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知識:淺談表象抑或建構

學識都 人氣:1.43W

論文關鍵詞:科學知識觀;表象主義;科學知識社會學;社會建構論

科學知識:淺談表象抑或建構

論文摘要:白近代科學革命以來,科學知識便以其普遍性、客觀性、價值中立性為標榜。正是在這種“標準”的視角之下,科學知識被看作是對自然的精確表象,是一種去情境化和去局域化的理論體系。然而,隨著科學知識自身發展的日益複雜化,科學知識現便逐漸從傳統的“標準”形象進而轉向為一種涉及歷史的、社會的廣泛情景。其中,科學知識社會學以社會建構論為綱領對傳統的科學知識觀進行了深刻地解構,相對性、境域性、多元性成為審視科學知識的一個有益的新視角。

科學觀問題是科學哲學領域中最根本、最重要的問題之一,它是科學哲學的發展主脈,它在不同的語境中具有不同的表現形式。由邏輯實證主義者所創立的科學哲學基於“科學邏輯”的定位提出了表象主義的科學觀。然而,隨著科學知識自身發展所日益顯露出來的完整特徵以及科學技術發展的日趨社會化,這似乎都在向我們表明科學並不能簡單地被視為一種理性知識。正是在這種背景之下,在科學知識社會學的視野中,科學知識觀發生了根本性的擅變。

一、“標準”的表象主義

從科學哲學的發展來看,傳統科學哲學的研究任務在於搞清科學究竟是什麼?科學知識的起點、發展動力及其程序是什麼?科學知識的構成及其辯護方式是怎樣的?以及判斷科學知識真偽的標準是什麼?等問題。面對這些問題,20世紀50 - 60年代兩個重要的哲學方法,邏輯實證主義、批判理性主義(證偽主義)相繼出現。儘管他們在理論上存在差別,但他們的工作實際上都是在主張一種與數理邏輯相結合的,靜態地分析、研究自然科學的邏輯方法,並由此給出了一種規範性的科學概念:“科學是一種規範的行為”,“科學的特徵就是理論和資料間的形式關係”,進而表達了與此相對應的表象主義的(representa-tionalist )科學觀,即“科學知識是已證明了的知識。科學理論是嚴格地從用觀察和實驗得來的經驗事實中推匯出來的。……個人的意見或愛好和思辨的想象在科學中沒有地位。科學是客觀的。

這就是說,在這種“標準”的視角之下,科學知識被看作是對自然的精確表象,是一種去情境化(decontextualized)和去局域化(delocalized)的理論體系。換言之,這種“標準”的科學知識觀“無非就是一種把科學及科學活動理解為非社會的、非人類活動的‘既有觀念’—一副實證主義的、甚至是機械論的圖景:科學自己決定自己的邏輯與發展,決定自己的價值與目標。

二、危機:“自然之鏡”表述的終結

儘管這種抽象地、非歷史地,能與社會相分離的科學知識觀把科學知識表述為“自然之鏡”,即科學知識是對外部世界的真實摹寫,是不以科學家的個人品質和社會屬性為轉移的客觀知識。但是,隨著小科學向大科學的過渡,科學知識自身的發展日益顯露出其完整性,科學技術的發展也越來越社會化、政治化。這似乎都向我們表明科學並不能簡單地被視為一種理性知識。

與此同時,20世紀以來,西方文化史上出現了十分弔詭的現象,這就是作為人類文明象徵的現代科學最終受到了文明社會的懷疑和批判。這也意味著一個科學反思時代的來臨。

正如我們所看到的,20世紀二三十年代法蘭克福學派率先將現代科學和技術理性推上了“社會批判”的祭壇。隨後,對科學的深刻懷疑情緒不斷蔓延且愈演愈烈。這種懷疑首先針對的是科學技術的社會應用,然後就是科學知識本身。法蘭克福學派代表人物霍克海默、馬爾庫塞等人在繼承馬克思社會批判理論的基礎上,對現代工具理性、工業文明和資本主義進行了意識形態上的批判。然而,這僅僅只是對科技質疑的開始。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遍及西方的社會運動和文化反叛運動中,來自不同學術背景的激進主義者更進一步地對各種理論提出了普遍質疑。在他們看來,整個西方傳統文化和各種傳統理論對於人類社會及其歷史的總觀點和研究方法,都是令人懷疑的,因而都值得給予徹底的批判。其中,他們對科學知識的批判尤為用心,因為理性與科學畢竟是西方文化和社會制度的基礎。這些趨勢的後果之一“就是使知識真理的標準喪失了客觀性”,“普遍主義的形而上學受到解構,知識變成了非知識,真理變成了非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