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人教版國小語文說課稿範文彙總八篇

學識都 人氣:1.42W

作為一名老師,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國小語文說課稿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人教版國小語文說課稿範文彙總八篇

人教版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1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八組第29《掌聲》這篇課文。

設計理念

語文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語文教學的任務是不僅包含了字詞句篇的掌握和揣摩,也包括了感知與理解文字所蘊藏的人文精神。這二者是統一的,不可分離的。應該注重語文學習過程中母語的學習,引導學生感知豐富多彩的祖國語言文字。從而在閱讀教學過程中,促進教師、學生與文字三者間的互動與教學,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與人文情感。

一、說教材

《掌聲》是一篇精讀課文,文章生動地敘述了身患殘疾的小女孩英子有一次不得不在全班同學的目光中上臺講演講,但在同學們掌聲的激勵下,鼓起生活的勇氣,從憂鬱自卑走向開朗樂觀的一個感人故事。課文以小英從自卑到樂觀的情感變化以及同學們的掌聲兩條主線貫穿全文,表現了同學之間的鼓勵、信任與關愛,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好教材。文章的語言樸實,卻深入地刻畫了人物的動作、心理,讓人領悟到那份真愛,令人十分感動。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目標:① 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11個字,理解生字組成的新詞,理解文章的重點詞語。②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瞭解並掌握以掌聲以及英子的情感變化為主線的寫作手法。

2.過程目標:運用朗讀、討論、對比等方式理解文章內容,體會思想感情,抓住重點詞語以及人物的語言、心理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3.情感目標:理解愛的力量,懂得鼓勵需要鼓勵的人、關愛需要關愛的人,深出自己的友愛之手;同時也要珍惜別人對自己的關心與鼓勵。

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指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瞭解小英的情感變化,感受英子在掌聲前後的變化深刻領會“掌聲”的內涵。理解同學之間要相互關愛。

本節課用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內容:掌握字詞,初讀感知,瞭解課文內容,理清課文脈絡。第二課時內容:通過朗讀、討論、提問等方式體會小英情感變化及其原因,理解同學間的關愛,獲得情感共鳴,提升情感認知。

二、說教學方法

(一)說教法

從“英子的變化”切入,通過英子的變化產生了疑問,進而延伸到掌聲。教學過程由“走近英子,瞭解英子”——感悟掌聲——昇華掌聲——課外拓展”的環節組成,突出了掌聲。

(二)說學法

學生在思考、朗讀、閱讀、小組交流中體會掌聲,體會情感,內化情感。

三、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匯入,直切主題

師:昨天老師讀了《愛的小詩》這首詩歌,被它深深地打動了。現在,你們誰願意來讀一讀呢?(生讀) 讀得真好,讀出了感情,大家能給他一個鼓勵嗎?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來讚揚他(全體鼓掌)在日常生活中、學習中,這樣包含著鼓勵與讚賞的掌聲對我們來說,是很多的。今天,讓我們走進《掌聲》這篇文章,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故事?

二、初讀課文,瞭解梗概

1、 把握字詞,做好鋪墊。教師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讀字音。

2、 全班自由讀課文,教師提出要求:(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生字詞多讀幾遍,遇到不懂的地方劃出來。(2)帶著問題讀課文:文章主要敘述了一件什麼事情?

三、初步感知,設定懸念

1、 全班集體朗讀課文。要求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進行朗讀。

2、 文中通過哪幾部分棉寫了故事的發展變化?要求學生在書本上劃分並回答。(講故事前——講故事時——講故事後——幾年後)(板書)

3、 理解課文,語言訓練。小組分段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複述各段落的主要情節,串接成文章的主要內容。

4、 設定疑問:在故事中,英子發生了什麼變化?要求學生回去思考。

三,指導書寫

四、佈置作業

1、 寫課後的生字詞並掌握下來。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鞏固,談話匯入

1、 聽寫文中生字詞,瞭解學生掌握情況。

2、 上節課,我們瞭解了英子的故事,也看到了英子身上的變化。今天,讓我們再次走進英子,更全面地去了解她。

二、走近英子,瞭解英子

1、提問學生:通過學習,我們知道英子以前是一個什麼樣的小女孩?英子後來又變得怎樣了?(學生回答)接下來學習第一和第四自然段,理解重點詞“默默、總是、早早地、最後一個、憂鬱”。

2、學生自主疑問:是什麼讓英子發生瞭如此巨大的變化?英子為什麼會發生這麼大的變化?在英子身上發生了什麼事情?

三、感悟掌聲,理解課文

1、 出示句子:在全班同學的注視下,她終於一搖一晃地走上了講臺。

提問:“終於”表明了什麼?

2、 對,她內心掙扎了很久,她並不想上臺講故事,但新來的老師不知道她的情況,要求全班同學都要上臺講故事。當全班同學的目光一齊投向了那個角落時,英子立刻把頭低了下去。

(1) 師鼓勵學生自主發問:你們有什麼問題想問的嗎?有問題想問的孩子是聰明的孩子?(生問:為什麼她把頭低下去了呢?)誰能告訴老師?(生答)

(2) 上去還是不上去呢?英子耳旁有兩個聲音在嚷嚷:一個在說上去吧,另一個則說不要上去。你們認為英子該上去還是不上去呢?教師要求男女生組成兩隻小小的辯論隊,男生是正方(上去),女生是反方(不上去)。開始辯論,各自說說上去與不上去的理由。

3、 師:大家各有各的道理,都說得很不錯。(1)英子是怎麼表現的?誰來找找這句話並讀出來,要有感情地讀出來。出示句子:英子猶豫了一會。。。

(2)再次提問朗讀,要求讀出猶豫的心情。

(3)小組合作討論一下:英子為什麼猶豫呢?(不自信、怕人嘲笑。。)

對,英子很不自信,她沒有勇氣,心裡很矛盾,所以她猶豫了很久,大家試試一個成語來表達英子的矛盾,這個成語是(生答:猶豫不決)回答得真不錯,英子太猶豫不決了,她的動作是慢吞吞的。

4、出示句子:教室裡驟然間響起了掌聲,那掌聲是熱烈而持久的。

(1)師:看,同學們飽含著鼓勵的目光;聽,多麼熱烈而持久的掌聲。英子的淚水流了下來,她很感動,老師看到了,你們也看到了。如果此時你是英子,你想對大家說什麼?如果你是班上的同學,你又想說什麼?現在請你們來扮演英子和班級同學,先想想看要說什麼。(生:。。。師旁白:英子熱淚盈眶地說。。)

(2)提出問題:多麼感人的場面啊!聽了英子和同學們真實的感人的話語,你們感受到了什麼?(同學們的鼓勵)同學們用什麼來鼓勵英子?(掌聲)那麼,這掌聲代表了什麼?(鼓勵、敬佩。。)生答,師相機板書。

4、 學生齊讀:“掌聲漸漸平息,英子也鎮定了情緒…….熱烈的掌聲。”

提問:這次的掌聲又包含了什麼呢?

討論:英子又有哪些地方值得我們學習呢?對於對待象英子這樣的人,對待我們身邊的每個人,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訓練語言:老師代表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並向大家說聲:謝謝!謝謝大家對我的信任與鼓勵!你們想對英子說些什麼嗎?把老師當作英子,對著英子說出來吧。

四、昇華掌聲,掌聲傳遞愛

1、出示句子:“在全班同學的注視下,她終於一搖一晃地走上了講臺。”

“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後,在掌聲裡一搖一晃地走下了講臺。”

學生質疑:英子一搖一晃地走下了講臺,這裡的“一搖一晃”跟前面的“一搖一晃”有什麼不同?英子的情緒又有什麼不同?(生答:由憂鬱到激動)是什麼使英子的情緒發生了變化呢?(掌聲)

3、 白了是什麼使英子發生如此巨大的變化了嗎?(掌聲)英子在這掌聲中感受到了什麼?(信任、鼓勵、讚揚、愛。。)。從這兩次掌聲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五、課外拓展,愛的昇華

師:時間過得可真快啊,幾年後,英子給我來信,信中說道:(齊讀)我永遠不會….

提問:從英子的來信中你們明白了什麼?(生答)對,我們每個人都要有自信,骨氣勇氣微笑著面對生活,昂起我們的頭來。下面請讀課外文章《昂起頭來真美》。

小組討論:1、什麼事情讓珍妮發生了變化?

2、老師的那句話:“珍妮,你昂起頭來真美。”讓珍妮感受到了什麼?

3、通過這個小故事,我們應該怎樣做?

師:英子在掌聲中感受到了愛,其實,不單單掌聲可以讓人感受到愛,在生活中還有很多方法去鼓勵別人、關心別人。

人教版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2

尊敬的評委、老師們:

大家早上好!各位能否在我說課前給點鼓勵的掌聲。謝謝大家!掌聲,我想可能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禮物了,每個人都渴望得到。因為那是對一個人努力的回報,對成功的肯定,同時也更是支援和鼓勵。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走進一個美麗感人的故事《掌聲》,讓我們親身體驗掌聲給予人的溫暖和力量。

一、說教材:

《掌聲》是人教版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第29課,這篇課文以樸實無華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女孩英子因為小時候得過小兒麻痺症,腿腳落下殘疾,從此內心很自卑,在掌聲的激勵下,她變得樂觀開朗。

課文以英子的感情變化為主線貫穿全文,言簡情濃,透過描寫英子動作神態的詞句,展現了兩次“掌聲”帶給英子的內心變化過程。表現了同學之間的關愛、鼓勵和尊重,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內涵。

三年級上冊的第八單元的主題是“愛是什麼”,《掌聲》是這個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有著非常重要的引領作用。教學中關注“愛”的主題,那是自然。但是我想:這份“愛”,在教學時,如果僅僅是讓學生知道“掌聲就是愛,同學們都愛英子”這空化了的思想內容,那這份“愛”已經遠離了我們。因為在我看來:愛,不是解釋,不是告訴,更不是口號,而是一種心靈的潤澤。

二、說學情:

三年級的學生,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並且樂於朗讀新穎的課文。能夠抓住重點詞句來理解文字,還能簡單地談談自己對文字的感受。但這些能力都是處在初級階段,需要在課文課堂中不斷地加強訓練!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對文字的認識,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語文課程標準》對本年段“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結合本冊“在閱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這一重點訓練專案和第一課時已有的學習基礎,擬定了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如下: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掌聲前後英子的變化,抓重點詞句體會英子在掌聲前後的內心變化過程,體會掌聲給予英子的力量。

(3)、在體會英子內心世界的過程中獲得對“掌聲”內涵的感悟,即:人與人之間都需要關愛、鼓勵、尊重,主動關愛他人,也珍惜他人的關愛。基於三年級學生理解能力有限這一特點,我定下本課的重點難點如下:

教學重點:抓住表現英子掌聲前後神態動作的詞句,感受英子在掌聲前後的變化。

教學難點:體會英子在掌聲前後的內心變化過程,體會掌聲給予英子的力量。感悟“掌聲”的內涵。

四、說教學策略(教法、學法):

基於本課的教學目標,我設想本課時的教學將著眼於“情”,紮根於“讀”,抓住課文中提到的兩次“掌聲”為線索,以“英子掌聲前後的內心變化過程”為突破口,運用三個模組,緊扣文字,以情會文。指導學生用“抓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來體會人物內心世界”的閱讀方法。用心去學,動情去讀。圍繞一個“愛”字,深入體驗感悟,張揚情感。

五、說教學過程:

整個教學過程包括三個模組:

(一)、以情促疑,直奔重點

(二)、以情激情,多元感悟

(三)、以情導行,品悟“愛”的真諦。接下來,具體談談每個模組的教學:

(一)、以情促疑,直奔重點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課堂伊始,我以輕鬆愉悅的語調,深情地提問把學生自然而然的引入英子的世界。為後面的情感之旅鋪設基調。並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這樣的匯入即複習了全文內容,又很自然地就切入了關鍵點“掌聲”!悄然無聲地把學生很快地帶到了課文中。

(二)、以情激情,多元感悟

1、學生自主研讀“掌聲”段落:

首先是個人自由讀二三自然段,老師巡視指導,鼓勵學生圈點批註,“不動筆墨不讀書”。接著小組交流,每人挑一處感受最深的語句讀一讀,說說自己的體會。然後全班交流,交流時,老師點撥引領。

這裡我讓學生通過讀書感悟,自己走入文字,與文字對話,以產生獨特的個性化閱讀體驗。

2、交流、點撥、感悟。本環節重點品析三個重點句:

(句子一、英子猶豫了一會兒,慢吞吞地站了起來,眼圈紅紅的。在全班同學的注視下,她終於一搖一晃地走上了講臺。

句子二、就在英子剛剛站定的那一刻,教室裡驟然間響起了掌聲,那掌聲熱烈而持久。

句子三:故事講完了,教室裡又響起了熱烈的掌聲。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後,在掌聲裡一搖一晃地走下了講臺。)

(1)、朗讀鋪情:

首先我用朗讀鋪情法品讀句子一引導學生抓住“猶豫”“慢吞吞”等引領學生展開想象,深層體會小英子當時害怕、緊張的心理狀態。引導學生把這種感受送進去讀出來,通過不同層次的讀,讓小英子的害怕、自卑在學生的心裡產生了共鳴。最終明白英子為什麼會“猶豫”。

(2)、想象育情:

師講述,請學生想象。就在四十多雙眼睛的注視下,英子帶著紅紅的眼圈,低著頭,一搖一晃地,艱難地朝講臺前挪動。整個教室驟然間顯得異常安靜,靜的似乎可以聽到英子那急促的心跳。這不足十米的距離,此刻對英子來講,顯得那麼漫長。一步……兩步……五步……近了……更近了……終於,英子走上了講臺……此時此刻你彷彿看到了怎樣的英子?

這裡,我用了“情景再現法”,在教師深情語言的描繪下,使學生置身於一個有血有肉的精神境界中,實現與文中人物英子既緊張

害怕又難受痛苦的心靈契合。為之後掌聲出現時的噴湧真情做足前奏。

(3)、追問生情:

在學生已入景入情時,導問:這一刻!你最想對英子說些什麼?這掌聲中又包含著什麼?(鼓勵)

這樣層層剝筍,螺旋上升,學生的感悟步步推進,她的心靈被震撼了,感動了,同時也點燃了!

(4)、引讀喚情:

是啊!此時的英子的心裡緊張不安呀!她多麼渴望來自同學們的真誠的鼓勵啊!

引讀:就在英子剛剛站定的那一刻──生讀句子二

就在英子忐忑不安的那一刻──生再讀句子二

就在英子最需要鼓勵的那一刻──生又讀句子二

一次比一次有激情的朗讀,把整節課推向了高潮。層層鋪陳、重錘出擊,把這段文字中的情感渲染得淋漓盡致,掀起學生情感體驗的高潮,實現了文與人、文與己的相遇交融。

(5)、換位傳情:

在學習句子三時,師問:此時你是英子的同學,你想通過這掌聲告訴英子什麼?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閱讀教學也這個道理,在這裡我用“角色互換”“移情體驗”的方法,把文中的“此情此景”變成學生的“我情我景”。這樣,學生在閱讀中思考,在思考中沉醉,在沉醉中感知,在感知中昇華!

(6)、聚情導思:

學生通過充分的體會、感悟、想象、表達,心中湧動著真情,這份真情在盪漾流淌,課堂沐浴著人文的光輝。此時讓學生比較兩次掌聲,體味“掌聲”的內涵:兩次掌聲的指向雖有不同,卻有著同一個源頭:那就是同學們對英子的關愛、尊重和期待啊!自然地昇華課堂主題:愛!到此學生的精神得以充實,心靈得以豐滿!

(三)、以情導行,品悟“愛”的真諦

1、拓展練筆,學會如何去愛:

(屏示:英子的信)“我永遠不會忘記那掌聲,因為它使我明白,同學沒有歧視我。大家的掌聲給了我極大的鼓勵,使我鼓起勇氣微笑著面對生活。”

先讓學生從英子的來信中談談自己的看法,後隨著音樂出示《愛的小詩》:引導學生練筆,放飛思維,同時積累語言,實現情感、語言和思維同構共生!

愛是給公車上的老奶奶讓座,

愛是給爸爸媽媽送上一杯熱茶,

愛是困難中一雙雙溫暖的手,

愛是雨中的一把小雨傘,

愛是———————————————

愛是———————————————

2、激情結課:

在音樂中,師生一起誦讀小詩,爾後,老師總結本課、本單元的主題。單元主題“愛的教育”的終級目標是什麼?面對著今天被愛重重包圍的學生,我想:感受愛,只是起點,讓學生學會如何去愛?才是本課的終極生命意義!

六、說板書:

鼓勵

憂鬱掌聲開朗

讚賞

掌聲是本課的關鍵詞,(憂鬱、開朗)展現英子在掌聲的激勵下的變化。(鼓勵、讚賞)體現著兩次掌聲的不同,蘊藏文字內涵。一顆愛心即體現了同學之間的關愛,點化文字主題,實現學文明理、無痕育人。整個板書簡潔美觀,給整節課起到了畫龍點眼的作用!

七、說效果:

這是一篇充滿曖曖、濃濃愛意的課文,不論是課文,還是英子,只要營造起一種合適的氛圍,都很容易走進孩子的心中,產生共鳴!撞出美好心靈的火花!我的語文課堂裡經常會收穫無法預約的精彩!相信這次也不例外!當然,更高境界的效果,應該看孩子以後在學習、生活點點滴滴的小事中,表現出來愛的行為!請我們一起檢閱吧!

朋友們,我們的掌聲是對他人是最大的支援和鼓勵。不要吝嗇您的掌聲,讓它響起來吧。謝謝大家,我的說課到此結束。

人教版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假如》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的第23課,是一首兒童詩,借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對小樹、小鳥、殘疾人發自內心的關愛。詩的內容雖然簡單,但字裡行間卻充滿了兒童一顆愽大而純真的心,是培養學生關愛他人,關愛生活,關愛環境的好教材。這一課需要用兩個課時完成。

二、說理念

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這一基本理念,讓學生自讀自悟,教師在學生疑難處適當點撥,從而突破重難點。

三、說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會認“良”等九個字,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2.過程和方法目標: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使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並且在讀中有所感悟和生成。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有關愛他人、關愛環境、關愛生活的美好願望,並嚮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四、學習重點分析:

識字和寫字

2.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從而對課文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和體驗。

五、學習難點分析:讀悟結合,理解文意。

六、說教學流程

一、故事匯入

二年級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時間不長,教師應選用孩子們喜愛的方式出現文字,讓他們樂於接受。師描述:從前,有個孩子,叫馬良。有一天,他得到一枝神筆,他用神筆畫了一頭大黃牛,幫助農民耕地,畫了一架大水車,幫助鄉親們灌溉農田,還用神筆懲罰了那個貪官。“神筆”可謂神來之筆,它既能激發學生的思維,又可貫穿全文始終,因此,上課伊始,我便用《神筆馬良》的故事匯入新課,這既為口語交際和朗讀做準備,又奠定了學生的情感基石。

1、過渡:“有了神筆多好啊,能為鄉親們做那麼多的事情,有個小女孩也想像馬良一樣,有一枝神筆,並把她的美好心願寫成了一首詩,題目叫《假如》。”(出示課題的課件)師順勢而引,將文字自然呈現於學生的學習過程中。

2、齊讀課題(帶著深情的祝願讀)。

二、聽讀課文,訓練說話

1、師配樂朗誦全詩新課標註重培養孩子聽的能力,而詩歌是藝術創作的經典,它融音樂、美術、文學於一體,以精粹的語言包含了極其豐富的內容,教學初始,讓學生聽配樂朗讀,想象詩中所描繪的畫面,形成感性認識,將學生帶入文字,並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2.反饋。“你聽到了什麼?”(指導學生把話說完整)

三、自讀課文,檢查生字詞

過渡:“你也想學著老師的樣子和著音樂動情地朗誦這首詩嗎?這節課我們就來讀好這首詩歌。要想讀好這首詩,首先要把它讀通順,讀正確,現在就請你翻到108頁,開始讀吧!”

2.檢查生字詞。

(1)出示片語“紅紅的太陽、好吃的穀粒、健康的身體,這三個詞語為一組,語調都較高昂。

(2)寒冷的北風、遙遠的地方、不幸的朋友,這三個詞語為第二組。

(3)先發現,指出這些都是帶”的“的片語;指導朗讀(引:陳老師告訴大家一個把這類詞讀好的小祕密,就是把前兩個字和後兩個字都讀重一點,的字讀輕一點,這樣就好聽了)。

3.出示片語”縮著身子、輕輕嘆息、苦苦等待、餓得哭泣“指導朗讀。過渡:”讀得真不錯,相信你們也能把這些詞語讀好。“指名讀,(縮用動作加以理解,讓學生想象畫面,體會感情,指導朗讀)指導好詞語的朗讀,將奠定後來課文朗讀的基調。

四、精讀課文,指導朗讀

(一)教學第一段

過渡:”我用馬良的神筆讓窗前的小樹不再……縮……我還用馬良的神筆讓樹上的小鳥不再……苦……

2.師:“多美好的心願啊,這就是小女孩的第一個願望,(一邊說一邊出示第一節),自己試著讀一讀,請一個小朋友讀,(相機出現分隔線)

3.生讀,師相機指導,請生學習老師吸氣的方法,並不是很誇張的吸氣,而是稍作停頓。

4.過渡:”就這麼一個紅紅的太陽,能給小樹帶來什麼呢?“生交流。

5.師生配合讀。過渡:”是的,紅紅的太陽就像一件溫暖的衣服,讓小樹不會在……生:寒冷的北風裡縮著身子,輕輕嘆息,點紅重讀的詞,如果我們不只注意有節奏的朗讀,還注意這些詞,你一定讀得更動聽,齊讀

6.指導有表情地讀。《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因此,在本環節設計中,我力求體現這一理念,通過創設情境讀、展示讀、評讀、激讀、賽讀的方式,鼓勵學生讀出自己的獨特感受,這樣的讀書過程也是張揚學生個性、激發學生靈性的過程。閱讀亦要有一定的層次性,在此環節中,我設計了三個層次,

1、有節奏地讀

2、有節奏又有重音地讀

3、帶上表情美美地讀。層層遞進,讓學生感受詩歌的美感。

(二)教學第二段

1.過渡:“學會了這一段的朗讀,你一定也能讀好第二個願望,拿出筆,邊讀邊學著老師的樣兒,在停頓的地方劃上斜線,在一些能更好的幫助你朗讀的詞語下面加上小點。

2.檢查:找一個做範本,展示臺展示,現在請你根據你做的讀書記號把這段話讀給大家聽,相信其他的小朋友也學會了這種朗讀詩歌的方法,生範讀3.生練讀,課件出示分隔線及重點詞語。當學生在第一段學習中,看了老師的方法後,已基本掌握,因此,第二段的教學可以放一手扶一手,讓學生將方法遷移,去自讀自悟。

(三)教學第三段

1.出示第三段,請生讀。

2.其他小朋友都是小評委,聽完後幫他點評,讀完第一句,請生評價:有什麼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或哪些地方還能怎樣讀的更好,評完後接著讀第二句,讀完後,再評。在這一段的教學中,教師已放手,而採取合作探究這一有效的學習方式,通過學生的互相交流、互相啟發,共同探究,學生不僅有所發現,而且,合作精神、協作能力都有所提高。在課堂上,要讓每個孩子有事可做,才不會讓他出現走神的機會,在聽的過程中讓每個孩子都擔任評委的角色,既調動了他的學習積極性,也是對他的檢測,檢測他對上面所學的閱讀方法的掌握情況。

(四)連讀全文

五、拓展,說話

師:”故事還沒完呢,那麼假如你有一枝馬良的神筆,你還想幹些什麼呢?“練習說話。

2.師巡視,找出說的較好的幾位,請上講臺,把他們說的連成一首新的《假如》。將朗讀與寫話相結合,讓感悟的情感及時留於筆端,在美妙的音樂中,學生對生活的美好願望自然流淌,此時,學生的情感得以昇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生讀得越充分,理解就越容易,學生的理解得越好,朗讀就越有感情。因此,在本課中,我充分發揮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說出自己的體會,在學生充分合作的基礎上進行全班交流,教師就此一節適時點撥引導,而後讓學生個別讀、齊讀、小組讀,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讀中感悟,悟中生情。

總之,整個設計,我把學習的自主性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地參與學習,加深理解和體驗,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能以長久保持,做到樂學、主動地學,關注學生學習過程的發展,讓學生學有所得,在輕鬆、愉快中體會情感,發展語言。

人教版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落花生》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三課,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著重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穫節的情況,通過對花生好處的談論,揭示了要學習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的宗旨。說明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表達了作者不為名利,只求奉獻於社會的人生理想。

這篇課文安排在第四單元中,這一單元的訓練重點是“分清文章的主次”。讀課文時要抓住那些與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緊密聯絡的內容,多讀多體會,還要分清文章主次,加深對文章思想的理解,學到作者表達思想的方法。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及課程編排特點充分考慮到五年級學生的心智水平,我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確立瞭如下教學目標:

讓學生掌握本課8個生字詞,理解課文中重點句子的含義;讓學生體會課文詳略恰當的寫法,初步瞭解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讓學生學習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懂得做人的道理。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由表及裡的瞭解花生的可貴之處,理解父親讚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此外,還要學習文章表達上主次分明借物喻人的特點;

本課的教學難點是如何把花生的品格與做人聯絡起來,進而悟出深刻的做人道理。

四、說教法、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這就要求教師要營造民主和諧寬鬆的`課堂氛圍,所以我安排了創設情境法引出課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安排了討論法,小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突出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最後我會與學生一起領悟文章主題。

五、說教學過程

我的教學過程主要包括以下五個部分:

1.創設情境,謎底倒入;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3.重點研讀,品味道理;

4.全文總思,概括寫法;

5.拓展延伸,感受生活。

五個部分環環相扣,循序漸進,層層深入,很好的挖掘了文章的主題。

(一)創設情境,謎底匯入

上課伊始,我會向學生出示謎語“根根鬍鬚入泥沙,自造房屋

自安家,地上開花不結果,地下結果不開花”,學生思考一會兒,會回答“是花生”,我便肯定學生的答案,並出示關於花生在田地裡的長勢以及“地上開花不結果,地下結果不開花”的圖片,讓學生對花生進行初步認識,由此引出課題,告訴學生我們這節課來學習《落花生》。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在語文教學中,朗讀相當重要,讀是語言實踐活動,是資訊的輸入,是積累,是培養學生終身受益的良好習慣和有效手段,同時,朗讀還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因此,我會讓學生帶著任務初讀課文:

1.在讀課文時劃出生詞表中的字詞,並查閱詞典,標註拼音,這一任務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讀課文時給每自然段標上序號,為分析課文提供方便;

3.讀課文時思考課文是依據什麼順序寫的《落花生》,這一任務能讓學生對落花生的整體結構有初步瞭解。

讀完課文後,學生會劃出“茅、畝、嘗、吩咐、石榴、榨”幾個字詞,並對文章“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的整體結構有初步認識。

(三)重點研讀,品味道理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語文課程必須依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一環節中,我是這樣設計的:

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6-14自然段,先讓學生找出“我們”眼中花生的好處,學生會回答花生的味兒美,可以榨油,價錢便宜。接著再讓學生找出父親眼中花生的好處,學生便會回答父親說的那段話,然後讓學生畫出父親把花生與桃子、石榴、蘋果做對比的詞句,比較二者的不同之處,我會出示相關圖片幫助學生加深理解,讓學生對花生的好處有更清晰地認識。

分析完花生的好處,我會讓學生默讀課文的第12、13自然段並細細體會,小組之間進行交流合作,談談明白了什麼道理。

這樣設計充分發揮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有更多展示自己的機會。

(四)全文總思,概括寫法

在這一環節,我會提出兩個問題:

1.讓學生縱覽從種花生到議花生的過程,思考哪部分是重點描述內容,哪部分是次要描述內容,學生通過觀察會回答種花生到收花生是略寫,吃花生到議花生是詳寫,從而讓學生明白主次分明詳略得當的寫作特點。

2.本文由論花生到論人生運用了什麼寫作手法?在上一環節中學生已然明白了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質,由此引出做人要實實在在,無私奉獻,從而得出本文運用了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五)拓展延伸,感受生活

在這一環節中,我設計了“想一想”活動,讓學生小組之間相互交流,說說生活中你知道的那些人、哪些物具有花生一樣的品質。

這樣的板書設計重點突出,條理清晰,便於學生理解和掌握。

謝謝大家,我的說課到此結束!

人教版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5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中的第三課《植物媽媽有辦法》。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首充滿兒童情趣的小詩,從題目到內容都運用了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介紹了蒲公英、蒼耳、豌豆三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全詩共五節,第一節提出了問題,植物靠什麼傳播種子;第二、三、四節分別講蒲公英、蒼耳、豌豆傳播種子的方法;第五節講只要細心觀察就能獲得更多的知識。語言優美、生動,貼近兒童的生活,讀起來朗朗上口,是一篇百讀不厭的科普作品。

【設計思路】

課標對第一學段的閱讀教學指出: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基於對課文的理解與分析,結合課標精神與學生實際情況,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從以下三點予以定位:

1、知識目標:

⑴認識“旅、蒲”等12個生字。會寫“已、甲”等10個字。

⑵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⑶瞭解文中介紹的蒲公英、蒼耳、豌豆三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

⑷收集一些植物製作標本,並介紹其傳播種子的方法。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像力、語言表達能力和自主識字的能力。

3、情感目標:

⑴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⑵激發學生探究植物奧祕的興趣和慾望。

【教學重難點】

重點:

⑴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⑵正確認讀、書寫生字。

難點:

⑴瞭解三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

⑵理解文中“旅行”“穿著帶刺的鎧甲”等所表達的意思。

為了將三維目標得以真正落實,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本課的教學中,我用圖片激情、課件展示、音樂渲染等形式指導學生朗讀,在讀中去感悟課文的韻律美,去體會課文在表達上的精妙,以達到熟讀背誦。

基於以上認識,我設計瞭如下教學環節:一、激趣匯入。二、自讀識字。三、合作交流。四、品讀領悟。五、鞏固延伸。下面,我就對本課的教學流程做以具體的闡述。

【教學過程】

一、圖片匯入。

大家都知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採用談話匯入的方式進入新課的學習。“我們都知道牛馬有腳,鳥有翅膀,它們都可以去各地旅行,可植物沒腳,沒翅膀,它們要旅行靠什麼辦法呢?聰明的植物媽媽想出了很多的辦法,今天我帶你們一起去認識這些植物媽媽。同時板書課題,讓學生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談話,利用閱讀期待,激發學生閱讀的慾望。

二、自讀識字。

1、教師範讀課文。 充分利用雲空間課堂魔方,播放有關蒲公英、蒼耳、豌豆傳播種子的配樂動畫,教師伴隨著生動的畫面、優美的音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聽讀課文後討論:從剛才的畫面中,你認識了哪幾種植物呢?

2.學生自讀課文。 (1)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遇到生字藉助拼音多讀幾遍,邊讀邊標出生字,鼓勵學生利用各種方法自主識字,從而達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的目的。

(2)討論:你認識了哪幾種植物呢?

【設計意圖】通過播放生動有趣的動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探索新知的慾望。

三、合作交流

⑴指名回答,教師相機出示詞語:公英、耳、豌豆。齊讀詞語。

⑵說說用什麼方法記住“蒲、蒼”兩個生字?(提醒學生勿把“蒲”字寫成左右結構)

⑶利用遊戲鞏固識字。我將採用摘蘋果、識字大轉盤等遊戲鞏固學生的識字成果。

(4)小組內輪讀生字,讀得正確、流利的,由小組長為他貼上“ ” ,沒有達到要求的,再把生字多讀幾遍。

(5)根據學生的朗讀情況,讓學生在多音字“得”下畫上記號。看看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得”的讀音有什麼不同。

出示小黑板:

A、孩子如果已經長大,就得告別媽媽。

B、那裡有許多知識,粗心的小朋友可得不到它。

C、蒲公英的種子,飛得多遠哪!

先認讀“得”的三種不同的讀音“děi、dé、de”,再讀句子,選音節注音,最後齊讀這三句話。

D、讓學生在課文中找找還有哪些多音字?(為、降、乘……)畫上記號,並給這些多音字組詞。

【設計意圖】通過聽讀、互讀、賽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學生互助互學,人人蔘與,不但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整體的感知,而且讓學生從中體會到讀書的樂趣,提升自己的自信心。

(6)識記字形,練寫生字

1、識記生字

⑴出示文中的生字,自由練讀,小老師帶讀。

⑵小組討論:用什麼辦法記住這些生字。比比誰的方法好。

⑶全班交流。

2、指導書寫

⑴讓學生觀察本課要求會寫的10個字,想想怎樣才能把字寫漂亮了。

⑵教師重點指導:

①“絞絲旁”的寫法,提示學生注意兩個撇折的起筆收筆基本上下對齊。

②比較“窪”和“娃”的字形。

⑶學生自由練寫生字,教師巡視指導。

【設計意圖】教師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教學生需要教的知識”,變被動為主動,讓學生享受到成功的快樂。

四、品讀感悟

本環節的設計我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

1、說蒲公英

⑴我們先來看看蒲公英媽媽是怎麼傳播種子的?請喜歡蒲公英的同學一起讀讀第二節。

⑵讓學生拿起蒲公英輕輕一吹,一邊吹一邊觀察,說說自己發現了什麼?可以和小組的同學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

⑶全班交流:剛才給蒲公英吹氣時,你看到了什麼情形?

針對學生的回答,教師拿起蒲公英標本,邊吹氣邊引導學生理解:風一吹,蒲公英身上的冠毛便展開了,像一把把降落傘四散開來,你們瞧,種子這裡一顆,那裡一顆,都從空中飄落下來了。(教師相機板畫:蒲公英的種子)我們可以用哪一個詞來描述?引導學生說出:“紛紛”。

⑷讓學生想想還有哪些情景可以用上“紛紛”這個詞,試著用“紛紛”說一句話。

⑸現在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像一下,假如你就是一顆蒲公英的種子,媽媽給你們準備好了降落傘,微風一吹,你打算到哪裡去玩耍呢?

⑹指導朗讀:

①教師渲染氣氛:蒲公英娃娃們,我們就要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安家落戶了,遠方有什麼呢?讓我們帶著遐想朗讀第二節。(引導學生用較輕較慢的語調朗讀。)

②哇,微風一吹,你們終於可以離開媽媽,到處旅行了,好開心呀!(生讀)

③蒲公英娃娃們,你們勇敢地離開媽媽的懷抱,從高空中飄落下來了。(生再讀)

④配上自己喜歡的動作齊讀第二節。

⑺教師小結:(手指板書)蒲公英媽媽真有辦法,能借助風的力量讓自己的孩子四處去旅行。

2、說蒼耳

⑴師:認識了蒲公英媽媽,我們一起去找找蒼耳媽媽。請喜歡蒼耳媽媽的同學讀讀第三節。

⑵蒲公英媽媽是靠風來傳播種子的,而蒼耳媽媽又有什麼好辦法呢?誰能在課文中找到答案呢?畫出相關的語句。

⑶讓學生再次拿出蒼耳標本,看一看,摸一摸,形象地感受“帶刺的鎧甲”。

⑷讓學生任意把蒼耳掛在自己的頭髮、衣服上,然後走一走、跳一跳,體會蒼耳媽媽傳播種子的妙處,並說說自己的感受。(學生說,教師相機板畫:兔子)

⑸蒼耳寶寶只要掛住動物的皮毛,就能去田野、山窪。這個辦法多妙呀!誰來誇誇蒼耳媽媽?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三節。

3、說豌豆

⑴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學第四節,教師提出要求:

①自由讀第四節。

②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小組成員之間共同探討。

③說說豌豆是怎麼傳播種子的?

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⑵各組選派代表彙報學習情況。

⑶針對學生的疑問,教師拿出一顆豆莢,將豆莢一捏,殼子突然收縮,形成彈力,豌豆便彈射出來。同時,教師告訴學生這與“豌豆晒在太陽底下,豆莢炸開,豆粒兒蹦著跳著離開媽媽”的效果是一樣的。通過直觀形象的教具,讓學生明白了豌豆傳播種子的方法。(教師板畫:太陽)

⑷出示句子:

豆莢炸開,孩子們離開媽媽。

啪的一聲,豆莢炸開,孩子們蹦著跳著離開媽媽。

①比較兩句話有什麼不同,哪一句寫得好?為什麼?(引導學生從豆莢炸開的響聲、豆子蹦跳的動作、聯想生活中蹦跳的快樂等方面去思考)

②指導學生讀出豌豆寶寶蹦著跳著離開媽媽時的高興的心情。

4、試著根據板書背誦課文,可以配上自己喜歡的動作。

本環節的學習中,從老師的引領,到小組合作,到自學,引導學生由扶到合作,到獨立學習,教學生學會學習,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

五、鞏固延伸

1、植物媽媽的辦法還有很多很多,你們還採集了哪些植物呢?能說說這些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嗎?(讓學生拿出課前採集的其他植物標本,邊展示邊介紹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如:鬼針草寶寶只要掛住小朋友的衣服,就能去田野、山窪;芭樂的種子被貪吃的小鳥帶到遠方;太陽一晒,鳳仙花娃娃們就蹦著跳著離開媽媽……)

2、交流其它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然後仿照課文表達形式寫一小節詩歌。

3、教師總結:植物王國裡的奧祕還有很多,粗心的小朋友是找不到的。希望你們做細心的孩子,探索大自然中更多有趣的事物和現象。

【設計意圖】對課文知識進行拓展,加強課內外知識的聯絡,讓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行仿寫,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實踐能力。

人教版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二冊第27課《兩隻小獅子》。《兩隻小獅子》是一篇挺有意思的童話故事。課文主要講述了兩隻小獅子的不同生活態度:一隻小獅子非常勤奮,每天練習生活的本領;另一隻卻認為憑著父母的地位和本領能生活得很好,於是整天懶洋洋的晒太陽,什麼也不幹。通過一勤一懶兩隻獅子的對比,以及獅子媽媽對懶獅子的教育,告訴學生從小應該勤奮學習,學會生活的本領,不能依靠父母生活。

這篇課文篇幅較長,表現形式以對話為主。

2、學習目標

根據我對教材的理解以及對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天性愛動、富於想象的特點的認識,特制定瞭如下三個教學目標,力求在各個教學環節中貫穿以情、趣的激發為基礎,以讀的訓練為主線,力求體現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的特點。

1)知識技能目標:認識11個會認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方法目標:通過創設情境、朗讀感悟、互動探究,努力啟用教與學的氣氛,力求教學過程的生動活潑。

3)情感態度目標:從內心喜歡閱讀、朗讀童話故事;明白從小應該勤奮學習,學會生活的本領,不應該依靠父母生活的道理。

3、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閱讀……以利於積累、體驗、培養語感。”尤其是對一年級學生更不能做過多的講解,而應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因此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因為考慮到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及他們的閱讀能力,要在語言文字中準確把握所蘊涵的情感世界,真正品出語言的味道來,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本課的教學難點是:理解課文中所描繪的小獅子勤學苦練,懶獅子懶洋洋的什麼也不幹,體會媽媽對他的教育。

二、說教法學法

在這堂課中,為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教師主導、朗讀主線”的原則,根據教材特點和配合學生的年齡特點,主要採用情境教學法、情感朗讀理解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學法則以誦讀、發現、感悟、體驗為主,旨在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全程參與,主動獲取知識。

三、說教學程式

新課標指出:教師應努力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讓他們在感興趣的、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體驗

,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本著這樣的指導思想,特將本堂課的教學思路擬訂為:激趣匯入、感受樂趣——研讀課文、體驗樂趣——拓展思維、昇華樂趣——佈置作業、延伸樂趣。

(一)激趣匯入、感受樂趣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一點對於低年級學生尤其重要。創設好的教學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自然地進入學習情境,形成良好的課堂學習氣氛。常言道: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於是,上課伊始,我就創設情境,激趣匯入,讓學生感受樂趣。

首先我一邊用課件演示一列火車駛入大森林,一邊高興地說:“小朋友,咱們一起坐上火車去大森林裡玩玩吧!”接下來出示獅子媽媽一家人的圖片,說:“瞧,誰來歡迎我們了,咱們和他們打個招呼吧!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去獅子媽媽家做客,好嗎?”這種情境的創設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從而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自然地引出了本課內容。

(二)研讀課文、體驗樂趣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尤其是第一學段的閱讀要求中提出: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要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基於以上對《新課標》要求的理解,及本課重難點的把握,我在第二版塊“研讀課文、體驗樂趣”的教學中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取名字,初讀感悟→說理由,深入研讀→猜心理,感情朗讀

1.取名字,初讀感悟。

為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初讀感悟之中去,我精心設計了一個學生感興趣的情境:讓學生幫助獅子媽媽解除煩惱——給小獅子取名字,並要求取名字的理由得從課文中找。因為學生要給小獅子取名字,那就得讀書,還得讀出小獅子的特點,使名字能自圓其說。這樣自然而然地把學生引入課文的學習中去了。然後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開展合作學習,要求小組長注意檢查生字的讀音,再交流討論一個最好的名字,最後進行全班交流。學生們所取的名字一定會是五花八門的,但不管學生怎麼說,只要是能自圓其說,我都會予以肯定、鼓勵,以激勵他們的發現。因為學生能取什麼樣的名字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學生的學習過程。

2.說理由,深入研讀。

新課程關注的不只是學習結果,更關注的是學習過程,也就是一定要探究學生是怎麼學習的,學習的過程中表現的情感、態度、價值如何。接下來說理由這一環節就是為了引導學生深入探究。

我將抓住課文中的一些重點詞、重點句讓學生展開想象,訓練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運用多媒體手段創設具體、生動的畫面,使學生通過形象感受來理解課文。例如要理解課文中所描繪的小獅子勤學苦練,我就先讓取“勤勤”這個名字的同學說理由,學生為了說服自己的理由,那就得再讀書,從書中找詞語找句子。他們一定能從課文中找出“一隻獅子整天練習滾、撲、撕、咬,非常刻苦。”這句話,於是課件出示這句話。再緊緊抓住“刻苦”一詞,讓學生展開討論:

1)說說勤勤刻苦練那些功?

當學生回答後,指名學生來表演一下,學生一定非常踴躍。接下來我又問:

2)勤勤一天到晚地這麼練會遇到哪些困難?

有的學生可能會說:“它的腳會蹭破皮,會流血,那天體育課,我跑步時就摔倒了,膝蓋擦破了皮,還流了血,疼死我了。”還有的同學可能會說:“勤勤會累得滿頭大汗,可能會累趴在地上其不來。”……於是我告訴學生,它遇到很多很多的困難仍然堅持練習,這就是刻苦啊!這樣學生通過將心比心的體驗,感悟了獅子的生命成長是一個刻苦的成長過程。當學生感悟了詞語和句子的含義後,自然地生成了情感,這時讓學生帶著情感讀,一定能讀得聲情並茂,要比老師先講解怎麼讀要好得多。

3.猜心理,感情朗讀

至於文中的懶獅子,雖然學生能很容易地從文中找到說明其懶的理由的句子,但要達到理解感悟的目的並不容易。為突破這一難點,同時結合本文是以對話為主的特點,我特意設計了“猜心理”這一教學環節來知道學生朗讀感悟。

首先讓學生自讀對話,猜猜小樹和懶獅子它們心裡想什麼,還會有什麼樣的動作。然後指名猜,想猜哪句就猜哪句。充分肯定學生多元化的理解。接下來鼓勵學生大膽地說體驗、演動作、扮角色,再通過師生對讀、分角色讀、表演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理解懶獅子的惰性及依賴心理,達到品讀感悟的臺階。最後出示小樹和懶獅子對話的動畫課件,加深理解和感悟。

(三)拓展思維、昇華樂趣

每一篇課文都要給學生一種思想的啟迪,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關注生命。這篇課文的教育價值就在於教育學生如何看待生活,是做一個勤奮的人還是懶惰的人。所以在第三版塊“拓展思維、昇華樂趣”中設計了“勸獅子”這一環節,引導學生勸勸懶獅子,就是讓他們樹立正確的生活觀。同時,這也是讓學生將課文語言內化為自己語言的機會,為學生提供了運用語言的舞臺。

首先讓學生討論:你覺得懶懶這樣想對嗎?它如果繼續這樣下去會有好的生活嗎?有的學生可能會說:“它這樣下去會餓死的。”有的學生會說:“懶懶可能會被獵人捉住的。”然後我自然而然地引入:這可糟了,你想勸勸懶懶嗎?學生的情感被撥動起來了,一定有很多話想對它說。學生暢所欲言後,用課件演示獅子媽媽勸懶獅子的動畫,再齊讀媽媽的話,體會媽媽對它的教育。最後總結全文,告訴學生這個故事不只教育這隻懶獅子要學會生活的本領,其實也在教育我們小朋友,你們從小也要學會生活的本領,不能依靠父母生活。

(四)佈置作業、延伸樂趣

一節好的語文課一般都有扣人心絃的“起調”,引人入勝的“主旋律”和餘音饒樑的“終曲”,這種精彩的“終曲”不但可使課堂氣氛高潮迭起,而且能讓學生把這種情感延伸到課外,達到“課雖終,思未了,趣不盡,情更濃”的境界。為了達到這種效果,我設計了一個延伸性和開放性很強的練習:

1.課文編成課本劇演一演。

2.編故事,以“懶懶的變化”為主題,形式可多樣:講故事、演小品劇、畫連環畫等。

因為演課本劇、編故事、演小品、畫連環畫都是學生喜愛的活動,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我佈置這樣的作業,讓學生任選其一,不僅給學生留下了創作的空間,還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

四、說板書設計

這堂課的板書做到了圖文結合,形象直觀,條理清晰,便於學生理解,起到了深化主題、回顧中心的作用。

總之,本堂課的設計重自主、重探究、重合作、重感悟、重體驗,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尊重學生原有的認知和經驗,並在學生自主的基礎上建構課堂教學,力求體現新的課程觀念。

人教版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揠苗助長》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七下冊第八單元中的一篇講讀課文。《揠苗助長》選自《孟子﹒公孫丑上》,講的是古時候有個人盼望禾苗長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爬,結果禾苗都枯死了。這則寓言告訴人們:不顧事物發展的規律,急於求成,反而會把事情弄糟。

安排這篇課文的意圖是:讓學生讀懂課文,初步瞭解寓言表達上的特點,體會寓言包含的道理。寓言本身通俗易懂,故事情節鮮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體會寓意是學習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課文特點,和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認識12個生字。掌握由本課生字組成的詞語。

2、讀懂故事內容,體會故事中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老老實實,不能急於求成。

3、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寓言故事。

結合本單元的要求,重點引導學生“體會寓言所表達的寓意”,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定為以讀為本,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讀中品位。本課教學的難點是讓學生抓住重點詞語,通過朗讀來理解課文內容,在讀中悟出寓意,潛移默化地從這個故事中汲取經驗教訓,達到自我完善的教育效果。

三、說教學思路

新課程要求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自主學習相結合,力求做到教學方法的多樣性、靈活性、創造性。為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著力啟發學生質疑、朗讀、表演……努力營造寬鬆和諧的教學氛圍,讓教師與學生平等對話,課堂上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合作交流……在閱讀中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不斷創新,最終使學生學會學習,使語文課堂真正成為師生合作互助、共同探索、共同進步、共同享受的樂園。

因為本課是一則寓言,短小精悍,所以我準備一課時完成本課教學。

課前準備:生字卡片、掛圖。

四、說教學設計

下面我就說說我的教學設計:

課前口語訓練

說一說,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

(一)、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孔子說過:疑,思之始,學之過。一篇新的課文,在學生還沒有閱讀之前,他們肯定有很多疑問。那麼,我就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閱讀課文,並且給學生提出了兩個閱讀要求:

1、讀準字音,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思考:這則寓言主要講了什麼?學生邊讀課文邊思考問題,在老師的輔助對一篇陌生的課文逐步熟悉,在初讀課文的過程中也熟悉了生字詞,達到了初讀課文的教學效果。

(二)、指讀課文,學生字詞

在初讀課文過後,我指名學生分自然段朗讀課文,並且學習生字新詞。學生朗讀完一個自然段我會提出相應的問題以引出生字詞,再指導生字書寫,然後換一種朗讀形式讓學生再讀本段。讀完課文,也就學完了生字,最後複習鞏固生字,通過指名讀、男、女生讀、分小組讀來完成生字詞的教學。

(三)、齊讀課文,感知大概

通過迴歸整體,再讀課文,指名回答這則寓言主要講了什麼,可以更全面地瞭解故事內容。

(四)、精讀品味,議中悟理

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我打破了常規的教學思路,採用了“逆推情節,順推結果”的方式。我逐步提出了禾苗為什麼枯死、為什麼要把禾苗往上拔高兩個問題,從結果推原因,從而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通過這一教學環節也使學生明白了學習方式的多樣性,滲透了新的學習方法,這比讀懂這篇課文重要得多。語文的學習,一方面是學習語言,另一方面也是學習方法的過程。所以在我的課堂教學中我會在和學生一起學習語言的情況下,和學生共同探討學習方法,在不斷的學習中掌握越來越多的語言知識,找到越來越多的學習方法,擁有越來越多的創新精神。

(五)演演比比,加深理解

在學生對故事情節比較熟悉的情況下,分小組讓學生自己演一演這個寓言故事,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國小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國小生,對錶演的慾望很強烈,他們非常想把自己當作課文中的人物。這一環節的設計既使學生好表演的天性得到了釋放,同時也再現了課文內容,使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兩全其美。

(六)勸導農夫,得出寓意

新課程標準上提到語文課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要求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注意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這是語文教師所不容忽視的。在教學的過程的尾聲,我貼出了課文的插圖,圖上畫著一位農夫在炎熱的氣候下在田裡一棵一棵地往上拔禾苗。我於是順水推舟地提出:同學們,看著這位農夫在這麼炎熱的氣候下,辛苦地拔禾苗,你忍心嗎?然後讓學生各抒己見,慢慢地他們由笑話農夫轉化為同情農夫,產生幫助他人的思想。這個過程就是本課人文性的體現。

人教版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8

一、說教學目的

(1)準確、流暢、有情感地朗讀課文,感覺鄉親們冷靜無聞、無私奉獻的精力,並使學生從中受到薰染、薰陶。

(2)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培養留心觀察、用心感受身邊事物的習慣。

二、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鄉親們純樸、勤懇、老幼相敬的可貴品質和一心為他人著想的美好感情。

教學難點則是理解為什麼說“搭石”聯結著鄉親們美好的感情。

三、說教學方法、學法

在閱讀教學中,方法的設計至關重要。根據新課程基本理念,針對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在本文教學中,我主要採用以“讀”為主線,引導學生自讀自悟,體會文中美好的情感。

四、說教學基本流程

對於本文教學,我設計的教學流程一共分為四個部分:一、談話匯入,創設情境;二、整體感知,初識搭石;三、細讀課文,體會情感;四、課外拓展,談自己身邊的事。

在談話匯入、創設情境的環節中,針對孩子的情況,我提了最簡單的問題,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接著再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第二個環節是整體感知,初識搭石。在這一環節中,我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讀準字詞,讀通句子,並讓學生思考:什麼是搭石?

學生自由讀課文後,認讀生字詞,接著再交流問題“什麼是搭石?”讓學生從文中找出句子讀一讀,使學生理解“搭石”的特點及作用。

第三個環節是細讀課文,體會情感。在這一環節中,我重點圍繞“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這句話,抓住“與學生一起尋找美”展開教學,使學生理解搭石之美的真正含義。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重點引導:

在品讀第二自然段時,重在讓學生體會上了老人一心為他人著想的品質。為此,我採用想象說話的方法,使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促進朗讀能力的提高。比如引導學生體會老人的內心世界,提問:老人踩了不穩的搭石,心裡會怎麼想?老人不是急著趕路嗎,擺好搭石後,為什麼還要踏上幾個來回呢?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老人呢?相信經過師生這部分的問答,學生對文字的理解會更加深入,在此基礎上的朗讀也會更有深度。

課文的第三自然段,刻畫的是一幅人們和諧有序走搭石的景象。教學時,我重要捉住“行動是那麼和諧有序”、“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等,讓學生邊讀邊睜開想象,感覺人們走搭石的節拍,諦聽那走搭石時發出的輕而有力的踏踏聲,說出眼前目今表現的畫面,讓學生身臨其田地領會美,感覺美。文章的第四自然段,筆墨樸素,但是簡樸的事變中卻閃耀著優美的頭腦,散發出融融的暖意。在引導這一部門的朗讀時,我重點捉住“人們把這當作理所雖然的事”這句話,引導學生深入明白“理所雖然”這四個字所表達的情緒。

我捉住“溪邊讓路,背老人過溪”這兩個詳細事例的形貌,加深學生對“理所雖然”這個詞的明白同時,又使學生逼真地感覺到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力。

課文第五段的教學,重在點破文章主題,使學生明確本文看似寫石,實則寫人。使學生進一步領會作者借搭石所歌頌的無私奉獻,同心專心為他人著想的人性美,並引導學生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