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洋動畫的滲透看中國動畫產業的發展

學識都 人氣:2.89W
    摘 要:通過對美國以及日本等國的動畫產業在中國的滲透,分析了中國動畫產業的現狀和問題,認為歸根到底中國的動畫產業要發揮整體優勢,健全拓展動畫產業鏈,共同建立本民族的原創動畫新形象,自主開發屬於我們的動畫產品。?
  關鍵詞:動畫產業;滲透;現狀;發展
  
  我國動畫起步較早,1926年製作的首部動畫片《大鬧畫室》比世界第一部長篇動畫電影《白雪公主》早了11年。新中國成立後,《大鬧天宮》、《哪吒鬧海》、《小蝌蚪找媽媽》、《三個和尚》等一批優秀的動畫作品紛紛問世並獲得國際藝術大獎,為中國動畫贏得了世界聲譽。當我們還沉浸在我國動畫的輝煌歷史中時,而以美國、日本為代表的一些已開發國家,早已將動畫作為一個產業加以培育和扶持,並逐漸滲透到中國市場,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這時的中國動畫界才認識到,動畫已經不只是電視、電影和圖書,而是一門綜合性的現代化大型產業了。由於不瞭解市場運作的規律,中國動畫企業還沒有來得及學會市場運作,中國動畫沒有形成“產業鏈”,於是象孫悟空這樣的優秀國產動畫形象幾乎定格成了中國動畫的一個歷史情結。如何從產業的角度促進我國的動畫業快速發展成為擺在所有中國動畫人面前的一道難題。
  
  1 洋動畫在我國的發展滲透?
  
  一是我國動畫播出市場被“洋動畫”長期佔據。長期以來,我國的電視臺依賴進口動畫節目,進口動畫節目更是曾一度創下 90 %的市場佔有率。由於外商採取交換、低價出售、甚至免費贈送的進攻戰略(進來的大多是贏利過的老片子),不但輕鬆拿下了我們的市場,而且還在價格上造成了所謂“約定俗成”的'惡果:電視收購價格一直在極不合理的水平上徘徊,嚴重阻礙了國產動畫業的發展。?
  二是我國動畫產品和衍生產品空間被“洋動畫”和其衍生產品嚴重滲透和侵佔。動畫片市場分為三個層次:動畫片本身的播出市場、卡通圖書和音像製品市場和卡通形象衍生產品(服裝、玩具、飲料、兒童用品等)。在國外,這種“製作-播出-衍生產品的開發”已經形成非常成熟的產業鏈。在這一鏈條上,動畫片只是一個環節,真正獲得利潤是靠衍生產品的開發。但是在我們的市場上,熱銷的卡通讀物大多是舶來品或其翻版;文具、玩具、兒童服裝、電玩以及娛樂網路市場等衍生產品市場到處都是洋品牌的蹤跡。據統計,目前我國3億多兒童每年的玩具花費在500億元以上,但實際上國內每年只能產銷相當於80億元的玩具,餘下部分全部被洋玩具佔據。?
  三是我國的動畫教育偏移本土文化。從我國的動畫片市場來看,美國、日本、韓國的居多,各國動畫片都蘊含著本國提倡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並以其豐富的想象力吸引了大批的青少年觀眾,成為其忠實受眾和產品消費者。據統計,在中國青少年最喜愛的動漫作品中,日本動漫佔60%,歐美動漫佔29%,而國產(包括港臺)動漫只佔11%。我國動漫產業是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但是80%的孩子喜歡的卡通人物都是美少女戰士、名偵探柯南、奧特曼等這樣一些帶有英雄主義色彩的洋卡通形象,很少有我們民族自己的英雄。許多中國傳統文化,本應該是在本國動畫中學會,但我們的孩子們許多都是從日本的動畫片中知道的。如在《中華小當家》中體現的中國食文化、在《聰明的一休》的鬥智情節等,這不能不說明當前國產動畫的文化內涵問題。孩子們在這種非本土文化的薰陶下,已經越來越遠離生身土壤的養份了。   2 中國動畫產業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是受眾群體定位不準。現今帶動世界動漫的主流是日本動畫。日本動畫的觀眾群體很廣泛,除了一些限制級的動畫之外,基本上是全年齡都適合看的動畫片。而中國動畫相對來講觀眾群比較單一,消費群體一般主要是以4-13歲的兒童為主,適合13歲以上年齡的青年觀眾觀看的動畫基本上沒有。即使是有一些開明的動畫人知道青年動畫市場有多大潛力,也由於力量單薄而無緣這個市場。?

畢業論文蒐集整理:

從洋動畫的滲透看中國動畫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