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昆蟲記》讀書筆記範文(通用8篇)

學識都 人氣:1.69W

讀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這時候,最關鍵的讀書筆記怎麼能落下!怎樣寫讀書筆記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昆蟲記》讀書筆記範文(通用8篇),歡迎大家分享。

有關《昆蟲記》讀書筆記範文(通用8篇)

《昆蟲記》讀書筆記1

《昆蟲記》是法國著名作家法布林先生寫的一部關於研究昆蟲的科學著作。法布林先生還因此榮獲“科學詩人”等桂冠。

這本書介紹了各種昆蟲奇特的生活方式和捕獵的方法。捕食的螳螂,田野地頭的蟋蟀,聖甲蟲,小蜜蜂……那可算得上是書中的主人公了!

我最感興趣的那便是《螳螂捕食》了。中國有句古話: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這告訴了我們不要為了利益而忘了危險。但是法布林先生筆下對螳螂的描寫惟妙惟肖、生動有趣,而且詳細地描寫了螳螂捕食的畫面。作者稱螳螂是“昆蟲界和平居民的老虎”,“埋伏著捉捕新鮮肉食的妖魔”——螳螂的“捕捉器”便是置人死地的工具,這足以使人擔驚受怕。螳螂的大腿很長,就像扁平的紡錘,內側有齒刺,那就是一把雙排平行刃口的鋼鋸了!捕獵物時,高舉著雙鉤猛一壓下來,爪子一抓,雙鋸合攏,夾緊,無力還手的蝗蟲終究還是被震懾住乖乖就擒了。

看了《昆蟲記》,我才發現,原來昆蟲的世界如此豐富多彩呢!我覺得昆蟲和人類挺像。儘管他們不會用言語表達什麼,但昆蟲們的每一個動作,每一種行為也都蘊含著深刻的道理。之前無知幼稚的我只是為了一時的快樂,將昆蟲們弄傷,不在意他們的感受,昆蟲們也是無力抵抗,讓我也深感它們的渺小。但是,看了這本書後,我對此行為感到無比的愧疚。他們的渺小應該換來無限的敬重、愛護才是。我們應該獻出自己的一點愛心,“敬重渺小”“愛護渺小”是人類共同的責任。我們和昆蟲們一樣,都是生物鏈上不可失去的重要部分,昆蟲們的生命自然需要得到敬重了!

法布林先生的堅持不懈也令人歎為觀止,不管是烈日炎炎,還是寒風凜冽,他都堅持花大量時間來觀察昆蟲,並且用心記錄著,這必然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啊!

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謝謝法布林先生,是他讓我們明白了昆蟲的世界充滿了魅力。

《昆蟲記》讀書筆記2

昆蟲學家法布林以人性關照蟲性,千辛萬苦寫出傳世鉅著《昆蟲記》,為人間留下一座富含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散文寶藏。它行文生動活潑,語調輕鬆詼諧,充滿了盎然的情趣。在他的筆下,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禮服;小甲蟲"為它的後代作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餵食動作慢了,他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多麼可愛的小生靈!難怪魯迅先生把《昆蟲記》奉為"講昆蟲生活"的楷模。

我歎服法布林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讓我感受到了昆蟲與環境息息相關,又讓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獨具匠心和細微的觀察。

文章把昆蟲放在大自然的環境中介紹,介紹了它們的外表特徵,生活習性,但並不侷限於僅僅真實地記錄下它們的生活,而是以人性觀照蟲性,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婚戀,繁衍和死亡。字裡行間無不體現著作者的喜愛,以蟲性反觀社會人生,充滿了對生命的關愛之情,充滿了對自然萬物的讚美之情。

生活處處都有有趣的事物,只要你有善於觀察,發現的眼睛。法布林所寫的《綠蚱蜢》就是這樣的來的。

《昆蟲記》並非刻意寫就,而是作者自得其樂的觀察與寫作的成果。這便定下了作品的基調:看似平平淡淡,卻反映出作者珍愛生命,熱愛生活的情感,一如其樸實清貧,但寧靜美好的鄉間生活。他留下的觀察記錄是不變的,但給讀者的思索卻是多樣的,他沒有強迫他人接受自己的觀點,但卻給讀者帶去了知識,趣味,美感以及思想的享受。

《昆蟲記》不僅僅滲透著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含著某種精神。這種精神就是求真,即追求真理,探求真相。這就是法布林精神!

《昆蟲記》讀書筆記3

當我再一次翻開《昆蟲記》時,依舊被裡面對昆蟲的細膩描寫所吸引。

一個人耗費一生的光陰來觀察、研究“蟲子”,已經算是奇蹟了;一個人一生專為“蟲子”寫出十卷大部頭的書,更不能不說是奇蹟;而這些“蟲子”的書居然一版再版,先後被翻譯成了50多種文字,知道百年之後還會在讀書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轟動,更是奇蹟中的奇蹟。《昆蟲記》問世之後被看做動物心理學的誕生,還被譽為“昆蟲的史詩”

據我所知,法布林是一位法國的昆蟲學家,出生於法國南部聖雷翁村一戶農家,童年在鄉間與花草蟲鳥一起度過。他的家境貧窮,導致他連中學也無法正常讀完,但他堅持自學,一生中先後取得了數學學士學位、自然科學學士學位和自然科學博士學位。他的這種精神是我所敬佩的,也是我所應該學習的。回頭想想,自己的學習環境遠遠比法布林的學習環境好,但是自己卻沒能好好的珍惜,甚至不知足。經過法布林過年的奮鬥,《昆蟲記》的第一卷終於在1879年問世。1880年,他擁有了一間屬於自己的實驗室——一塊荒蕪不毛但卻是矢車菊和膜翅目昆蟲鍾愛的土地。這“荒石園”就是法布林觀察昆蟲和做實驗的地方,一呆就是35年。我只能說我不得不佩服法布林的這種執著與堅持。他為了昆蟲竟蟄居“荒石園”長達30餘年之久,也是在這裡,《昆蟲記》的後九卷問世。

法布林在我的眼中,是個值得尊敬與學習的人。他的耐心與毅力是驚人的,可以花上自己一生的時間去研究昆蟲並記錄。這已經遠遠的超出只是對昆蟲有興趣並喜愛而已,有一個人願意為了一樣東西或一件事情可以奉獻出自己的生命,絕對是可親可敬的。雖然法布林已經逝去,但是他的一生絕對有意義的.。讓法布林傾盡生命所換來的《昆蟲記》永遠留在人們心中,法布林也將成為大家的榜樣。

他將永垂青史。

《昆蟲記》讀書筆記4

十九世紀末,法布林從百里香恣地荒石園中捧出一部《昆蟲記》,世界響起了一片讚歎之聲。一個人窮其一生來觀察研究“蟲子”,已經算得上奇蹟了;一個人一生為“蟲子”寫出了十卷大部頭的書,更不能不說是奇蹟;而這些書竟然會被一版再版、先後被翻譯成50多種文字、知道百年之後還會在知識界一次又一次的引起轟動,更是奇蹟中的奇蹟。《昆蟲記》堪稱科學與文學完美結合的典範。

該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蟲種類、特徵、習性和婚習的生物學著作,記錄了昆蟲真實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蟲為生存而鬥爭時表現出的靈性,還記載著法布林痴迷昆蟲研究的動因、生平抱負、知識背景、生活狀況等等內容。作者將昆蟲的多彩生活與自己的人生感悟融為一體,用人性去看待昆蟲,字裡行間都透露出作者對生命的尊敬與熱愛。《昆蟲記》是一本講昆蟲生活的書,涉及蜣螂、螞蟻、西緒福斯蟲等100多種昆蟲。在這個世界上,人類現在已知的昆蟲種類約100萬種,佔所有已經知曉動物種類的5/6;並且仍有幾百萬未知曉的昆蟲仍待人類去發現和認知。法布林在19世紀中期,於學校教課之餘,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在田野間觀察各類昆蟲,為之定名,為了謳歌作者描述小小的昆蟲恪守自然規則,為生存和繁衍進行著不懈的努力。作者依據其畢生從事昆蟲研究的經歷和成果,以人性化觀照蟲性,以蟲性反映社會人生,其重點介紹了他所觀察和研究的昆蟲的外部形態、生物習性,真實地記錄了幾種常見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死亡等。

《昆蟲記》不僅僅浸溢著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含著某種精神。那種精神就是求真,即追求真理,探求真相。這就是法布林精神。這本書給我很大的啟發,現在孩子們沒有經歷很艱苦的生活,但我們要獲得成功就要學習他這種不怕困難的精神。

《昆蟲記》讀書筆記5

燈下,我靜靜地坐在書桌前,一手拖著腦袋,一手握著一支鋼筆。看著桌上放著已經翻閱了無數遍的《昆蟲記》。想:法布林耗盡一生的光陰來觀察、研究昆蟲,已經算是奇蹟了;為什麼他一生專為昆蟲寫出十卷大部頭的書呢?而且《昆蟲記》使那麼多人陶醉,佩服?這本書的作者通過仔細觀察,多次實驗,細緻描寫了各種昆蟲的生活習性、繁殖和捕食的方式,向讀者展現了一個奇妙的昆蟲世界。作者寫得生動有趣,讀者讀得興趣盎然。

整本書所寫的昆蟲都使我感到有趣之極。這都要歸功於作者的仔細觀察,細緻描寫。如:快看啊!這裡有一種會縫紉的蜜蜂。它剝下開有黃花底的刺桐的網狀線,採集了一團填充的東西,很驕傲地用它的腮帶走了,它們身體鼓鼓的,像半粒豌豆,鞘翅光滑或有絨毛,通常黑色的鞘翅上有紅色或黃色的斑紋,或紅色、黃色的鞘翅上有黑色的斑紋,但有些瓢蟲,鞘翅黃色、紅色或棕色,沒有斑點,這些鮮豔的顏色具有警戒的做用,可以嚇退天敵。等,這些只有仔細觀察才能寫出來。光是仔細觀察還不夠,還要細緻描寫,讀者才能看懂,又如“這小筒的外貌,有點像絲織品,白裡略秀一點紅,小筒的上面疊著一層層鱗片,就跟屋頂上的瓦片似的”等,這些細緻描寫,使整本書寫得更加生動、具體,引人入勝。

昆蟲世界非常奇妙!在我沒讀這本書之前,我不知道管蟲會穿“衣服”,不知道鬆蛾蟲會預測天氣,也不知道小蜘蛛會用絲線飛到各個地方。現在我全知道了。有些動物的思維方式比人還高,例如赤條蜂給卵留食物時,是把毛毛蟲弄得不能動,失去知覺,而不是殺死毛毛蟲,這樣,就可以給食物“免費”保鮮。又如舍腰鋒給卵捕蜘蛛時,是隻捕小的,這樣每隻就可以使小蟲只要一頓就可吃完,每頓就可吃到新鮮的。

讀完這本書,我明白了這本書的意義,也開始敬佩法布林了。

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得眼睛。只有仔細觀察周圍的一切,才能瞭解世界的奇妙。這是讀完《昆蟲記》後,我深刻體會到的。

《昆蟲記》讀書筆記6

昆蟲記是一篇科普讀物,作者法布林。這篇文章是他通過觀察和細心的構思寫出的科普鉅著。

它是法國傑出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林的傳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它熔作者畢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於一爐,娓娓道來,在對一種種昆蟲、曰常生活習性、特徵的描述中體現出作者對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字裡行間洋溢著作者本人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本書的問世被看作動物心理學的誕生。

《昆蟲記》不僅是一部研究昆蟲的科學鉅著,同時也是一部謳歌生命的巨集偉詩篇。法布林窮其畢生精力深入昆蟲世界,在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與實驗,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本能與習性,他刻苦鑽研,犧牲了自己私有的時間去觀察昆蟲。《昆蟲記》詳細地描繪了昆蟲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蠍子、蟬、甲蟲、蟋蟀,等等。這給後世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使人類社會迅速走了現代文明。

一天清晨,看了《昆蟲記》後,這本書使我十分著迷,原來昆蟲世界有這麼多的奧祕,我知道了:凌晨,蟬是怎樣脫殼;屎殼螂是如何滾糞球的;螞蟻是怎樣去吃蚜蟲的分泌物。還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錯誤的,蜂抓青蟲不是當成自己的兒子養,而是為自己的後代安排食物。

接著往下看,《昆蟲記》是一個個有趣的故事:“螳螂是一種十分凶殘的動物,然而在它剛剛擁有生命的初期,也會犧牲在個頭兒最小的螞蟻的魔爪下。”蜘蛛織網,“即使用了圓規、尺子之類的工具,也沒有一個設計家能畫出一個比這更規範的網來”,豐富的故事情節使我浮想聯翩。

看著看著,這些蟲子們漸漸地清晰起來,我思考著:如果我們保護環境,不汙染環境,這些蟲子是不是還會在呢?現在的環境惡化,又是不是在以後還會有呢?我仔細地想著這彼此之間的關係,這一次的閱讀,《昆蟲記》為我打開了一扇全新的門。

昆蟲是我們的朋友,所以為了他們,請不要去傷害昆蟲!

《昆蟲記》讀書筆記7

《昆蟲記》,是一部很吸引人的著作。作者用了畢生的精力研究了昆蟲世界,那份執著,那份堅持不懈的精神實在讓我佩服。書中充滿了驚奇,充滿了情趣,透過這本書我知道了另一個世界的奧祕——昆蟲世界的真面目,更讓我發現了大自然中蘊含著的各種科學真理。

作者用那生動活潑的行文,簡單詼諧的語調,向我們描述了昆蟲世界中的一幕幕。正因這部科學百科同時也帶有文學色彩,文中的一字一句,都體現了作者的感情,同時也展現了昆蟲的獨一無二的個性。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禮服;“小甲蟲為它的後代做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餵食動作慢了,他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還有,螢火蟲、螞蟻、蜘蛛、蟋蟀、毛毛蟲,燕子、麻雀……林林總總,一個個妙趣橫生的故事,一段段栩栩如生的昆蟲的景況,涵蓋了關於昆蟲的進食、保護自己、養育後代、勞作、狩獵及生死,幾近所有的細節。

我覺得《昆蟲記》是值得一生閱讀的好書,我想無論是誰,只要認真地閱讀一下《昆蟲記》,讀出味道,讀出感想,必須能夠知道得更多。

作者的精神我很受啟發:我們就應有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就應有始有終的去把它做好,堅信自己的潛質,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哪怕你的追求在別人看來是枯燥的,寂寞的,乏味的,只要你有恆心,就必須能夠創造出奇蹟。

《昆蟲記》不僅僅僅浸溢著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含著某種精神。那種精神就是求真,即追求真理,探求真相。這就是法布林精神。學學他的精神吧!雖然我們不必須要像法布林一樣去探索昆蟲的奧祕,但我們能夠學他的精神,去做好其他事情!

《昆蟲記》讀書筆記8

《昆蟲記》使我非常著迷,彷彿我成了第二個法布林。原來昆蟲世界有這麼多的奧祕,我知道了一些鮮為人知的昆蟲常識和生活習性,有:蟬在地下“潛伏”四年見面,在陽光下唱五個星期的歌;而蟋蟀善於建造巢穴,管理家務;蜘蛛在捕到食物、編織紅羅網方面具有才能,人類用三角尺和圓規也未必能畫出像蜘蛛織的網;蟑螂善於用“心理戰術”制服敵人,使對方驚慌失措……種種奇妙的現象都出現在我們的眼前,就能讓我們足不出戶就能感受到昆蟲世界的奇妙。

一提到《昆蟲記》就想起了那種平淡無趣的說明文。頓時,讓我沒了興趣。可是,才剛讀了開頭,它深深地吸引了我。這是一部描述昆蟲們生育、勞作、狩獵與死亡的科普書,是多麼奇異有趣的故事啊!法布林的《昆蟲記》讓那些被我忽視太久了的昆蟲的身影,及它們囂張的鳴叫,一下子聚攏了過來,讓我真切感受到它們的存在。在這之前,昆蟲的世界幾乎是我想象的,因為我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去觀察它們,瞭解它們,想象著十分和睦友好,不會有爭吵和鬥毆。但是,自從看了《昆蟲記》,昆蟲的形象在我心目中更加顛覆了,原來昆蟲跟我們人類一樣有生有死,有勞動與掠奪等,這都與人類有著驚人的相似。它們跟我們人類一樣,有善良的食草性昆蟲,有殘酷的食肉性昆蟲。我像身臨其境一般,好像它們就在眼前進行著一切行動,把我帶到一個真實的昆蟲世界。

當我繼續閱讀《昆蟲記》時,我看到法布林細緻入微觀察毛毛蟲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顧生命危險的捉黃蜂;我看到他大膽假設,認真做實驗,反覆驗證過程與資料,一步一步推斷高鼻蜂毒針的作用、時間與效果,捕繩蜂處理獵物的方法,孔雀蛾的遠距離聯絡……一次實驗失敗了,他收集資料,分析原因,轉身又開始下一次的實驗。嚴謹的實驗方法,大膽質疑精神,勤勉的作風,這些使我感到科學精神的內涵。

《昆蟲記》讓我長了見識,看待問題不一樣了,理解問題的深度也加強了。我覺得《昆蟲記》是我們國小生應該讀的一本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