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勞動教育研究開題報告

學識都 人氣:3.15W

轉眼間大學生活即將結束,畢業前大家都要寫畢業設計,而我們做畢業設計前指導老師都會要求先寫開題報告,快來參考開題報告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國小勞動教育研究開題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國小勞動教育研究開題報告

國小勞動教育研究開題報告1

一、課題的提出

綜合實踐教育是黨的教育方針的重要內容,是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是培養21世紀合格人才的有效途徑。勞動教育與德、智、體、美等育緊密相聯,是教育不可取代的基本內容。

由於社會、家庭、學校重文輕勞的思想在作祟,升學指揮棒的負面影響,導致我們的學生勞動觀念薄弱,勞動認識片面,勞動態度不正,勞動習慣差劣,勞動技能低下。綜合實踐教育對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對於智力潛能深度的開發,對於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對身心健康的養成,對真善美的追求等方面獨特作用,迄今還沒有引起學校、家長、社會的充分重視。特別是落實到教育教學上,從課程定位到教學內容、課時安排、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等,還遠不能有效地適應學生髮展的需要。在幾個教育科研“五年”規劃中,國內一些學者在理論上進行了相關研究,在“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研究方面取得了豐富的成果。但是,面對新世紀、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對綜合實踐教育在基礎教育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對人的全面發展、素質提高的價值認識需要作出新回答。“科教興國”,人才的基礎在哪裡?國家創新體系的人才資源的基礎在哪裡?基礎教育是重中之重,綜合實踐教育更不可缺位。因此,深入系統地研究中國小綜合實踐教育,對於全面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決定》、《江澤民同志關於教育問題的談話》以及《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促進基礎教育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學習服務,在課程改革和學習方式上提供理論和實踐上的支援,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長遠意義。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在國小國中階段,綜合實踐教育從原來的學科課程,而被納入新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之中。無論在學科地位上,還是在學時的分配上、知識的含量上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新課程理念要求綜合實踐活動不允許有原來意義上的教材出現,不允許每個學習領域都編成教材。因此,綜合實踐教育的發展,必須在教學內容取捨和選擇上,在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上,建立一種新的執行機制,使綜合實踐教育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適應學生髮展的需要,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二、研究的目標

(一)工作目標

探索一套既體現基礎教育性質和素質教育精神,又和我校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綜合實踐教育資源體系,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生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勞動。

(二)學生素質目標

1.初步形成熱愛家鄉、熱愛勞動的情感和態度。

2.初步學會自我認識、自我體驗,養成使用勞動工具、主動參與勞動的習慣。

3.初步學會運用綜合實踐實踐所學知識去觀察社會生活,能夠在綜合實踐教育實踐中開發智力、增強體質、陶冶情操。

(三)教師培養目標

綜合實踐課題的研究開展需要教師深刻理解綜合實踐教育工作的內涵,真正確立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理念,具有良好的自身素養和不斷完善的知識結構。需要教師理解綜合實踐教育所負載的價值和意義。需要教師具有觀察、發現、應對、靈活深入地處理學生身心發展的差異性、豐富性問題的能力。總之,教師職業的專業性要求在課題的實踐與研究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我們要以課題研究為契機,積極創造條件,對綜合實踐教師進行專業技術和專業教法方面的定期培訓和學習,不斷完善綜合實踐教師隊伍建設,培養和鍛鍊一批優秀的青年骨幹教師。

三、研究的內容

1、編寫出一套既突出區域性、地方性特色,又突出綜合實踐教育特點,符合國小生身心發展特點的校本課程體系。

2、探索符合兒童認知規律的校本教材編排模式。

3、初步形成學校自主開發的'課程執行機制,建立綜合實踐教育科學合理的學校課程管理機制和評價體系。

四、研究方法與研究思路

(一)研究方法

本課題研究主要採用行動研究法和經驗總結法。

查閱有關文獻材料,根據地區綜合實踐教育資源的考察和學校綜合實踐教育的實際情況調查,開發和設計具有學校特色的綜合實踐教育資源。用觀察、測量和統計分析的辦法來了解和掌握第一手材料和有關資料,不斷調整、完善研究措施,不斷總結經驗,不斷提高研究水平和活動實效。

(二)研究思路

以馬克思關於人的發展論述和兒童心理學為理論基礎,以當前綜合實踐教學的現狀為背景,以社會、家庭、學校為反饋點,以學生綜合實踐素養的培養

為著眼點,通過比賽、訪問、座談會、個別面談、問卷、測試等多種形式進行研究,開發和利用校本綜合實踐教育資源,致力於把學生培養成為關心經濟發展、會學習新技術,具有開創性的“現代人”。

五、研究的原則

⒈全體性原則:

面向全體是素質教育的前提和基礎,綜合實踐課在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上,必須從綜合實踐教育的基礎性、通用性出發,做到面向每一位學生,適應每一個孩子,使每位學生都能享有均等的動手、動腦、參與學習的機會,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礎上有所發展和提高。

2.全面性原則:

綜合實踐教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必須能最大限度地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既要學習必要的綜合實踐知識,訓練操作技能,又要注重滲透思想教育,培養學生健康又健全的人格。 3.基礎性原則:

綜合實踐教育是一門使學生學會生存、生活和發展的工具課。教育資源的開發必須既要立足於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勞動態度、勞動觀念和勞動習慣,又要使學生初步掌握一些工農業生產和服務性勞動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基本的勞動素質。

4.活動性原則:

綜合實踐教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要堅持以學生自身實踐為主的原則。要保證學生主體有足夠的勞動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具體操作中去實現理解、認識、探索、創造、交流和情感體驗,在動作的內化過程中促進學生智力、技能、情感、個性的發展。

5.開放性原則

綜合實踐教育具有很強的綜合性,綜合實踐教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要注意和其他學科教學的緊密聯絡和互相滲透,要因地、因校制宜,從實際出發,開發教學資源。要走出課堂、走出校門,做到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有機結合。

6.主體性原則

要求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儘可能多地為每一位學生提供實驗、動手實踐操作的時間和空間,大膽放手讓他們解決生產中的實踐問題,激發他們探索真知的願望和熱情,使他們在掌握勞動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培養創造性。

7、目的性原則

綜合實踐教育資源的開發和設計,其外顯活動必須具有明確的目的性。要徹底消除無目的無意義的“花架子”活動,力求避免為活動而活動。要充分考慮到每次活動都是教育中所必需的,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

8、因材施教原則

綜合實踐教育活動必須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要根據學生不同的年齡的特徵和掌握知識量的多少,提出不同的要求進行分類指導,從學生的個性差異、興趣差異、特長差異、能力差異出發,因人制宜地加強個別指導。 9.區域性原則

綜合實踐教育的內容,各地的情況是不同的,強調它的地方性特點或者區域性的特點,我們必須充分發揮我校得天獨厚的綜合實踐教育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地開發和利用我校的綜合實踐教育資源。

六、教育資源開發的設想:

1.建立實踐基地,強化校本特色:

綜合實踐課是一門實踐性、操作性極強的課程。單純地搞"紙上談兵"、"黑板上種田"是無法完成學習內容的。學生只有通過親身實踐,才能掌握基本的操作要領形成自己的能力。然而目前許多學校沒有綜合實踐課專業教室,即使是好學校設立了綜合實踐課教室,但裝置也不夠學生使用,只能滿教師的演示使用,更缺乏校外的實踐基地。

勞動實踐基地是綜合實踐教育中培養學生勞動觀念和開展課外生產實踐活動以及德育的主要陣地之一。我們將著手建立“小農場、小苗圃、小果園、小飼養場、小魚池、小工廠”等學生綜合實踐實踐基地,學生在勞動實踐基地通過實踐、觀察、實驗和嘗試等活動,能充分培養學生的勞動技能,調動學生的勞動積極性,還能讓學生養成珍惜勞動成果和熱愛勞動的優良品質。

2.課外科技活動,促進潛能開發:

要深化綜合實踐教育,確保綜合實踐教育的質量和效果,把綜合實踐教育和科技活動結合起來,把創造教育的內容滲透到綜合實踐教育中,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渠道。把綜合實踐教育和科技活動結合起來,有利於培養學生對綜合實踐教育的興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有利於把學生源於生活和課本知識提出的奇思妙想在綜合實踐教育中去檢驗、去實踐。通過植物種植活動、生物飼養活動、工藝製作活動、電子製作活動、航模製作活動、發明創造活動,營造一個良好科技教育的校園氛圍,為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提供廣闊的學習背景。

3.科學選擇內容,改進課堂教學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要確立綜合實踐課的主體地位,在綜合實踐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打破原有的教育思想,樹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因地制宜,開展一些實用技術內容的教學。如組織學習一些當地農特產的栽培、嫁接、加工等知識。

開展一些鄉土資料、環保等的調查活動。介紹一些簡單的動植物栽養實用技術。還可開設一些現代科技知識講座,憑教師自身的素質和手頭資料,給學生介紹當今世界的前沿科技資訊,如“克隆技術”、“基因工程”等。

4.校外公益勞動:

面向社會,每個學期組織幾次校外公益勞動,如社群服務、打掃街道等公益勞動,讓學生積極投身於社會服務,用自己的雙手美化周圍的環境,服務身邊的居民,將來更好的為社會服務。

5.相關學科滲透:

國小科學學科與社會生產和生活緊密聯絡,包含多種綜合實踐教育因素。生物學與農業生產、人類環境有著緊密的關聯,它可以直接促進學生了解農牧業的知識及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天文地理可以使學生獲得家鄉的自然氣候、物產資源分佈、交通網路以及利用和控制自然力的方法等知識。物理學的基本定律和原理是許多重要生產過程的基礎,可以幫助學生掌握綜合實踐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因此,教師在進行這些教學時必須緊密聯絡工農業生產的實際,使學生正確地理解生產原理,理解科學技術在現代生產中的運用,理論聯絡實際,激發勞動興趣。

6.其他教育活動:

開展教室內務整理、洗衣服等生活自理比賽。舉行篝火晚會、挑戰自我等文體活動。長期聘請校外科技輔導員,定期舉行農技知識講座和實踐活動指導,請當地有關部門的領導、專家、技術人員、致富能人來介紹本地的產業結構、經濟形勢和勞動力市場資訊,帶領學生帶生產第一線,激發學生綜合實踐學習的興趣,樹立服務於社會的理想。

七、研究措施:

1.進一步解決好認識問題。

要把綜合實踐教育看作是貫徹教育方針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堅持社會主義方向的一項基本措施,是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必要途徑。全校教師要樹立新形勢下現代教育思想體系和素質教育觀念,以現代教學手段促進綜合實踐教育,以紮實的教學促進綜合實踐教改,以教改促進綜合實踐師資隊伍建設,從而促進教育教學思想認識的提高,開創我校綜合實踐教育的新局面。

2.進一步完善綜合實踐教育的基地建設。

我校要以教育現代化建設為契機,進一步加大投入,不斷充實校內外綜合實踐教育教育基地的建設,為學生提供綜合實踐教育實踐的機會和條件。校內應充實綜合實踐專用教室的設施建設,裝備具有先進技術水平和一定科技含量的教學設施,建立學校課堂小基地。加強校外基地建設,為綜合實踐教育提供規範的實踐基地。

3.深化綜合實踐課教學改革。

教師要致力於綜合實踐教學研究,總結教學規律,藉助現代教學手段,研究提高學生綜合實踐學習效率的途徑、方法,加強對學生現代勞動觀念、勞動技能、思想道德品質的培養,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最佳結合。

4.健全對綜合實踐教育的督導評估機制。

把綜合實踐教育作為督導評估的一項重要內容,制定綜合實踐教育督導評估細則,並認真貫徹落實,進一步優化綜合實踐教育、全面提高綜合實踐教育的科學化、規範化水平。通過督導評估,大力表彰和獎勵綜合實踐教育的先進單位和個人,堅決糾正不重視綜合實踐教育的現象和問題,紮紮實實地促進綜合實踐教育事業的不斷健康發展。

八、課題研究的實施步驟

(一)準備階段:

1、查閱文獻,廣泛收集資料,接觸和了解國內外先進的綜合實踐教育思想,積極吸取各地研究成果。

2、組織部分教師系統學習有關國小綜合實踐教育理論,做好課題內成員的分工工作。

3、調查研究當前國小綜合實踐教育的現狀,分析思考課題操作的可行性,制定研究方案,開題論證。

(二)實施階段:

系統開發和利用綜合實踐教育資源,逐步構建國小綜合實踐教育的評估機制,完成有關的系列體制。並根據研究情況及時總結經驗,寫出階段性小結和研究論文。

(三)總結階段:

完成結題報告和相關材料的整理工作,撰寫課題成果,請有關專家鑑定。

九、成果的形式

1、階段性總結、實驗報告、調查報告、研究論文。

2、學生綜合實踐素質提高的各項依據及有關資料。

3、其他有關材料。

國小勞動教育研究開題報告2

  一、選題依據

  (一)研究目的

  勞動教育,又稱勞作教育。最早可追溯到16世紀初英國空想社會主義學者莫爾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構想,其間經馬克思主義理論和前蘇聯教育家進一步深化,成為社會主義國家的重要教育方針之一。民辦國小近年來發展勢頭越來越好,但是在勞動教育方面關於民辦國小的相關資料過少,無法通過文獻資料了解到民辦國小的勞動教育開展情況。本研究旨在通過實際的調查瞭解民辦國小勞動教育的現狀,旨在瞭解民辦國小的勞動教育現狀,發現存在問題及不足之處。結合民辦學校勞動教育實際情況與相關理論,分析存在的問題的原因和影響因素,並提出有效的解決對策。

  (二)研究意義

  1.理論意義

  本研究通過調查民辦國小勞動教育開展情況,瞭解民辦國小的勞動教育現狀,發現存在問題及不足之處,並提出有效的解決對策,為民辦國小勞動教育開展提供理論參考。

  拓展民辦國小勞動教育研究的相關理論依據,促進勞動教育理論研究的豐富。為素質教育的研究增加理論參考依據,深入探討勞動教育在素質教育中承擔的作用和發揮的意義。

  2.實際意義

  第一,調查研究成果可以為教育教學實踐提供借鑑的價值,不論是一線教師還是管理者,都可以在實際的教學實際管理中更好地開展勞動教育,促進民辦小學勞動教育朝著科學的方式方法,同時也為公辦國小以及中學大學等勞動教育提供一定的參考。

  第二合理科學的勞動教育有助於促進國小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孩子們正確的勞動價值觀,促進健康人格的形成,增強綜合素質能力。

  第三,有利於促進素質教育的開展,提升民辦學校教育教學的效果和教學能

  力提升,促進民辦學校的良性發展。

  (三)文獻綜述

  二、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標

  1.通過文獻的整理與分析,瞭解國內外勞動教育研究的現狀,並能夠從以往研究中總結提煉出相關的論點,為本研究提供理論支撐。

  2.通過實際的調查研究,通過調查結果直觀地瞭解民辦國小的勞動教育現狀,發現存在問題及不足之處。

  3.結合民辦學校勞動教育實際情況與相關理論,分析存在的問題的原因和影響因素,並提出有效的解決對策。

  4.研究成果可以為勞動教育實踐提供理論參考及實踐借鑑的價值,促進民辦國小勞動教育朝著科學的方式方法,同時也為公辦國小以及中學大學等勞動教育提供一定的參考。

  (二)研究內容

  1.通過前期收集大量文獻研究,瞭解國內外勞動教育研究的現狀,勞動教育的概念內涵,發展歷程,國內外研究現狀。民辦教育的研究現狀,發展狀況和存在不足之處。

  2.通過問卷調查、訪談法、觀察法等研究方法,實際調查江蘇某民辦國小勞動教育的開展情況,瞭解發展現狀。

  3.針對前期的調查結果進行分析和提出相關對策建議,為實際教育教學工作開展提供理論和實際參考。

  (三)研究方法

  1.文獻分析法

  通過前期收集大量文獻研究,瞭解國內外勞動教育研究的現狀,勞動教育研究集中在哪些領域和方面,存在哪些問題和不足。瞭解民辦學校發展的現狀,合二者提出本研究的主題。2.問卷調查法

  在瞭解了以往研究的基本情況之後,找到研究的中心主題,通過實際考察的方式,通過問卷調查的方法瞭解江蘇某民辦國小的勞動教育開展情況。並將收集好的資料做好結果分析。3.訪談法

  根據實際研究的需要,選擇部分老師或者學生進行訪談,瞭解學校勞動教育開展的實際情況,發現問題與不足或總結做法較好的勞動教育方式。

  4.觀察法

  通過參與民辦國小的勞動課堂,實際體驗勞動教育的開展,直接感受勞動教育課堂的效果和學生的參與度。根據觀察結果總結歸納教學中的優缺點。

  (四)技術路線圖

  問題提出

  調查研究

  建議對策

  資料處理

  結果分析

  文獻綜述

  (五)預期進展

  時間:

  具體事項:

  確定題目,蒐集整理相關文獻資料撰寫文獻綜述、論文大綱和論文的開題報告。

  調查研究的前期準備工作。

  調查研究工作開展調查研究資料結果錄入與分析。

  撰寫論文初稿,並交由指導教師審定初稿修改。

  論文修改,定稿,送審。

  論文答辯

  三、研究基礎

  (一)工作積累

  1.已閱讀大量相關文獻,對於勞動教育開展有了一定的瞭解,根據以往研究的不足之處提出本研究的題目,確定了選題方向。

  2.對於需要掌握的研究方法比較熟悉,能夠熟練掌握相關的研究方法進行調查研究以及資料處理分析。

  3.瞭解論文寫作的基礎要求和格式,同時能夠與導師進行積極的溝通交流。

  (二)已取得的工作成績

  1.已經閱讀了大量文獻,對於要研究的主題有了一個清晰的認知。

  2.已經有了具體的研究方案,並且已掌握相應的研究方法。

  3.掌握了論文寫作的基礎要求和格式,在論文寫作方面障礙較小。

  (三)研究條件

  1.具有閱讀文獻和搜尋文獻的工具和渠道。

  2.能夠聯絡到相應的學校進行實地調查研究。

  3.擁有資料分析處理的裝置和技術。

  (四)存在問題與解決的途徑與措施

  1.存在的問題

  在研究過程中需要花費一定的經費進行調查研究,同時要花費較多時間去進行實際的調查,以及一個人去調查可能存在無法全面觀察,需要有助手幫忙才能便於開展研究。

  2.解決的途徑與措施

  資金方面可以自籌或者申請科研經費補助,時間方面可以提前聯絡好調查研究的學校,人員方面可以找師弟師妹或者朋友協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