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名人故事:宮崎駿的動畫人生

學識都 人氣:7.96K

【導語】在漫漫歷史長河中,總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有著精深的智慧,遠大的抱負,無比堅強的毅力。他們為社會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為後世的人們作出了表率,對後世有著深遠的影響。本文精選了關於名人故事的相關文章,歡迎大家分享轉載!

經典名人故事:宮崎駿的動畫人生

之前,宮崎駿在《起風了》公映後表示將會隱退,他會在“起風了”之後隨風而逝嗎?我們是否還會像前幾次一樣,在就要淡忘的時候,又驚異地發覺,風起處有人側身相向走來,他正是那個我們熟悉的擁有動畫般人生的“資深少年”……

幼稚

在同事的眼裡,72歲的宮崎駿有時孩子似的,會做出很多幼稚的事。

吉卜力的員工利用午休時間在公司前院玩投接球,只要有宮崎駿加入,原本屬於成年人的休閒遊戲,就瞬間演變成只會發生在國小二年級門口的少年戰役。就像期待雙殺的二壘手一樣,宮崎駿一接到球就快速回傳,速度快得讓人措手不及。

公司有新人加入,大家圍上去打探面試時宮崎駿問了什麼問題,有沒有刁難,結果新人笑著說:“宮崎先生真是大好人!他確實提問了我很多,可他幾乎接著又都幫我說了。”

還有網友歷數他諸多“長不大”的證據。不願過馬路。每到一座陌生的城市,他都會獨自散步,而到了路口,他總是會選擇右轉。他會幼稚地對空屋子問好。如果有人問他在和誰說話,他會回答:“家裡人。他們一直都在呢。”據說每天工作之前,他會把一條長椅抬到工作室門前,放上“請隨便坐”的小牌子,然後從窗子裡偷看會有什麼人來坐這把椅子。一把年紀的宮崎駿還被爆料常在下班路上數公車,假如數不夠一定的數量,他還會變得焦慮:“唉,今天怎麼不夠呢?”朋友死後都已經火化了,宮崎駿總覺得他還在醫院裡躺著,於是就去探望,先在重症監護室門口轉悠,還怕自動門會夾到人家,特意開著半扇門……

在日本文藝界,存在著一條不成文的宮崎駿守則——不簽名。是的,即使在拍出《幽靈公主》《千與千尋》這樣屢獲大獎的影片後,當現場熱情的觀眾圍攏過來嚮導演宮崎駿歡呼時,他也只是禮貌地笑笑,同時禮貌地拒絕為任何人簽名。

事實上,不簽名並不是他動畫生涯一開始就設定的規矩。他的簽名在很多地方被明碼出售,標價從30萬日元到50萬日元不等。這位大導演由此傷感地發覺,每每簇擁著他的熱情另有其他未可言說的源頭,遂放下了簽字筆。

當然,宮崎守則也有例外。日本大海嘯發生後,宮崎駿北上探望還身處災區的那些家庭和孩子。此行中他破例應下了幾乎所有簽名的請託,並且毫不在意大家轉手標價牟利,甚至還期待他們能賣上個好價錢,可以緩一時之急。

憂鬱

宮崎駿的動畫世界永遠以少女為主角,總是在聊環保理念,大人們在那裡消遁了。因為在宮崎駿看來,大人常常是孩子們憂鬱的源頭。

宮崎駿的少女主角代表作毫無疑問是1984年的《風之谷》。談到為何不把娜烏西卡這個強力戰士設計成男性,宮崎駿的回答是:“男性過於好鬥,娜烏西卡顯然不能那麼膚淺。”這句話自此成了宮崎駿作品的標籤,除了《天空之城》等少數幾部作品,宮崎駿的大部分作品,都在講述一個小女孩如何帶著純真抵抗世界的'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龍貓等一系列經典形象證明,宮崎駿的作品從來不乏想象力,但他筆下的主角始終都是相貌普通、能力一般的尋常角色。宮崎駿自己解釋說:“這樣做的目的是,孩子們看完片子後會相信這個故事,因為主角跟他們一樣,都是普通人。”

宮崎駿的母親溫婉美麗,性格堅韌又知書達理。遺憾的是,宮崎駿6歲的時候,母親就罹患肺結核病倒了。醫療條件的限制,導致結核病菌侵入脊髓,母親連站立都很困難,從此便臥病在床。幼小的宮崎駿總是趴在病榻前求母親背一揹他,母親總是嘆息一聲。從來沒有被母親背過,這也成了他一生最大的遺憾之一。

同樣缺失的還有對父親的正常感受。二戰期間,宮崎駿的伯父經營著一家飛機工廠,宮崎駿的父親擔任工廠主管。在宮崎駿眼中,父親是一輩子都沒說過像樣話的人,而且是一個公開宣告不想上戰場,卻又因為戰爭而致富的男人,這讓少年宮崎駿尤為自卑。更讓他難堪的是,父親以前成天在女人堆裡打滾,母親去世後他還常把不光彩的事拿出來炫耀,甚至年過七十依然常去酒家尋歡。

於是,動畫成了宮崎駿的甲殼,他龜縮其中,幻想著溫暖和摯愛的不期而至。少年時期的宮崎駿最大的愛好是畫靜物,而他最常接觸的物件就是飛機。所以很好理解,漫畫和飛機這兩個原本風馬牛不相及的名詞,為何會成為他日後割捨不掉的情結。

早在大學時代,宮崎駿便表現出對漫畫的驚人迷戀。當然,漫畫生涯對宮崎駿最大的影響,就是讓他崇尚2D手繪動畫的製作。《懸崖上的金魚姬》全片共使用17萬幅手繪圖,由70名員工合力花費一年半時間完成。現在你總能理解,為何宮崎駿導演的作品總是創作奇慢了吧。

至於對飛機乃至飛行器的沉溺,就相對比較直觀了。吉卜力工作室的名字,便源於二戰時期一款義大利偵察機。而《紅豬》《天空之城》《哈爾的移動城堡》等片,都毫不避嫌地表達了宮崎駿本人赤裸的飛行情結。

血氣

72歲的宮崎駿有著12歲少年的血氣。

他對這世上的不義充滿鄙視。2003年3月,《千與千尋》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長片獎,但執拗的宮崎駿拒絕出席頒獎禮。他給《時代》週刊記者的回覆稱:“我不想參觀一個肆意轟炸伊拉克的國家。”

另外,針對近期日本國內甚囂塵上的修憲言論,他也撰寫長文表示反對。

所以,不要被宮崎駿溫暖的作品給騙了,他本人可不是那種笑眯眯的和藹老人。《哈爾的移動城堡》在北美上映前後,老人家隨便找了個理由,便全程缺席宣傳。算是他藝術人生頂點的《千與千尋》,當年上映時得到了首相的捧場,但回過頭,宮崎駿一點面子都不給,公開批評人家當眾唸錯字的糗事。

採訪宮崎駿也不是一件易事,因為他很少接受採訪,而且總是能夠弄得采訪者灰頭土臉。曾經有記者想拍馬屁,在採訪過程中表示,自己和孩子一遍遍看他的動畫,結果被宮崎駿一頓批評:“看我的片子最好不要超過兩遍,孩子花太多的時間在電影上不是好事,這會讓他們忽略現實世界。”

這就是宮崎駿。每當你要淡忘他時,他卻拿出讓你驚詫的作品;每當眾人顧左右而言他時,他卻直抒胸臆,字字如金。文人常無行,宮崎駿釐清了作為良知守護人的知識分子與墨客文人的色差,這也是我們更喜歡他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