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菲定律讀書筆記

學識都 人氣:1.7W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書筆記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書筆記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墨菲定律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墨菲定律讀書筆記

墨菲定律讀書筆記1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也是我準備開始讀書的第一本書。我想好多人都聽說過,但卻不一定深刻的去了解過,就是抖音推薦書之一的《墨菲定律》。

書裡主要講的就是警示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做好充足的準備,盡最大的努力做出最好的選擇。其實書裡面包含了四個我覺得特別有意思的思想,雖然有點像雞湯,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確實總會發生類似的事件:

一、任何事都沒有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

二、所有的事都會比你預計的時間長。

三、會出錯的事總會出錯。

四、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麼它就更有可能發生。

下面說一下我讀這本書的一些感悟和對我自己的一些影響吧:

首先說一下好多人身上都有的通病“僥倖心理”。俗話說的好“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大多數人都明白是什麼意思,但大多數人都還會因為僥倖溼了鞋,下面我講一個書裡說的故事,瞭解了這個故事你們就明白僥倖心理對我們造成的危害了。

大家都知道泰坦尼克號情節吧!其實現實中也有泰坦尼克號,這艘輪船的建造者曾宣稱“這是一艘永遠不會沉沒的輪船”,但結果還是因撞上冰山而沉沒。就是因為製造者說的不會沉沒,所以輪船上才配備了那麼少的救生艇,才會發生了這麼悲慘的結局。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處理任何事的時候都不要抱有僥倖心理,不要以為不大可能,就不會發生。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做什麼事情之前都要謹慎的去計劃這件事會發生的一些結果,吸取以前的失敗經歷,戒掉僥倖心理,才能把事情做到最好。

在生活、工作或是感情中我們總是會去在意一些對自己並沒有意義的事情,只會給自己增加更多的心理負擔。比如說有這麼一個故事一個醫生和一個農民同時患上了癌症,最後這個醫生因為知道自己生命沒有多長時間了,天天都提心吊膽的導致抑鬱而終。而農民雖說知道自己得了不治之症但因為對此病沒那麼瞭解也沒那麼在意,最後癌細胞神奇的消失了,恢復了健康的身體。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有些事情越在意可能越不好。在現實生活中我有一朋友,他的個性簽名就是“你越在意什麼,什麼就越折磨你”,以前我不懂,自從我經歷了一些所謂感情上的事情我好像懂了。有些事情其實不值得你去在意,就像很難實現的夢想,你一直去糾結這個事情就是在對你人生的一種浪費。去浪費自己的時候你要想一想,值得麼?如果不值得你再想一想為什麼不選擇關注一下對自己來說重要的事,比如說“學習”或者一些對自己有意義的事情。

人生在世總會面臨一道道選擇,我記得在我沒有讀這本書的時候,有一個比我年長一些的哥,告訴過我,當我們面對一些事,需要做選擇的時候,往往心裡第一選擇99%都是不好的答案。所以在生活中面對選擇一定要三思而後行,有的時候讓自己的內心多一些選擇,去想每種選擇的利弊,做出一個對自己最有利的答案。說到這我要給大家推薦一本書,雖然這本書我也沒讀過,但聽說過,這本書的名字叫《第三選擇》,我覺得應該和墨菲定律有很多觀點是相通的,有興趣的可以讀一讀。

書裡面有這麼一段話“人是慣性的動物,天生喜好避苦趨樂,我們都在有意或者無意地貪婪著自己的心理舒適區”,比如說有的人跟一個人在一起的時候,總是想把那個人變成自己想要的人,從而滿足自己心理上的舒適感,也可以說是所謂的安全感,昨天我在喜馬拉雅聽到了這麼一段話我覺得挺有意思,就是說其實有的時候不要把所謂自己的安全感依附在別人身上,說一句反雞湯的話,人這輩子大多經歷不好事情的時候都是自己在陪著自己熬過去,所以我希望讀到這的朋友們都能堅強一點,其實安全感還是自己給自己比較踏實,並且自己永遠都不會離開。

墨菲定律讀書筆記2

一個好的讀書筆記是可以持續的

第一印象:這是一本激勵的書。跟所有的心靈雞湯一樣,在分享一個故事以後,再講一個道理。

寫讀書筆記的目的:

1、取其精華,方便複習。

2、取其對自己有用的東西,

3、給下一個讀者或者未來的自己,寫一個有用的序,

前言:工作80%是無用的!二八法則告訴我們,要把主要精力放在20%的工作上,讓其產生80%的收效

這本書介紹了:墨菲定律,蘑菇定律,馬太效應,二八法則,破窗效應,彼得原理,帕金森定律,吸引力法則,羊群效應,蝴蝶效應

洛克定律:除非你清楚自己要到哪裡去,否則你永遠也到不了自己想去的地方

要熱誠而且慢慢來,有持久的興趣才能堅持到成功

不要急於求成。不要妄想一步登天

一個人能夠想到一件事並抱有信心,那麼他就能實現它

瓦拉赫效應:面對缺點,重要的不是你做的是什麼事,而在於你應當採取某種行動。

那些把什麼東西都弄得亂七八糟的人,終有一天是要失敗的

經營任何事業千萬不要做做停停,停停做做。

木桶定律:修煉自己的短板

任何事情或組織都有它的最薄弱之處,找到了這個位置,問題就迎刃而解咯

墨菲定律:

蘑菇定律,馬太效應,二八法則,破窗效應,彼得原理,帕金森定律,吸引力法則,羊群效應,蝴蝶效應

墨菲定律讀書筆記3

書中有鏈狀效應:想抱怨時就微笑。這是從自身角度,闡述積極的處事態度,至少不傳遞負能量。

在我之前的工作中,也有一些讓我覺得不如意的地方:或是我的工作環境,或是我身邊的同事,或是體制問題等,都讓我覺得無奈。我對自己的要求是,不能帶給教師消極的情緒,努力用積極的態度面對問題,用正能量影響教師。這是從我個人的主觀角度,用積極的態度向教師傳遞正能量。

在我的身邊,也會遇到一些喜歡傳遞負能量的人。他們總會以看似很有道理的觀點,證明大家不用努力工作,總是以消極的態度不作為或少作為。長期和這樣人在一起,自己也會受到一些影響。我認為,這類人有一個特點:總喜歡從客觀方面擺困難,總喜歡為失敗找理由,不會主動作為,這樣的人在事業上不會有什麼作為的。

有一個工作的初衷的問題。我們為什麼而工作,為了別人,也是為了自己,最終還是為了別人,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自己的價值。

人們對待某一事物的態度,一般有兩種:積極的和消極的。抱有積極態度的人,總能主觀方面找條件,分析成功的可能性;抱有消極態度的人,總在客觀方面找困難,分析失敗的可能性。我在這裡主要強調的是態度,而對於某一事物的分析,還應是全面的。

我們每個人,都應從自己出發,用積極的態度向我們身邊的朋友和同事傳遞正能量。對於負能量爆棚的人,我們儘量遠離他們,儘量減少一些負面因素的影響。我們應懷著一顆事業心,用主動作為擔當的態度,在面對問題的時候先想想怎麼能解決問題,而不是先思考推脫責任,為自己想好退路。(周鵬飛)

墨菲定律讀書筆記4

《墨菲定律》——主要是針對心理學中最有代表性的潛在心理效應進行闡述。作者從自我認知、經濟管理等方面著手,引出諸多對現代人工作、生活有影響的心得,將一個個看似高深、晦澀的定律、法則闡釋得透徹明瞭。對讀者正確理解《墨菲定律》有著十分有益的啟示。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給人們拓展認知心理、改善思維方式、提升生活、工作格局有著重要的意義。下面就我閱讀之後的一些感想,欲與大家共分享:

一、生活中為什麼總是產生一些疑問,其實,這意味著我們已意識到《墨菲定律》了

1、實現夢想的道路,比你想象的要漫長

《墨菲定律》告訴我們任何事情都沒有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正真實現起來是很困難的。所以,無論做什麼,有多難,我們要多堅持,不要低估我們與現實夢想的能力。對於夢想一定是沉澱與積累,需要每一天的精進。

2、你以為的創業,根本沒有看起來那麼簡單

對於大學生創業,需要的是積累一定的社會經驗,理性的看待自己的資金、專案、相關能力、優勢、劣勢等問題後,才有可能實現創業的理想。放棄是最大的失敗,包括放棄自己的初衷和事業。因此,擁有創業的天賦,還需要有創業的能力、人脈、良好的經營策略及一點點的運氣。

3、工作越是小心翼翼,越是出錯

如果擔心某種情況發生,它就更有可能發生,因此,要對我們的工作進行一定的規劃,將重要的事情和次要的事情分開,然後按照規劃把重要的事情先完成,之後去完善哪些不重要的事情,儘可能做到盡善盡美。但也不要苛求完美主義。我們要善於總結不足是一件利於自己日後發展的好事情,我們要做到不逃避自己犯下的錯誤,端正自己的工作態度,虛心向同事、領導請教,使自己的工作更進一步。

二、《墨菲定律》不是消極告訴我們任何事情很難獲得成功

1、你理財了,財也未必理你

《墨菲定律》告述我們:“做每件事情總比你預估的要多花點時間”它告誡我們做事情要有耐心,要經得起前期的枯燥,這不僅用於日常生活,也用於任何事情。投資是一門藝術,需要我們儲備足夠的專業知識和獨到的眼光及看待事情的客觀性。所以,我們在投資的時候要保持理性,對市場做出足夠的分析,確保能夠對自己所投資的行業有足夠的認識,做到與時俱進,避免產生從眾心理,學會獨立思考,促使投資真正得到所謂的成功。

2、你擔心失去愛情,結果真的失去了

對於愛情,就是做到相信對方,我們常常講到:“一次不忠,百次不容”維護對方的信任,最好的辦法就是及時保持自己的忠誠,做到對自己的另一半有足夠的愛、及時溝通,讓兩人對彼此的關係保持責任感,要對彼此的關係有擔當,不要動不動就說分手。

3、命運很頑皮,你想往東它偏偏往西

“墨菲定律”告訴人們每個解決辦法都會衍生出新的問題。事物總是辯證的。記得羅曼?羅蘭說過“人們常覺得準備的階段是在浪費時間,只有真正的機會來臨,而自己沒有能力把握的時候,才覺悟到平時沒有準備才是真正浪費了時間”其實,居安思危應該是每個人的必修課。靜靜地聽,靜靜地思考,培養我們的獨立思考的能力,發散我們的思維,不斷的發掘並塑造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三、《墨菲定律》關鍵在於它解釋了為什麼不能忽視小概念的道理

1、嚴謹防範,避免小概率失誤事件

首先,提高自己的警惕性,提前找出潛藏至暗中的“意外”,做到防患於未然。其次,針對可能發生的“意外”,做好必要的心理準備,第三,既然“意外”不可避免,我們要學會坦然接受。總之,事前找出“意外”,勇敢面對“意外”。努力解決“意外”這才是我們面對“意外”的正確態度。

2、坦然應對突發狀況,積極轉化“悲觀墨菲定律”

要做到平復情緒、尋找原因;有序處理突發情況;尋求他人的幫助。同時,要調整自己的心態,避免衝動之下做出選擇;做好未來計劃,對自己未來有新的認識。

墨菲定律讀書筆記5

墨菲定律出現的第一天起,就被證明是對事情出錯的最好解釋,它告知我們容易犯錯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弱點,不論科技多發達,錯誤都會發生,而且我們解決問題的手段越高明,面臨的麻煩就越嚴重。往深了想,就是意外和錯誤不可避免,人生總是伴隨著萬一、驚愕以及措手不及,看似跌宕起伏是主旋律,實則是一個“由0到1”以身體驗的擴充過程。那擴充的是什麼呢?曾曉濤譯版《墨菲定律》橫跨32門學科,包括政治、等級、設計、運動等等,有的正面積極,有的過於激進偏駁,與大多的書籍一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可同一而論。書中記載的,有些是墨菲定律的推論,有些是其他偉人總結出的準則,彙集而成近千條,稱之為墨菲定律。本文只闡述幾條印象較深的相關經驗論定律,實屬拋磚引玉。

1、克拉克第一定律:如果一位傑出而年邁的科學家說有可能,他幾乎肯定對;如果他說不可能,他很可能弄錯了。馮·布勞恩忠告:我學會了非常謹慎地說“不可能”。

2、莫金格言:如果吃不準,就預測趨勢會持續。

3、奧利維爾定律:經驗是一種在需要之前沒有的東西。

4、瓊斯定律:當你重複同樣錯誤時,經驗就是讓你承認錯誤。

5、楊氏官僚政治定律:朽木支撐大樹。

6、米德定律:你遇到的事情,你認識的人都遇到過。

7、施耐德定律:凡事不可能一蹴而就。

8、辛普森定律:在最後失敗以前,輸贏都無所謂。

9、凱普定律:找回青春的最好辦法就是重複曾經做過的蠢事。

10、希格登定律:正確的判斷來自痛苦經驗;而經驗則來自錯誤的判斷。

追根究底,各類名人名言、學科理論、前車之鑑等等,甚至連《墨菲定律》都是對“經驗”一詞的總結。人不可能走過兩條相同的河流,可每個人的人生經歷不同,卻能總結出相同的經驗論,抽絲剝繭,經驗一詞慢慢趨於真理,越發不可忽視。

什麼是經驗?它究竟來源於什麼?百度上給了兩層定義:一是從多次實踐中得到的知識或技能,二是人親身經歷。個人覺得這兩層含義就是對兩個問題的合理解釋。有的朋友會說,我的經驗來源於和他人交談中汲取的涵義,可他人告知的未嘗不是自己親身經歷的,關於這點無可厚非。

那如何更好的利用經驗?這個問題的答案,些許類似二十四個比利,有可能一個人就會產生近十種、近百種的想法,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一否定又再次肯定,最後也不知道哪個是最優的,美其名曰用的是黑格爾的辯證法,偉人的哲學就這麼被曲解了。1776年建立的神祕組織—光明會,一直在試圖聲稱以黑格爾辯證法制定新世界的秩序,歷經了幾個世紀也是枉然。因此,只有真正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優選的,這個問題的答案也是一汪池水,如果一個人不渴,喝再多都沒用。

看清看淡,遊戲人生。從實際的工作出發,亦是戒驕戒躁,認清優劣,擴容經驗,盲目的抱怨體制缺陷,忽略了經驗的重要性。看清看淡的是自我的評價,相關形容詞有膨脹、自私、自負等等,沒有人瞞得過自己,除非是掩耳盜鈴。遊戲人生是借上篇《人生因極簡而至美》來的,不可鑽牛角尖過於偏激。本文中所指的經驗論並非哲學上的經驗主義,單單是想說明經驗與學識一樣不可忽視。經驗一詞在英文中是,experience,ex作為名詞代表前任、以前的男女朋友,與人密切相關。我們面對意外總會描述說,頭腦一片空白、“轟的一下”、驀地定住了等等,都是人的各種反應,是經驗空白的表現。量變產生質變,辛普森定律恰恰說明了這點,在最終失敗或成功以前,輸贏都是經驗。

以前,總把突如其來、萬一意外等等產生的煩躁、憤怒歸咎為強迫症作祟,一遍一遍的告訴自己,這就像潔癖時間長了就會好的,實則是經驗的匱乏而不自知,更不願承認自己的認識淺薄、行為缺點。讀書的好處,一方面在於其中學科知識的增長,另一方面有所啟發,促進深入認清、完善自我也同樣重要吧!

墨菲定律讀書筆記6

一本書的好壞不是由作者決定的,更不是讀者可以左右的,一本書的好與壞取決於它是否足夠真實,足夠貼近生活,足夠打動人心,是否可以和讀者產生共鳴。

《墨菲定律》是一本足以將生活、人生、人性聯絡在一起的書。他讓我明白人要勇敢的去面對,無論結果怎麼樣,不必擔心,盡所有努力去爭取。也就是最近網上流行的一句話“你只管努力其他的交給天意”,但我認為這句話是有缺點的,人生是需要努力,生活也得努力,但我們要明確目標,不能為了不切實際的目標去只是一味地努力,那樣子會讓你懷疑自己,打擊自己。我們不能驕傲,但我們必須要有信心,成長不是年齡的成長,不是個子的成長,而是你可以分清楚每個態度,每件事情的度。正如“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與“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兩個都是老一輩留下的真言,兩個看似對立,實則是有一個度在裡面,成長就是你可以把握這個度,並且可以正確的去應用。《墨菲定律》有這樣一句話“你越怕什麼現實總會像這個方向發展”這句話有所改動,但更加全面了。就比如我今天來駕校考試,科目三,最難的也是我最不喜歡的就是路線三,待考的時候我就祈禱別讓我倒黴的抽到路線三,但正如《墨菲定律》那樣,我考試居然是線路三,其實並不是《墨菲定律》預測的有多麼準,抽到線路三其實只是一個概率問題,但當你越擔心的事情發生時,你的心態會遭受到更嚴峻的考驗。我努力的調整心態,堅信自己的能力,最終還是以100分的成績結束了科目三。經過這次我越發的相信自己,正視自己了。生活不就是這樣嗎?《墨菲定律》會給我們更多的啟示,它在我心中已經成為了信仰。

墨菲定律讀書筆記7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有這樣的經歷,出門怕碰到誰,偏偏就碰到了,坐公交站著的時候,空出來的位置總是離自己遠的位置,排隊的時候,總是你沒排的隊移動的更快些,小時候一沒完成做業,老師就檢查,越是怕被提問越是問到你…這其實就是“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是一種心理學效應,因為是愛德華墨菲提出,所以就叫墨菲定律。

簡單些說就是: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麼的小,它總是會發生的。

那要怎麼解呢?同事睜著期待的大眼睛問?!

怎麼解?無解!

如果我們已經知道有些事情終將發生,那最好的辦法,就是積極面對了,我們無法完美的不犯錯,那就只能從失敗中汲取經驗,讓錯誤成為我們成功的墊腳石。

突然想到上次培訓的時候老師說過,他們統計過,銷售電話打到一定的量,就一定會有成交,所以,每一個拒絕的電話,都是向成功邁進了一步,只要你打的足夠多,你的成交額就一定會上來,想來,這便是墨菲定律的反向操作了。

書中有好多的定律,有我們熟悉的青蛙法則,木桶定律,口紅效應等,也有許多我們不知道的,學習和了解這些法則並不會像得了武功祕籍一樣天下無敵。

他只是告訴我們世界存在的一些道理,知道了這些道理,對於很多的事情,我們就不會自尋煩惱,不會怨天尤人,積極得面對一切!

墨菲定律讀書筆記8

其實這本書如果能靜下來看,感覺是非常不錯的。裡面收集了很多曾經都沒有看到過的句子。

如果說墨菲定律並非是真理,只存在於人們的心理層面,但這些存在的確是人們能夠達成共識的。比如墨菲旅遊定律:有錢時沒時間,有時間又沒有錢。我想這是很多人的狀態,至少是我的狀態吧。這些句子能夠讓我找到一種共鳴,生活中似乎永遠充滿了荒謬。

“你等車的時候車不來,走到兩站之間的時候又看到公車從身後飛馳而去!”

這是我第一天看到墨菲定律時感覺最有趣的一條,就是生活真實的寫照。

不需要一天就把所有的墨菲定律都看完,但是當閒下來的時候,隨手翻一翻,發現原來自己遭遇過的很多事也是大家都遭遇的,就會釋然不少!

比如今天又看到的一句:“好東西都不中用。”

這個我體會很深刻。夏天的時候,其實女人都愛穿真絲面料的'衣服或裙子,真絲可是好東西,柔軟舒適,想想都知道。當然價格也不便宜。但真絲的東西極其嬌貴,指甲上起個毛,都能把絲質面料颳得起絲,更遑論它結實不結實了。所以現在的年輕人都只能穿一些廉價的棉、雪紡紗、牛仔布一類的服裝。真絲昂貴,是好東西,但真的不中用!

當然,墨菲定律中的每一條到底要如何理解,能夠理解多少,還是要還原到個人生活中去。

墨菲定律讀書筆記9

生活中,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工作忙碌之餘開個小差,往往會被老闆看到;菜刀鈍得什麼都切不動,卻能很輕鬆地把手弄傷;乘公交車沒座位的時候,總是自己站的位置附近的座位沒人下站;有座位的時候,越是累越是有老人和小孩子上車站到你旁邊;堵車的時候,總是旁邊車道的車走的快些。

其實,你不必疑惑,也不用鬱悶,因為這就是著名的“墨菲定律”。它就象一個神祕的幽靈,不時地捉弄我們,讓人哭笑不得,心神不寧。

什麼是墨菲定律?墨菲定律又譯為“莫非定律”,也有人詼諧地稱它為“倒黴定律”:“如果一件事有可能出錯,他就一定會出錯”。

墨菲定律的由來是:墨菲是一名畢業於西點軍校的航空工程師,1949年,他到愛德華茲空軍基地參與美國空軍高速載人工具火箭橇MX981發展計劃,為了研究人能承受多大的超重壓力,他和同事們一起對此進行了試驗。其中一個實驗是把一套16個精密感測器裝在超重實驗裝置上,然後加壓,只要感測器沒有發出警報,就可以不斷地加壓。可是,超重實驗裝置在巨大的壓力下都變形了,感測器指標居然一點都沒動?經過仔細檢查才發現,負責裝配的同事把這16個感測器全都裝反了!

沮喪的墨菲不經意間開了這個同事一個玩笑:“如果一件事有可能出錯,讓他去做就一定會弄錯!”

隨即,這個玩笑就風靡開了,一旦有人把事情弄糟了,大家就會這樣嘲笑他。為了保住面子,基地的每個人都全力避免出錯,認真仔細檢查自己做的工作,結果,試驗任務很快順利完成了。

墨菲的上司斯塔普認為,實驗成功的核心原因就是這個玩笑使基地人有了自尊心,隨之工作都開始仔細認真了。在隨後的記者招待會上,斯塔普把這句話稱為“墨菲定律”,並表述為:“如果一件事有可能出錯,它就一定會出錯!”

墨菲定律告訴了我們,人永遠不可能成為上帝,與茫茫宇宙相比,人類渺小得可以忽略不計,人類有自身的侷限性,即使再有智慧也永遠無法完全瞭解世間萬物,即使再聰明的人也不可避免地會犯各種錯誤;不論科技有多進步,有些不幸總會發生,而且人類越自以為手段高明,面臨的麻煩就越嚴重。

正是墨菲定律告訴了我們,不要盲目樂觀、狂妄自大。它提醒我們,錯誤是這個世界的一部份,與錯誤共生是人類不得不接受的命運;面對人類自身的缺陷,我們要學會如何接受錯誤,並不斷從中總結經驗教訓,以防止人為失誤導致的損失和空難。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_,這是人生的自然現象,我們要正視它,要靠自己的努力使自己的人生更加完美,要靠自己的努力克服自己的缺點,而不是總關注不如意之事因此而沉迷於沮喪的心理不能自拔。

墨菲定律讀書筆記10

在生活中,我們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乘坐公交車沒座位的時候,總是自己旁邊的位子空不出來;越是擔心發生的事情,偏偏就會發生。讀完這本書後就明白,儘管有很多事情我們已經習以為常了,但其實並不瞭解真相,而《墨菲定律》就給我們揭示了這些事物執行的邏輯規律,推演事物發展的因果關係,闡述了一種偶然中的必然性。

本書涵蓋的範圍很廣泛,從管理、心理、人生到事業,有諸多方面的案例,我就想其中的一個跟大家一起分享。

“鏈狀效應”:想嘆氣時就微笑

書中是以職場抱怨展開的。有些人心胸不夠寬大,對一些事情總是放不開,喜歡怨天尤人。如果你總和這樣的人在一起的話,那麼久而久之,你也會變成一個愛抱怨的人。這就是鏈狀效應。所以,如果你不想變成一個“抱怨精”的話,那麼就離那些愛抱怨的人遠一點。職場上,更是如此,如果你抱怨多了,除了自失尊嚴外,還會讓同事對你避之唯恐不及。誰也不希望別人的消極情緒影響自己的好心情,所以想抱怨的時候就微笑;有同事向你抱怨的時候,就一笑而過。心中的委屈,乾脆把它變成一種前進的動力,督促自己更加努力工作,化干戈為玉帛,化戾氣為祥和,化抱怨為動力,微笑面對自己的工作。抱怨的人不見得不善良,但常常不受歡迎。抱怨就像用菸頭燙破一個氣球一樣,讓別人和自己洩氣。

誰都恐懼牢騷滿腹的人,抱怨會使自己喪失勇氣,對解決問題卻毫無幫助。所以與其抱怨別人,不如反思自己。要想避免成為愛抱怨的人,就必須清醒的認識到下面的事實:

(1)抱怨解決不了任何問題。既然不管心情如何,工作都是要做的,又何必讓他人心生芥蒂呢?

(2)發牢騷的人沒人緣。太多牢騷說明自己缺乏能力,無法解決問題,才會將一切不順利歸於種種客觀因素。

(3)冷語傷人。每個人都有貌似堅強實則脆弱的自尊心,憑什麼對你的冷言冷語一再寬容?

(4)重要的是行動。遇到問題,將所有不滿的事情羅列一下,看看是制度不夠完善,還是管理存在漏洞。在工作中,不可能完全沒問題,我們需要找出它、解決它。

總之,世界是紛繁複雜的,瞭解和掌握這些定律,對我們認識事物的本質、發現事物的規律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使我們多一份清醒,多一份智慧。

墨菲定律讀書筆記11

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這是引用這本書中的一句話。“墨菲定律”是一種心理學效應,在粗略讀完這本約僅有二百五十頁的書之後,我感受到了一種內在的奇妙能量:就是不管我做什麼事,好像總能隱約預測到事情的結果一般。

“巴納姆效應”讓我知道了心裡暗示的力量。街邊算命的先生大多真情留不住、套路得人心。展開來講是這樣的:當你想尋求算命先生幫助的時候,無形中內心就有了容易接受暗示的特點。當算命先生用一頂戴在誰的頭上都合適的帽子來扣向你的時候,你就感覺他算的很準,這時候你就對他言聽計從。

不信你看這句話是這樣的:“你很需要別人喜歡並且尊重你,你有自我批判的傾向。你有許多可以成為你優勢的能力但是你沒有發揮出來,你還有一些缺點,不過你一般都能克服它們”。看這些話是不是既適合你,同樣適合我,適合每個人。

“彼得原理”告訴我們一定要找到自己合適的定位,在公司用人上也是一樣。晉升,作為一種鼓勵手段在公司運作中非常普遍。然而,有的人是一個很優秀的員工,但不一定是個好管理者。如果領導見他工作努力優秀,提拔他為部門領導,作為管理者他可能不能勝任這份工作,就好像爬上了一架錯誤的梯子,站在上面的感覺只有當事人自己知道。

“墨菲定律”“帕金森定理”“彼得原理”併成為二十世紀西方文化的三大發現,其中“墨菲定律”只是一個概念,對於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況下,會有不同的含義。書中涉及的社會法則、成功法則、社交法則、快樂法則等應有盡有,真的需要待慢慢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