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語故事集合15篇

學識都 人氣:1.8W

中國成語故事1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一):杞人憂天

中國成語故事集合15篇

杞國有一個人,整天擔心天塌地陷,自己沒有地方容身,因此愁得睡不著覺,吃不下飯。

有個人看他這樣憂愁,很為他擔心,就去開導他說:"天不過是很厚很厚的氣積聚在一起罷了,沒有一個地方沒有氣。你一舉一動,一呼一吸,從早到晚都生活在天的中間,怎麼會擔心天塌下來呢?"

那人憂天的人聽了,又說;"如果天是很厚的氣,那麼太陽、月亮和星星不會掉下來嗎?"。

前來開導他的人說:"太陽、月亮和星星,也都是會發光的氣積聚而成的,即使掉下來,也不可能把人打傷。"

那個憂天的人又問:"如果地陷塌了怎麼辦呢?"

開導他的人回答說:"大地是土塊積聚而成,它充塞四野,無處不有,你在它上面隨便行走、跳躍,整天在它的上面生活,怎麼擔心它會陷塌呢?"

那人聽了朋友的話,如釋重負,非常高興;那個前來勸他的人放下心來,也很高興。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二):宋人疑鄰

宋國有個有錢的人。有一天下大雨,把他家的牆壁沖塌了一塊。他的兒子說道:"不趕快修補起來,一定會有小偷爬進來的。"鄰家的老大爺也這樣警告他。

當天夜裡,他家果真被盜賊偷走了大量的財物。

這個有錢人的一家人都誇他的兒子有先見之明,卻懷疑鄰家的老大爺可能是個盜賊。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三):庖丁解牛

庖丁為梁惠王宰牛。手到的時候,肩倚的時候,腳踩的時候,膝頂的時候,那聲音十分和諧,就跟美妙的音樂一樣,合於堯時的《經首》旋律;那動作也很有節奏,就像優美的《桑林》舞蹈。

梁惠王看得出了神,稱讚說:"哈,好啊!你的技術是怎麼達到這樣高超的地步的呢?"

庖丁放下刀對梁惠王說:"我喜歡探求的是道,比一般的技術又進了一步。我開始解剖牛的時候,看到的無非是一頭整牛,不知道牛身體的內部結構,不知道從什麼地方下手。三年以後,我眼前出現的是牛的骨縫空隙,就不再是一頭整牛。到了今天,我宰牛就全憑感覺了,不需要再用眼睛看來看去,就能知道刀應該怎麼運作。牛的肌體組織結構都是有一定規律的,我進刀的地方都是肌肉和筋骨的縫隙,從不碰牛的骨頭,更不消說碰大骨頭了。技術高明的廚師,一年換一把刀,因為他是用刀割。一般的廚師,一個月就更換一把刀,因為他是用刀砍。而我宰牛的這把刀,已經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又經有幾千頭,然而刀口鋒利得仍然像剛在磨石上磨過的一樣。這是為什麼呢?就因為牛的肌體組織結構之間有空隙,而刀口與這些空隙比起來,薄得好像一點厚度也沒有。用沒有厚度的刀在有空隙的肌體組織間執行,當然綽綽有餘羅!所以十九年過去,我的刀還跟新的一樣。雖然我的技術已達到了這種程度,但我在解剖牛的時候,還是絲毫不敢馬虎,總是小心翼翼,心神專注,進刀時不匆忙,用力時不過猛,牛體迎刃而解,牛肉就像一攤泥土一樣從骨架上滑落到地上。這時,我才鬆下一口氣來,提刀站立,顧視一下四周,心滿意足地把刀揩拭乾淨,收藏起來。"

梁惠王聽了,高興地說:"好極了,聽了你的這一席話,我從中悟到了修身養性的道理。"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四):南橘北枳

晏子將要出使楚國。楚王得知這個訊息後,對左右的大臣說:"晏嬰是齊國能言善辯的人,如今到來我國,我想羞辱他一番,大家看用什麼辦法好?"

有個大臣獻計說:"他來了以後,請綁一個人從大王面前走過。大王問:'他是哪裡的人?'回答說:'是楚國人。'大王再問:'他犯了什麼罪?'回答說:'他犯了盜竊的罪。'"楚王覺得這個主意不錯。

晏嬰來到楚國,楚王用酒招待他。賓主正喝到興頭上,兩名小吏捆著一個人來到楚王面前。

楚王故意問:"這捆著的是個什麼人?"

小吏回答:"是個齊國人。因為盜竊犯了罪。"

楚王轉過頭來望著晏嬰說:"齊國人生來就喜歡偷盜嗎?"

晏子離開座位,走到楚王面前,回答說:"我聽說,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南就結橘子,如果生長在淮河以北,就會結出枳子。橘子和枳子,葉子差不多,但果實的味道卻不一樣。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水土不同啊。現在捉到的這個人,生活在齊國的時候,並沒有盜竊的行為,來到楚國以後卻偷盜起來,難道是因為楚國的水土容易使人變成小偷嗎?"

楚王聽了,尷尬地笑著說:"聖賢的人是不可戲弄呀!我反而是自討沒趣了。"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五):買櫝還珠

楚國有個人到鄭國去賣寶珠。為了能賣個好價錢,他用珍貴的木蘭木給寶珠做了一個非常精緻的盒子,又用珍貴的桂椒一類的香料把盒子薰得芳香撲鼻,並且,還在盒子上

上面綴繫上許多珠玉,用玫瑰色和翠綠色的寶石裝飾起來。

有個鄭國人看見這個盒子非常漂亮,就把盒子買下來,而把珠寶還給了楚國人。

寓意:一個素養不高、缺乏鑑別能力的人,往往會丟掉真正寶貴的東西,而把那些價值並不高的東西當成寶貝。

原文:

楚人有賣其珠於鄭者,為木蘭之櫃,薰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翡翠,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此可謂善賣櫝矣,未可謂善鬻珠也。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六):利令智昏

齊國有個人一心想得到金子。一天,他清早起來,穿好衣,戴好帽,一直走到賣金子的地方,看見有人拿著金子,伸手就奪。

官吏把他逮住捆綁起來,問道:"這麼多人都在這兒,你為什麼公然搶人家的金子?"

他回答說:"我根本就沒有看到人,眼睛裡只有金子。"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七):杯弓蛇影

樂廣有個親密的客人,分別了很久都沒有再見到面。

一次, 樂廣見到了他,問是什麼緣故。

這位客人回答說:"上次在您家裡做客,承蒙您賜酒給我喝。我端起杯子正要喝的時候,發現杯子中有一條蛇,心裡感到特別不舒服,喝下去後就病倒了。"

樂廣回憶,當時招待客人的河南郡郡府大廳的牆壁上掛著一張弓,弓上用漆畫了一條彩色的蛇,客人杯中的蛇大約就是這張弓的影子吧!

於是,他又在前次招待客人的地方重擺了酒,讓客人還坐在他上次坐的地方。然後問客人說:"在你的酒中又看到了什麼沒有?"

客人端起酒杯看了看,回答說:"跟上次一樣,酒裡面有一條蛇。"

樂廣就指著牆上的弓告訴了客人真相。客人一下子明白了,治了很長時間都沒有治好的病,頓時全好了。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八):望洋興嘆

秋天來到,天降大雨,無數細小的水流,匯入黃河。只見波濤洶湧,河水暴漲,淹沒了河心的沙洲,浸灌了岸邊的窪地,河面陡然變寬,隔水遠望,連河對岸牛馬之類的大牲畜也分辯不清了。

眼前的景象多麼壯觀啊,河伯以為天下的水都彙集到他這裡來了,不由洋洋得意。他隨著流水向東走去,一邊走一邊觀賞水景。

他來到北海,向東一望,不由大吃一驚,但見水天相連,不知道哪裡是水的盡頭。

河伯呆呆地看了一陣子,才轉過臉來對著大海感概地說:"俗話說:'道理懂得多一點的人,便以為自己比誰都強。'我就是這樣的人啦!"

中國成語故事2

太公釣魚

【太公釣魚,願者上鉤,比喻設圈套的人對於自己的成功無所謂﹐而受騙者卻自己送上門。例﹔他擺車庫攤頭主要是為了消遣﹐至於能作成多少買賣﹐那是太公釣魚了。】

太公姓姜,名尚,西周時人,曾輔佐周武王滅了商朝。據民間傳說,太公在出仕之前,隱居於渭水(在今陝西省境內)之濱。他常拿一根不帶魚餌的直鉤釣竿,在水面上憑空釣魚。一些樵夫看到他這樣釣魚都發笑。太公說﹔”我不是想釣真的魚,而是想釣一位賢明的君主。”太公就這樣期待了幾十年,到他快八十歲的時候,周武王的父親周文王得知太公有治國才能,親自請他出來做了丞相。出自《武王伐紂平話》

中國成語故事3

春秋時候,晉獻公藉口虢國經常侵犯晉國的邊境,要派兵消滅虢國。可是在晉國和虢國之間隔著一個虞國,討伐虢國必須經過虞國。晉獻公問手下的大臣:“怎樣才能順利通過虞國呢?”大夫荀息說:“虞國國君是個目光短淺、貪圖小利的人,只要我們送他價值連城的美玉和寶馬,他不會不答應借道的。”晉獻公一聽,有點捨不得。荀息看出了晉獻公的心思,就說:“虞虢兩國是脣齒相依的.近鄰,虢國滅了,虞國也不能獨存,您的美玉寶馬不過是暫時存放在虞國罷了。”晉獻公於是採納了荀息的計策。

虞國國君見到晉國送來的禮物,頓時心花怒放。他聽到荀息說要借道虞國攻打虢國,當時就答應下來。虞國大夫宮之奇聽說後,趕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國和虢國是近鄰,我們兩個小國相互依存,有事可以互相幫助,萬一虢國被消滅了,我們虞國也就難保了。就像沒有嘴脣,牙齒就會感到寒冷一樣啊!”虞國國君說:“人家晉國是大國,現在特意送來美玉寶馬和咱們交朋友,難道咱們借條道路讓他們走走都不行嗎?”宮之奇知道虞國離滅亡的日子不遠了,於是就帶著一家老小離開了虞國。後來,晉國借道虞國,消滅了虢國,隨後又把親自迎接晉軍的虞國國君抓住,滅了虞國。

後來人們就總結了“脣亡齒寒”這個成語,用來比喻雙方關係密切,相互依存。

中國成語故事4

大筆如椽

【成語故事】東晉文人王珣從小才思敏捷,膽識過人,20歲時擔任大司馬桓溫的主簿。他經常是口若懸河,下筆成文。一天晚上王珣做了一個夢,夢中有人送給他一支像椽子那樣大的筆,預感有大手筆的事情要做。第二天果然被叫去為晉孝武帝寫祭文。

【出處】珣夢人以大筆如椽與之,既覺,語人曰:‘此當有大手筆事。’  《晉書·王珣傳》

【解釋】椽:放在檁子上架著屋頂的木條。象椽子那樣大的筆。形容著名的文章。也指有名的作家。

【用法】作謂語;用於誇讚別人的文筆

【相近詞】如椽大筆

【成語舉例】大筆如椽指端攬,貝葉行間才數點。  清·陳恭尹《觀唐僧貫休畫羅漢歌》

中國成語故事5

【釋義】揭:舉;竿:竹竿,指旗幟。揭竿為旗,奮起反抗。泛指人民起義。

【語出】 漢?賈誼《過秦論》:“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

【人物】幾百人一下子都表示情願豁出性命跟著陳勝(今河南省方城縣東孟窪村人)、吳廣(今河南太康人)一塊兒幹。大夥砍伐樹木為兵器,高舉竹竿為旗幟,對天起誓,同心協力,推倒秦二世(嬴姓,名胡亥,也稱二世皇帝,秦始皇第十八子),替楚將項燕(項羽的祖父)報仇。大家還公推陳勝、吳廣做首領,一下子就把大澤鄉(今安徽省宿州市南蘄縣鎮小劉村)佔領了。大澤鄉的農民一聽陳勝、吳廣他們起來反抗秦朝的暴政,青年子弟都紛紛拿著鋤頭、鐵耙、扁擔、木棍來營裡投軍。

中國成語故事6

望洋興嘆

河伯是傳說中的河神。有一年秋天,雨水特別多,小河的水不停息地流進黃河,黃河的河面一下子寬闊了許多。河伯看到自己如此強大,就得意地向東方奔流。到了入海口向外一望,大海廣闊無垠,比黃河不知要寬多少倍,感到慚愧,河伯感嘆地說:“見識越少的人,越自以為是,我就是這樣啊。”

[註釋]望洋:仰視的樣子。

[提示]多比喻做事因為力量不夠或條件不充分而感到無可奈何。

中國成語故事7

【成語】: 老生常談

【拼音】: lǎo shēng cháng tán

【解釋】: 老書生經常說的話。比喻人們聽慣了的沒有新鮮意思的話。

【成語故事】:

故事三國時候,有個名叫管輅的人,從小勤奮好學、才思敏捷,光其喜愛天文。十五歲時,已熟讀《周易》,通曉占卜術,漸漸有了小名氣。日子一久,傳到吏部尚書何晏、侍中尚書鄧颶耳裡。

這天,正好是農曆十二月二十八日,這兩個大官吃飽喝足後,鬧著無聊,便派人把管輅召來替他們占卜。管輅早就聽說這兩人是曹操侄孫曹爽的心腹,倚仗權勢,胡作非為,名聲很不好。他考慮了一會幾,想趁這個機會好好教訓他們一頓,滅滅他們的威風。何雖一見管輅,就大聲嚷道:”聽說你的占卜很靈驗,快替我算一卦,看我能不能再有機會升官發財。另外,這幾天晚上我還夢見蒼蠅總是叮在鼻子上,這是什麼預兆?”管輅想了一想,說:“從前周公忠厚正直,輔助周成王建國立業,國泰民安;現在你的職位比周公還高,可感恩你的人很少,懼伯你的人卻很多,這恐怕不是好預兆。你的夢按照卜術來測,也是個凶相阿!”管輅接著又說:“要想逢凶化吉,消災避難,只有多效仿周公等大聖賢們,發善心,行善事。”鄧颶一旁聽了,很不以為然,連連搖頭說:“這都是些老生常談,沒什麼意思。”何宴臉上鐵青,一語不發。管輅見了,哈哈一笑:“雖說是老生常談的話,卻不能加以輕視啊!”不久,新年到了,傳來訊息說何宴、鄧輅與曹爽一起因謀反而遭誅殺。管輅知道後,連聲說:“老生常談的話,他們卻置之不理,所以難怪有如此下場啊!”

中國成語故事8

【成語】: 車載斗量

【拼音】: chē zài dǒu liáng

【解釋】: 載:裝載。用車載,用斗量。形容數量很多,不足為奇。

【成語故事】:

故事發生在三國時代。

自關羽敗走麥城不久,即被吳國擒獲殺害。劉備和關羽親同手足,噩耗傳來悲痛萬分。他當即帶領70萬大軍,水陸並進直取吳國。訊息傳到吳國,孫權十分驚慌。他召集大臣商議,決定派趙諮去魏國求援。孫權對趙諮說:魏國傲慢,你要有禮有節!魏文帝見趙諮故意問:孫權看書嗎?趙諮答得很有禮貌,沒有讓主人佔到便宜。魏文帝又問:像你這樣的人才,吳國有幾個?趙諮說:比我聰明的人多得要用車載斗量!

車載斗量,形容人或物數量多到要用車裝,用斗量。

不知所云的故事7:

【成語】: 不知所云

【拼音】: bù zhī suǒ yún

【解釋】: 雲:說。不知道說得是些麼。形容說話內容混亂,無法理解。

【成語故事】:

不知所云”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指言語紊亂、空泛。

這個成語來源於諸葛亮《前出師表》,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公元225年,諸葛亮親率大軍南征孟獲,他七次俘虜孟獲,又七次釋放,孟獲終於心悅誠服地歸順蜀漢。

南方平定之後,解除了後顧之憂,諸葛亮決定出師伐魏。臨行前,他給劉禪寫了一份《出師表》,提出東漢後期上層統治集團任人唯親而致傾頹的歷史教訓,規勸劉禪要“親賢臣,遠小人”;嚴明賞罰,虛心納諫。最後,諸葛亮寫道:“今當遠離,臨表涕泣,不知所云。”表達他懇切、激動的心情。

一切都安排妥當之後,諸葛亮便親率浩浩蕩蕩的大軍,向漢中前線進發。後主劉禪率領百官一直把他們送出成都城外十里遠。

中國成語故事9

望梅止渴

東漢末年的一個盛夏季節,曹操率軍出征。因長途跋涉,士兵們口渴難忍,可又找不到水。曹操心生一計,用馬鞭向前一指,說:“前面有一大片梅林,梅子正好給大家解渴呀!”一想到酸酸的青梅,大家口水直流,頓時覺得口渴的感覺緩解了不少,行軍的速度也加快了。

[提示]比喻用空想來安慰自己。

中國成語故事10

唐朝女皇武則天,為了鎮壓反對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兩個最為狠毒,一個叫周興,一個叫來俊臣。他們利用誣陷、控告和慘無人道的刑法,殺害了許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則天手裡,內容竟是告發周興與人聯絡謀反。武則天大怒,責令來俊臣嚴查此事。來俊臣心裡直犯嘀咕,他想,周興是個狡猾奸詐之徒,僅憑一封告密信,是無法讓他說實話的;可萬一查不出結果,太后怪罪下來,我來俊臣也擔待不起呀。這可怎麼辦呢?苦苦思索半天,終於想出一條妙計。

他準備了一桌豐盛的酒席,把周興請到自己家裡。兩個人你勸我喝,邊喝邊聊。酒過三巡,來俊臣嘆口氣說:“兄弟我平日辦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認罪,不知老兄有何辦法?”周興陰笑著說:“你找一個大甕,四周用炭火烤熱,再讓犯人進到甕裡,你想想,還有什麼犯人不招供呢?”來俊臣連連點頭稱是,隨即命人抬來一口大甕,按周興說的那樣,在四周點上炭火,然後回頭對周興說:“宮裡有人密告你謀反,上邊命我嚴查。對不起,現在就請老兄自己鑽進甕裡吧。”周興一聽,手裡的酒杯啪噠掉在地上,跟著又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連連磕頭說:“我有罪,我有罪,我招供。”

成語“請君入甕”,比喻用某人自己的方法整治他自己。

延展閱讀:

數字成語

1、一叫驚人,二龍戲珠,三羊開泰,四面八方,五穀豐登,六六大順,七星高照,八面玲瓏,九九回一,十全十美。

2、一帆風順,兩全其美,三山五嶽,四平八穩,五穀豐登,六畜興旺,七竅玲瓏,八面駛風,九九歸原,十全十美!

3、一生幸福,二人同心,三年抱兩,四季如意,五福臨門,陸續添喜,出進平安,八面玲瓏,九九吉祥,十全十美!

4、一生平安、二人同心、三生有幸、四季發財、五穀豐登、六畜興旺、七鄰友好、八面威風、九久康泰、十分歡快!

5、可見一斑、心無二用、垂涎三尺、五湖四海、四分五裂、三頭六臂、七擒七縱、五花八門、十拿九穩、化整為零!

6、一馬當先、二話不說、三心二意、四世同堂、五湖四海、六神無主、七上八下、八面玲瓏、九牛一毛、十全十美!

7、祝你:一馬平川、兩億資產、山前有路、四海逢源、五星賓館、六碟一碗、七喜臨門、八面威風、九品官員、十點上班。

8、一帆風順、兩人同心、三羊開泰、四喜臨門、五穀豐登、六六大順、七星高照、八方進寶、久久登科、十全十美!

9、一帆風順、二龍戲珠、三羊開泰、四季平安、五福臨門、六六大順、七星高照、八面威風、九九歸一、十全十美!

10、一馬平川、兩億資產、山前有路、四海逢源、五星賓館、六碟一碗、七喜臨門、八面威風、九品官員、十點上班!

中國成語故事11

處之泰然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孔子在他的學生中最喜歡顏回,他十分尊敬孔子。孔子指出缺點馬上就改正,孔子問他為什麼不去謀個一官半職。顏回說只要學到老師的道德學問何必去做官。孔子讚歎顏回吃的是一竹筐飯,喝的是一瓢水,處之泰然,自得其樂。

【出處】爰初發跡,遘此顛沛,神情玄定,處之彌泰。  晉·袁巨集《三國名臣序贊》

【解釋】處:處理,對待;泰然:安然,不以為意的樣子。若無其事的樣子。形容自理事情沉著鎮定。也指對待問題毫不在意。

【用法】作謂語、賓語;用於處事

【近義詞】泰然自若、從容不迫、無動於衷

【反義詞】驚惶失措、驚慌失措、六神無主

中國成語故事12

避實就虛

這個典故源於《孫子.虛實篇》。孫武是我國古代著名的軍事家,春秋時期齊國人。他所著的《孫子兵法》是一部重要的軍事著作。在這部著作中的《虛實》篇中,他主要論述如何使敵虛我實,從而達到在戰鬥中以實擊虛、奪取勝利的目的。他指出:作戰的方式、方法,就好像水的流動一樣,因為水是避開高處往低流,所以打仗用兵應該避開敵方實處而擊其虛處。水適應地理形態變化而流動,那麼用兵打仗就應該針對敵情的變化而制定取勝的辦法。因此說用兵打仗沒有一定的規律,流水也沒有一定的固定地形。如果能根據敵情變化而制定奪取勝利的辦法,可稱其為用兵如神。所以五行(金、木、水、火、土)之中沒有哪一行是常勝的;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沒有哪一季是固定不變的。因此說,日子有長有短,月亮有缺有圓,打仗用兵也是這樣。

現一般用此典故說明談論問題空洞無物,迴避要害。

中國成語故事13

【釋義】比喻重重地報答對自己有恩的人。

【語出】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信釣於城下,諸漂母漂,有一母見信飢,飯信,竟漂數十日。又:“信至國,如所從食漂母,賜千金。”

【人物】韓信(江蘇淮安人)在未得志時,時常往城下釣魚,時常卻餓著肚子。有一個漂母(清洗絲棉絮或舊衣布的老婆婆)同情韓信的遭遇,便不斷的救濟他,給他飯吃。後來,韓信替漢王立了不少功勞,被封為齊王,他想起從前曾受過漂母的恩惠,便命從人送酒菜給她吃,更送給她黃金一千兩來答謝她。

中國成語故事14

成語是中國獨有的語言資源,它全面的體現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積澱下來的智慧和核心價值觀。由河南電影電視製作集團牽頭,北京成語故事影視文化有限公司、河北傳媒學院聯合攝製的少兒古裝古裝劇《中國成語故事》,將這塊中華瑰寶以熒幕藝術形式呈現了出來,並通過一個個短小精悍的小故事詮釋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本劇以少兒演繹的形式和新穎獨特的風格,通過一個個短小精悍的故事,詮釋了成語蘊意的博大精深,通過廣泛參與及現場互動既讓孩子們形象直觀地瞭解了成語發生的時代背景,又讓孩子們深入淺出地瞭解了成語的豐富內涵。

在春秋時期,有一位晉侯,他只知道貪圖享受,不思進取,把晉國上下搞得烏煙瘴氣,老百姓的生活非常艱難。即便如此,他還不知收斂,還要勞民傷財的建一座九層高臺,大臣們敢怒而不敢言。幸虧大臣苟息巧妙的運用了一個遊戲成功地勸諫了晉候撤銷了建九層高臺的決定。

戰國時期,齊國有位名叫孫臏的軍事家,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用兵如神。當時,魏國進攻韓國,韓向齊國求援。齊國便派田忌為將軍,孫臏為軍師,領兵攻魏。魏軍的主將龐涓和孫臏以前是師兄弟,孫臏非常瞭解此人。此次戰役中,孫臏因勢利導,利用龐涓的好勝心理,最終滅了魏軍,取得了勝利。

春秋時期,晉國由“六卿”主持朝政,其中趙襄子趙毋恤的勢力最大。這引起了“六卿”之一智伯的不滿,公元前453年,他聯合韓、魏二卿攻打趙毋恤,結果失敗。智伯被趙毋恤處死,其手下也紛紛投降。只有豫讓逃了出來。逃走了的豫讓不時想起智伯生前對自己的種種恩情,發誓一定要殺了趙毋恤,為智伯報仇。為了能成功報仇,豫讓不惜呑炭毀容。最終仍是沒有成功殺掉趙毋恤,而他也為此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士為知己者死,指的就是甘願為賞識自己、栽培自己的人而獻出生命。

齊國有戶人家有個女兒,生得美麗,有兩位公子都想要向她提親。她相中了其中一位貧窮公子的相貌,又相中另一位慷慨公子的富裕。於是便有了貪心,想同時下嫁兩位公子,奢望能在一位公子家吃飯,而在另一位公子家居住。一個女子怎麼可能同時嫁兩個丈夫。後來人們就用東食西宿來比喻那些貪得無厭的人,想要兼得雙重利益。

晉靈公是位歷史上有名的殘暴荒淫的統治者,大臣屠岸賈為投其所好,經常與他一起胡鬧,搞得晉國上下怨聲載道。大臣趙盾數次勸諫,非但無用,反倒遭了屠岸賈的毒手,差點丟了性命。趙盾的弟弟趙穿氣不過,尋機殺了晉靈公。可史官董狐認為趙穿殺國君只是表面現象,真正的凶手應是趙盾。他認為自己身為史官,有責任提供歷史本質的真相給後人。董狐之筆又稱董狐直筆,是指敢於秉筆直書,尊重史實,不阿權貴的正直史家。後來人們把不誇大優點、不隱瞞缺點,能對人對事做出公正評價的,都稱為董狐之筆。

呂不韋集合門客共同編纂的《呂氏春秋》裡,收錄了這樣一個地方官因噎廢食的小故事。因噎廢食,其實是用誇張手法給我們講述的一個故事。故事的道理非常簡單,就是我們不能因為怕吃飯噎著,就不去吃飯,不能怕喝水嗆著,就不去喝水,這樣做的結果,是非常荒唐和可笑的。

戰國時期,楚國的楚襄王即位後,重用奸臣,政治腐敗,國家一天天衰亡下去。楚國有一個大臣,名叫莊辛,看到這樣情況非常著急,總想勸諫於他,但是楚襄王只顧享樂,根本聽不進別人說的話。後來莊辛就用了一個亡羊補牢的民間小故事間接地向楚襄王講述了一個道理:有了錯誤不知道去改正,甚至還不相信錯誤的存在,這樣做的結果只能遭到巨大的損失。但是,如果能痛定思痛及時改正錯誤,就能避免更大的損失,否則,後果將不堪設想。

春秋時期,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在當時被稱為“琴仙”。可是卻苦於無人能懂得欣賞他的樂曲。一次,俞伯牙在郊外長亭彈琴,遇到了樵夫鍾子期,鍾子期對俞伯牙的琴藝大加稱讚。俞伯牙偶遇知己,分外激動。並與鍾子期結拜為兄弟,並約定明年的今日還要在此相會。可來年,鍾子期卻因病去世,未能赴約。俞伯牙痛心疾首,在鍾子期的墓前彈奏了一曲高山流水後,認為從此便無人再懂他的曲子,於是摔了古琴。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箏曲《高山流水》,就取材於“伯牙鼓琴遇知音”。

晉獻公這個人野心非常大,想當天下的霸主,經常攻打比晉國弱小的國家。為了擴大自己地盤,他又打起了虢國的主意。可是要打虢國,必須要經過虞國。於是,晉獻公便命人帶著禮物前去虞國借路。虞國國君同意了。虞國的大臣宮之奇聽說後,用脣亡齒寒的道理勸諫國君改變主意。但虞國國君並不聽勸告。從而導致不久後就遭到晉國軍隊的攻伐。虞國的國君因為不明白脣亡齒寒的道理,結果失去了國家。

戰國末期,秦國實力強盛,先後攻滅了韓、趙兩國,又向燕國進軍。荊軻為了報答當年燕國太子丹的救命之恩,於是答應帶著地圖和匕首赴秦刺殺秦王嬴政。荊軻刺殺秦王嬴政沒有成功,被秦王殺死,燕國也最終被秦國消滅。“圖窮匕見”,比喻事情發展到最後,真相或本意就完全顯露出來了。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了加強國家集權制,實施了一系列殘暴的措施,一場史無前例的文化浩劫拉開序幕。秦始皇為了利於管理朝政,實施了焚書坑儒這一暴施。“焚書坑儒”,意在維護統一的集權政治,進一步排除不同的政治思想和見解,卻並未收到預期的效果。它激化了社會矛盾,從而加速了秦朝的滅亡。

秦二世時,丞相趙高野心勃勃,日夜盤算著要篡奪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反對他,他心中沒底。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準備試一試自己的威信並摸清敢於反對他的人。趙高讓人牽來一隻鹿,卻說是馬,大臣們都被趙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事後,趙高通過各種手段把那些不順從自己的正直大臣紛紛治罪,甚至滿門抄斬。

春秋時,秦國有個名叫孫陽的人,他把自己識馬的經驗寫成書,名為《相馬經》。所以人們把孫陽叫“伯樂”。孫陽的兒子以為自己學到了父親的本領,便拿著《相馬經》去找好馬。一天,他在路便看見一隻癩蛤蟆,前額和《相馬經》上好馬的特徵相符,就以為找到了一匹千里馬。弄得孫陽和妻子哭笑不得。

戰國時候,趙王得到了一塊名貴寶玉“和氏璧”。秦國大王說願意用十五座城來換那塊寶玉。趙王怕秦國興兵來進攻就派藺相如到秦國。秦王根本沒有用城換寶玉的誠意,藺相如就威脅要把寶玉摔碎,秦王怕藺相如真的把寶玉摔碎,假惺惺地指著地圖畫圈耍鬼把戲。藺相如回到了公館裡,叫人把那塊寶玉藏偷偷地從小道跑回到送趙國去了。後來秦王發覺這件事,後悔已經來不及了,只好放藺相如回到趙國去。

傳說在春秋時期的江南地區,有一個漂亮的女子名叫西施。它不但人長得漂亮,而且心地也非常善良,因此深得大家的喜愛。有一次,她在河邊洗完衣服準備回家,就在回家的路上,突然因為胸口疼痛,所以她就用手扶住胸口,皺著眉頭。雖然她的樣子非常難受不舒服,但是見到的村民們卻都在稱讚,說她這樣比平時更美麗。同村有位長得很醜的女子叫東施,也學著西施的樣子扶住胸口,皺著眉頭,在人們面前慢慢地走動,以為這樣就有人稱讚她。她本來就長得醜,再加上刻意地模仿西施的動作,裝腔作勢的怪樣子,讓人們更加厭惡,比以前更加瞧不起東施了。

公元前542年,子產奉鄭簡公之命出訪晉國,並帶去許多禮物。晉平公藉口為魯國國喪致哀,沒有迎接鄭國使者。子產就命隨行的人把晉國賓館的圍牆拆掉,然後趕進車馬,安放物品。晉平公派大夫士文伯到賓館責問子產。子產回答說以前晉文公接待諸侯的賓客休慼與共,而現在讓諸侯賓客住的卻是奴隸住的屋子。如果不拆掉圍牆,讓這些禮物日晒夜露並交了禮物,就是我們的罪過了。士文伯把情況報告了晉平公,平公感到慚愧,馬上接見子產,隆重宴請,給了豐厚的回贈,並下令重新建造賓館。

衛莊公的第三個兒子州籲無惡不作成為朝歌大害。衛國大夫石碏之子石厚,常與州呈一起為非作歹。州籲作惡日甚。莊公死後,姬完繼位,稱衛桓公,公元前719年,州籲聽計石厚,害桓公奪位。石碏割破手指,寫下x書,派人事先送到陳國,陳國大夫子針,見x書,奏陳桓公,桓公命將州籲、石厚抓住。石碏接姬晉就位,派羊肩到陳殺親子石厚。石碏為國大義滅親之事,得到後人的讚許,後來人們稱這種行為是大義滅親。

有一天,樂廣請他的朋友在家裡大廳中喝酒。那個朋友在喝酒的時候,突然看見自己的酒杯裡,有一條小蛇的影子在晃動,可還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後,心裡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來。隔了幾天,樂廣聽到那個朋友生病的訊息,瞭解了他得病的原因。樂廣解釋給朋友說,那酒杯裡絕對不會有蛇,那是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酒杯的地方,朋友明白了原因以後病就立刻好了。

春秋時期,中原小霸鄭國,經濟發達,市場繁榮,各國客商雲集。有一個楚國人在鄭國賣珍珠,可是卻總是無人問津。後來,他得到別人的提點,給這些珍珠做了一些好看的包裝盒。一個酷愛包裝的鄭國人看到以後,非常喜歡這些盒子,於是花重金買下了他的盒子,卻把珍珠還給了他。

春秋時期,在上地住著一個知識淵博的儒者,名叫牛缺,人們都尊稱他為大儒。他學問很高,但性格卻迂腐得很,為人又過於心善,經常好心辦壞事。一次,牛缺在野外遇到了一群強盜,又由於善心發作,企圖用自己寬容和道理去感化對方,最終丟了性命。

戰國時期,秦國軍隊所向披靡,大將白起率領大軍與趙國軍隊大戰於長平,坑殺趙軍四十萬人。隨後,白起率軍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上下一片惶恐。廉頗老將軍向趙王建議,因為攻難守易,所以此時應死守邯鄲城。然後,由平原君去魏國求救。最終,在魏國信陵君的幫助下,魏軍打敗了秦軍,邯鄲之圍被解。由於趙國連遭敗戰,軍隊士氣大跌。平原君建議,以打幾場勝仗來扭轉局勢。馮忌反對,以攻難守易的道理最終說服了平原君。

戰國時期,秦國與趙國在長平發生一場戰爭,趙軍大敗。次年,秦國軍隊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逼迫趙國投降。趙國無奈只好向魏國求助。誰知魏國因懼怕秦國,只派兵,不上陣。正在這時,魏國的將軍新垣衍入趙見平原君,建議趙國向秦國稱王,以為以此便能使秦軍退兵。平原君大怒,但又沒有更好的辦法。後,齊國人魯仲連知道了此事,便去見了新垣衍,並向其陳明瞭利害關係,新垣衍當即表示接受,願意回國說服魏王出兵相救於趙。趙國得救後,趙王為獎勵魯仲連,要賜給他封地和財物。而魯仲連卻說自己如此只是為了幫助別人排難解紛,不願收取報酬。說完即告辭了。

戰國後期,七國並立,這七國之中,以秦國實力最強。強秦時常侵凌他國,弄得大國警惕,小國自危。一日,秦使來到楚國,暗示楚國歸順於秦,不然後果自負。之後,楚王為此心神不寧,儘管後廚下足功夫,楚王仍是食不甘味。不久,楚王得到蘇秦的幫助和開解,楚王心裡的大石頭才終於放下了。食不甘味的意思是說,心神不安操勞過度導致吃飯都沒有味道。

春秋時,晉國有個大夫叫陽處父,喜歡高談論闊。有一天陽處父奉命出使魏國,回來路過寧邑的一個小客店。客店的男主人贏寶是個飽讀詩書的人,一直不甘於現狀,日夜盼著能有位貴人帶他離開這裡,去做番大事。這次在自家的客店裡遇到了陽處父,喜出望外。於是便求陽處父帶他走。陽處父答應了。可是,贏寶在跟隨陽處父的路上,發現陽處父是個華而不實的人。於是,便返回了家中。並決心也改掉自己當初華而不實的缺點,好好生活。

樓緩是戰國後期著名的政治家。他生於趙國,卻出任秦國的國相。後來因為趙國的李兌和公子成從中作梗,使樓緩被免去了官職,又回到了趙國。這時的樓緩已經對趙國懷恨在心,幾次三番想要加害趙國。一次,居心叵測的樓緩借趙王派其出使魏國的機會,欲去勸說魏王,聯合秦國,一起來打趙國。途中在中牟造反,投降了魏國。可趙惠文王卻非常相信樓緩臨走時所說的話,不願意相信樓緩叛逃的事,每天都在等待著樓緩回國的訊息。

孟嘗君姓田名文,是齊國的宰相,著名的春秋四公子之一。他非常好客,光門下收養的食客,就有三千人之多。他把門客分為上、中、下三等。每當有食客來投靠孟嘗君時,他都要親自詢問一番。一日,一名名叫馮諼的求見,願做孟嘗君的門客。可是又自稱沒有什麼本事。孟嘗君覺得他很謙虛,便收下了他。並一步步的把他從下等食客提到上等食客的位置。一次,孟嘗君讓馮諼去辦一件難辦的事,馮諼雖然辦的沒有讓孟嘗君滿意,但卻在之後的一件事上幫了孟嘗君的大忙。深得孟嘗君的賞識。

春秋時期,各個諸侯國宮廷中的政治鬥爭非常殘酷,尤其是在王位繼承人的事情上,往往勾心鬥角充滿了血雨腥風。晉國的晉襄公去世後,夫子陽處父和上卿趙盾就為立新君的事展開了一場你死我活的暗殺戰。最終,還是依照先君的遺願,立了年幼的世子夷皋為君。史稱晉靈公。言猶在耳指說的話還在耳邊,記憶猶新。比喻說的話還清楚地記得。

公元前636年,流亡在外19年的重耳,終於回到了晉國,當了晉國的國君,後人稱之為晉文公。晉文公即位以後,整頓內政,發展生產,把晉國治理得井井有條。一日,宋國因與楚國作戰,宋國戰事不利,情勢危急,來晉國求救。晉文公看在當年自己流亡時宋國曾相助於他,答應助宋。但後又顧慮當年楚國也對他不薄,不想做忘恩負義的事,所以有些為難。於是,在與楚作戰時,命晉軍退避三舍,以此來報答楚王之恩。

趙惠文王去世。次年,年幼的孝成王繼位,惠文王的妻子趙太后執掌朝政。秦國欲趁趙國政局未穩之際,出兵攻打趙國,一下子就佔領了三個城池,趙國危在旦夕。大臣們經過商議,決定去齊國求援。齊國國君倒也答應相救,但是要留年幼的長安君在齊國做人質才行。趙太后不捨幼子,大怒。其盛氣凌人之勢讓大臣們束手無策。最後,在大臣觸龍的巧妙勸說下,終於同意了。長安君到達齊國充當人質以後,齊王立刻派兵援趙。在齊趙聯軍的兩路夾擊、英勇作戰下,秦軍大敗倉皇而逃,趙國終於得以安全。

戰國時期,秦國與趙國在長平發生一場戰爭,趙軍大敗。次年,秦國軍隊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逼迫趙國投降。趙國無奈只好向魏國求助。誰知魏國因懼怕秦國,只派兵,不上陣。正在這時,魏國的將軍新垣衍入趙見平原君,建議趙國向秦國稱王,以為以此便能使秦軍退兵。平原君大怒,但又沒有更好的辦法。後,齊國人魯仲連知道了此事,便去見了新垣衍,並向其陳明瞭利害關係,新垣衍當即表示接受,願意回國說服魏王出兵相救於趙。趙國得救後,趙王為獎勵魯仲連,要賜給他封地和財物。而魯仲連卻說自己如此只是為了幫助別人排難解紛,不願收取報酬。說完即告辭了。

中國成語故事15

病入膏肓

這個典故見於《左傳.成公十年》。春秋時期,晉景公有一次生了病,請了不少醫生也沒有治好。聽說秦國醫生的醫術很高明,就派人去秦國請醫生。秦桓公選擇了一個叫緩的名醫去診治。當緩還沒有到宮裡的時候,躺在病床上的晉景公做了一個夢,夢見疾病變成兩個小人在對話。一個說:"緩是個高明的醫生,他來了一定會傷害我們,我們躲在哪為好呢?"另一個說:"不要怕!我們躲在橫膈膜(肓)的上面,心臟(膏)的下面,看他把我們怎麼樣?"不久,緩到了宮裡來為景公診病。他觀察了晉景公的臉色,又號了脈,仔細檢查了病情,最後搖搖頭說:"這病沒法治啦!病魔在肓的上面,膏的下面。藥力達不到,實在沒啥好辦法了!"晉景公聽見緩說的話正和夢中兩個小人商議使用的詭計相符合,便嘆了口氣說:"你診斷對,你真是一位高明的醫生啊!"說完,命屬下送給緩一筆豐厚的禮物,讓他回國去了。過了不久,晉景公真的病死了。

現通常用此典故形容病情十分嚴重,無法醫治。也用來比喻事情出了毛病,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

TAGS: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