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都>好好學習>放假>

立春節氣介紹

學識都 人氣:7.51K

立春節氣介紹1

立春不僅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而且還是一個重要的節日。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在氣候學中,春季是指候(5天為一候)平均氣溫10℃至22℃的時段。

立春節氣介紹

立春這天“陽和起蟄,品物皆春”,過了立春,萬物復甦生機勃勃,一年四季從此開始了。古代有這樣一個傳說:立春快到來的時候,縣官會帶著本地的知名人士去土地裡挖一個坑,然後把羽毛、雞毛等輕物質放在坑裡,等到了某個時辰,坑裡的羽毛和雞毛會從坑裡飄上來,這個時刻就是立春時辰,開始放鞭炮慶祝,預祝明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古籍《群芳譜》對立春解釋為:“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也。”立春期間,氣溫、日照、降雨,開始趨於上升、增多。但這一切對全國大多數地方來說僅僅是春天的前奏。

立春是一個時間點,也可以是一個時間段。中國古代將立春的十五天分為三候:“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蜇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說的是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立春五日後,蟄居的蟲類慢慢在洞中甦醒,再過五日,河裡的冰開始溶化,魚開始到水面上遊動,此時水面上還有沒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魚負著一般浮在水面。

立春節氣介紹2

豬肉

立春之後雖然氣溫有所回升,但天氣比較乾燥,而豬肉中的瘦肉有滋陰潤燥的作用,對熱病傷津、燥咳、便祕等疾病都有一定的治療效果。豬肉能潤燥美膚,是因為其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因此非常適合乾燥多風的天氣食用。維生素A具有調節表皮及角質層新陳代謝的功效,可以抗衰老,去皺紋,能減少皮脂溢位而使面板有彈性,同時淡化斑點,柔潤肌膚。

牛肉

立春後的飲食重在養肝補脾,少吃酸味多吃甘味的食物以滋養肝脾兩髒,對防病保健大有好處。而牛肉古有“牛肉補氣,功同黃芪”之說,是補脾胃的佳品,配上土豆,更是補脾胃的雙劍客。牛肉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比豬肉更接近人體需要,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對生長髮育及手術後、病後調養的人在補充失血、修復組織等方面特別適宜。

雞肉

立春後吃肉,可以選擇能提高免疫力、預防感冒的雞肉,其蛋白質含量高,且易消化,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有增強體力、強壯身體的作用。中醫認為雞肉性平、溫,味甘,入脾經、胃經,有溫中益氣、活血強筋、健脾養胃、補虛填精的功效。雞肉含有維生素C、E等,另外還含有對人體生髮育有重要作用的磷脂類。

鰱魚肉

鰱魚有溫中益氣、暖胃、滋潤肌膚等功能,是溫中補氣養生食品。鰱魚能提供豐富的膠質蛋白,既能健身,又能美容,是女性滋養肌膚的理想食品。此外鰱魚對面板粗糙、脫屑、頭髮乾脆易脫落等症均有療效。

鰣魚肉

鰣魚的.脂肪含量很高,幾乎居魚類之首,它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對防止血管硬化、高血壓和冠心病等大有益處;3、鰣魚鱗有清熱解毒之功效,能治療瘡、下疳、水火燙傷等症。

鱸魚肉

鱸魚肥腴可人,肉白如雪,魚肉細膩,立春後也是最好的品鱸魚季節,鱸魚含有豐富的、易消化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2、尼克酸、鈣、磷、鉀、銅、鐵、硒等。能補肝腎、健脾胃、化痰止咳,對肝腎不足的人有很好的補益作用,還可以治胎動不安、產後少乳等症。

立春節氣介紹3

“立春”是春節過後的首個節氣,也寓意新的一年正式開始。

立春節氣由來

自秦代以來,我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在氣候學中,春季是指候(5天為一候)平均氣溫10℃至22℃的時段。時至立春,人們明顯地感覺到白晝長了,太陽暖了。氣溫、日照、降雨,這時常處於一年中的轉折點,趨於上升或增多。小春作物長勢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麥拔節時耗水量增加,應該及時澆灌追肥,促進生長。

農諺提醒人們:“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大春備耕也開始了。雖然立了“春”,但是盆地大部分地區仍會有霜凍出現,少數年份還會有“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的景象。這些氣候特點,在安排農業生產時都是應該考慮到的。人們常愛尋覓春的資訊在哪裡呢?那柳條上探出頭來的芽苞,“嫩於金色軟於絲”;那泥土中躍躍欲出的小草,等待“春風吹又生”;而為著奪取新豐收在田野中辛勤勞動的人們,正在用雙手創造真正的春天。

立春有什麼習俗

立春期間,氣溫、日照、降雨,開始趨於上升、增多。但從氣候學上來說,立春只是春天的前奏。我國東北、西北地區清明入春,華北地區春分入春,長江中下游驚蟄入春,西南地區雨水入春,只有華南地區立春節氣可作為春的開始。

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自古以來立春就是一個重大節日,叫立春節。立春時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去東郊迎春,祈求豐收。回來之後,要賞賜群臣,佈德令以施惠兆民。這種活動影響到民間,使之成為後來世世代代的全民迎春活動。

立春時民間有“咬春”的習俗,立春吃春餅,是人們對“一年之計在於春”的美好祝福;而“咬春”嚼蘿蔔,則取古人“咬得草根斷,則百事可做”之意。一個咬字,是心情,更是心底埋下的吃得了苦的一種韌勁兒。

立春日,民間還有“打春”習俗,又叫“鞭春牛”。春牛在塑制時,要在肚子裡塞上五穀,當牛被打爛時,五穀就流了出來,拾起穀粒放回倉中,預示倉滿糧足。

立春後,人們在春暖花開的日子裡,喜歡外出遊春,俗稱出城探春、踏春。

立春節氣介紹4

1、反映氣候變化的:

立春一日,水暖三分。

吃了立春飯,一天暖一天。

打春凍人不凍水。

立春一日,百草回芽。

2、預測天氣變化:

臘月立春春水早,正月立春春水遲。

立春晴,一春晴;立春下,一春下。

最好立春晴一日,風調雨順好種田。

立春晴,雨水多。

立春晴,雨水勻。

立春寒,一春暖.

打春下大雪,百日還大雨.

雷打立春節,驚蟄雨不歇.

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費力。

立春不晴,還要冷一月零。

立春熱過勁,轉冷雪紛紛。

立春東風回暖早、立春西風回暖遲.

春脖短,早回暖,常常出現倒春寒;

春脖長,回春晚,一般少有倒春寒。

立春不下是旱年。

水淋春牛頭,農夫百日憂。

3、與農業有關:

立春一年端,種地早盤算。

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

春爭日,夏爭時,一年大事不宜遲。

立春雪水化一丈,打得麥子無處放。

春打六九頭,七九、八九就使牛。

立春節氣介紹5

立春是一年中第一個節氣,一般在公曆2月3日或4日。立有開始之意,立春也預示著一年農事活動的開始,臺灣地區將立春定為農民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關於立春說:正月節,立,建始也,五行之氣往者過來者續於此,而春木之氣始至,故謂之立也,立夏秋冬同。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指四季開始,春種、夏長、秋收、冬藏概括了黃河中下游農業生產與氣候關係的全過程。氣候學以每五天的日平均氣溫穩定在10度以上的始日劃分為春季開始,立春時真正進入春季的只有華南。

古代將立春分為三候: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蜇蟲始振,三候魚陟(zhì)負冰。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蜇居的蟲類慢慢在洞中甦醒陟,升也。魚當盛寒伏水底,而遂暖至正月陽氣至則上游而近冰,故曰負。

中國自古為農業國,立春既是一個節氣,也是一個重大節日。古時立春要祭祀主管農事的春神句芒亦稱芒神。周朝迎接立春的儀式:立春前三日,天子開始齋戒,到了立春日,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到東方八里之郊(句芒神居東方)迎春,行布德施惠之令。宋代《夢粱錄》記載:立春日,宰臣以下,入朝稱賀。迎春活動已經從郊野進入宮廷,成為官吏之間的互拜。清代立春儀式已成了全民參與的重要民俗活動。《清嘉錄》:立春祀神祭祖的典儀,雖然比不上正月七年級的歲朝,但要高於冬至的規模。

TAGS:節氣 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