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高中說課稿彙總八篇

學識都 人氣:2.72W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說課稿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實用】高中說課稿彙總八篇

高中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項脊軒志》是蘇教版必修5“此情可待成為追憶”的第二篇課文。要重視閱讀指導,突出基礎性。

《新課標》要求“學習中國古代優秀作品,體會其中蘊涵的民族精神”“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注重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據此,本課地教學重點是誦讀與積累;難點是領悟與鑑賞;知識能力目標是積累文言知識,領會作品的表達技巧,培養閱讀、欣賞淺易文言文的能力與習慣;過程方法目標是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由巨集觀到微觀,逐漸深入,點滴理解,提高應用、審美、探究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是發揚教學民主,激發情感共鳴,從作品中汲取有益的營養。

二、教學方法。

一是情景教學法。本文抒發的是親情,切合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但由於文言文年代較遠,學生積澱不厚,多數學生興趣不高,有畏難心理。所以教學要面向學生實際,做到“古為今用”。我校傳統美德教育和感恩教育開展得有聲有色,以本文為例子,能激發學生對親人的感激之情,喚醒其感恩意識,從而拉近與文字的距離。

二是誦讀法。與文字對話,讓學生走進又走出教材,關鍵在於讀書。實踐證明,誦讀對於形成文言文語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文質兼美,篇幅不長,全文僅700來字,適合反覆誦讀、品味。

三是自主合作學習法。學習是個性化很強的腦力勞動,要努力構建開放、有序的課堂教學,確保學生學習、思考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學完”而不是“教完”教材。

教無定法,教學有法,貴在得法。綜合運用以上教學方法,旨在調動學生參與,在活躍而又充滿思辨的課堂上,在生生、師生之間開展思維的交鋒,充分展示學生的精彩。

三、教學過程。

教學整體設計。利用早讀預習課文,初步解決字詞、句式等問題,完成“文言文學習卡”中的有關內容;第一課時為新授課,側重誦讀與理解;第二課時為鑑賞課,側重品味與鑑賞。這樣安排旨在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優化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分四步):

1、激情匯入,明確目標。旨在“以情激情”,讓學生儘快進入文字。

2、誦讀課文,感知作品。旨在通過反覆誦讀,充分接觸課文,感知、梳理課文的內容與思路。

3、課堂訓練,閱讀指導。旨在通過文言詞句訓練,積累、鞏固、應用文言知識。通過課文斷句、翻譯等各種實踐活動,點撥閱讀方法,加深課文理解。

4、總結評價,佈置作業。旨在肯定學習表現,清點學習收穫,激發後續學習的興趣。通過組織填寫“文言文學習卡”,引導學生自主評價;通過佈置思考題“本文為何如此感人”,自然過渡到第二課時的學習。

第二課時(分五步):

1、複習匯入,明確目標。旨在溫故知新,通過預設問題“本文為何如此感人”,引發學生思維的交鋒,讓學生以積極、飽滿的情緒投入到新課的學習。課時學習目標是:學習作者選取生活細節抒發情感的技巧;品味作品的語言與蘊含的感情。

2、賞析開頭,品味語言。旨在瞭解品味語言的方法,培養品味語言的習慣。先進行示範引導,通過分析“借書滿架”“明月半牆”“風移影動”等,總結品味語言的基本方法,然後鼓勵學生閱讀課文,品味、交流其他精彩文句。

3、品讀課文,鑑賞寫法。旨在鑑賞、揣摩文章的寫法,培養從文中找依據的習慣。先出示預設問題:課文寫了哪些可悲之事,為何讓人覺得可悲?主要引導學生從寫了什麼、怎麼寫的、為什麼這樣寫三個層面進行鑑賞。

品讀2——3段,重點研討細節描寫的作用;品讀4—5段,重點研討間接抒情的寫法。為加深印象並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可鼓勵學生把這兩處課文分別改寫為概述和直接抒情性文字,再與課文進行比較,進而探討前後文寫法不同的原因。

本環節講究相機誘導,要善於通過動態的對話調節,引導學生髮現、探究問題,不要急於給出結論。通過充分肯定學生課堂學習表現,進一步激發學習興趣與熱情,為下一環節的學習作好情緒上的鋪墊。

4、遷移訓練,作品交流。旨在通過課堂表達與交流訓練,實現“變所學為所用”的目的,以拉近作品與現實的距離,進一步激發同學們對親人的感恩之情。訓練題目是:以“感受親情”為話題,仿照作者懷念親人的寫法,要求先進行細節描寫,再進行直接或間接抒情,200字左右。課堂交流作品由小組推薦,然後全班集體評議。

5、總結評價,佈置作業。旨在運用積極性評價,通過充分肯定學生課堂學習表現,進一步激發和保護學習淺易文言文的熱情,接著佈置作業:

①閱讀歸有光的《先妣事略》,比較與本文的異同;

②收集感恩或懷念親人方面的材料。

四、板書設計:

教學過程中的板書主要以幻燈片形式呈現,主要分為:學習目標類;預設問題類;知識梳理類;內容結構類;寫作特點類;作業練習類等。比如“內容結構類板書”:

項脊軒志

修葺前後(小破暗——亮雅靜)

多可喜

軒中樂趣

家道中落

慈母早逝

亦多可悲祖母見背

軒多變故

失偶之痛(補記)

課堂細節處理:一要抓好早讀並提供足夠的學習資源(包括準備好示例材料);二要以情激情,不要破壞課堂氣氛;三要採用積極性學習評價,充分肯定學生學習表現。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課後總會發現不如意的地。其實,一堂課不可能承擔太多目標,也不必刻意追求完滿。通過反思課堂上的缺點,往往能找到新的教學方法和途徑。

高中說課稿 篇2

一、說大綱

我設計的課堂教學內容是《非洲音樂》,高中音樂新課標中指出,高中音樂課是人文學科的重要領域,其目標之一便是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在音樂教學中應有機地融入人文化元素,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人文精神的思考、理解和追求。本課的教學,除了讓學生理解非洲音樂文化的獨特魄力,更為主要的目的是引導學生豎立多元文化的價值觀,拓展學生的音樂鑑賞的視野,最終達到提高學生感知和欣賞音樂能力的目的。

二、說教材

教材分析:本課內容是高中《音樂鑑賞》第五單元《亞非音樂神韻》第十一節非洲歌舞音樂。教材和教參所提供的教學內容與參考資料較多,需要教師進行合理的設計。因為學生對黑非洲地區的民族民間音樂知識瞭解的比較少。要在一堂課內對非洲音樂的風格特點、表現形式、演奏樂器等有全面、準確的瞭解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選擇教學內容時,我設計了以非洲音樂的節奏特點、鼓樂風格、宗教色彩三大部分內容為主線的教學思路。課堂中選擇了三首有代表性的曲目,並儘可能採用音像資料。內容的設計涉及了鑑賞、體驗、表現、創作、探究等教學領域,引導學生充分地感受和體驗音樂。

三、說教學目標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初步瞭解非洲音樂的概況,體驗非洲音樂中複雜多變的節奏特點,並瞭解鼓在非洲音樂中的重要地位。通過欣賞和體驗,理解非洲音樂文化獨特的魄力及神祕的宗教色彩,理解非洲音樂文化對世界音樂文化的影響。培養學生以正確的態度理解世界多元化音樂。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感受非洲音樂的節奏特點。

四、說教法與學法

這節課的教學過程共包括了:聽辨匯入,欣賞與探討,創編與表演,拓展與延伸四個部分組成。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法與學法的選擇上儘可能的突顯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根據本課教材的內容和高中學生的學習特點,我在課堂中設計了學生探究學習、師生交流,節奏模仿、鼓樂模擬、旋律模唱、音樂情境創編等教學活動,通過這些教學手法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積極思考與探究。課堂教學中的欣賞部分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具體、生動的音樂畫面,營造音樂情境,使學生能通過更具體的音樂形象準確的感受和理解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音樂知識內容的學習方法,採用師生間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深入知識主題,避免枯燥的音樂知識的灌輸和講解。本課還合理地設計了許多學生律動活動,如簡單的非洲節奏模仿,非洲鼓樂的模擬,非洲歌唱形式的模唱等,這些學生活動的設計不僅僅讓學生在知性理解的基礎上,更加充分地體驗了音樂,同時也大大增加了課堂的生動性,活躍了課堂氛圍。在本課的非洲音樂情境的創編與表演環節,把課堂的中心與重心再一次讓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和探究的基礎上,充分表達自己心目中所理解的非洲音樂。讓學生把認知行為內化為基礎技能實踐活動。課堂最後設計了非洲音樂與世界音樂的拓展學習部分,學生通過欣賞、思考與討論,理解每一種民族音樂都是世界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非洲音樂也是如此。從而使學生珍視人類文化遺產,共享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樹立平等的多元文化價值觀。

五、說教學過程(略)

六、說反思

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特別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所有音樂作品的欣賞、分析、創造都是為了培養和發展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和音樂表現能力,並讓學生以審美的眼光欣賞音樂作品。音樂還是一門實踐性的操作性很強的課程,尤其在表現領域更體現了這一特點,長期以來,我們的高中音樂課堂在注重學生感官體驗的同時,卻忽略了對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的培養,我們一直認為活潑、律動的音樂課是國小和國中的音樂課特點,而高中音樂課堂應該是知性的,理性的。但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所表現出的熱情與活躍,積極與投入改變了我的看法。我們高中音樂教師更應該在我們的音樂鑑賞課教學中,儘可能合理的設計學生的律動及創編活動,豐富我們的課堂氛圍,同時也給學生足夠的音樂發展和表現的空間。讓我們的課堂不再單一和枯燥。

高中音樂課教案

課題:非洲歌舞音樂

課型:欣賞課

教學理念: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所有音樂作品的欣賞、分析、創造都是為了培養和發展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和音樂表現能力,並讓學生以審美的眼光欣賞音樂作品。本課的教學設計中,考慮了以下幾方面:

高中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跳遠是人類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的一種人體運動形式,蹲踞式跳遠是跳遠中最基礎的技術方式。它的技術要求不高,簡便易學且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和趣味性,是頗受學生喜愛的田徑專案。蹲踞式跳遠的完整技術包括:助跑、起跳、騰空、落地四個部分。助跑和起跳相結合是本次課的教學難點,助跑和起跳良好的結合,有利於學生更好地掌握完整技術,進而提高跳遠的遠度。

二、學情分析

國中二年級的學生由於生理及現在獨生子女的特點,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普遍較差;在體育課中比較易興奮,好表現,精神不易集中;對於說教過多、技術要求較強的教學興趣並不高;相反,對於直觀的、易於模仿的體育專案比較喜歡,興趣也較高。

三、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瞭解蹲踞式跳遠是由助跑、起跳、騰空、落地四個部分組成,並知道其各部分的動作要領。

2、技能目標:增強下肢力量及跳躍能力,發展身體協調性、靈敏性。60%以上的學生能初步掌握蹲踞式跳遠的完整技術,35%以上的學生能較好地運用蹲踞式跳遠的技術進行練習,並有一定的遠度。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不怕髒,不怕苦,勇敢果斷的優良品質,建立與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蹲踞式跳遠的完整技術

難點:助跑與起跳相結合技術

五、教法

(一)、遊戲法:通過"老鷹捉小雞"和"我是一隻小青蛙"的遊戲,進一步活動學生身體,鍛鍊學生的靈敏和跳躍能力,提高練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精神及團隊意識。

(二)、示範法:利用青少年學生模仿能力強,好表現自己的特點,應用規範優美的完整動作示範,以吸引及激起學生的練習興趣。本課著重採用:完整示範與分解示範及講解相結合,力求讓學生多練習,讓學生在練習中去體會、瞭解蹲踞式跳遠的完整技術,培養學生動腦和自覺練習的習慣。

(三)對比練習法:練習中相互觀察,提高對技術的認識。

(四)、指導、糾正錯誤法: 在學生的練習過程中,通過個別指導與集體糾正錯誤相結合的方法,引導學生不斷學習和規範自身動作。

六、學法指導

分層練習法:根據個人的身體素質與接授能力可做完整動作練習或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目的:注重個體差異,做到因人施教,教育學生敢於面對挑戰,積極對待每一次練習。)

七、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1、體委整隊,報告出席人數,師生相互問候。

2、師生問好,教師宣佈課的內容。

3、提出課堂要求:

(1)紀律方面。

(2)練法—主動練習,學法—動腦練習。

4、見習生安排:做力所能及的活動及工作。

(二)準備部分

1、繞操場慢跑步3圈600米

2、徒手操:充分活動開各關節、肌肉,通過原地縱跳、高抬腿、加速跑練習進一步熱身和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教育學生:認真對待熱身活動,認識準備活動的意義,預防傷害事故的發生。

(三)、基本部分:

1、課堂遊戲:"老鷹捉小雞"、"我是一隻小青蛙".目的是活躍學習氣氛,提高學習興趣,使學生在遊戲中達到鍛鍊和增強身體素質、培養優秀品質的目的。

2、主內容:蹲踞式跳遠完整技術教學。

(1)、完整示範並講解要領。使學生對蹲踞式跳遠完整技術建立一個技術概念,以及瞭解蹲踞是跳遠的技術結構。

(2)、分解教學

①、原地騰空落地練習。

②、上1步助跑起跳示範教學:(動作要領)兩腳前後站立,擺動腿稍屈在前。動作開始時,重心前移,起跳腳積極向前落地,腳後跟先落地,並迅速滾動至前腳掌進入起跳,擺動腿與兩臂配合。

③、上3、5、7步助跑起跳示範教學:在以上①②練習的基礎上提高助跑距離,進而體會助跑與踏跳的接合技術。

(3)、完整技術動作示範教學:(動作要領)助跑快速,節奏穩定,踏跳前達到最佳速度;起跳腳上板快,擺動腿及兩臂協調配合擺動快,起跳腳蹬伸快;騰空後,起跳腿前提與擺動腿屈膝併攏,儘量靠攏胸部,在空中完成蹲踞式姿勢;即將落地時小腿積極前伸,同時兩臂由身後向前擺動。落地時身體前傾,屈膝緩衝落地。

(4)、分組練習。(根據自身能力選擇助跑距離的練習方式)

①上助跳板3—5步助跑完整技術練習。

②5—7步助跑完整技術練習。

③全程助跑完整技術練習。

(5)、請優秀學生做完整動作展示:通過對展示學生動作的觀摩和教師的及時點評,使學生對跳遠技術的瞭解更清楚,對比自身練習情況,改進動作技術,進一步激發練習熱情,努力練習。

(四)結束部分:

1、通過肢體抖動及拍打肌肉,達到放鬆的目的。

2、總結本課的情況:

(1)提問蹲踞式跳遠的完整技術構成。

(2)本節課學生練習情況與目標達成情況。

3、組織學生整理收還器材。

4、師生再見。

八、課堂效果預測:

1、掌握知識:85%以上的學生能知道蹲踞式跳遠完整技術的構成;60%以上的學生能初步掌握蹲踞式跳遠的完整技術。

2、運動量密度:全課練習密度40—50%

平均心率125次/分

3、對學生思想品德、心理素質培養情況:培養學生觀察與思考的能力,加強團結協作的意識,增強學生集體榮譽感。

九、場地器材:

田徑場、沙坑、2塊海綿包、1塊助跳板、1把鐵鍬。

高中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及作用:

《林黛玉進賈府》是高中語文第四冊中國古代小說單元的第一篇講讀課文,通過本課的學習,可以使學生了解中國古代小說的特點,鞏固深化小說鑑賞知識,學習課文中塑造人物時運用的細膩鮮明的刻畫筆法,提高閱讀欣賞小說的能力,為學習本單元接下來的課文打好基礎。介紹這一回在《紅樓夢》中的地位。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結合課文閱讀使學生了解《紅樓夢》的主要內容和它的思想性、藝術性及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2)學生分析通過人物的外表、語言、行動和心態表現人物性格的寫法,學習課文用肖像描寫反映人物特徵的寫作技巧。

(3)通過學習讓學生掌握課文根據人物的地位、身份和性格特點決定人物出場的寫法。

(4)通過學習使學生提高分析、歸納、評價、寫作等綜合能力。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學生在研讀小說過程中,培養審美觀,領會人物的美感。

(2)引導學生分析古代小說中人物形象的寫法。

(三)教學重點:

1.學習文章圍繞中心事件運用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等多種手段塑造個性化人物的筆法

2.欣賞精彩的人物語言

(四)教學難點:

1.提高學生閱讀小說並對人物作出初步鑑賞評價的能力

2、體會作品如何根據人物外貌描寫來體現性格特點

二、教學策略

(一)教法:討論法、提問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欣賞教學法、情境教學法、還原法等

(二)學法:自主學習、預習、自由討論、還原學習法、歸納法

(三)教學物件分析及策略:

現在高二理科班學生課外閱讀量小面窄,但藉助影視媒介對《紅樓夢》有一定了解,本著鞏固基礎、遷移知識、加強能力的原則,強調突出重點、分散突破難點,補充延伸教材內容,採用設疑激趣、啟發調動的方式,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開發學生的潛能,從而順利完成教學人物。

(四)教學用具媒體組合運用:多媒體平臺、學生蒐集的資料等

(五)課程資源開發利用:語文教材、《紅樓夢》以及學生蒐集、整理的各種資料等

教學流程

教學過程

學生學習活動

本課分為三課時

第一課時重點:

(1) 簡介《紅樓夢》作者、寫作背景和主要內容,點出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2) 著重講敘前五回的內容梗概和前五回在全書中的作用。

(3) 介紹《賈府人物簡表》

(4) 梳理課文情節。

第二課時正是今天說課內容的重點。

第三課時重點:

一、(1)課文是如何介紹眾多人物出場的。

(2)分析作者對人物出場的寫法不同的依據。

二、(1)介紹《榮國府院落方位示意圖》

(2)小說中關於賈府的環境描寫的歸類,重點是外觀、佈局、陳設、器物等。

(3)課堂討論:小說中環境描寫的特點和作用。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人物的性格及寫法分析,肖像描寫的學習

一、導語設計:

用《枉凝眉》中:“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匯入課文,讓我們走進黛玉,走進寶玉,走進王熙鳳。

二、人物性格和寫法分析

1、分析王熙鳳形象

(1)出場描寫,“未寫其形,先使聞聲”

(2)鋪陳服飾:暗示貪婪俗氣

(3)描寫外貌:美麗外表下隱藏刁鑽、 本性。

(4)言行表現:

A賈母戲謔之言:性格潑辣。

B見黛玉,恭維——拭淚——喜:察言觀色、機變逢迎。

C回王夫人:果斷能幹,受寵專權

自由討論:我如何看王熙鳳?

2、分析賈寶玉形象:

(1)《西江月》的兩首詞,用似貶實褒、寓褒於貶、正文反作的手法揭示寶玉的思想性格。

(2)出場前,用世俗觀點從側面加以勾勒。

(3)寶玉的出場和鳳姐的出場有異曲同工之妙。

欣賞音樂,讓學生在感受音樂中進入學習的情境和氛圍,從而激發學生對古代文學藝術的的興趣

找出王熙鳳出場描寫,小組討論,點評人物形象,學習寫法。

觀看課件

自由討論

分析兩首詞,從中分析人物形象,並思考文中使用這兩首詞的用意

找出有關賈寶玉描寫,小組互相討論,點評人物性格

(4)分析林黛玉眼中的賈寶玉

(5)形象特點:封建叛逆者,蔑視世俗,卓然獨立,善良多情。

自由討論:我眼中的賈寶玉?

3、 分析林黛玉形象:

A.思考:黛玉進賈府,為什麼要“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

小結:對黛玉語言和動作的描寫,處處表現她“步步留心,時時在意”,謹小慎微的態度,表現她“寄人籬下”的心境。黛玉“上無親母教養,下無姊妹兄弟扶持”,只好依傍外祖母。她有很強的自尊心,也有很強的自卑感。因此,“步步留心,時時在意”。

B找出描寫林黛玉外貌的句子。

方法:把眾人眼裡的黛玉、王熙鳳眼裡的黛玉、寶玉眼裡的黛玉,三處描寫放在一起,加以比較

重點分析賈寶玉眼中的林黛玉:

五個對偶句抓住林黛玉弱不禁風、多愁善感的性格特點,細緻地表現了黛玉無與倫比的姿容、神韻和風采,繪出了一幅精美的風流俊逸的病美人圖。這一形象只有寶玉的眼睛能看出來,其他任何人都是無法發現的。

自由討論:我如何看林黛玉?

形象特點:貌美多情、體弱多病、聰明懂禮、 小心謹慎

二、小結:

1、通過課文人物刻劃的分析,瞭解中國古代小說的一般特點。

2、通過課文人物刻劃的橫向比較,瞭解課文用肖像描寫透露、顯示人物特徵的特點。

3、歸納“肖像描寫”剖析法:

(1) 透過肖像看人物的性格、氣質

(2) 通過肖像看人物的社會地位

(3) 抓住觀察人物的視角析觀察者

(4) 結合其他各種描寫整體分析

(5) 肖像描寫的適時適量

三、 佈置課後作業:

寫一個肖像描寫(含人物服飾、體態、容貌、神態表情、風度等)片斷,更能顯示人物特徵

學習寫法,觀看課件

自由討論,結合對賈寶玉人物的瞭解

引導學生找出黛玉進賈府後語言動作的描寫,小組討論

設身處地思考:如果我是林黛玉到賈府會怎樣?

自由發言

點評人物形象,學習寫法,觀看課件

自由討論

總結課文內容

歸納文章寫法

教學反思

高中說課稿 篇5


一、說課標

資訊科技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資訊素養,包括資訊意識、資訊倫理道德、資訊科技基本知識和技能,以及獲取資訊、傳輸資訊、處理資訊和應用資訊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地使用資訊科技,把資訊科技作為支援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資訊社會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礎。

 二、說教材

1、教學內容分析

普通高中資訊科技新課標中規定,《資訊科技基礎》是高中資訊科技課程的必修模組,是高中學生資訊素養提升的基礎,也是學習各選修模組的前提,具有普遍價值。《資訊獲取的一般過程》是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資訊科技基礎》(必修)第二章第一節的內容。本節內容是在第一章概述資訊與資訊科技之後,對人類獲取資訊過程的概述,主要介紹了資訊獲取的一般過程及其優化,旨在使學習者在巨集觀上對資訊獲取活動有一定的把握,為後繼的學習提供支援,因此本節課屬於資訊科技課的基礎內容,在整個教材乃至整個資訊科技課程中都處於比較重要的地位。

2、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資訊科技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學科的特點及授課學生的情況,制定本節課以下的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體驗資訊獲取活動的共同特徵和一般規律,能夠總結、推匯出資訊獲取的一般過程,掌握資訊來源的多樣性並分析其原因,掌握資訊獲取的途徑和方法並進行選擇,培養分析、比較、規劃和歸納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能從日常生活、學習中發現和歸納需要利用資訊解決的問題,通過問題分析確定資訊需求,嘗試設計資訊獲取的具體方案,並進行評價。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體驗資訊科技蘊含的文化內涵,激發和保持對資訊科技的求知慾,形成積極主動地學習和使用資訊科技、參與資訊活動的態度。

4、教學重點

根據教學內容的組織和教學目標的要求,將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資訊獲取過程的分析和資訊獲取方案的確定。

5、教學難點

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確定教學中的難點為:資訊獲取方案的設計和優化。

三、說學情

本課的授課物件為剛入校不久的高一年級新生,部分來自農村的學生在國中階段對資訊科技接觸較少,大多數來自市區的學生雖然具有基本的資訊科技操作能力,但是對於資訊及資訊科技的理論基礎沒有系統的瞭解,所以總得來說,學習者的資訊素養不高,遇到問題時缺乏自然而然的資訊意識和資訊需求,更缺乏自覺的資訊行為。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創設情境,設定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將教材的理論知識內化為自身的資訊意識。

 四、說教法

本節課屬於資訊科技基礎的理論內容,純粹的理論講解,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也容易使理論與實踐脫節。資訊科技教學大綱明確指出: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根據本課教學內容的特點,依據新課改理念,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分析,我主要採用“創設情境”、“任務驅動”和“自主探究”等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情境問題的驅動下,自覺完成知識的建構,在建構知識的同時,也發掘出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點。教學中,啟發、誘導學習,使課堂能在生動、有趣、高效中進行。

 五、說學法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由知識的灌輸物件轉變為資訊加工的主體。新課程理念也提出,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因此,在教學中,不斷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和協作學習的方法進行學習。

六、說教學程式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以及資訊科技課程學科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設計教學流程如下:

(1)創設情境,激情匯入 (5分鐘)

首先通過幻燈片展示幾幅大學美麗的校園風光,創設情境:假如現在你是一名準備填報大學聯考志願的高三學生,不瞭解各個大學的情況,該怎麼辦?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自由回答。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加以指導,指出解決以上問題的過程實際是一個獲取資訊的過程,引出課題《資訊獲取的一般過程》。

此環節中的情境貼近學生實際生活,設定的問題很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引起學生的共鳴,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積極探索,精心研究 (15分鐘)

進一步提出問題,“如何獲得所填報大學的綜合實力的資訊?”讓學生獨立思考,教師啟發學生考慮“在哪裡能找到這些資訊?怎麼找?”引導學生歸納出獲取大學資訊的簡單過程。設計新的問題“班委準備組織同學們週六去本市的旅遊勝地古隆中游玩,要了解本市週六的天氣資訊”,讓學生獨立思考,自由回答“哪裡有天氣預報?哪些方法能夠獲得週六的天氣情況?哪種方法最好?為什麼?”引導學生歸納出獲取天氣情況的過程。然後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分析以上兩個問題的解決過程,找出一般規律,推匯出資訊獲取一般過程的四個環節。

此環節的'設計依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讓學生成為資訊加工的主體,根據解決實際問題的經驗,自主建構學習內容。在教學中需要注意的是,要發揮教師的主導地位,教師要根據學生反饋的情況,做適當的誘導,以保證有效的完成教學內容。

(3)深入剖析,知識探究 (15分鐘)

結合第二環節的情境,設定新的問題“通過剛才的活動我們瞭解到週六的天氣晴好,可以去遊玩,想提前瞭解一些關於古隆中景點和人文的資訊,怎麼辦?”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討論,制定解決問題的方案。教師分析學生制定的方案,同時誘導學生剖析資訊獲取的各個環節,指導學生優化設計方案。

○1對“確定資訊需求”的剖析,主要是讓學生根據以上三個資訊獲取事例中對資訊需求的描述,自己歸納出確定資訊需求時要包含的要素。

○2在剖析“選擇資訊來源”時,要求各小組自由討論有哪些資訊來源,並對其進行分類,根據學生的討論結果,教師誘導分析各種資訊型別的優缺點,指導學生優化方案中資訊來源的選擇。

○3學生明確了資訊的來源後,推出資訊獲取方法就比較容易了。所以,可以直接讓學生自由回答不同的資訊來源對應的獲取方法,指導學生優化方案中確定的資訊獲取方法。

○4引導學生回顧第一章中介紹的資訊的一般特徵,強調資訊的價值性和時效性特徵,說明資訊評價的重要性,啟發學生可以從哪些方面對資訊進行評價。

在第二環節學生了解了資訊獲取的一般過程的基礎上,結合教學目標和學生的認知水平,設定任務,使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主動進行知識的建構,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將資訊獲取的過程內化為個體的自然意識,從而提升學生的資訊素養。

(4)遷移深化,拓展延伸 (10分鐘)

要求各小組確定日常生活中的一個主題,填寫下表:

專案內容

你的資訊需求

可能的資訊來源

選擇的資訊來源

可能的獲取方法

確定使用的獲取方法

完成後各小組相互交換方案,互相品評,相互改進。在課後對方案進行實踐。

學習和了解資訊獲取一般過程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在遇到實際問題時,能夠從問題開始,分析資訊需求,從而確定資訊來源,然後選擇適當的方法來獲取資訊。在環節的活動中,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發掘日常學習、生活中的各種資訊獲取活動,體驗資訊獲取無處不在並進而認識其重要性。

 七、教學反思

本節要求學生能對資訊獲取的過程有一個全面的巨集觀把握,當學生遇到問題時,能夠產生自然而然的資訊意識和資訊需求,繼而引發自覺地資訊行為。教學中,通過設定情境,佈置任務,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都比較高,能夠根據所學的知識制定出獲取資訊的方案。感到遺憾的是,由於時間有限,不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中實踐資訊獲取的過程。

高中說課稿 篇6

一、 教材內容:

籃球:運球,雙手胸前傳、接球。

二、教材分析:

籃球運動是由跑、跳、投等動作組成,是在快速、激烈、對抗的情況下通過傳遞、拋接、運拍,最終把球送入固定籃圈的一項綜合性的體育運動,具有集體性、競爭性強、趣味性濃等特點,籃球賽攻防頻繁,技術動作多樣,使之富有吸引力深受廣大中學生喜愛。通過籃球運動,可以發展學生跑、跳、投等基本活動能力,提高靈敏、速度、力量、耐力等身體素質和動作的準確性、協調性,增加內臟器官的功能。同時還能培養學生勇敢頑強、機智、果斷、勝不驕、敗不餒等優良品質和團結一致、密切配合的集體主義精神。是一項有很高鍛鍊價值的運動專案。

本課教學內容是籃球運動中的運球、雙手胸前傳、接球。運球和雙手胸前傳接球是籃球運動中最主要的基本技術,是全隊進攻的重要手段,起著組織全隊相互配合的重要橋樑作用,是高中籃球教學重要組成部分,是更好地學習各種技術和戰術的基礎,傳接球技術好壞直接影響到集體力量的發揮和戰術的配合的質量,所以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學習和掌握這一技術高中體育籃球說課稿高中體育籃球說課稿。這一教材在國小和國中的《體育與保健》中就已經介紹學習,所以學生對此教學內容都有不同程度的瞭解和掌握。本課是高中體育課中學習籃球運動的第一節課,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運球、傳接球技術的基本方法並不複雜,但要做到準確、熟練、隱蔽、快速,同時要迅速轉換銜接其它技術動作,就比較困難。因此,本課著重要解決在各種情況下學生控制並支配球的能力,鞏固提高運球、雙手胸前傳接球技術同時加強準確性、熟練性,為以後的教學競賽和學生終身體育打下良好基礎。

三、學情分析:

本次課的授課班級是學校普通班級,學生的體育運動技能雖然有差異,但學生總體身體素質都比較好,組織紀律性和集體榮譽感很強,有比較強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善於學習,加上高中學生有較強的創造能力和自學能力,本課採用了講解、示範、啟發、模仿、創新、競賽等教學方法,以及各種新穎的練習方法。循序漸進、層層深入、層層剖析,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潛在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更好地促進學生努力達到教學目標。

四、教學目標的確定:

1、認知目標:進一步建立運球,雙手胸前傳接球動作概念。

2、技能目標:鞏固提高運球、傳接球技術動作和對球的控制能力、支配能力,發展靈敏、速度耐力等身體素質。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勇敢、機智、果斷、勝不驕、敗不餒的優良品質和團結一致、密切配合的集體主義精神

五、本課的重、難點:

重點:運球--準確的手型及按拍球的部位、力量高中體育籃球說課稿教學反思。

雙手胸前傳接球--準確的手型及傳接球的準確性快速能力。

難點:運球--上下肢協調配合和手對球的控制掌握能力。

雙手胸前傳接球--上下肢協調配合和手對球的控制支配能力。

六、教學策略:

本課的教學指導思想主要採用教師啟發指導,學生反覆練習的教學策略,發展學生的個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運用靈活多變手段,做到身心結合,努力達到教學目標。

高中說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價格變動的影響》是高一年級思想政治(必修一)經濟生活第二課第二節的內容。本節課是人教版高階中學課本思想政治高一上冊第二課第二框題《價格變動的影響》,學生經過第一框題的學習對價格作為被動者影響它的因素及價值規律的內容有了初步掌握,本框題以價格作為主動者的視角進一步探討價值規律的作用,使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同時對於學生探討第三課《多彩的消費》做好了鋪墊,是上承第一課第一框下啟第三課的關鍵環節。為以後《經濟生活》的學習打下牢固的理論基礎,因此,本框題在《經濟生活》中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的地位。

(二)教學目標(說目標)

本課教學通過創設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自己動腦動手,目的在於使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發現、體驗、總結生活,並在這個過程中認同書本知識,體會本學科的有用性、生活性。(按照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學科教學指導意見)

[知識目標]

識記替代品、互補品等概念。

瞭解價格變動對生活、對生產的影響。

運用有關知識說明價格變動前後商品供應量和需求量會發生什麼變化。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正確進行消費選擇的能力,提高他們理解和參與經濟生活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瞭解和利用價值規律的作用,增強學生競爭意識,激發學習積極性,提高自身素質,適應激烈的社會競爭。

(三)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我認為“價格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應是本課的重點,因為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在經濟生活中,學生作為消費者,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什麼情況下購買才是比較經濟合算的角度考慮,體會本學科的有用性、生活性。所以“價格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應是本課的重點.為什麼價格影響生活從而影響生產,其中相關商品價格變動對消費需求的影響是難點,同時學生作為準生產者,與“生產”還有一段距離,所以學生對“價格對生產的影響”的理解就自然而然成為本課難點。

三、(說教法)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

(一)教學方法

(1)根據高一學生的學習規律和心裡健康狀況,結合本班學生的狀況,採取發現、體驗、總結生活法,情景創設法:在活動中,合作探究、認同“價格對人們生活的影響”的經濟原理。

(2)討論分析法、講授法:通過課堂分組討論,探究“價格對生產的影響”的經濟原理。

(二)教學手段

運用多媒體教學增加課堂資訊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四、說學情。

高一學生具有一定生活經驗和生活常識,但還缺乏理性消費的能力。與社會生產還有一定的距離,理解本科的內容還有一定的難度。

五、教學過程設計流程:

情景匯入:在上課前就多媒體顯示蘇東坡的《水調歌頭》和一幅明月當空照的畫面。並配以王菲的同名歌曲。(如此設計開頭,主要是因為中國的傳統佳節——中秋即將來臨,這樣更貼近學生的生活,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強體驗。)

上課鈴響後,教師直接引入:看著這樣的畫面,聽著這樣的音樂,我們大家也一定會想到中國的傳統佳節——中秋即將來臨,到中秋中國人都有吃月餅的習俗。(學生自然而然就會一起講,在上課初情緒得到調動)

展示下一張圖片(月餅集錦:顏色、價格888元-72元各不同)1:現在月餅的價格貴還是便宜?(貴)

2:月餅的價格由哪些因素決定? (價值決定,供求影響,相對來說中秋人們對月餅的需求量比較大)

3:如果讓你購買,你會選擇哪一種月餅。為什麼。?同學們回答很多答 案,必然會提到考慮價格是選擇月餅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從而匯入新課,

“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價格由價值決定,並受供求關係的影響,那通過同學們的回答,商品價格的變動也會影響我們的消費,那麼商品價格的變動還會帶來哪些影響?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

二、價格變動的影響

運用書上的小材料“人們能否在這些時節買毛衣、涼蓆、空調?為什麼會選擇這些時節?”(價格)

(一)、價格變動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在一般情況下,當某中商品的價格上升時,人們會減少對它的購買;當這種商品的價格下降時,人們會增加對它的購買。

1.價格變動會引起需求量的變動。

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映程度一樣嗎?多媒體展示:需求有彈性:大米(小)和高檔消費品(大)的需求彈性是不一樣的。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不同

情景匯入:如果雞肉的價格上漲,那麼人們會怎麼辦?(吃鴨肉)

一種商品價格上升,消費者將減少對該商品的需求量,轉而消費另一種商品,導致對另一種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亦然。雞肉和鴨肉就是替代品。

那還有比如乒乓球和球拍,二者總是放到一起用,兩種商品共同滿足人們的一種需要,二者是互補品。他們之間,一種商品的價格上升,該商品的需求量減少,反之,一種商品價格下降,需求量增加,引起另一種商品需求量隨之增加。

總結:

(一)、對生活的影響:

1.價格變動會引起需求量的變動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不同

3.相關商品價格變動對需求的影響

(1)替代商品

(2) 互補商品

探究新課:想一想,議一議:

若有一定經濟條件:

當油價上漲後,你會買車嗎?

如果買你會買哪種汽車?說明理由。

部分說不買,大部分說買,買的是主要考慮價格(價格變動會引起需求量的變動)還有節能(相關商品價格變動對需求的影響,汽油,互補品),(昇華,鞏固了新的內容。)

過渡:價格的變動不但影響人們生活,還會影響生產。(這是難點,所以我採取情景探討,貼近學生,來突破難點)

情景探討:假設我們四組同學分別是四個生產月餅的廠家,中秋節將近,月餅的價格不斷上漲,你們應該怎麼辦?請每組討論後拿出可行的方案。

第一組的主要方案:主要是擴大生產,側重包裝,還有要具體考慮到不同消費心理:有自己消費的,也有送親戚朋友的,生產的產品要有所區別。

第二組的主要方案:做出自己的特色,比如可以讓消費者自己來做月餅,在月餅第一組的質量和樣式上多做文章。還有,要把月餅和蛋糕結合起來,不要僅僅著眼與中秋,要和人們的日常生活結合開發新產品。

第三組的主要方案:對其他的企業兼併,不能兼併的就聯合,這樣在市場上比較有優勢。賣月餅的時候配送刮刮卡(有獎勵)。

第四組的主要方案:派商業間諜到其他廠。

總體評價,第一組,細緻,全面。

第二組,有特色

第三組,比較大氣

第四組,不正當競爭,依法打擊。

總結昇華新課: 通過同學們的討論,很容易總結出價格影響生產的兩個方面:1.調節生產

2.生產適銷對路的商品

那還有個方面,就是

3.提高勞動生產率

我就提醒同學,你們還忽視了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商品的價格由什麼決定(社會必要勞動時間),那跟你的個別勞動時間有沒有關係?有。個別勞動時間越低越有優勢。因此,必須不斷縮短個別勞動時間。那 就要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給自己的產品提供降價空間,使其在價格競爭乃至生存競爭中更具有優勢。

最後,小結本課的知識點。 課堂練習鞏固新課。

六、板書設計

七、課後探究:如果買一臺電腦,你會考慮哪些因素?

高中說課稿 篇8

一、 教學設計

1、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有關"技術及其性質"中"技術的性質"的學習,力求以通過一個個"案例分析"、"閱讀材料"和"討論"為主線,從一個個學生感興趣的現實生活中的例項出發展開教學,引導學生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地參與討論和分析,去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和概念,在完成教與學的過程中,適時地瞭解有關的概念與思想,掌握相應的學習方法。

2、教學目標:

本節課授課型別是新課授課。根據學生前面已經學習了"技術的價值"的內容,確立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A、知道技術的發展需要發明和革新;

B、理解技術活動往往需要綜合運用多種知識;

C、理解技術對倫理道德的影響;

D、知道智慧財產權在技術領域的重要性,瞭解專利的作用、有關規定幾申請方法。

(2)、能力目標:

能對技術的發展需要發明和革新的典型案例進行分析;

能對技術對倫理的影響的典型案例進行分析;

瞭解專利的申請方法和流程。

(3)、態度和情感:

培養學生正確對待技術中的人文問題,培養學生技術責任感。

(4)、重點和難點:

技術活動往往需要綜合運用多種知識;

技術對倫理道德的影響。

3、教學手段:

因為本節課的內容以案例閱讀分析和師生互動交流為主,如果單純的口頭語言講授很難讓學生理解和接受,而直觀圖片和教具、詳實的技術資料的使用可以輔助教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降低知識難度,加快節奏,增大課容量,以達到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的目的。

4、教學方法:

為充分體現老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採用師生互動探究式學習等教學方法。

二、教學過程(主要過程)

1、組織教學:

2、複習匯入:

技術的價值體現在那幾個方面,為什麼技術會有這樣的價值。這個與技術本身的性質有關!

3、出示教學目標:

讓學生明確本節課學習目標,在學習過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知識目標:

A、知道技術的發展需要發明和革新;

B、理解技術活動往往需要綜合運用多種知識;

C、理解技術對倫理道德的影響;

D、知道智慧財產權在技術領域的重要性,瞭解專利的作用、有關規定幾申請方法。

4、講授新課:(講授、閱讀案例、提問和討論相結合)

新課內容:

一 技術的性質

(1) 技術的目的性

(2) 技術的創新性

(3) 技術的綜合性

(4) 技術的兩面性

(5) 技術的專利性

講解要點:

(1)、技術的目的性:

技術總是從一定的具體目的出發,針對具體的問題,形成解決的方法,從而滿足人們的某方面的具體需求。

「閱讀」(學生快速閱讀)

"案例分析"-"助聽器的發明"

「討論」(師生互動進行,教師提問,學生作答)

助聽器的發明的目的?解決的問題?滿足什麼需求?

「再舉例」

飛機的發明?印刷術的發明?電視機的發明?

技術的目的性體現在豐富多彩的技術活動中。(讓學生舉出具體的技術和案例來說明有哪些技術解決了人們的哪些需求和問題)

(2)技術的創新性:

①創新是技術發展的核心。

②技術的發展需要創新。

③技術創新是一個艱難的歷程。

「案例分析」:

"瓦特蒸汽機與第一次技術革命"

"顯示器的革新與電視機的創新"

「討論」

沒有創新,技術的會有發展嗎?技術創新有哪些表現?

(3)技術的綜合性:

①技術活動往往需要綜合運用多種知識。

(讓學生舉出具體的案例,比如製作一個普通的凳子,椅子)

②技術與科學的區別與聯絡。

科學側重認識自然,力求有所發現。技術側重於利用和改造自然。

(讓學生分別舉例說明。)

③技術與其它學科的關係。

技術與藝術,技術與工藝,技術與人文

(4)技術的兩面性

任何事物客觀上都具有兩面性,技術也不例外。

(讓學生分別舉例說明。)

「案例分析」

"資訊科技和網路技術帶來的困擾"

"決定胎兒性別的技術"

討論這些技術給人們帶來實用價值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一些負面影響,我們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讓學生舉更多類似的例子)

現代技術的發展,也挑戰著傳統的倫理道德觀念。

(5)技術的專利性

技術作為創造性勞動的成果,是技術發明人的智慧和勞動的結晶,他包含豐富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