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都>贏在職場>村官>

堅守黃岩山七年綻放青春的大學生村官

學識都 人氣:2.49W

曾經沉睡的山鄉,因為他們的青春激情與無悔堅守,正在漸漸甦醒。下面是本站挑選較好的有關堅守黃岩山七年綻放青春的大學生村官範文,供大家參考閱讀。

堅守黃岩山七年綻放青春的大學生村官

“來的時候還是少男少女,現在已經為人父母了。”台州黃巖區嶼頭鄉大學生村官王金熙自己都不曾想到,時間竟過得這樣快。7年前,大學剛畢業的他來到嶼頭鄉,成為鄉里的10名大學生村官之一。那時,這個小夥子的夢想,是“去農村,幹出一番事業”。

然而,上班第一天,他就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嶼頭鄉四面環山,雜草叢生,年久失修的老屋搖搖欲墜,前幾天下過雨的路面到處是水坑。第一次去村裡走訪,因為橋被大水沖垮,通往村裡唯一的道路中斷,王金熙只能挽起褲腳趟過溪水,到達目的地。

他更沒想到的是,這個位於黃岩西北部山區的窮地方,會因為他們的到來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7年間,大學生村官們積極參與鄉里的老街改造工作,創辦電商中心幫助農民銷售當地土特產,並通過經營閒置舊房改造而成的民宿、書店、酒吧,極大地激活了鄉村的發展內生動力。村莊的面貌煥然一新,農民的口袋鼓起來了,在外打工的年輕人也紛紛選擇迴歸。

曾經沉睡的山鄉,因為他們的青春激情與無悔堅守,正在漸漸甦醒。

進山,擔起責任

“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嶼頭鄉曾經是個出名的“空心鄉”,距離城區30多公里,村落數量多且位置分散,交通也極為不便。老百姓靠山吃山,以種植番薯、枇杷、毛竹等維持生計。

如何推動農民增收致富,增強鄉村的吸引力?2013年,大學生村官們在一次鄉村調研中發現,嶼頭鄉的特色農產品很多,農民家中的番薯幹、農家綠豆麵、土酒等,都是自家種植、晒制或加工的綠色健康食品,質量也好,卻因交通不便等原因,難以對外銷售。

“大戶有固定商家對接,不愁賣不出去,但許多小散戶卻找不到銷售渠道。”王金熙介紹,以嶼頭鄉最遠的裡嶴村為例,農戶去集市賣農產品,要花六十元錢租一輛小四輪車,到集市賣上一整天,一袋農產品才賺得七八十元,扣除租車費後所剩無幾。農戶想夠買種子或農用工具,若是鄉里集市上沒有供應,去城裡購買也要大費周折。交通問題成為困擾嶼頭鄉發展的瓶頸。

“農民買賣東西這麼不方便,不如我們集中收購散戶的農產品,幫他們在網上吆喝。”10名大學生村官聚在一起商量對策,他們一拍即合,決定運用當下最熱門的“網際網路+”技術,幫助農民增收致富。

他們的想法很快得到了嶼頭鄉政府的支援,2014年10月,嶼頭鄉土特產農民電商服務中心正式成立,實體店和網店同步運營。實體店位於沙灘村文化禮堂內,禮堂中間的木桌上整齊擺放著農家自制的番薯幹、高山生態米、手工面等20多種土特產。左邊服務中心辦公室牆上,“幫農民賣、幫農民買”8個大字十分醒目。

電商服務中心成立後,10名大學生村官輪流值班,風雨無阻。起初,他們會不定期前往各自的駐村農戶家裡,以市場價收購產品,部分交通不便的偏遠村莊,僅開車來回一趟就要一個多小時。如今,隨著網路訂單的紛至沓來,許多農民都會主動送農產品過來賣。“所有農產品都是經過嶼頭鄉農辦檢測後才允許銷售的,我們要保證農產品的安全。”嶼頭鄉組織委員林雅說。

遇到特別困難的農戶,大學生村官們會優先照顧他們的生意。前年,沙灘村張婆婆家的老頭子摔傷了腿,張婆婆背了一袋番薯幹來到電商服務中心,想換點錢為老頭子看病。大學生村官們當即買下了張婆婆的番薯幹,之後只要客戶有需求,他們都會主動去張婆婆家取。

不僅如此,嶼頭鄉還請來中國計量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杭州外國語學院的產品設計團隊,創立“柔川”農創品牌,從產品包裝、標籤到品牌都煥然一新。嶼頭鄉的母親河叫柔極溪,當地在古時也被稱作“柔川”。這一夾帶著濃濃鄉愁的農創品牌,一經推出便引起了許多消費者的共鳴。

創業,從我做起

嶼頭鄉旅遊資源豐富,布袋坑景區、兩岸三度營地、柔極溪漂流等專案吸引了不少城裡遊客。遊客們但凡看到這裡的農家土特產,都會捎上一些給家人、朋友。大學生村官們意識到,旅遊發展能直接帶動農產品銷售,也為電商服務中心線上線下供應帶來商機。

今年,嶼頭鄉電商服務中心升級更名為農創中心。“除了農產品銷售外,由大學生村官們自主經營沙灘老街的三徑書屋、小憩民宿等商鋪,給村民們帶來了觀念的轉變和新的`經營模式。”林雅說,大學生村官是嶼頭鄉農民創業的帶頭人,凡事他們都身體力行。

原木書架、挑高木頂、四方小窗……大學生村官黃雪萍經營的三徑書屋,已經成為老街的一個新地標。在老街建一座書屋的想法,緣於今年年初的一次山體塌方。

當時,由於塌方造成白石、垟坑等8個行政村交通完全中斷,近千名村民出行受阻。大學生村官們在給村民送食物時,不少村民向他們反映,訂閱的報紙和雜誌收不到。“因為老百姓對閱讀有需求,才辦了三徑書屋。閒暇時間,村民們會來看書喝茶,或者參加書屋的讀書會、經典誦讀等文化活動。”黃雪萍說。

大學生村官鄭曉曉則是小憩民宿的經營負責人,這幢洋房民宿,原是老街上一幢年久失修的閒置老宅。今年3月,趁著梨花盛開之時,小憩民宿開始試運營。鄭曉曉將民宿美圖發到微信朋友圈,一個晚上就接到了20多個訂房電話。

由於民宿深受歡迎,現有的5個房間很快被訂滿,鄭曉曉便建議其他客人去當地農民家中居住。“改造這間民宿,就是為了給村民做一個創業模板。村民們知道我們經營得好,就會學著做。”鄭曉曉說,目前已有不少村民在家中辦起了農家樂和民宿。

日前,全省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工作現場會在黃岩召開。沙灘村作為3個古村考察點之一,迎來了全省各地的專家學者。端午節小長假,這裡又迎來了一輪旅遊熱潮。大學生村官們不禁感慨,當初何曾想到,這個默默無聞的小山村如今這樣受歡迎。

堅守,仍在繼續

2014年開始,陸續有兩個大學生村官考上其他單位,離開了大山,剩下的8位則一直堅守於此。

“其實我也有機會能走出去。”王金熙在來嶼頭鄉之前,一直在黃巖區某機關實習。去年,這個單位的領導三顧茅廬,邀請王金熙回去協助工作。“我想了很久,整整一個月,幾乎每天都在想。”

讓王金熙動搖的是,城區離家近,可以照顧家人和孩子。但更讓王金熙割捨不下的,是對大山、對村民的感情。“村民遇到困難,都會來找我幫忙,我要走了怎麼辦?電商中心剛開始步入正軌,我不能走。”王金熙最後選擇留下來。

“不僅是我,還有挺著大肚子從村頭跑到村尾的楊婷婷、颱風天陪著阿婆阿公不回家陪娃娃的鄭曉曉、為了給留守兒童實現微心願省錢買電子琴的黃雪萍……”王金熙說,他們常常為了村裡的事情,把自己的事情先放一放。

眼下,大學生村官們正嘗試轉變農創中心的經營理念,發展一批帶有盈利的專案,帶動農戶增收。“如果成功了,我們會選擇繼續留下來。”

最近,這8名大學生村官的合同期將滿。前幾天,鄉里召集他們開會商討未來發展路徑。這些大學生村官們都說,只要自己還在大山一天,他們就會繼續堅守、繼續嘗試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