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都>好好學習>考研>

華東師大近日舉辦中國首批博士與研究生座談會

學識都 人氣:3.09W


  據《新聞晚報》報道,在新中國首批博士學位頒發30週年之際,華東師大昨天召開了“學問人生紀念中國首批博士學位頒發30週年專題座談會”,首批18名博士中的11人與當代研究生現場座談,從博士生水平是否下滑到就業問題,從“你幸福嗎”到“中國夢”,老博士們的人生經歷給了今天的碩士、博士生們諸多啟示。

  博士生水平降低但尖端沒變
  新中國首批博士只有18人,而今天一所高校一個院系的博士生都不止18人,2012年全國博士畢業生高達6萬人。從18到6萬,這表明中國的博士生教育過於“注水”,博士生學術水平普遍降低嗎?這個話題也引起了在場老博士們的興趣,他們當中的不少人都在帶博士生。
  教授、中科院院士洪家興說,30年來,我們已經有了一套很完整的培養研究生的制度。“林子大了,鳥當然就多了。”如果簡單地從國內拿一個博士生出來和一所美國的博士生做比較,是不好比的,從統計意義上說,水平總體還是可以的,“拿優秀博士論文來說,我的感覺是,十多年前好像還是評得比較合理,只是最近幾年非學術成分多了一點。這些優秀博士論文當中有許多都是水平很高的,復旦的一名學生畢業之後,就被直接聘為教授,川大就是看中了他的高水平論文。”
  老博士們普遍認為,博士的平均水平肯定是降低了,但是尖端的部分沒有變化,“原來有多高現在還是多高,就像金字塔一樣。以前的"金字塔"比較小,現在的"金字塔"很龐大,最上面的一塊質量還是有保證的。”

  在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獲得博士學位後一直留所工作的馬中騏表示,在中國找一些博士水平很低的例子是很容易的事,但這並不是說博士生水平都很低。在他看來,現在的學生好的是真好,是前幾年或幾十年前的學生不能比的。“這麼多的學生裡面確實有些差的,在媒體報道之後,大家好像覺得博士水平普遍很差,實際上不太符合事實。”
  另外,中外的人才觀也不一樣,在國外博士生就業也未必專業對口,“50個學生來聽物理課,為什麼畢業之後都要懂物理呢?”馬中騏說,學了物理方法之後搞金融也很好,50個人裡有一兩個人確實對物理有興趣,最後搞物理研究也很好。學完以後有的人是分層次的,有的人學了方法乾點別的也能做出大的成績,有的人對物理有興趣繼續搞下去,對於博士水平的評價應該有這樣的觀點。

  搞科學最重要是自己感興趣
  在座談會現場,有學生問,大家都有“科學夢”,前輩們在追夢的過程中遇到現實困難時,是如何解決的?
  馬中騏對此表示,“對於搞科學的人,最重要的是興趣,如果這項工作是你沒有興趣的事情,即使你做出了成績,也會很有限。”馬中騏說,只有在自己喜歡的學科上下功夫,將來才有可能會做出比較好的成績;如果真沒興趣,畢業之後就搞自己有興趣的東西,說不定會做出更大的成績。總之,設定科研目標之前,一定要問自己是不是真的對這個事情有興趣。
  在白志東看來,做好當前的工作最重要,“現實是夢想的基礎。少談點夢想,多做點實事,時間久了自然就會取得成功。你要知道,想要得到的東西,通常是你得不到的。”
 

華東師大近日舉辦中國首批博士與研究生座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