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學校教育的調研報告

學識都 人氣:2.55W

隨著個人的文明素養不斷提升,報告十分的重要,多數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生後撰寫的。一聽到寫報告馬上頭昏腦漲?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最新學校教育的調研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最新學校教育的調研報告

學校教育的調研報告1

根據涼山州委、州政府《關於實施百鄉教育扶貧工作的決定》,xx年以來,涼山州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按照百鄉扶貧辦關於教育扶貧工作的總體要求及統一安排部署,始終把我鄉教育扶貧工作列入了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情繫民族教育、心連貧困兒童,認真履行宣傳、督導、調研、聯絡、幫扶五項職能。動真情、動真格,進一步明確思路,抓住重點,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幫教扶貧工作,使我校的教育基礎裝置設施得到較大改善;校園綠化、美化、淨化等得到規範有序,教學質量取得明顯提高。

在貴局的幫扶下,教育扶貧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全鄉適齡兒童入學率、鞏固率、和適齡女童入學率均達到100%。當前,“彝區健康文明新生活運動”啟動以來,貴局在劉斌局長的帶領下,多次深入到我鄉,與基層黨員幹部群眾面對面的交流,聽取群眾的意見,並指導群眾如何開展我鄉的“新生活運動”。使我鄉的教育和社會事業都得到了健康快速發展。現將貴局在本年度對我鄉教育扶貧工作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

本年度,貴局認真貫徹落實州委、州政府教育扶貧共精神,積極投身到我鄉教育扶貧工作之中。成立了教育扶貧領導小組,並擬定了工作思路和工作計劃,把此項工作納入他們的目標責任管理工作中,作為年終考核內容。

二突出重點,狠抓落實

(一)進一步加強教育扶貧基礎工作

一是立足實際,理清思路。貴局針對我鄉教育發展現狀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和差距,認真研究,突出重點,因地制宜地制定了《本年度教育扶貧工作計劃》。二是深入聯鄉,實地調研。工作組多次深入到我鄉,全面瞭解我鄉教育發展基本情況。為切實開展我鄉教育扶貧工作提供了科學依據,使我鄉教育扶貧工作真正做到有得放矢。三是加強宣傳,提高認識。工作組成員視教育扶貧為己任,深入鄉村、學校,召開鄉村組幹部、教師及群眾參加的教育扶貧研究會,大力宣傳《義務教育法》、《四川省民族地區教育發展十年行動計劃》、四川省對彝區普高以及當前彝區健康文明新生活運動等有利政策,並利用村支部活動室的黑板報和下鄉深入村組宣傳教扶貧、“新生活運動”等工作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工作目標,讓大家進一步瞭解教育扶貧、“新生活運動”的重要性和意義,為推動教育扶貧工作深入開展起到積極作用。

(二)改善辦學條件,提高辦學水平,確保“兩基”達標迎檢。

教育扶貧的真正目的之一是要貧困兒童上得起學,讀得起書,改善貧困地區的教育落後現狀。為解決貧困學生入學問題,使“一幫一”助學活動開展持之以恆,全域性幹部參與了此項活動,向我中心校捐助辦公桌椅12套,價值9600.00元;小型鼓號隊器材一套,價值4000.00元;學生服裝200套,價值10000.00元;書包文具200套,價值8000.00元;協調50噸水泥價值28500.00元。昨天,貴局又給我中心校送來了學生洗漱用具200套和體育用具,價值5930元。小計:62430.00元。通過貴局教育扶貧工作的開展,進一步改善了我中心校的教學裝置和辦學條件,促進了全鄉教育事業的健康快速發展,確保了迎國檢工作。

(三)協助鄉黨委加強基層組織建設,促進全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在積極致力於我學校辦學條件改善,開展教育扶貧工作的同時,貴局還為促進我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出謀劃策,主動協調落實建設資金,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協助鄉黨委政府加強基層組織建設。一是配合和支援我鄉,搞好產業結構調整。鼓勵我鄉結合地理環境、氣候條件,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努力發展經濟作物,使支柱產業花椒、核桃、馬鈴薯、菸草等上規模、重效益。從而加快了我鄉經濟發展的步伐。二是積極配合我鄉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彝區健康文明新生活運動等宣傳教育活動。劉局長指示說,要把省委書記劉奇葆在涼山調研時關於“建立現代文明生活方式”的重要指示化作推進彝區健康文明新生活運動的強大動力,結合“領導掛點、部門包村、幹部幫戶”活動,將“板凳工程”作為新生活運動的切入點,以小板凳推動大工程、促進大轉變,著力改善彝區人居環境和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建立彝區健康文明新生活。三是捐贈物資,提高民生。xx年春節問尉了30戶貧困戶:30袋大米(每袋50斤),價值3000.00元;30桶菜油(每桶10斤),價值3000.00元;30床毛毯,3600.00元。小計:9600.00元。在啟動彝區新生活運動之際,聯絡了140戶貧困戶,捐贈140床被褥、140套生活用品,板凳813個共價值27583.00元。給鄉政府贈送了2臺電腦、一臺印表機給鄉政府,價值10000.00元。

以上共計:115543.00元。

為了及時開展彝區健康文明新生活運動,貴局安排駐鄉聯絡人員一名,長期駐點我鄉,計劃幫扶303戶貧困戶,並擬定了幫扶規劃及措施。給鄉政府預訂了12套辦公用具、12張鐵床、1個冰箱、1套餐桌、1套會議圓桌、1組檔案櫃。

總之,教育扶貧工作是一項長期和系統的工程,任務重、工作量大,需要不斷地探索創新。抓好當前彝區健康文明新生活運動政策的好時機,和聯絡單位連成一片心,一如既往,求真務實,開拓進取,致力於我鄉辦學條件的改善和教育事業的全面發展,努力開創“百鄉教育扶貧”工作的嶄新局面。

學校教育的調研報告2

近年來,隨著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全面貫徹實施,農村中國小校的'經費管理已成為社會普遍關心的熱點話題,已愈來愈引起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如何完善教育經費管理模式,管好用好教育經費?xx市各級財政部門為此進行了積極的探索。

一、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實施情況

20xx-20xx學年度,xx市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共有農村中國小校1671所,其中:農村國小1461所(含389個教學點,220所中心學校),國中學校210所。農村中國小在校學生人數383831名。在職農村中國小教職工25505名。

20xx年,xx市在1區9縣進行了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全面貫徹落實了“兩免一補”政策,這項政策惠澤了全市80萬農村中國小生。各級財政部門以實施新機制為契機,優先保證並不斷加大對農村義務教育的資金保障力度,確保了農村義務教育經費投入有較大幅度的增長。以20xx年為例,全市10個縣區全年預算內教育支出56179萬元,加上中、省、市安排的“兩免一補”資金9160.5萬元、危房改造資金7051萬元、教育專款2963萬元、縣區配套2074萬元,教育資金投入總量達77967.5萬元,比20xx年增加了18898萬元,增長32%。全市農村中國小校公用運轉經費4778.2萬元,教職工人均年公用經費達1873.4元,比以前年度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從而,確保了農村中國小校教職工工資按時、足額發放和學校的正常運轉,有力地促進了農村義務教育事業的發展。

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實施以後,農村義務教育投入力度不斷加大,學校資金量增加,管好用好教育資金已成為各級財政部門必須加強的一項重要工作。我市為切實加強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管理,於20xx年在全市初步建立起“預算到校,專戶到校,撥款到校”的農村中國小校教育經費管理方式。各縣區按新的管理方式,設立了教育資金專戶,以國中學校、中心學校為基本預算單位,逐校編制並彙總農村中國小校預算,按預算進度撥付資金。新的管理方式執行後,對規範農村中國小校財務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農村中國小經費管理方式對比分析

目前,從全市情況看,各縣區對農村中國小教師工資已全部實行銀行代發,對學校公用運轉經費和專項資金的管理方式各有不同,大體來看,有以下五種管理方式:

第一種是中心學校集中核算的方式。這種方式是將農村中國小教育經費核算與管理集中在中心學校。如旬陽縣,對於學校公用運轉經費,由縣財政部門年初預算到縣教育部門,教育部門根據二級預算分期撥付到校,以中心學校為獨立核算單位,村組國小經費支出向中心學校報帳;對於專項資金實行財政、教育部門兩家聯合下達資金分配檔案,教育部門負責專案實施,財政部門負責按專案實施進度撥付資金。工程完工後,由縣財政、教育部門對工程支出票據進行稽核報帳。財政部門不直接對學校公用運轉經費實施監督,由教育部門、中心學校實施內部監管,以學校自行管理財務為主。

第二種是鄉鎮會計集中核算的方式。這種方式是由鄉鎮會計核算中心對農村中國小校經費實施集中核算與業務管理。如平利、嵐皋縣,對中國小校公用經費支出實行鄉鎮會計集中核算;對專項資金實行報帳制,即:學校將專案建設支出票據報送縣財政部門稽核後,按工程進度直接將資金撥付到校。

第三種是會計委派制管理的方式。這種方式是縣財政部門委派會計駐鄉鎮對農村中國小校教育經費實施支出稽核管理。如白河縣,對於學校公用運轉經費由縣財政部門駐鄉鎮委派會計稽核把關後支付;對於專項資金直接撥付到校,由縣教育部門負責專案組織實施,財政部門按專案進度撥付資金,支出票據由委派會計和財務總監稽核後支付。

第四種是縣教育部門集中管理的方式。這種方式是在縣教育部門內部設立核算機構,對鄉鎮國中學校、中心學校財務集中核算。如石泉縣今年在縣教育局內成立了教育經費支出中心,負責管理全縣農村中國小校財務核算與監管,實行“集中管理,統一開戶,分校核算,報帳制管理”的辦法,財政部門負責按預算撥付資金,資金監管由教育部門教育經費支出中心負責。

第五種是縣財政部門集中管理的方式。這種方式是將農村中國小校的財務核算與財務管理上收到縣級集中管理。如漢陰縣,在縣財政局會計核算中心設立教育經費核算股,負責管理全縣農村中國小校的財務核算與管理業務,直接管理到國中及中心學校。對學校公用運轉經費、專項資金由教育經費核算股集中核算,實行報帳制管理,從收支源頭上監控財務活動,增強了資金使用的計劃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從上述情況可以看出,xx市對農村中國小校教育經費的管理方式不統一,有的管理方式停留在舊的“以鄉鎮為主”的辦學體制下,有的管理方式已與“以縣為主”的新體制相適應,還有的管理方式處在新、舊體制的交叉執行中。從各縣區的實際情況看,存在著四個方面的突出[文祕站:]問題:一是財政監管缺位。實行學校集中核算、鄉鎮會計集中核算及會計委派管理方式,縣區財政部門實際上只管了經費的預算與撥付,面對量大面寬的教育經費監管沒有到位,由學校、鄉鎮或委派會計實施監管,一些學校財務管理出現了漏洞;二是管理關係不順。實行鄉鎮會計集中核算、學校獨立核算或會計委派管理,縣區財政部門未對學校經費進行核算和監管,鄉鎮領導直接或間接參與了會計核算環節中經費支出的審籤,影響和制約了學校的財務主體地位。教育部門認為只參與資金初級分配,對學校資金監管中間隔著鄉鎮政府,想管而又不便於去管,使本系統財務監管難以實施。三是運作程式繁雜。實行鄉鎮集中核算,學校整個資金的審批,除工資外,學校領導先簽字,送鄉鎮會計核算中心報帳員稽核,之後總會計把關,送財政所長簽字,重大支出需送鄉鎮分管領導,甚至鄉

鎮長審批後報帳,造成審批環節多,工作效率低,學校對此意見較大。四是管理效果不同。實行縣級財政部門集中核算,有利於加強對教育資金、資產及債權債務的全程監管,規範學校的財務管理,促進資金使用效益的提高,而其它幾種管理方式在這方面明視訊記憶體在缺欠。

通過對比分析,結合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後,農村中國小校教育經費來源於省、市、縣各級財政資金,農村中國小校財務一般不與鄉鎮財政發生核撥關係的實際,實行縣級財政部門集中核算管理的方式比較完善、規範。這種方式體現了“校財縣管”集中核算,統一管理的特點,適應“以縣為主”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要求,最大的優點是融會計核算、財務監督、資金管理為一體,能把財政的基本職能貫穿於資金的預算、撥付、核算、監管之中,有機地形成了“四位一體”的管理執行機制,有利於加強對教育資金的監督,尤其是財政部門對資金監督由過去的事後監督、結果監督變為事前、事中和事後全方位監督,這樣從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教育資金撥付後,單位隨意開支,財政部門“亡羊補牢”的現象,進一步規範了教育資金的管理和核算。因此,統一實行“校財縣管”模式是規範農村中國小校教育經費管理,推進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三、完善農村中國小校經費管理模式的對策

完善農村中國小校教育經費管理模式,強化學校經費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直接關係到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關係到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更關係到新機制這一德政工程、民心工程、陽光工程在新農村建設中的體現。要按照“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改革要求,在堅持單位資金所有權、資金使用權和支出審批權不變的前提下,將農村中國小校教育經費上收縣級統一管理,在縣財政部門或會計核算中心內部設立農村義務教育經費核算管理機構,負責縣域內農村中國小校教育經費的集中核算與管理。切實建立“校財縣管”的管理模式,實行“預算到校、撥付到校、核算到校、監管到校”的管理方式。

首先是預算到校。一是把所有農村中國小校納入縣級一級預算單位,建立以國中學校、中心學校為基本預算單位。把單設的國中、九年制學校從中心學校剝離出來,以迴避中心學校權力過度集中。二是統一預算編制口徑,收入統一按省、市明確的經費標準納入預算,學校所有收入(指輔助事業收入,包括勤工儉學等)納入專戶管理;支出按國家規定的標準全額預算。三是對學校公用經費部分作出規定,合理核定各項支出標準,進一步優化支出結構,確保學校公用運轉支出,突發事件處置和學校正常維修支出,教學如教研活動、設定購置及教師培訓支出。學校根據縣區指導意見和原則要求,編制預算,細化到具體專案,經縣財政、教育部門稽核,分校編制並彙總農村中國小校預算。

其次是撥付到校。按預算進度撥付資金,由縣財政部門預算下達指標,國庫直接將資金(除工資外)撥入教育經費核算機構各校帳戶。對“兩免一補”資金按月撥付。對學校支出實行“報帳制”管理,由國中、中心學校報帳員向縣區教育經費核算機構報帳,支出票據由分管財務校長一枝筆審籤。小額支出以現金支付,大額支出以轉帳支付。同時,對學校區分情況,核定備用金,提前借支,用於學校日常運轉。

再次是核算到校。由縣教育經費核算機構承擔縣區農村中國小校的會計核算業務和履行財務監管職能,負責管理所有預算單位。對核算機構人員實行“分校負責制”,明確每個人管理的學校。對學校的財務核算實行“集中管理、統一開戶、分戶核算”,撤銷各學校原有帳戶,只保留工資專戶,將所有預算單位在縣區教育經費核算機構統一開設教育經費帳戶,實施一校一戶,分戶核算。

最後是監管到校。一是縣教育經費核算機構每月向學校提供財務報表,向財政、教育部門報送學校財務分析報告,使其及時掌握財務活動情況。二是強化制度約束,縣財政部門、教育經費核算機構要建立健全農村中國小校教育經費管理各項規章制度,用制度規範業務執行。三是對學校的資產、債權債務進行清理登記,納入縣教育資金核算機構業務管理範圍,實行動態管理。四是對學校收費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通過“票據統管”約束,確保收入及時足額繳入財政專戶。五是對專案實施,如危房改造、校建、大型購置等實行招、投標,由縣教育部門組織實施,相關學校參與配合,財政部門撥付資金,形管錢與管事相結合的機制。六是學校採購業務,全部進入政府採購管理,按採購程式辦理。七是實行民主理財制度,由教職工推選產生學校民主理財小組,負責對學校每月的財務收支情況進行初審,學校對本單位原始資料的真實性、合法性、完整性負責。實行學校財務公開制度,堅持每學期公開一次本單位的財務活動情況,接受社會各界監督。

四、實施“校財縣管”模式應注重的工作及措施

一是要切實加強制度建設。如:中國小預算管理制度、專項資金管理制度、固定資產管理制度、票據審批及管理制度、收支兩條線管理制度、財務公開制度和民主理財制度等。特別要強化實行農村中國小預算制度、陽光采購制度和資產管理制度,突出把好“收、支、購、建、撥”五個關鍵環節,真正使學校財務管理做到收有據,支有度,購有章,建有規,撥有法。同時,要加強財政部門與教育部門與中國小校的工作銜接配合,建立工作聯絡制度,定期通報、研究教育經費管理情況,為“校財縣管”模式規範執行提供製度保障。

二是要積極探索教育支出標準體系建設。首先要加強預算到校編制工作,增強預算約束力。農村中心學校編制預算,要按照縣區的指導意見,進一步細化支出專案,促進縣區財政部門對學校預算的編制和控管由總額控制轉變為定額控制。其次,要科學合理地制定學校公用經費支出管理辦法,根據各學校的情況,對川道、山區、邊遠學校分類別核定支出專案、支出標準,如學校招待費、購置費等,通過實施專案標準控制,節約資金,用於改善教學設施,提高教學水平。第三,要強化支出控制,堅持用一種模式,一套稽核標準,一個支出口徑對農村中國小校的支出進行嚴格的控制,將各項支出控制在年度預算指標以內,並對資金支出和使用效果進行檢查驗收,以控制和減少不合理的開支,使有限的教育經費發揮最大的使用效益。

三是要加強學校資產、債權債務管理。對學校的資產要進行清理、登記,實行動態管理。對學校的債務要逐校進行核實登記、鎖定基數、控制新債、制定化解舊債的計劃,明確目標任務,夯實工作措施,促進學校債務化解。要把資產、債權債務體現到學校財務上來,融入財務管理之中。

四是要重視財務分析和結果應用。教育經費核算機構要定期向財政、教育部門報送學校財務活動情況,提供財務分析報告和績效評價報告,促進教育資金績效考評體系的建立。縣區財政部門資金撥出後,要以學校預算為核心,以資金流向為主線,以集中核算為手段,對農村中國小校教育經費進行全方位、全過程監管,做好跟蹤問效,及時發現和解決資金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鄉鎮財政所要積極配合上級財政部門做好資金監管工作。

五是要加強業務培訓工作。搞好培訓是強化財務管理的基礎,而夯實這一基礎的重要手段是業務培訓和職業道德教育。實施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後,要對學校

校長、分管財務的校長和報帳員進行業務培訓,要加強對財務人員業務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的培訓,不斷提高業務水平;要加強財經政策法規的學習,增強守法意識,尤其是加強《會計法》、《審計法》、《中國小財務制度》以及預算內外資金管理和新機制相關制度的學習,使財務人員嚴格按制度辦理支出,真正做到取之有度,用之有節,逐步增強法制意識和責任心,提高理財水平,適應財務管理工作的需要。

六是要加大財政監督檢查力度。各級財政部門要加強農村中國小校經費的監督檢查工作,將財政監督職能延伸到校;要堅持每年組織專項檢查,把檢查的重點應放在學校預算與執行,資金使用與效果,日常監督與管理等方面,確保農村中國小校教育資金落實到位,資金使用效益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