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貨店成本控制 從哪裡入手?

學識都 人氣:7.22K

引導語:百貨店,以貨品豐富吸引顧客,它的種類多,樣式全,但對於創業者來說,開一家百貨店,似乎成本很大,很多人望而生畏,那麼,百貨店成本控制,應該怎麼入手呢?

百貨店成本控制 從哪裡入手?

今天我們討論的成本是EBITDA之內的成本(不考慮投資成本),主要由三個部分構成:能耗、推廣與人力成本。一般情況下,這三項大約要佔總成本的60%以上。

 能耗:剛性成本。

設計規劃是能耗控制的開始也是最重要的環節,後期運營層面的控制只能作為補充。

以中央空調為例,很多百貨店能耗很大,但是該冷不冷該熱不熱,完全沒有達到應有的效果。這就是前期設計建設不合理造成的後果。

我曾經在一個專案中,僅照明系統就設定了六個級別:夜間值班、區域性裝修、賣場清潔、營業準備、正常營業、以及場外廣告。

做好前期設計、後期管理,節約20%的能耗也是有可能的。

推廣:沒有上限,也沒有下限,效果很難評估甚至無法評估。

推廣,因店而異,因人而異,因事而異,因時而異,需要企業一把手親自把控。

有人迷信推廣,我卻不迷信。

我認為推廣要建立在裡在商品、服務之上,所以我主張:新開業門店多花一點,以後少花一點。本地多一點,外地少一點。內部多一點,外部少一點。

內部推廣通常比外部推廣更有效,很多企業都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

內部公眾公共關係很重要,尤其在零售行業這種勞動密集型產業。花整版廣告費,不及每一個供應商、員工說企業好。

你在內部不善待供應商、員工,或者對他們說假話,賣假冒偽劣商品,所有的'廣告費就像是丟在了水裡。因為供應商、員工都在說你壞話,壞話的傳播力比好話更強。

另外,我認為,推廣是細水長流的工作,而不是一時一刻的功效。

人工:最難控制的成本,也最有學問,最考驗能力

早期的零售行業人工成本很低,低到可以忽略不計。如今,人工成本水漲船高,已經成為最大成本。

記得我在杭州大廈購物中心的時候,用了大概600多人,當時同等規模商場用工人數在1000以上。我到武林銀泰員工總數500多人,離開時是300多人。2001年,寧波銀泰在編合同用工從744名減少到327名,短期用工從123名減少到28名。

人數變化可以如此之大,可見人工成本有多大彈性。

我一直遵循四個原則,

原則一:人越少越好,為了少裁員,儘量少招人,招人容易裁人難。裁員,絕對不是少了一個人這麼簡單的事。培育、對其他員工的負面影響,這些都是成本。

原則二:人盡其用,提高人效。

人和人之間的差異其實不大,每個人都能在企業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我們管理者所做的就是擴大他的長處,控制他的短處。減少員工數量,增加人均工資與福利,員工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投入和產出比就提高了。

原則三:除了帥才和個別技術崗位人才比較難以培養,其他所有崗位都可以內部培養。

原則四:基層員工薪資高於同行,中層管理人員的薪資可以與同行持平,而高層管理人員的薪資最好低於同行。

為什麼呢?對於中高管來講,除了薪資,職業發展、行業口碑、專業素養是他們的綜合考量因素。

從高管中節省下的成本,足夠讓基層員工薪資高於同行。基層員工薪資只要略高於同行,就能招到非常優質的基層員工了。而好的基層員工可以培養出好主管,好主管可以培養出好經理。況且,銷售由基層員工直接創造。

人工成本的控制要從組織架構和業務流程入手,架構越清晰流程越簡單人員越精簡。我現在看到很多企業架構極為複雜,流程非常不清晰,造成企業高層管理人員過多頭重腳輕,費用可想而知。

另外還要提一下裝修成本。

1994年之後的黃金十年,百貨店通過裝修“品牌上臺階,銷售上臺階”,很多百貨店從中受益,從此,裝修之風盛行。

近年,裝修之後達不到預期效果了,為什麼?因為品牌基數沒有增加,品牌上臺階的基礎不存在了。

如果是閉店裝修,還有可能將顧客、供應商、優質營業員拱手相讓競爭對手。

裝修不僅要把控裝修本身的成本,還要把歇業造成的損失,以及對供應商、優質營業員、顧客重新召回的成本都考慮進來,這是一個策略問題。

成本控制是內功,更能體現企業的管理能力與水平,尤其在經濟下行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