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馬克思的人的全面發展思想

學識都 人氣:8.14K

論文關鍵詞:馬克思;人的全面發展;類特性;特性;個性

淺談馬克思的人的全面發展思想

論文摘要:馬克思對人的全面發展問題的研究,是以弄清人的問題中的一個核心問題即人或個人的本質為前提和出發點的。他把個人的全面發展放在社會發展過程這一背景下來考察,把個人的全面發展的規定同個人的應有發展、個人的自由發展和個人的和諧發展聯絡在一起。其思想實質在於:使人在世界中確立自己的價值和主體地位,以達到自我實現;達到自主活動和保證自己的生存;求得個人發展和人類社會發展的和諧一致,使人類社會朝著有利於個人和個人朝著有利於人類社會的方向發展。

馬克思對人的全面發展問題的研究,是他對人的問題的研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他對人的全面發展問題的研究是沿著如下思想或方法進行的:

首先,他是以弄清人的問題中的一個核心問題即人或個人的本質為前提和出發點的,因而對人或個人的本質認識直接決定著他對人的全面發展的規定。在他看來,人的全面發展實指普遍的(每個)個人的全面發展,每個人的全面發展往往是相對於他們片面的發展而言的,換言之,馬克思是把關注的重心放在對“個人的”和“全面”的認識上。他所關心的問題是:是人的某種東西在個人那裡的全面發展,而不是人以外的其它東西的發展,是全面發展了人,而不是全面發展了人以外的什麼東西。馬克思指出:“如果用的觀點來考察這種發展,當然不難設想,在這些個人中有類或人在發展,或是這些個人發展了人。””既然如此,那麼到底在個人中有“人的什麼東西”在發展呢?或者說個人發展了“人的什麼東西?”在馬克思看來,這是以對人或個人的本質特徵的認識為出發點和前提的。他對人或個人的本質特徵認識到什麼程度,他對個人的全面發展的規定也就達到什麼程度。他認為個人所以為人或個人,在於他所應具有的本質特徵,總的看來,這些本質特徵基本有三類:一是個人與動物不同,他屬於人這個“類”,因此他具有個人之所以為人“類”的一分子的類特徵,舍此,個人就不是人了。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人之所以為人,人類社會之所以形成和發展,是因為勞動,勞動“是整個人類生活的第一個基本條件”。二是個人與“一般人”不同,他是現實的個人,而個人之所以為現實的個人在於他是社會的存在物,因此他具有個人之所以為現實的個人的社會特徵,舍此,個人就不是現實的個人了。

“人的本質並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這是關於人的本質的經典性表述。馬克思指出,人的“本質不是人的鬍子、血液、抽象的肉體的本性,而人的社會特質”。因為只有人的社會屬性才是人之區別於動物的本質屬性。正如馬克思所說:“人是最名副其實的社會動物,不僅是一種合群的動物,而且是隻有在社會中才能獨立的動物。”三是個人還與單個他人不同,他具有與他人不同的個人獨特性,舍此,個人就不是具體的、有個性的個人了。這樣看來,個人之所以為個人,在於他是有類特性、社會特性和個人特性(個性)這三種基本的本質特性。

其次,他把個人的全面發展放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這一背景下來考察,著重談論個人全面發展的過去(前社會)、“現在”(馬克思當時所處的資本主義社會)和未來(共產主義社會)。因此,他把個人的全面發展既看作是一個過程(這時他所談的全面發展是“充分發展”或“最大限度的發展”,是相對於無限來說的一個極限,因而是一個相對概念),又把它看作是一個理想目標,這時他用“全面發展的個人”來表達。這一目標的實現在馬克思看來是絕對的。

最後,他往往把個人的全面發展的規定同個人的應有發展、個人的自由發展和個人的和諧發展聯絡在一起,同時又力圖把它們相對區別開來,以進一步說明個人的全面發展。在他看來,個人的全面發展是指個人的類特性、社會特性和個性在個人那裡的充分發展,它主要側重於“變化”及其“程度”,是一個“量變——質變”範疇。在進一步說明個人的全面發展的各方面時,馬克思分別使用了人所應有的發展、和諧發展和自由發展等概念。在談到個人的類特性在個人那裡的全面發展時,馬克思指出這是每個人“同樣的、合乎人所應有的發展”,因為每個人按其必然性來說,他必須去發展和實現他應具有的類特性。在談到個人的社會特性在個人那裡的全面發展時,馬克思認為,個人的社會特性在個人那裡的發展,是指個人所具有的一切社會關係充分得到發展,其中最主要的是個人和類的關係、個人和集體的關係、個人和他人的關係、個人自身各方面的關係等等關係的充分發展,而這些發展又表現為這些關係在個人那裡的和諧發展,即個人的社會關係的各方面得到卓有成效和協調一致的發展。他指出的一種合理的“社會關係允許他均勻地發展全部的特性”就含有這層意思;在談到個人特性(個性)在個人那裡的全面發展時,馬克思往往把它同個人的自由發展聯絡在一起。在他看來,就個人自身而言,個性發展不僅受種種條件的限制和制約,這裡有一個個性發展自由或不自由的問題,而且個人的自由發展實質上就是個人表現本身的真正個性的積極力量,即個性得到自由發展,而個性發展的最高成果是達到自由個性。由此可見,馬克思是把個人的應有發展、和諧發展和自由發展有機地納入到他關於完整個人的全面發展的思想體系之中,作為進一步說明個人全面發展的必要概念。

如前所述,馬克思在研究人的全面發展問題上的一個方法論就是:在弄清和認識個人之所以為個人所應具有的類特性、社會特性和個性的前提下,來談論這三種基本特性在個人那裡的充分發展。

首先看看個人的“類特性”在個人那裡的全面發展。

馬克思指出,自由自覺的創造性活動是之所以為人的本質特徵,即是人的“類特性”。這表明:個人作為“人類”的一分子,按其必然性來說,他必須追求和實現這種類特性,只有這樣,個人才能成其為人。就是說,每個人必須充分發展和實現人的類特性。因此馬克思說:每一個人應得到“同樣的、合乎人應有的發展”。

人的自由自覺的創造性活動在個人那裡的充分發展,在馬克思那裡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活動的內容和性質。這是指活動的獨立自主性、自由自覺性和能動創造性等各種能力,這方面的發展實質上就是個人主體性及其內在本質力量(能力)的充分發展。馬克思指出,個人的全面發展首先應是他的主體性及其內在本質力量(能力)的充分發展。所謂人的全面發展,是指“社會的每一個成員都能完全自由地發展和發揮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他們的體力和智力獲得充分的自由的發展和運用”,最根本的是個人勞動能力的全面發展,使人們都成為“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即能通曉整個生產系統的人”。馬克思在《資本論》裡指出,共產主義就是以“每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為基本原則的社會形式。”而人的全面發展的本質特徵,不僅是指智力和體力的結合,還包括共產主義覺悟、共產主義和情操。

二是活動的形式。這是指從事的是何種活動。這方面的發展,在馬克思看來,實質上是個人的活動充分達到豐富性、完整性和可變動性,活動內容的相對豐富與他所提到的“物件性”問題相關。馬克思指出:在私有財產和異化勞動條件下,物件在勞動者面前表現為一種非物件性的存在,人與物件的多種多樣的關係被抽象地歸結為擁有或佔有關係。對私有財產即異化勞動的積極揚棄,是人的一切感覺和特性的徹底解放,是物件的“解放”。這種物件按照人的方式同人發生全面而深刻的關係,而這樣的實踐活動也就表現為活動本身的充分發揮和活動內容的豐富性。活動的完整性和可變性在馬克思看來主要與活動的形式即“職業分工”聯絡在一起。社會職業分工從本義上講,是的巧妙運用,且通過交換對人有益。然而,馬克思指出,在私有財產條件下,分工獲得了固定和強制的性質,其結果便是:能力片面發展;人及其活動成了碎片、貧乏化了;個性被異化了。但另一方面,由分工所帶來的發達的社會生產力和資本主義大機器,把勞動交換提到議事日程上來;在消滅舊式分工的條件下,原有的勞動分工又為這種勞動變換提供了可能,勞動變換必將帶來個人活動的豐富性和相對完整性(即能從事整個勞動過程中的本質勞動)。因此馬克思指出:全面發展的個人,是能從事多種活動的、在許多部門內發展的和可自由變換其勞動活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