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城讀書筆記2000字4篇

學識都 人氣:6.4K

圍城這一部寫在解放前的著作,寫出了人們生活的困頓,寫出了中華文化、中華文明中的種種好與壞,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圍城讀書筆記2000字,歡迎閱讀,希望對你能夠提供幫助。

圍城讀書筆記2000字4篇

圍城讀書筆記2000字(一)

錢鍾書是中國四十年代著名的諷刺小說大家。人們把他稱為“集作家與學者於一身”。錢鍾書1910年生於江蘇無錫,1933年清華大學外文系畢業後曾留學英國,獲副博士學位,後又留學法國,1938年歸國任大學教授,他的文學作品包括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短篇小說《圍城》,短篇小說集《人·獸·鬼》。前幾天我拜讀了他的著作《圍城》。

《圍城》出版於己於1947年,隨即在社會上產生熱烈反響,並曾一度被稱為“新《儒林外史》”。《圍城》是在一個比較寬闊的抗戰背景下,來對龐大的知識分子群進行描繪的。小說採用西方流浪漢小說的情節結構方式,以留學歸來的方鴻漸的經歷為主線,描寫抗戰爆發以後從上海到湖南後方的一些知識分子,並從中央探討人的本性,人的存在價值,人的出路等問題。作品以寫實與象徵相結合,寫出了時代、社會的象徵。“圍城”既是實體的象徵,即抗戰環境下的中國就是一個大圍城,同時又是一個虛體的象徵,即對一類文人心城的對映。

作者“寫現代中國的某一部分社會,某一類人物。”這裡的“某一部分社會”指舊中國混亂荒謬的病態社會。而“某一類人物”又是指在那個社會中迷惘、落寞、卑瑣的病態知識分子,揭示他們在中西文化碰撞與國難家愁中的動搖和怯懦的基本根性。小說的主題以暴露否定病態社會為基本前提,但又具有多重意味。“結婚好比被圍困的城堡,城裡的人想衝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作者在審視抗戰時期中國社會現實悲劇的眾生相時,也揭示了現代人所處的多層次的人生困境。小說的男主人公方鴻漸所經歷之處,無不是“圍城”——上海灘各式知識界分子的社交圈子,內地小鎮和鄉村的醜惡閉塞,三閭大學的勾心鬥角的灰色生活……都構成了一座座圍城,不僅國家、社會是如此,家庭也是一樣:方鴻漸父親處處制約兒子的行動,方老太太經常疑心別人誘騙他的兒子;後來成為妻子的孫柔嘉柔順之下的深藏心計……家庭社會的環境使方鴻漸感到處處有圍城。方鴻漸的自身精神領域也妨礙和束縛了他衝出圍城的信心和勇氣。方鴻漸自身性格和順,看出惡劣環境而不能自拔,嘴上聰明而內心懦弱。

他與四個女性鮑小姐、蘇文紈、唐曉芙、孫柔嘉都有瓜葛,但在愛情面前卻節節敗退。以至落入孫柔嘉的網裡,又由合到分,他一生並沒有衝出圍城,始終是一個失敗者。作者揭示了抗戰環境下的中國一部分知識分子在祖國危難之際,欲持超脫的人生態度,但卻空虛難耐,又加深了人們困於圍城之中這一人生含義。他們被困於生活的城裡,日趨腐化,不斷下沉,以至不能自拔,這就是錢鍾書寫這書的基本主題。

作者在書中的諷刺藝術相當傑出,因此被稱為“新《儒林外史》”。他對人物隱蔽心理的發掘,對人情世態的精緻入微的觀察和表現是相當突出的。加上作者廣博的知識,高超的幽默技能刻畫出一個又一個性格特點鮮明的知識分子形象。作者又藉助自己的深厚文學功底,編制出眾多比喻和警句,對人物進行嘲弄淋漓盡致。

《圍城》是一部以諷刺知識分子、婚姻以及人情世故為主題的小說,目的是力求刻畫出當時某一空間某一群體的一部分人的人生面貌。理解"圍城"這兩個字,不能空泛地把他看作是婚姻的代名詞,在某種層面上,它與西方現代主義所描寫的人類的尷尬困境所採取的一些象徵手法不謀而合。書中充滿苦澀的笑,無奈的自我欺騙,這都是這部小說的成功所在。

人生是圍城,婚姻是圍城,衝進去了,就被生存的種種煩愁所包圍。錢鍾書以他灑脫幽默的文筆,述說著一群知識分子的快樂與哀愁。這部作品已被譯成世界上多種文字,有十數種不同的譯文在各國出版。在美國,由於夏志清的推崇,不少人以錢鍾書為題撰寫博士論文和專著。法國的西蒙·萊斯曾說:"如果把諾貝爾文學獎授給予中國作家的話,只有錢鍾書才能當之無愧。"

方鴻漸是個典型的知識分子形象這句話是無容置疑的。但正因為他是知識分子,而且是那種帶著玩世的態度處世又有點良心的知識分子,才構成了他一生的第一圈"圍城"。他希望做個大人物,這樣的性格,似乎就決定了他的一生。

方鴻漸的第二圈"圍"就是給他帶來多災多難的假學位。方鴻漸到底是個知識分子,在買假的文憑之前,他也問問良心,他為自己起了最好的籍口:"父親是科舉中人,要看‘報條’,丈人是商人,要看契據。"以他自己的口氣,就是"說了謊話,還要講良心。"說謊就說謊嘛,講了良心這謊話就變得不倫不類了。既然講良心,就乾脆別買學位了。既然都不講良心了,就乾脆把學位發揚光大吧?害得自己當個副教授忍氣吞聲的,兩頭不著岸。

方鴻漸一生的第三圈"圍城",我想沒有人會反對,是他在處理感情問題時候的玩世態度。也許從第—,圈"圍城"建立時,就決定了會有第二圈圍城,就決定了會有第三圈圍城了。在那個到處是"小人物"的時代,做個大人物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能耐的。可是他還是希望做個大人物,買文憑時,希望自己能夠

翁感覺光耀門楣;買了文憑,又覺得有損道德。要知道,社會上只有兩種人能夠混得好。

很多的人都像方鴻漸—樣,有那麼一點的良心,有那麼—點的虛榮。他們處處做小人,又不得處處提防小人。他們也知道世道的艱險,可是並沒有好好地去接納它。他們嘗試去改變,就好像方鴻漸想知道韓學愈文憑的真偽,以此找回自己的公道一樣。熟不知道,人家早就設定了陷阱等他踩進去。

或許《圍城》的文學價值也正在此。它寫出了人們不願意正視的,真實的社會環境。

圍城讀書筆記2000字(二)

“天下只有兩種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種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種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後吃。”這是我看錢鍾書先生《圍城》感受最深的一句話。

前段時間趁著無聊打發時間就把錢鍾書先生的《圍城》粗略的拜讀了一下。看的不是很認真,但是感受挺深的。這幾天因為要準備讀書交流會,所以又把這本書再次看了一次,兩次真的會有不同的感受。特別是這次我感覺自己從書中得到的更多,可能不太能理解書中主人公的感受,不能做到感同身受,也大概可以知道一點。

第一次讀這本書時,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這句話“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裡的人想逃出來。”起初我還以為這只是被利慾佔據心靈的表現,後來縱覽全文之後,才知道,這句話是出自留洋學生,一個孤高清傲的女子,蘇文紈口中說出:她是在感慨愛情與婚姻,同時也在領悟那個時代的人生意義……

小說以方鴻漸的生活道路為主線,反映了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生活和心理的變遷浮沉。在感情上,方鴻漸是一個徹底的失敗者,在和他有過關係的幾個女人面前都是如此;對於鮑小姐,他失敗於無力抵抗,對於蘇小姐,他失敗於優柔寡斷,對於唐小姐,他失敗於無所行動,對於孫小姐,他失敗於沒有判斷力。雖然說圍城存在,但大多數感情的圍城都是他一手造成的。但同時,他也是承認自己的失敗的,當他拿到了克萊登大學的假學位,卻不肯以假亂真,實際上就承認自己做了賊,做人還是強勢一點好。

整本書中,除了他對唐小姐的追求尚顯出些他試圖征服命運的思想外,其餘的只是方鴻漸徒勞的思想鬥爭和軟弱的行為罷了。所以也就有了如此悲涼的結局。我們生活中也是處處有著圍城,我們都是被困在城中的人,無形的城太多了。只是錢鍾書先生把30年代的這座城具體形象化了,讓身處21世紀的我們看清了書中城中之人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說得如此那般真切其實也是為了使我們看清我們身邊同樣的一座圍城。現如今的社會,競爭激烈,存在的明爭暗鬥、勾心鬥角比書中更加激烈也更凶險。同學朋友之間的友誼和競爭、家庭裡的親情和壓力、社會上的各種壓力壓得我們透不過氣,我們出生開始就有著形形色色不可逾越的諸多圍城。我們能做的不是隨遇而安,我們需要反抗,需要去拼搏,與命運作鬥爭,只有這樣,我們的這座圍城才不至於是困擾我們,說不定可以變成我們的烏托邦呢!

的確,我們生活中也是處處都有“圍城”,事業,愛情,家庭,學習,生活都與這座圍城密切相關,看你自己如何取捨。人性本惡亦或是人性本善?這都交由我們自己去探究。

只有一點,我覺得我們是不能改變的,就是身處這樣一個大世界,不管人心不管世道如何險惡,重要的是我們始終要保持一顆善良單純的心。雖然很多事實證明,這是不太可能的,但是我堅信:只要我們自己想,沒有什麼是做不到的。“身處亂世,心亦不變”。我們現在還沒有踏入社會,還沒有真正嚐到社會的滋味。在學校裡我們也不能迷失自己,與人交往我們不能見人就掏心掏肺,但是至少要真誠相待。我自認為在這方面做的還是不錯的。不管是誰,我覺得只要我真心真義對你,時間久了你也會一樣對我。做人這樣,做事情又何嘗不是一樣的道理呢?做事情我們絕對不能心存僥倖,一定要踏踏實實老老實實去做好,去盡全力完成上面分配的任務。

書中的方鴻漸是一個典型的知識分子,出身小富家庭,留過洋,沒什麼理想,不善交際,一介書生,也很單純,這個故事到最後給我們呈現的無疑是個悲劇,起初,我以為方鴻漸和蘇文紈會是一對,可惜現實很殘酷,方鴻漸不喜歡蘇文紈。這讓我想起了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好像外人看似很般配的一對往往走不到一起。最後方鴻漸和孫柔嘉成了一對,他們都是很單純的,他們經常為很瑣碎的小事爭吵,這是生活中非常常見的,兩人都不願意認輸,小氣,斤斤計較,剛開始談戀愛的時候,大家都向對方展示好的一面,浪漫,收起自己的脾氣,一旦在一起,柴米油鹽,朝夕相處,矛盾自然爆發了,圍城心理,是人性吧,這也是這部小說能引起廣泛共鳴的原因。現實生活中又何嘗不是這樣,現在80後結婚有多少是能如自己所願的,很多都有來自親友雙方父母的因素,最後都不得而終。其實我不夠資格在這裡說到感情,畢竟自己少不更事,但是自己身邊這樣的例子也是很多的。所以我也有一定發言權,他們很多都是被房子和金錢弄得不能走到最後。

看完圍城,我總有一種很壓抑的心情,總覺得回味悠長。以後有時間一定再讀一遍,看看是否會有更多不一樣的`感受。是否可以給我其他啟發。我也推薦大家可以去看看這本書,說不定可以讓正困於心的你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穫呢?

圍城讀書筆記2000字(三)

圍城這一部寫在解放前的著作,寫出了人們生活的困頓,寫出了中華文化、中華文明中的種種好與壞,美與醜,善與惡,同時也寫出了人們在對待愛情、婚姻、人際關係等等方面的進進出出、無奈與矛盾。

船甲板上的對話,“那麼,你就是搖籃裡睡著的小寶貝了。瞧,多可愛!”等等表現了即使是知識分子,在人前人後不一的形象,可說是無奈,更可說是對人的不真誠。

方鴻漸與周家的關係是一個圍城,已經進去了,想出出不來,在這個密封的圍城裡,方鴻漸喘不過氣來,只能壓抑著自己,跟著一群市儈“談笑風生”。方鴻漸自己的家是保守迂腐的,這個家還停留在封建社會,方老先生看起來似乎在一些方面是明智的,是有父親形象的,但事實上正是這些所謂的明智阻礙了整個社會的發展。方鴻漸“生平最恨小城市的摩登姑娘,落伍的時髦,鄉氣的都市化,活像那第一套中國裁縫仿製的西裝,把做樣子的外國人舊衣服上兩方補釘,也照式在衣袖和褲子上做了。”這段真切描寫了當時的中國嚴重存在的“拿來主義”,不分是非黑白,把西方國外的東西搬進家門。後面對張先生的描寫更是說明在中國存在很多這樣自以為是,不瞭解事情真是含義情況下誇誇其談,愛眩但又沒有本錢眩。

作者花了大量篇幅寫方鴻漸跟蘇文紈、唐曉芙之間的關係。方鴻漸想進入唐曉芙的圍城卻始終不得其門;蘇文紈喜歡讓所有的男人在她身邊打轉,還以為自己進入了方鴻漸的圍城,其實進入卻等於是在外面,而當她與曹元朗結婚並過上真正的市儈生活時,她卻安之若素。唐曉芙似乎是圍城中最好的人,因為對方鴻漸來說她是虛無縹緲的,可望不可及的,她是一個幻象,所以變得純潔而可愛。這篇幅中對人物的描寫也很是到位,“詩人”曹元朗寫的是不文不類卻自認為很了不起,翹著尾巴卻連狐狸都不能像,可大家仍誇獎一通。大家的交往是如此的不真心,小人之交甜如蜜般。趙辛楣想追求蘇文紈,也付出行動,從這個篇幅中可以看出他是一個相對來說更會生活的人,特別是在那個時代背景。這些文人騷客賣弄文學的嘴臉在這個篇幅中被描寫得如此可笑,很具有諷刺意味。

方鴻漸終於還是聽從了趙辛楣的話去三閭大學。沿途上,他們遇到了種種困難,最後通過關係到達了三閭大學,而關係這個在中國例行了多少年的東西,過去,現在將來都將例行下去。路上行人的勢利眼,看人看外表,看著裝,對有身份的人阿諛奉承而對老百姓則愛理不理。在這段中女主人公孫柔嘉出現了,人如其名般,剛開始孫小姐顯得如此溫柔,乖巧。李梅亭的小氣,自私,像一個真正的生意人,帶著藥去邊遠地區以十倍的價錢賣,而骨子裡有當時中國人的懦弱,無能。

到了學校後,教授不教授等級的劃分也是如此的荒唐,而老師們對這個等級分法的看法也是那麼令人覺得不可思議。拿著假的文憑在社會上招搖,也不顯得丟人現眼,而且還理直氣壯得在那爭著等級的高低。更讓人覺得可惡的是愚鈍的不只那些腐朽的老師,還有學生,學生也是一樣的荒唐,看老師的教書的水平不是看實力,而是看文憑,看學位,而且認知能力也那麼差,不能很好認清怎麼樣的老師才是好老師,而去欺負老師,沒有了尊師重道的美德。在學術圈,所謂的文人們是如此的虛偽,不真誠。而在這裡,方鴻漸成了那個唯一一個還有一些最基本的知識分子操守,或者說最基本的做人的操守。而高鬆年、李梅亭、汪處厚,這些人在那裡在裡邊如魚得水,他們會捨得走出這個圍城嗎?

再一個是在三閭大學發生的所謂的愛情的糾紛,這場糾紛也顯得如此的可笑。方鴻漸並不想進入孫柔嘉的生活,但他被孫柔嘉看上了,而且通過“某種方式”得到了他。對方鴻漸來說這個婚姻是他的圍城,在還沒進去前,他不知所以,就這麼進去了,在進去後,他渾渾噩噩得過日子,他也有想衝出來的衝動,但他是個被動的人,不敢行動,也不會行動。結尾一章,方鴻漸與孫柔嘉吵架後,正回家想消釋柔嘉的怨氣,柔嘉剛才正向姑媽講鴻漸的不是,害怕已被鴻漸偷聽到,方鴻漸其實並沒聽到,只得擺空城計:“你心裡明白,不用我說。”結果柔嘉心虛之下,說“本來不是說給你聽的,誰教你偷聽?”這就無異承認了她在“背後糟蹋”方鴻漸,結果正準備向妻子低頭的方鴻漸和一心想給丈夫找個好工作的孫柔嘉竟然越吵越厲害,終於走向“不離而散”,不歡而散。他家祖傳的那頂破銅鐘噹噹噹噹噹噹敲了六下,似在嘲笑,對人生的諷刺和嘲笑盡包含在這悵然悠悠的鐘聲裡了。

人生是圍城,婚姻是圍城,衝進去了,就被生存的種種煩愁所包圍。錢鍾書以他灑脫幽默的文筆,述說著一群知識分子的快樂與哀愁。這部作品已被譯成世界上多種文字,有十數種不同的譯文在各國出版。在美國,由於夏志清的推崇,不少人以錢鍾書為題撰寫博士論文和專著。

圍城讀書筆記2000字(四)

我讀了錢鍾書的長篇小說《圍城》,讓我感覺頗多,在這裡我想這樣概括我的這些感受,如“婚姻圍城”,“職業圍城”,“心理圍城”和“人生圍城”等,這些都是人們都會討論的。首先我先介紹一下《圍城》的內容簡介。《圍城》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主人公方鴻漸海外"遊學"數年,回國前花了幾十塊美金到一個愛爾蘭人處弄得一紙假的文憑騙過父親與"岳父"。真才實學的蘇文紈喜歡他,而他喜歡美麗純真的唐曉芙,最後由於他與這對錶姐妹之間的種種誤會,暫且離開了上海,稀裡糊塗地與同在三閭大學教書的孫柔嘉結了婚。婚後,方鴻漸對一直喜歡蘇文紈的摯友趙辛楣說:"若是你真娶了蘇小姐,會覺得也不過爾爾。"這也算是他在婚姻城堡中的感悟吧。這以後和孫柔嘉又在婚姻的“圍城”裡,過著好像與外界隔絕的生活,因為好像生活中只有他們自己,他們將婚姻當做了一座圍城,想出來的和想進出的都很難。人生是圍城,婚姻是圍城。錢鍾書的小說《圍城》是一幅栩栩如生的世井百態圖。錢鍾書先生將自己的語言天才併入極其淵博的知識,再新增上一些諷刺主義的幽默調料,以一書而定江山。

而在這裡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談我的感受:

第一,是絕大多數人看了《圍城》之後的最大感受,那就是婚姻就是圍城。其實第一次看《圍城》的時候是同學推薦的,那時候我才19歲,看完之後也不太懂得故事的大致情節講了些什麼內容。現在再次翻閱此書,感覺有些不同了。主人公方鴻漸一個留洋的“海歸”博士生出身的他對唐小芙一往情深,但由於蘇的從中摻和,使得這段愛情宣佈破產。後來在教書過程中遇見了孫柔嘉,並最後與她結婚,但是婚後的生活並不很幸福。這樣一個故事如果發生在當代,也只能夠說明主人公的婚姻生活和經歷很不美滿和順暢。但在我看來,方鴻漸是一個很被動的男人,首先他在對於唐曉芙的愛情上就顯得很被動,如果說一個主動的人,如果說真心愛對方的話,就應該不用去管那些流言蜚語,但我們在生活中往往做不到這一點,就是因為我們太在乎別人是怎麼看的。雖然這樣的想法很單純,但是也很美好,為什麼我們會被那些惡意的話所中傷,為什麼我們不活的快樂一些,忘記過去的煩惱。所以我們在婚姻愛情上應該主動出擊,男生尤其如此,女生也不必太過矜持,遇見喜歡的應該追到底為止。其次,我覺得婚姻是應該建立在兩個人互相信任的基礎之上的。如果連最起碼的信任都沒有,我會覺得這樣的婚姻從一開始就是個錯誤,包括婚姻的前奏-----愛情也是一樣的,都應該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之上。唐小姐對於方鴻漸就應該信任,無論蘇小姐說了些什麼;方鴻漸和孫柔嘉也應該彼此信任,才不會對對方產生這麼大的誤會。另外,我覺得我們現在對於婚姻和愛情要求的過多了其實愛情和婚姻都是最浪漫和最純真的東西。在浪漫的法國,十幾歲的孩子被問最多的是“你今天和女孩子說話了沒”,“你交女朋友了沒”,這好像在中國會覺得很不可思議,因為中國的孩子從小就被教育要怎麼這麼樣都是被動的形成了太多的不成文的規矩,如在學校裡,特別是國中或者是高中,禁止學生談戀愛等等過激的行為。最近還在網上看到一些關於擇偶的標準,如“寶馬轎車加上豪宅”,“非富二代不嫁”,這些是物質上的要求,還有在相貌上的,學歷上的等等有太多的要求,其實這些都形成了我們現代社會中關於愛情和婚姻過“圍牆”,也正是由於有這些限制範圍的存在,才導致現在未婚人群的驟增,這是我從《圍城》這本書中體會到的一點點淺薄的內容,暫且當做讀後感吧。

第二,《圍城》的象徵源自書中人物對話中引用的外國成語,“結婚彷彿金漆的鳥籠,籠子外面的鳥想住進去,籠內的鳥想飛出來;所以結而離,離而結,沒有了局。”又說像“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裡的人想逃出來。”但如果僅僅侷限於婚姻來談“圍城”困境,顯然不是錢鍾書的本意。《圍城》並不僅僅是一部愛情小說。它的內容是多方面的,它的主題和象徵是多層次的。“圍城”困境是貫穿於人生各個層次的。後來方鴻漸又重提此事,並評論道:“我近來對人生萬事,都有這個感想。”這就是點題之筆。錢鍾書在全書安排了許多變奏,使得“圍城”的象徵意義超越婚姻層次,而形成多聲部的共鳴。《圍城》被很多人譽為現代的《儒林外史》,是因為錢鍾書在這部小說中淋漓盡致地諷刺了知識分子。這種諷刺基於時代的和人性的的原因,也基於錢鍾書個體的原因。這就讓我想起了這幾年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假的文憑現象,說真的,我對於這件事感觸頗深,首先我們應該對這種現象的存在報以一種寬容的態度,因為當下的社會競爭實在太大,造成要想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都變得是一種“妄想”,巨大的壓力在這些人的身上,致使他們失去理智而去弄一些假的文憑來矇混過關。當然最主要的還是應該歸因於自身,一個人活著並不應該過於在注重那些虛浮的外在,而更應該注重自身內在的修養,自信是最吸引人的魅力,我相信只要有信心,無論你在哪行哪業,都能夠乾得很精彩。這些內容扯得有些遠了,但是正是我的感受。作為一名當代的知識分子,我們更應該修正自身,而不總是將原因怪罪與外界。

第三.但《圍城》中的諷刺更多的是基於對人性的解剖。如李梅亭偷吃烤地瓜、陸子瀟以國防部、外交部信封唬人、范小姐用不通的英文假冒作者贈書給自己等等,又如結尾一章,方鴻漸與孫柔嘉吵架後,正回家想消釋柔嘉的怨氣,柔嘉剛才正向姑媽講鴻漸的不是,害怕已被鴻漸偷聽到,方鴻漸其實並沒聽到,只得擺空城計:“你心裡明白,不用我說。”結果柔嘉心虛之下,說“本來不是說給你聽的,誰教你偷聽?”這就無異承認了她在“背後糟蹋”方鴻漸,結果正準備向妻子低頭的方鴻漸和一心想給丈夫找個好工作的孫柔嘉竟然越吵越厲害,終於走向“不離而散”,不歡而散。我們捫心自問,做過這些事的似乎不止這些人,有時也包括自己。卡內基的《人性的弱點》中也是如此評論人們自身的人性缺陷。所以通過對此書的瞭解,我覺得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要想避免出現這些人性的弱點,就應該瞭解自己,正確的對待客觀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