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傳》的讀後感1500字

學識都 人氣:2.62W

有你是最好的時光。走進林徽因,讀她的生命之旅,靈魂獨唱:在美麗背後觸控一絲溫潤,在聰慧之中品味一縷幽思,陪著你我走過一個又一個四月天。

《林徽因傳》的讀後感1500字

時至今日,才讀完這本本該早就拜讀的書。從前,對於林徽因的傳奇,只是有所耳聞,而今自己通過閱讀她的傳記,才對她有了更全面的認識。這位出生於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奇女子,從誕生的那一刻起就註定與眾不同。雖為妾之女,然而卻是林家的長女,無疑出生就成了整個大家族的掌上明珠。飽讀詩書的林老太爺(光緒己年進士)親自為其取名“徽音”,出自《詩經?大雅?思齊》,後來改為“徽因”純粹是因為發表詩作與別人同名。林徽因的父親曾留學於日本早稻田大學,歸國後一心報效祖國,卻不得志。而在家中,唯一能夠懂父親的人也只有林徽因了。所以,在幼年時候,她在父親的眼中已不再是一個懵懂無知的孩子,而是可以傾訴衷腸的知己。在她十六歲時,跟隨父親歐洲留學。

這一年裡,她遊歷了倫敦,巴黎,日內瓦,羅馬,法蘭克福和柏林等地,心中萌生了對建築的熱愛之情,並且初遇此生對她念念不忘的大才子——徐志摩,兩人之間,產生了曖昧的'情愫。然而徐志摩是有婦之夫,他的求婚遭遇林父的反對——必須離婚才能再娶。而當徐志摩為愛“拋妻棄子”後,事情又發生了變化。樑家與林家早有婚約,而梁啟超也已把林徽因當作兒媳來看。在那個年代,梁啟超的思想是非常超前的,他贊成自由戀愛,並沒有即刻讓他們成親,建議他們先去賓大完成學業,相處之後再行成婚。而成婚之後,又為兩位新人安排好了歐洲的蜜月旅行,一切安排緊密周到。也正是因為這本自傳,也讓我們看到了在閉關鎖國的清代還有這樣一位主張創新,思想前衛的學者和官員。對梁啟超的認識,可能大多數人都只是停留在歷史教科書的“維新變法”運動,而對於他的為人,他的教育方式以及對那個社會的貢獻,我們都是知之甚少。

留學歸國後的一對新人,受聘於東北大學建築系,並開始了為之奮鬥一生的建築事業。本以為從此過上了幸福舒適的生活,無需輾轉奔波,然而生於動亂年代的人兒,哪會有所謂的現世安穩?被肺病纏身的林徽因,身體每況日下,最後不得不去香山靜養。而在靜養期間,她也不會閒著自己,時常作詩,先後也發表好些詩作和小說。天生一顆文人心,怎得偷閒棄文去?病好後的林徽因加入中國營造學社,進一步為中國建築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她就是這樣一位奇女子。既可以當得了風姿綽約,才學兼備的“太太客廳”的女主人,也能做得了不怕風吹日晒,攀巖走壁的野外勘察建築家。最讓我欽佩的是,在李莊那樣艱苦的環境下,她始終堅持著,為了家人,為了國家,更是為了心中那一直從未放棄的建築夢想。儘管在生命的最後幾年,讀後感.被肺病折磨得不成人樣的她,眼神裡依舊流露出對文學,對建築的熱愛。她白天可以和學生熱烈地探討學術問題,和老友暢快淋漓地談天說地,而在漆黑的夜裡獨自忍受病痛的折磨。她的熱誠和堅韌,是常人不能及的。她短暫一生的每分每秒都過得充實而有意義——熱烈地追逐自己的建築夢,懷著赤子之心堅持創作。她渾身充滿著魅力,讓無數人為之著迷。有為她放棄婚姻的徐志摩,最後也是因為去聽一場她的講座而英年早逝;也有為她終身不娶的金嶽霖,一代哲學家,甘願一生寄人屋簷下,只為更好地呵護她。而她最後選擇了樑思成,也是理性與睿智的體現。她和他有著共同的建築夢,儘管他少了幾分文人的浪漫,但是他是愛她的,開明的愛,包容的愛。他們一起留學,一起學習建築,一起為中國的古建築貢獻自己的力量。她和他,成了中國最偉大的建築學家,他們設計過樑啟超的墓碑,設計過東北大學校徽,也設計過新中國國徽,而他們唯一為自己設計的卻僅僅只有戰亂時在昆明的一幢房子。最後,他為她設計了唯一的專屬作品——她的墓碑!

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即使佳人不在,但時光裡卻依舊有她的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