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教育》讀後感100字左右

學識都 人氣:1.86W

你們是不是在找《愛的教育》讀後感呢?接下來小編本站給你們帶來《愛的教育》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愛的教育》讀後感100字左右

《愛的教育》讀後感【一】

今天我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這本書的作者是義大利19世紀最著名的作家埃·德·阿米琪斯,這本書的主人公叫作恩利科,他身邊的同學有很多很多,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要數羅伯弟了。

羅伯弟是一位炮兵上尉的兒子,他是一位三年級的學生,他上學路過托拉·哥羅薩大街時,看見一位一年級的國小生離開送他的媽媽往學校跑,因為跑的太快跌倒在馬路中央。這時一輛馬車迎面駛來,羅伯弟不顧性命安危,衝了上去,國小生得救了,但他自己卻落下了終身殘疾。

這,就是愛,愛,並不只只侷限在親人之間,愛,在點點滴滴中,生活中每一件事都是愛,愛,在人間。

《愛的教育》讀後感【二】

《愛的教育》這本書使我走進了充滿愛的世界。書中的每一個故事都是那樣的普通,那樣的平凡,但它們都蘊含著深刻的做人道理。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是:《災難》。(開篇直入主題,寫作高手!)

這個故事講述的是:有一個一年級的國小生,忽然離開了母親的手,在街路上倒了,這時,街車正往他倒下的地方駛來。洛佩諦眼見這個小孩將為車子所軋,大膽地跳了過去,把他拖救出來。不料因為來不及拖出自己的腳,反被車子軋傷了自己。

我非常敬佩洛佩諦捨己為人的精神,他的勇敢、善良值得我學習,同學之間,應該在困難時互相幫助。

《愛的教育》讀後感【三】

又一次讀《愛的教育》,還是被感動,以孩子的口吻教育孩子,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尋找教育素材,在身臨其境中受到教育,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這真是一本優秀的教育書籍。這本出版於1886年,花費了作者10年心血的作品,為他贏得了世界聲譽。篇中的文章都是教育經典案例。

就這一日的《馬路文明》來說,就夠我們對照反思我們當下的教育了。

父親看到兒子在馬路上撞到了人,就給兒子寫了一封信來教育兒子。這是家庭教育的經典案例。當下許多家長是做不到的,所以導致了家庭教育的缺失,產生了更多的問題學生。問題學生很多來自問題家庭,問題家庭是問題父母造成的。所以拯救教育更要拯救家庭,拯救父母。和睦的家庭,溫和的父母,溫馨整潔的居室,寬鬆的家庭環境更容易培養出優秀學生。父母的時間花在子女的身上,會得到更多的回報。家長可能認為,教育是學校的事,是老師的事,把孩子交給學校就撒手不管了,這是不負責任的家長才會做出的事。教育需要合力,學校教育只是其中一部分。家庭教育更不能缺失,特別是嬰幼兒時期。

在這一日中的教育要求是很高的,而且不是作秀的,不是為了檢查的,不是應付的去做,而是打心眼裡要求做好這些應盡的義務。恭敬的讓路,馬路上的肅然起敬,同情福利院的人,沒有大聲對兒子呵斥,只是給他指出該怎麼做。這樣的教育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更觸動心靈的一句是“一個民族的教育程度首先可從他們在街上的舉止看得出來”,一百多年前的警鐘在我們當下應該敲的更響了。從南京的彭宇案,天津許雲鶴案,到佛山的小悅悅事件,太多的馬路“扶不起”真的在考驗著我們的教育程度,在轉型期有更多的社會問題,這是必然,但我們對待問題的心態和處理問題的方式同樣反映著我們的國民教育程度。馬路上的社會教育同樣影響著一個人的成長,而不僅僅是教室裡的簡單說教。當我們都人人自危的時候,當在馬路上都倒下不扶的時候,當馬路上不正常的事變成了正常現象的時候,我們的教育真的該好好反思了。

雖然是馬路上的文明,但反映著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文明禮儀教育、愛國教育,短短的一封信體現著對兒子的愛,一個父親的責任,一個公民應承擔的義務。

這樣的書真的該人人去讀。

《愛的教育》讀後感【四】

《愛的教育》採用日記的形式,講述一個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長的故事,記錄了他一年之內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字裡行間洋溢著對祖國,父母,師長,朋友的真摯的愛,有著感人肺腑的力量。這本小說在漫長的歲月裡,它陪伴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成長。可以說,這是一本永遠不會過時的書。它用愛塑造人,引導我們永遠保持一顆勇於進取而善良真誠的心,愛祖國,愛人民,同情人民的一切不幸與苦難。此書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筆觸,孩子的眼光來寫孩子的生活和思想,更貼近孩子的內心世界,也更能被孩子們接受,是為人父母,為人師長,為人子女者一生必讀的教育經典,學習範本。

書中描寫了一群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著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愛是整篇小說的主旨,就在最平實的字裡行間,融入了種種人世間最偉大的愛:老師之愛、學生之愛、父母之愛、兒女之愛、同學之愛……每一種愛都不是驚天動地的,但卻感人肺腑。這裡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群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使書中的人物受到薰陶,從而使他們心存著一份愛。其實,如果我們能夠靜下心來,一定會發現,在這個世界上,我們也享受著許多別人的疼愛、關心與幫助。我很希望我們享受那份極為普通的愛的時候,也會付出愛心給一些需要幫助的人。愛,不分大小多少,小到一句問候,一個擁抱,大到愛心捐獻,希望工程,社會保障……這其中都包含了愛。但人們常常忽視了愛的存在,就如父母的愛,人們似乎都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並不需太多的付出與回報,甚至還無形中拒絕著父母的'愛。

整部小說,沒有豪言壯語,只是用樸素平淡的語言,塑造出了一個個貌似渺小,但實際上卻很不平凡的人物,自然生動,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例如賣菜婦女、賣柴人、鐵匠的兒子、老石匠的兒子、賣炭人的兒子、少年鼓手、父親的老師、帶病上課的教師……等等。這些平凡的小人物的命運和情感故事,在我心中激起了一陣陣感情的漣漪。如安利柯的好朋友卡羅內,他不僅品學兼優,而且樂於助人。當一個同學丟失了買筆記本的錢,站在大街上哭時,他就把自己的錢給了他。還有那個年僅11歲的愛國少年,為了祖國的尊嚴而拒絕施捨(儘管他十分急需那些錢);還有為救最低班的國小生而被車壓碎了腳骨頭的洛貝諦……這些平凡而樸素的小人物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對生活充滿愛,為他人奉獻愛。正因為他們的愛,“我”的世界才變得更加美好。相信通過閱讀此書,孩子會受到人類全部美好品德的潛移默化的薰陶和影響!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就總被我們忽略。其實它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當我們陷入困境,沒人支援,是父母陪在身邊,晚上還不忘叮囑一句:早點睡。讀了恩利柯的故事,我認識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顆深愛子女的心。恩利柯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著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 愛,其實很簡單。愛像是一米陽光,親暱溫柔地撫過你的身體;愛像是一杯清水,時時滋潤你的心窩;愛像是一條沒有盡頭的田間小路,盛開野花,需要隨時發現,隨時採摘。愛,其實就在我們身邊。誰在愛,誰就在活著。

如果愛是奔騰的熱血,是跳躍的心靈,那麼,我認為這就是對於國家的崇高的愛。當讀到恩利柯描繪的一幅幅義大利人民為國炸斷了雙腿,淋彈死守家園的動人場面時,我不禁想到我們祖國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華兒女的血。同樣是為了自己國家的光明,同樣可以拋棄一切地廝拼,我被這至高無上的愛的境界折服。祖國需要我們的還有很多,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 愛自己的親人是應該的,也是容易的,但如果一個人只懂得愛自己的家人,那他就並不真正明白愛。

中國的大文豪孔子曾說過:“仁者愛人。”有仁者之心的人,首先必須具有一顆美好的愛心。朋友們,讓我們學學卡羅內、洛貝諦他們吧,多獻出一點愛,用愛的鑰匙,去開啟人們的心扉,那麼陽光將照耀到世界上的每一個角落。愛就像花蜜,蜜蜂不能缺少它,正如我們不能缺少愛一樣。只要我們熱愛生活,關愛他人,世界就將因為愛而變得更美好!

轉眼間,我們離開《愛的教育》所記載的那個年代已經很久了,但是“愛”這種教育的方式卻永遠不應該遠離我們,《愛的教育》雖然講的是情感教育,卻洋溢著對生活,對大自然的熱愛,充滿樂觀向上的精神。在閱讀時好似把我帶入了廣闊的社會中去,它真是讓我懂得了許多課本上學不到的東西,讓我沐浴在愛的陽光中,自由,健康的成長!

《愛的教育》讀後感【五】

假期裡,媽媽給我買了一本義大利亞米契斯著的《愛的教育》,我非常喜歡,一口氣就讀完了。

“愛的教育”這四個字,說來容易,做起來又何其難!在安利柯的生活中,父母老師如此細膩的用行動教會孩子怎樣去愛。《愛的教育》中,作者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的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

透過安利柯的描述,我瞭解到什麼樣的師愛才最讓學生感到溫暖:把學生當親人的老師!當安利柯的老師說道:“你們以外,我沒有別的家屬在世界上,除了你們,我沒有可愛的人!你們是我的兒子、女兒;我愛你們,請你們也喜歡我!你們之中,我一個都不願責罰,請將你們的真心給我看看!讓我們全班成為一家,給我慰藉,給我榮耀!”先生的這些話,讓所有的學生都信服於他,這位老師的坦誠深深地打動了我!他讓我們意識到,老師或家長用平等的目光看待孩子是多麼重要!

每個人在生活中,在成長過程中,不可能不犯些錯誤,可是我們作為小孩子,卻常常受到嚴厲的批評;而我們的進步卻常常會被忽略!每個人都不希望成為老師心目中的差生,或者爸爸媽媽不喜歡的壞孩子。“只要你們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錯誤,我絕不會責怪你們”這是安利柯的老師給我們最好的安慰,也是最深刻的愛。

這本書教會我們要真正的把愛心獻給需要的人,應當從點滴的小事做起,從換位思考做起,學會理解、諒解和寬容。這不僅是大人們的事,我們逐漸長大了,很多事,同樣也需要去理解辛辛苦苦教我們的老師,和養育我們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