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國小說課稿五篇

學識都 人氣:2.5W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說課稿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小說課稿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推薦】國小說課稿五篇

國小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在學生認識到資訊科技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瞭解了計算機的效能與作用並學會了計算機的開啟和關閉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介面的特點,掌握用滑鼠啟動桌面的圖示,學會滑鼠的移動、單擊、拖拽、雙擊四種操作方法。

二、 學情分析

學生已初步掌握一些計算機的技術,但對計算機術語、概念掌握較少,本課著重引導學生認識桌面及各部分的名稱及啟動程式的方法。

三、 教學目標:

1、知道視窗系統的介面(桌面)的特點,掌握用滑鼠雙擊啟動桌面上的圖示的方法。

2、學會從“開始”選單啟動程式,學會啟動桌面上的圖示。學會滑鼠的移動、單擊、拖拽、雙擊四種操作方法。

3、通過學習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獲取資訊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操作習慣。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桌面內容的認識和啟動程式,學會滑鼠的移動、單擊、拖拽、雙擊四種操作方法。

難點:啟動程式的方法。

五、教學準備:媒體、教師機,學生機。

六、教學方法與手段

主要採取情景導學法與任務驅動法去幫助學生消化本次課的內容,充分落實學生本位、以學定教的原則,同時再採用“試一試——說一說——練一練”的方法,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

七、教學模式

情境匯入——任務驅動——自主訓練——拓展應用

八、教學環境:網路教室

下面我就具體說說本課的教學設計

九、教學過程

(一)、聯絡生活、揭示課題。

日常生活中,我們把一些經常用的物品放在桌面上,計算機有許多東西,它們也要放得好好的,猜猜看,它的那個神奇的“桌面”在哪裡?緊接著教師媒體出示課題,介紹“桌面”。學生質疑。此環節的設計即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從學生學習生活出發了解計算機“桌面”的作用。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觀察、發現。觀察與發現是自主學習的好方法。本次教學共安排了三次觀察與發現。

(二)、觀察桌面、發現特點。

1、觀察與發現(一)

我設計了通過觀察與發現,瞭解計算機“桌面”的內容。觀察桌面上有什麼呢?學生觀察討論,教師巡視,根據學生的交流及時歸納、總結。利用多媒體出示:圖示、工作列、滑鼠指標、“開始”選單。多媒體的出示直觀形象,幫助學生很快的認識桌面上的內容。緊接著介紹計算機的“桌面”的背景圖片可以不一樣。欣賞不同背景的計算機“桌面”。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2、觀察與發現(二)

再次觀察學生機的桌面上有什麼?你也可以數一數圖示有幾個?和剛才看到的有什麼不同?學生交流。學生機便於學生更好的觀察,網路的互動性使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實現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作用。

3、觀察與發現(三)

第三次觀察:開始選單欄中的程式與桌面上的圖表有什麼不同?啟動相應的程式試一試。鼓勵學生大膽嘗試,細心觀察。通過探究學生髮現:

“開始”選單中有兩類選項:

一類選項右邊帶有黑色三角,表示含有子選單,如果將滑鼠指向這類選項上,那麼選單旁將出現一個子選單:

另一類不帶黑色三角的選項則代表程式,滑鼠指向這一程式會變成深藍色,用滑鼠單擊以後,Wind5。

國小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單元及教材分析

《秋天》是人教版語文的教學內容,具體編排在第三單元第四課,屬於“關注自然”單元,我準備用一課時完成本課教學。本單元選取了《春》、《濟南的冬天》等文情並茂的優美詩文,易於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的能力。《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要注重從課文整體的角度進行教學;簡化教學頭緒,強調內容綜合。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要突出詞句理解、文意把握、內容探究等方面教學。

《秋天》是現代著名作家何其芳20歲時所作。詩不長,僅三節。很精粹,但容量大,而且畫面感很強。以“秋天”為“經線”,以幽谷、農舍、漁舟、牧羊女……諸般景緻為“緯線”,為我們編織了三幅絢麗多彩的秋景圖。它們具有既來自人世又遠離塵俗的清靜、清遠、清甜、清柔的特點;表現了詩人對秋天喜愛和讚美之情;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本詩語言流暢、優美,是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和審美教育的好教材。

2、教學目標的預設

依據本單元本課特點,從“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考慮,預設本文教學目標如下:

認知目標:有感情的反覆朗讀並背誦全詩;進行語言積累;

能力目標:把握詩歌意境,感悟詩人思想感情;培養學生解讀、鑑賞詩歌意象的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熱愛自然、健康高尚的審美情操。

3、教學重、難點的預設

依據以上兩點,我預設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如下:

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反覆吟誦,感悟詩句含義,體味詩歌清遠、閒靜的意境美。

教學難點是揣摩詩歌的清麗的意象和質樸曉暢、情景交融的特色。

二、說教法

1、教學的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裡指出:“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所以我根據本課目標和內容,從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基礎、發展水平出發,應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主動性,使他們在教師的`引導下圍繞中心議題發表各自的意見,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爭議,激發他們主動去獲取知識,培養健康情感。

《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指出:“語文教學中,……要重視積累、感悟、薰陶和培養語感。”,而本文是文質兼美的寫景詩歌,適於朗讀,所以講析文章時,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領悟文章描繪的自然美。

2、學情分析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是教師授課的依據與出發點。而七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初步感知課文和聯絡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對語言文字也具有一定感悟能力。而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這節課,作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我儘量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引導學生一步一步探究來完成教學的目標。

3、教學方法

根據課文文質兼美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激發興趣法(引秋)、問題導引法(品秋)、討論質疑法(品秋)、誦讀法(誦秋)。

主要以出示秋天的風景圖片、使用相關的課件來輔助教學。

4、說學法

我認為教師教給學生學法,正是實現葉聖陶老先生提出的:“凡為教者必期於達到不教的目標”。而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我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質疑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指導,採用了主體思維法、小組討論法及反饋練習法。

在指導過程中,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積極性,然後根據一系列緊扣教學的問題,使學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並在課文賞析後完成課後問題進行鞏固。使學生從感知到理解,從感性到理性,從學會到會學,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

5、反饋調控措施

根據我所授課班級學生底子薄、認知水平低、自覺性差的現狀,我估計學生可能會在“品秋”“寫秋”環節中出現困難,這時教師可根據當時的情況,就出現困難的環節,以對話的方式談談自己的看法,拉進師生距離,啟發、引導學生髮散思維,更好的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過程

這節課我是按“引秋--誦秋--品秋--寫秋”進行教學的。其中我把教學重點突出在“誦秋”環節;在“品秋”環節中突破本課的教學難點。

(一)引秋(2分鐘)

教師給學生們展示秋天的風景圖片,請學生說說看了圖片,想到了什麼?有什麼感受?由此創設情景匯入。(出示課題)

設計意圖:輕鬆的心情利於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感受進入課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慾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觀察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二)誦秋(8分鐘)

本環節以讀為主,使學生對文中所描繪的“秋”有個總體印象。

一、 初讀課文,劃出文中的生字、詞。

二、 教師範讀,學生劃出朗讀節奏、分辨朗讀語氣、語調。

三、 學生自讀與賽讀,並在學生中互評,教師給予適當的鼓勵。

四、 請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詩節朗讀,也可找出你認為詩中用得好的詞語,做適當的批註,並與同學交流。教師也可找出自己喜歡的詩句、詞語與學生進行交流,對學生加以引導。

設計意圖:這樣就能使學生入景、入情的感知課文內容。使學生在初步掌握朗讀技巧,培養語感的同時,還能夠掌握精讀的方法、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的方法和習慣,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注重了對學生智力素養中注意力的培養,使學生的認知能力以及非智力素質中的興趣與情感得以提升,鍛鍊學生的自信心。同時也突出了本課的教學重點。

(三)品秋(20分鐘)

在此環節中,學生組成小組,主要圍繞教師給出的三個問題討論、質疑,探究全詩。

①找出每節詩的點睛之句。

②詩中刻畫了幾幅圖景,請分別給它們命上整齊、漂亮的名字。

(教師根據學生的討論發言,板書。)

③這首詩創造出了一種什麼樣的氛圍?

(歸結出詩文的特點並板書出來。)

設計意圖:本環節以學生討論為主,教師輔助引導為輔,使學生能夠很好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教學目標中的能力目標得以實現。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精神,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這實際上也是教給學生一種閱讀的方法,在學生的領悟能力得到鍛鍊的同時,檢測了學生的思維品質,語言的歸納、整合能力,並使之得以提高。把學生對詩的理解上升到了一個高度。

請學生仔細聆聽詩人的深情絮語(教師有感情的朗讀),展開想象的翅膀,看看在自己的頭腦中形成了怎樣的畫面,並把它描繪出來。

設計意圖:這是對本課知識掌握情況的反饋。教師可以通過學生描繪的圖景,瞭解到學生對詩文的理解程度,若學生理解有不足之處,教師可以自己頭腦中的圖景加以引導。這不但培養了學生的聯想與想象能力、口頭表達能力,還使學生感悟到詩的意境美,以突破本課教學的難點。

(四)寫秋(15分鐘)

這個環節著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與情感態度兩方面的語文素養。

1、請學生根據自己的認識,也以“秋天”為題寫一首小詩或畫一幅畫。並給大家展示出來。

設計意圖:根據“閱讀最近發展區”的原理,進行知識的遷移訓練,注重語文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養成一種關注自然、體驗自然和發現美的習慣。也可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和思想觀念。體現了教學目標中的能力目標。

2、請同學們一起歌唱秋天(試背)

設計意圖:教師可在學生試背過程中,在此出示與詩文有關的圖片,讓學生邊看圖片邊回憶詩文,進行背誦。這可以使學生智力素質中的記憶力得到鍛鍊,同時也可掌握一種理解記憶的方法。在朗讀以及理解的基礎上背誦,達到了教學目標中的認知目標。

3、佈置作業:①查詢描寫秋天的詩歌、名句。

設計意圖:在積累字詞句篇的同時,鍛鍊了學生篩選、查詢資料的能力。

②完成課後“研討與練習”三:比較《秋天》與《秋景》,說說兩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麼異同。

設計意圖:這是對學生本課所學知識的驗收以及培養學生思維方面的拓展與延伸。

(五)、板書(略)

在這節課的授課過程中,我能夠擯棄傳統教學中以教師分析、講授詩歌意境為主的做法,積極嘗試用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創設校本例項及校本意境,儘量使課堂充滿活力,把課堂還給孩子,積極努力嘗試調動學生的能動性。讓孩子們在學習中互相合作,共同探討直至最後能獨立品詩、寫詩或作畫,以突出語文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同時我認為這也體現了與其他相關學科之間的滲透。讓孩子們通過讀詩來感悟生活,通過聯絡生活,更好的品味詩意,領悟意境,我認為這充分體現出了語文的人文性,為孩子營造了一個“大語文”的氛圍。

國小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植物媽媽有辦法》是六年制國小語文課標實驗教材第三冊第三篇課文。這是一首詩歌,介紹植物用什麼方法傳播種子的常識。全詩共五節,第一節提出問題,第二、三、四節結構相似,分別介紹了蒲公英、蒼耳、豌豆傳播種子的方法。

詩歌語言生動形象,簡潔明快,富有節奏感,讀起來朗朗上口。

二、教學目標:

依據本組課文訓練的主要意圖和學生的實際,確定課文的教學目標如下:

(1) 知識與能力: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 過程與方法:圍繞課題,質疑學文,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養成仔細觀察的習慣。培養觀察興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有關植物傳播種子方面的知識,

教學難點是:培養學生觀察事物的興趣。

四、 教學策略

課標指出:語文課要以人為本,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為體現這些新的理念,實現既定目標;同時也為體現新課標中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三個維度的統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時,我遵循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以學生為主體,讓每個人有嘗試的機會和自主選擇的權利,通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面對面地聽、說、讀、問、評、議等去實現,堅持把“讀”的訓練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中,並配以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力求取得最好的教學效果。

五、說教學設計:

為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教學。

(一)情景匯入,誘發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三)賞讀課文,入情悟趣,

(四)深化內容,拓展延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上課伊始,學生觀看有關植物的影片,我聲情並茂地作介紹,把學生帶到植物的世界中去,植物的孩子沒長腳也沒有翅膀,怎樣才能到四面八方去呢?通過質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揭示課題《植物媽媽有辦法》。讀了課題,你有什麼感興趣的問題想提出來嗎?充分調動學生的熱情,為下一步的讀書探究打下基礎。

學生自由讀課文,藉助拼音讀準字音,做到不加字、掉字、將自己感興趣的小節多讀幾遍,思考:課文講了哪幾位植物媽媽?在書上把它們畫下來,以訓練學生邊讀邊想的好習慣,

新課標提出:國小語文教學,應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使他們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在這個教學步驟中,我以課堂為主陣地,始終將“分組討論,合作交流,讀中理解”作為一種啟用課堂資訊交流的有效方式。在學生整體感知全文後,我導學第二小節,課件出示降落傘,“看,這降落傘多美呀!有了它,蒲公英媽媽就能*它傳播種子了。”再演示課件,風輕輕一吹,降落傘一個接一個出發的情景,理解“紛紛”一詞,蒲公英的孩子多快樂呀!讓學生美美地把這一節讀出來,學生練讀,我再指導讀,“蒲公英**的辦法怎麼樣”?指導學生再看畫面,抽生誇一誇,再隨意地加上動作,表情站起來讀,為學生營造一個輕鬆快樂的學習氛圍。

分小組合作學生自己喜歡的小節,喜歡蒼耳的就學習第三節,喜歡豌豆媽媽就學習第四節。我出示學習方法。(1)讀一讀課文,(2)說一說辦法(3)演一演情景(4)誇一誇媽媽。然後全班交流,師生共同質疑,我把課前採集的蒼耳種子實物讓學生摸一摸,體會蒼耳佈滿刺的外殼。再用課件演示鎧甲掛住動物皮毛這一動作,讓學生體會這一辦法的有趣,再讓學生用朗讀把它表達出來。學生自由讀,我抽讀,分小組比賽讀,使每一個人都有參與的權利。同桌練習說一說“蒲公英媽媽,蒼耳媽媽,豌豆媽媽*什麼傳播種子”。以達到訓練全班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目的。

我小結:

蒲公英媽媽*風吹,蒼耳媽媽*動物的皮毛帶,豌豆媽媽*太陽晒傳播種子。

植物媽媽傳播種子還有哪些辦法?讓我們一起去野外觀察吧!我課件顯示美麗的草原、田野、樹林等。抽生像課文那樣誇一誇這些植物媽媽。再把它寫出來,以此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能力和語言文字訓練的能

六、說板書:

  蒲公英

  風

  蒼 耳

  動物皮毛帶

  豌 豆

  太陽晒

國小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遼師版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我是“大”學生了,第三課《珍惜時間》。這一單元分為三個主題活動:我懂事了、我與小夥伴、珍惜時間。在學習生活中能夠珍惜時間,合理地安排時間,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學生在校園中雖然已經生活了三年,養成了一定的學習和生活習慣,但是對於自己的學習和作息時間不能自覺、合理的安排,常常出現拖拉、浪費的情況,對於時間沒有概念和認識,不懂得時間的寶貴。

《品德與社會》所要學習的道德規範、社會知識、生活常識等都是從生活中來的,因此,他的教學內容和教育形式都必須貼近孩子的生活,反映他們的需要。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將教學內容整合成3個部分:感受一分鐘的長短、體會時間的寶貴、學會合理利用時間。每個教學環節都從生活的實際需要出發,從內容上體現了源於生活的理念。在認真鑽研新課標和教材後,我設定了以下3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知道只有珍惜時間才能提高學習、做事的效率,學會制定學習計劃,並能夠嚴格地按照自己的計劃去做。

2、方法與過程:通過直觀感受、激趣遊戲、小組交流、辨析討論等教學活動,使學生知道時間是寶貴的,懂得珍惜時間的意義。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珍惜時間,合理利用時間,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重點:感受在生活中時間的寶貴。

難點:學會合理安排時間。

二、說教學方法

(一)說教法

教師應當擁有講授不同內容,訓練不同專案,攻克不同難點的眾多教學方法,才以遊刃有餘,從容施教。根據本課教學內容,我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談話法、直觀教學法、辨析討論法、激趣遊戲法等。為使學生感受時間的寶貴激發學生珍惜時間的願望。我採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加深學生的感受,攻克重點,提高教學的效果。

(二)說學法

教會學生學會學習時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學生獲得知識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教學中我很重視讓學生主動參與互相學習,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在相容並舉中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性、發展性、創造性,從而達到激發興趣、理解陶情、啟迪心智、感悟積澱的四重境界。學法有自主探究法、交流法、觀察法、情感體驗法。加深學生對時間寶貴的認識,使學生懂得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教學目的。

三、說教學過程: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指出:“兒童的品德和社會性源於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兒童的現實生活對其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具有特殊的價值。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必須貼近兒童的生活,反映兒童的需要,引導他們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因此,本節課的設計緊密聯絡學生生活實際,通過學習者自身的生活經驗來學習,在生活中學習生活,學習知識,切實增強課堂實效性。

(一) 情境匯入,體會時間的寶貴。

根據學生喜歡遊戲,樂於競賽的特點,上課開始讓學生在一分鐘的自由活動中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然後及時總結,發現有的學生做了有意義的事,而有的同學什麼也沒有做。老師提問:你認為一分鐘時間長嗎?從而引出一分鐘資料庫,通過資料庫使學生知道如果珍惜時間一分鐘可以做許多有意義的事,最後讓學生再一次在一分鐘做喜歡的事,並暢談感受。教師總結,揭示課題:《珍惜時間》

(二) 創設情境,感受時間寶貴。

對於孩子們來說,他們的學習過程本身就是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那麼讓他們通過生活主動學習就需要我們去精心設計,共同營造。

我營造了醫院裡的醫生搶救病人、遊戲中小夥伴激烈的競賽等情景,讓學生感受時間的寶貴,知道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勝利、時間就是知識和金錢等等。並讓學生自己總結交流時間對於生活中自己的意義。

(三) 深入感知時間寶貴,合理安排時間。

兒童的生活是課程學習的基礎,因此,在本課設計中我注重讓學生在走近生活的過程中獲得精神的體驗,在迴歸生活的過程中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首先讓學生判斷一些同學的做法是否合理,這樣安排時間會有什麼後果,你有什麼合理安排的方法告訴他們。然後,請學生自己制定出每天回家後的時間安排,並在小組中交流。並鼓勵學生珍惜時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 總結昇華,延伸課題。

最後一個環節是總結昇華的環節,教師為學生設計精美的書籤,並啟發學生寫出自己收集到的時間格言。

國小說課稿 篇5

我說課的內容是快樂英語第一冊第十七課,本課是功能型的交際型的交際訓練課,我藉助“任務型”教學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將聽、說、玩、演、唱融於一體,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願望,使學生通過合作學習體驗榮譽感和成就感從而樹立自信心,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形成初步用英語進行簡單日常交際的能力。

根據新課程標準和大綱提出的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和具體要求,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我將本課教學目標設計如下:

知識目標:能掌握本課句型Are you Number ×? Are you from×? I am from ×.

能力目標:

1、根據情境說出句子。

2、在情境下進行簡單的英語交流和表演。

情感目標: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有興趣聽、說英語、做遊戲,敢於開口,教育學生注意培養多方面的興趣愛好,大膽參與各種競賽活動。

結合教學目標的要求,我把本課的重難點設定為

1、在生活中學習運用Are you Number ×? Are you from×?

2、流利運用England、 America等國家名與不同的城市名。

本課採用的教學方法有情境教學法、鼓勵法、直接法。

根據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的教學過程來實現:

Step1、 課前熱身

一首Are you Linda? 師生互動,給學生創造了一個愉快的教學情境,既複習了Are you 句型和回答又渲染了課堂氣氛。

Step 2、新知呈現和操練

用直觀教具----- 大螢幕出示數字呈現number,然後讓學生“動”起來,快速數數找到自己的number,自然過渡到句型Are you Number ×?用美國國旗圖片呈現America,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和老師一起做文字遊戲,在邊說邊練的過程中新句型I am from America.就被學生掌握了。接著,大螢幕出示外教的照片呈現Are you from England? 後做耳語和捉迷藏遊戲操練了問句和回答。 ( 利用電教多媒體使課堂更加生動,直觀,圖文並茂,使學生能夠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學習。遊戲操練為國小生的英語學習帶來快樂,使枯燥、機械的句型操練變得生動,活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恰當的把遊戲引入課堂,寓教於樂。)

Step 3、鞏固運用

1、放錄音,學生聽音、指讀,培養生的聽說和認讀能力。

2、大擂臺賽操練,圍繞本課三個新句型說句子,學生分小組合作參與競賽,既增強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又培養了學生舉一反三運用句型的能力。

3、London bridge 遊戲學生邊唱邊玩,輸者還表演了本課的對話。

(本環節以競賽貫穿始終,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興趣來自好奇,教師給學生提供了各種實踐機會,讓他們參與表演,遊戲。這既符合兒童好動、好奇、表現欲強的年齡特點,同時也會進一步加強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