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國小生手抄報

學識都 人氣:1.69W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一本散文集,曾經作為中學生的教學素材。下面小編帶來的是朝花夕拾國小生手抄報,希望對你有幫助。

朝花夕拾國小生手抄報

  朝花夕拾國小生手抄報1

  朝花夕拾國小生手抄報2

  朝花夕拾國小生手抄報3

朝花夕拾國小生手抄報1

早上的花,傍晚來撿。這好比魯迅到了晚年,才回憶起自己的童年,既帶著自己的情感,也帶著對封建社會的批判。我無能對魯迅的文字細心揣摩,但《五猖會》卻能吸引我的目光,細細品讀之後,更是有了和初讀不一樣的體會。

當時,除了過年過節外,五猖會便是孩子們最盼望的。魯迅也是其中之一,但是卻被父親強制的要求背誦。

這種舊社會教育方式引起了我的沉思。

在現代社會難道就不存在這種現象嗎?這種現象又是怎麼樣產生的?

我很快便得出了答案。現代社會這種現象還是有的,而產生的原因,大多源自父母長輩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

舊社會教育方式,約束了孩子們的童年,禁錮住了他們的思想,過早灌輸社會理念,抹殺去了孩童的天性。而現代社會逐漸蔓延的教育方法,溺愛,更是令人髮指。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孩子沒見過世面,什麼都不懂,只會被有心人推進萬劫不復的深淵。一個過分嚴厲,另一個過分溺愛,這兩種中國式教育,顯然是教育界的一大通病。

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固然是好。但是隻注重結果,卻不在乎子女的感受,已經大錯特錯了。學習靠的是興趣,強制性學習可能會弄巧成拙,適得其反。放縱孩子,一個個小錯誤累積,將來走上不歸路的也是大有人在。

朝花夕拾如果能給更多人一個反思,那便是最好。孩子的天性不能被泯滅,教育不能是強制也不能是不作為。

其實,我更喜歡放羊式教育。

朝花夕拾國小生手抄報2

手捧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心中洋溢著童年時代的生活,品味著從字裡行間透露出年少輕狂時的童真,神思似乎也飄向了那份曾經屬於我們的逍遙日子。

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寫作《吶喊》《彷徨》的同時,魯迅先生還創作了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散文詩集《野草》。職業文學家、思想家、評論家、革命家。

魯迅先生創作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透露了年少的瘋狂時期,從中品味童真的樂趣。

百草園講述了的景物美,同時也表達了“我”貪玩、淘氣、有好奇心……種種的景物讓我感覺百草園的無窮樂趣。‘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裡去了’用了排比的手法,把百草園寫的有聲有色。及捕鳥的全過程,也寫出了雪後捕鳥的樂趣。

三味書屋講述了“我”對百草園的依戀,對三味書屋的反感。但是‘三味書屋後面也有一個花園,雖然小,但在那裡也可以爬上花壇去折臘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尋蟬蛻。最好的工作室捉了蒼蠅喂螞蟻,靜悄悄地沒有聲音’先生是本城中級反正,質樸,博學的人。但當我問“先生‘怪哉’這蟲,是怎麼一回事?……”先生似乎很不高興,連撒很難過還有怒氣。

《朝花夕拾》,帶我們去領略一下魯迅的童年,慢慢體會童年的'樂趣。瑣碎的記憶在《朝花夕拾》中重現,不一樣的年代,一樣的快樂,童年,惹人懷念啊!

朝花夕拾國小生手抄報3

《朝花夕拾》,顧名思義,是指早上的花雖然已凋謝,但在黃昏時仍然拾起來。本書記錄了魯迅回顧少時的故事,並借這些故事,間接諷刺當代社會的黑暗。

初讀《朝花夕拾》不覺得這像一本名著,反而覺得像是一個朋友在與你閒聊家常,原來這才是這本書的獨特之處。

說實話,讀完全書,我有一種莫明其妙的感覺,因為我讀完後,都不知道,它到底想說什麼。但是,裡面有一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我是能讀懂的,因為它是我們的一篇課文,老師也和我們探討了,魯迅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再把這種思想代入全文,似乎又能理解一點了。

於是,我懷著這樣的心情,重新領略的一下這本書,並在寫下這篇讀後感之前,又百度了一下這本書的寫作背景年“三一八”慘案後,魯迅寫了《紀念劉和珍君》等文,憤怒聲討反動政府的無恥行徑,遭到反動政府的迫害,不得不過起顛沛流離的生活。他曾先後避居山本醫院、德國醫院等處。儘管生活艱苦,還寫了不少的散文詩,它們後來與魯迅在慘案發生之前寫作的《狗貓鼠》《阿長與〈山海經〉》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

我最喜歡《狗貓鼠》這篇,雖然取了三個動物的名字,可我認為,它主要寫的是“貓”,在這篇文章裡,魯迅先生清算貓的罪行:第一,貓對自己捉到的獵物,總是盡情玩弄夠了,才吃下去;第二,它與獅虎同族,卻時而一副媚態;第三,它老在交配時嗥叫,令人心煩;第四,它吃了我小時候心愛的一隻小隱鼠。雖然後來證實並非貓所害,但“我”對貓是不會產生好感的,何況它後來確實吃了小兔子!這篇文章取了“貓”這樣一個型別,尖銳而又形象地諷刺了生活中與貓相似的人。

在讀朝花夕拾之間,我隨作者一起,回到“我”的童年時代,重新回味那些人和事,追憶以往的好友。然而,童年已離我們越來越遠,留下的只是些鮮活的印象,倒不如細讀一下《朝花夕拾》,和魯迅一起熱愛自然,嚮往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