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名言句子(精選290句)

學識都 人氣:9.99K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名言吧,巧用名言有助於我們正確對待學習、生活、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培養健康、有益的興趣愛好。名言的型別多樣,你所見過的名言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孔子名言句子(精選290句),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孔子名言句子(精選290句)

1、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2、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篤焉。故栽者培之,傾者覆之。

3、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

4、皆齊大夫。崔杼作亂,陳文子惡之,捐其四十匹馬,違而去之。

5、"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6、子曰:"有教無類。"

7、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8、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9、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10、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11、朝聞道,夕死可矣。

12、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13、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14、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5、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6、剛、毅、木、訥近仁。

1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18、剛、毅、木、訥近仁。

19、執德不弘,通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20、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21、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22、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

23、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24、訥於言而敏於行。

25、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26、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27、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28、君於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29、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0、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31、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32、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

33、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34、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35、賜也,女以予多學而知之者與?"對曰:"然,非與?"曰:"非也,予一以貫之。

36、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3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8、道不同,不相為謀。

39、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40、往昔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41、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也。

42、聽其言而觀其行。

43、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44、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45、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46、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47、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48、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

49、日月逝矣,歲不我與。

50、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51、知之為知之,是知也。

52、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53、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54、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

5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56、子曰: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57、子曰: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

58、子曰: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59、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

60、子曰:君於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61、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

62、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63、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64、逝,往也。言君子可使往視之耳,不肯自投從之。

65、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

66、不遷怒,不二過。

67、孔習相近也,性相遠也。

68、孔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69、放於利而行,多怨。

(衣帝)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

71、不知也;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

72、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73、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

74、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75、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76、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77、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78、己所不欲,匆施於人。

79、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80、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81、闢如天地之無不持載,無不覆幬,闢如四時之錯行,如日月之代明。

82、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

83、禍福將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誠如神。

84、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85、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86、德不孤,必有鄰。

87、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88、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89、不遷怒,不二過。

90、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巽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91、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92、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93、與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94、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95、子曰: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96、父母,唯其疾之憂。

97、食夫稻,衣夫錦,於汝安乎?

98、言必誠信,行必忠正。

99、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100、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101、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孔子 《論語》

102、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 在鬥 ;及其 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孔丘 《論語.季氏》

10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 《論語》

104、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 ——孔丘 《論語》

105、芝蘭生於幽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 ——孔丘

106、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孔子 《論語》

107、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孔子 《論語》

108、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孔子 《論語》

109、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孔子 《論語》

11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 《論語》

111、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 心所 欲不逾 矩。 ——孔子 《論語》

112、朝聞道,夕死可矣。 ——孔子 《論語》

11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丘 《論語·衛靈公》

114、言必信,行必果。 ——孔子

115、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孔 子 《論語 》

116、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 《論語》

11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孔子 《論語》

118、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知者動,仁者靜; 知者樂,仁者壽。 ——孔子 《論語》

119、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 《論語》

120、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孔子 《論語》

121、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孔子 《論語》

122、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孔子 《論語》

123、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孔子 《論語》

124、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孔子

125、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26、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

127、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128、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129、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130、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131、子路問事君。子日:勿欺也,而犯之。

132、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幹盟,兵不逼好。

133、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134、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135、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136、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137、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徵之矣。

138、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

139、三日不讀書,便覺面目可憎,語言無味。

140、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141、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142、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143、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144、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14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146、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147、執德不弘,通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148、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149、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150、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51、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152、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153、犁牛之子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

154、放於利而行,多怨。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155、孔子說:君子有九個想法:觀看和思考清楚,聽力和思維,思維和溫暖的顏色,考慮外觀,榮譽的思考,思考的忠誠,思考,思考的尊重,懷疑的思維,思維的困難,思維的公義。

156、知者樂水,仁者樂山。懂的人感動,善的人安靜,懂的人快樂,善的人長久。

157、見好皆達,見不好如探湯。

158、氣要忘記飯,樂要忘記愁,不知道老了會不會雲來。

159、子的四種教導:誠實和信實。

160、它知道自己有多蠢,就有多蠢。

161、生活而不改變就是生活。

162、三連,必有我嚴老師。選擇好的,然後跟隨它;選擇壞的,然後改變它。

163、孔子說:“君子自求多福,小人自求多福。”

164、敏感而好學,問心無愧,帶著那份文字。

165、不要害怕知道,但要知道。

166、孔子說:“古人不作聲,羞恥也不作聲。”

167、溫故而知新,可以當老師。

168、孔子說:“君子要言之遲,行之快。”

169、學而不思則罔;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70、紳士是坦率的,小人是長的。

171、生氣,難道不是一個有德之士嗎?

172、兒子絕對四:不意,不一定,不實,不我。

173、一個學者不能沒有恆心。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認為仁慈已經發揮了作用不是很沉重嗎?死後,不太遠?

174、三支軍隊可以帶走指揮官,但普通人不能帶走意志。

175、默默而知,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是我在哉。

176、孔子曰:虎之鋒何,死而無悔,盡其所能。吞吃勸戒的,也必懼怕。

177、歲月老了冷,才知松柏凋零後也。

178、不是在他的位置上,不是在他的政治上。

179、看看它們是什麼,看看它們是什麼,看看它們是什麼。男人有多瘦?男人有多瘦?

180、紳士不尋找食物,紳士不擔心道路。

181、老年人放鬆,朋友們相信,年輕人放鬆。

182、君子使人美麗,但不使人邪惡。

183、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

184、己所不欲,匆施於人。

185、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孔子

186、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乎?

187、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188、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189、道不同,不相為謀。

19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191、不學禮,無以立。

192、禮之用,和為貴。

193、聽其言而觀其行。

194、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195、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196、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197、君於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198、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199、與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200、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201、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202、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203、過,則匆憚改。

204、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205、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206、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207、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208、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209、不遷怒,不二過。

210、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211、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己,不亦遠乎?

212、執德不弘,通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213、子曰:不遷怒,不二過。 ——孔子

2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

215、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乎? ——孔子

216、學而不思則惘。 ——孔子

217、不學禮,無以立。 ——孔子

218、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孔子

219、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孔子

220、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孔子

221、孔子曰: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孔子

222、孔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孔子

223、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孔子

224、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孔子

225、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孔子

226、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摘孔子《論語》、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孔子

227、孔子曰:習相近也,性相遠也。 ——孔子

228、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孔子

229、孔子曰: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孔子

230、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守。 ——孔子

231、子曰:不學禮,無以立。 ——孔子

232、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也。 ——孔子

233、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孔子《論語》

234、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35、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236、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孔子《論語》

237、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孔子《論語》

238、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

239、既往不咎。既往不咎。春秋孔子《論語八佾》。咎(jiù舊):責備。本句大意是:以往的過錯,不必再追究責備了。這一句表現了為人處事的寬厚態度,今天仍常引用,但只適用於已經認識並已改正的一般錯誤。如果是嚴重錯誤,或本人犯了錯誤並未認識,並來改正,仍是應該追究的.這樣才能做到“懲前毖後,治病鞭人”。 《論語八佾》

240、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 ——孔子

241、子謂於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242、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

243、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孔子《論語》

244、有教無類。有教無類。見《論語衛靈公》載孔子語。類:類別,區別。本句大意是:施行教育不分類別,人人都應該有受教育的權利。~是孔子重要的教育思想之一,具有濃郁的民主色彩。在我國古代等級制度森嚴的政治條件下,能夠提出~的口號,不分社會地位,不論任何資歷,廣泛施行教育,的確難能可貴。 《論語衛靈公》

245、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論語》

246、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247、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孔子《論語》

248、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孔丘

249、過則勿憚改。過則勿憚改。春秋孔子《論語學而》載孔子語。憚(dàn旦):害怕。本句大意是:有了過錯不要怕改正。正因為人不能無過,所以古人對改過諄諄教導,這些有益的古訓,後人自應牢記。 《論語學而》

250、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251、大言不慚。大言不慚。春秋孔子《論語憲問》宋朱熹《四書集註論語憲問》注語。本句大意是:說大話而不感到羞愧。說大話而心安理得,不知羞愧,可見此人喜歡自吹自擂,毫無自知之明。他們的大話只是在口頭上說說而已,根本不準備去實踐。現在~已成為常用的成語,用以譏諷那些喜歡吹牛而又不知臉紅的人。 《論語憲問》

252、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孔子《論語》

253、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25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孔子《論語》

255、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孔子《論語為政》因:根據;材:資質;施:施加;教:教育。指標對學習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體情況進行不同的教育。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發展。 《論語為政》

256、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孔子《論語》

257、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258、知及之,仁能守之,莊以蒞之,動之不以禮,未善也。

259、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孔子《論語》

260、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孔子《論語》

261、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262、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63、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孔子《論語》

264、不念舊惡。不念舊惡。春秋孔子《論語公冶長》。本句大意是:不計較別人過去的劣跡。這句表現出孔子仁慈、寬容、大度的道德觀。只有“不念舊怒”.才能拋開宿怨,一切向前看;只有“不念舊惡”,才能在新的基礎上團結起來,搞好事業。可用以形容胸懷開闊豁達,不斤斤計較。 《論語公冶長》

265、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孔子《論語》

266、剛毅木訥近仁。

267、本站不保證該使用者上傳的文件完整性,不預覽、不比對內容而直接下載產生的反悔問題本站不予受理。

268、不在那個位置上,就不要想那個位置上的事。

269、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孔子《論語》

270、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無也。 ——孔子《論語》

271、苛政猛於虎。苛政猛於虎。西漢戴聖《禮記檀弓下》引孔子語苛統治者的苛刻統治比吃人的老虎還要凶惡暴虐。政,指統治階級對人民進行殘酷壓迫剝削的統治,包括政令、賦稅等。 《禮記檀弓下》

272、不學禮,無以立。

273、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274、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孔子《論語》

275、知恥近乎勇。知恥近乎勇。 《禮記中庸》字面意思:知道羞恥就接近勇敢了。儒家所說的“知恥近乎勇”的勇是勇於改過。這裡把羞恥和勇敢等同起來,意思是要人知道羞恥並勇於改過是一種值得推崇,誇耀的品質。是對知羞改過的人的這種行為的讚賞。 《禮記中庸》

276、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277、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孔子《論語》

278、辭達而已矣。辭達而已矣。春秋孔子《論語衛靈公》言辭只要能表達意思就行了。辭:要說的話,達:表達到位《論語衛靈公》

279、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論語》

280、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孔子《論語》

281、不患貧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孔丘

282、無為而治。無為而治。春秋孔子《論語衛靈公》無為:道家所指順應自然變化之意;治:治理。順應自然變化不妄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當政的時候,沿襲堯的主張,不做絲毫改變。後泛指以德化民。 《論語衛靈公》

283、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於君。事兄悌,故順可移於長。居家理,故治可移於官。是以行成於內,而名立於後世矣。 ——孔子《孝經》

284、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285、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286、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287、不貳過。不貳過。孔子《論語.雍也》犯過的錯誤不再重犯。 《論語雍也》

288、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289、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孔子《論語》

290、一個人的內在質樸勝過外在的文采就會粗野,文采勝過質樸就會浮華。只有文采和質樸配合恰當,才是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