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名人故事:陶行知

學識都 人氣:1.17W

教育家名人故事:陶行知1

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縣人,我國近代人民教育家。1914年畢業於金陵大學,後赴美留學。1917年回國後推行平民教育,認為“教育是共和國的保障”,並把畢生精力投入到了教育中。

教育家名人故事:陶行知

格言:人生天地間,各自有稟賦。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

陶行知在擔任一所學校校長時,一次,他看到學生王友用泥塊砸同學,當即制止,讓他放學後到校長室。

陶行知來到校長室,王友已等在門口準備挨訓了。沒想到陶行知卻給了他一顆糖,並說:“這是獎給你的,因為你很準時,我卻遲到了。”王友驚疑地瞪大了眼睛。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顆糖對王友說:“這第二顆糖也是獎給你的,因為我不讓你再打人時,你立即就停止了。”

陶行知又掏出了第三顆糖:“我調查過了,你砸的那些男生,是因為他們不遵守遊戲規則,欺負女生;你砸他們,說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壞人作鬥爭的勇氣,應該獎勵你啊!”王友感動極了,哭著說:“陶校長,你打我兩下吧!我錯了,我砸的不是壞人,是自己的同學……”

知這時笑了,馬上掏出第四顆糖:因為你正確地認識錯誤,我再獎勵你一顆糖……我的糖分完了,我們的談話也結束了。”

是呀,教育家陶行知的事例能帶給我們什麼啟示呢?

教育家名人故事:陶行知2

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漢大學演講。

他走上講臺,不慌不忙地從箱子裡拿出一隻大公雞。臺下的聽眾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幹什麼。陶先生從容不迫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後按住公雞的頭,強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雞隻叫不吃。

怎麼才能讓公雞吃米呢?他掰開公雞的嘴,把米硬往雞的嘴裡塞。大公雞拼命掙扎,還是不肯吃。陶先生輕輕地鬆開手,把雞放在桌子上,自己後退了幾步,大公雞自己就開始吃起米來。

這時陶先生開始演講:“我認為,教育就像餵雞一樣。先生強迫學生去學習,把知識硬灌給他,他是不情願學的'。即使學也是食而不化,過不了多久,他還是會把知識還給先生的。但是如果讓他自由地學習,充分發揮他的主觀能動性,那效果一定好得多!”

臺下一時間掌聲雷動,為陶先生形象的演講開場白叫好。

教育家名人故事:陶行知3

1938年,陶行知應邀在武漢大學演講。那天,大禮堂裡擠得滿滿當當的,不僅本校師生蜂擁而至,就連附近學校的師生和各界人士都聞訊趕來,欲睹他的風采。

在眾人的熱烈掌聲中,只見陶行知不慌不忙地夾著一個皮包走上了講臺,目光先向全場掃視了一遍,只見大家屏息凝神等他開口說話。臺下,有的人還開啟速記本,準備把陶行知講的每一句話都記錄下來。出乎大家意料的是,陶行知從包裡抓出一隻又叫又跳的大公雞,這個情景讓臺下的聽眾目瞪口呆,不知他葫蘆裡賣的什麼藥。接著,陶行知又從口袋裡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他左手按住雞的頭,逼它吃米,公雞扭著頭不肯吃,他又掰開雞的嘴,把米硬塞進去,公雞仍然掙扎著不肯吃。最後,他鬆開手,把公雞輕輕放在桌子上,自己後退幾步,只見大公雞抖了抖翅膀,伸頭四處張望了一下,便從容地低下頭吃起米來。

這時,陶行知說話了:“各位,你們都看到了吧。你逼雞吃米,或者把米硬塞到它的嘴裡,它都不肯吃。但是,如果你換一種方式,讓它自由自在,它就會主動地自己去吃米。”隨後,他又加重語氣說:“我認為,教育就跟餵雞一樣。先生強迫學生去學習,把知識硬灌給他們,他們是不情願學的,即使去學也是食而不化,過不了多久,他還會把知識還給先生的。但是,如果讓學生主動去學習,充分發揮他的主觀能動性,那麼,效果一定會好得多!”陶行知講完,把公雞裝進皮包,又向大家鞠了一躬,說:“我的話講完了。”便退下場去了。

聽眾們一時都呆愣在了原地,還沒有反應過來,但是隻過了一會兒,會場上便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很多人邊鼓掌邊喊:“好!陶先生講得好!講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