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當代中國公民政治文化的取向與建構

學識都 人氣:1.1W

摘要:公民政治文化也稱公民文化,從本質上講,公民文化是一種民主的政治文化。現階段我國社會主義政治文化是一種處於現代化程序中的政治文化,表現出傳統與現代兩個層面的基本特徵。本文分析了我國公民政治文化的現狀,論述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公民政治文化的取向與建構。

談當代中國公民政治文化的取向與建構

關鍵詞:公民文化;取向;建構


  一、公民文化的涵義
  公民政治文化也稱公民文化,關於公民文化的涵義,東西方學者們眾說紛紜,總結起來,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論述:
  1.公民文化是一種混合文化。阿爾蒙德和維巴將政治文化分為“地域型”、“臣屬型”、“參與型”三種類型,認為公民文化是一種以“參與型”為主導,“地域型”、“臣屬型”為補充的混合型政治文化。
  2.公民文化就是政治文化。有學者認為,所謂公民文化或公民政治文化或政治文化,就是指處於一定的歷史中、社會和文化條件下的權利義務主體對政治體系、政治活動過程、政治產品等各種政治現象以及自身在政治體系和政治活動中所處的地位和作用的態度與傾向。
  3.公民文化是民主文化,或公民文化是與“群眾文化”、“臣民文化”相對立的有學者提出了“民主型公民文化”的概念,“民主型的公民文化是在人的主體間的平等,認識客體不受限制下所創造的文化,它是人的主體性的迴歸、理性的加強、自信的建立。
  綜觀中外學者觀點,我們認為,從本質上講,公民文化是一種民主的政治文化。政治文化作為深層次的社會政治現象,指的是政治共同體成員在一定政治體系中形成的關於政治及政治活動的感受、態度、心理習慣以及價值評估等主觀意識的總和。它主要包括政治思想、政治情感、政治心理等內容。一定時期內的政治文化對社會政治關係和社會政治生活產生巨大影響。一方面,政治文化指導政治行為主體的政治行為,促使個人形成特定的政治人格和政治能力,這是政治文化的最基本的功能。另一方面,良好的政治文化能促進政治穩定和政治發展。政治文化能維護現有的政治制度,對現行政治體系、政治變革給予各種合理性解釋,使人民大眾對國家政治體制、政治制度、政治民主等方面都能達到較大程度的認同。這樣,作為政治主體的人民大眾的情緒、態度、要求、願望、行為等才能更大程度地與國家的政治要求相吻合,使社會的政治形勢、政治氣氛得以維護和發展。
  二、我國公民文化的現狀
  現階段我國社會主義政治文化是一種處於現代化程序中的政治文化,表現出傳統與現代兩個層面的基本特徵。
  (一)政治文化作為現實社會經濟生活的反映,隨著新中國的成立,經濟政治結構的根本性變革,傳統政治文化亦得到相應的徹底革新,新型人民民主的社會主義政治文化逐步形成。主要表現在:其一,政治文化日趨理性化;其二,政治文化日趨世俗化;其三,現代化的政治文化觀念深入人心,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與完善,我國公民平等、自由、民主、法制等觀念逐漸取代傳統政治文化中專制集權、依附崇拜等觀念並日益深人人心,社會主義民主成為新時期人們共同的理想和追求
  (二)政治文化具有一定的歷史繼承性。在我國兩幹多年的封建社會中所形成的傳統政治文化,是與西方政治文化不同的文化正規化,世代相續的政治執行機制和積澱下來的社會政治心理,以及歷代政治家、思想家建築在對社會認知基礎上所形成的政治思想,構成了中國傳統政治文化的基本內容。影響其形成的主要因素有三方面:-一是小農經濟的生產方式;二是宗法族制的社會結構;三是意識形態化的儒家學說。它們互為關聯,互相依存,成為孕育中國傳統政治文化的土壤。這各傳統文化並未隨著舊制度的滅亡而煙消雲散相反,卻根深蒂固地沉澱於絕大多數民眾意識中,不可避免地使我國當前政治文化帶確傳統政治文化的痕跡。
  (三)由於受傳統政治文化的.影響和外來政治文化的衝擊及市場經濟發展中社會結構變化及利益主體的多元化影響,當前我國政治文化出現了某種程度的分化,政治心理複雜多樣且政治價值取向不一,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政治文化的凝聚力和整合功能的發揮,但相對於主流政治文化的理性化和世俗化而言,政治文化的分化處於次要從屬地位,其消極影響也是次要和區域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