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農村中國小德育工作現狀與有效發展

學識都 人氣:1.26W
淺論農村中國小德育工作現狀與有效發展

摘要:在教育這個系統工程中,德育處於統帥的地位,起著導向、動力和保證的作用。只有擺正德育的位置,明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方向,整個教育的系統工程才能健康、正確地執行和發展。

關鍵詞:農村中國小;德育;現狀;發展
  
  1 目前農村德育工作的現狀
  
  1.1 思想上淡化德育,德育工作難上常規
  在農村一些中國小校,雖然德育工作領導小組的名單掛在牆上,德育工作計劃寫在紙上,可落實在實際工作中的內容是虛的多,實的少,空口說教的多,豐富多彩的活動搞得少,德育工作難上常規。如:(1)學校每週一次的升旗儀式不能正常進行,褪色的國旗晝夜飄揚在天空。(2)團隊活動的開展有名無實。一是資料少、教育基地少;二是空口說教,對學生沒有吸引力;三是怕耽誤學生學習;四是怕外出發生交通安全事故。(3)家長會不正常。學校總是一廂情願,一般地講,農村學生家長對孩子教育重視程度不夠,一看到孩子成績落後,就感到不好意思或者認為沒有必要到學校參加家長會,往往到會的只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家長。(4)每學期邀請公安、司法部門的同志或者其他校外輔導員到學校作各種專題報告也只是有計劃而沒有落實。
  1.2 農村中國小條件有限,德育教師配備嚴重不足
  隨著招生規模的擴大,在校學生人數呈急驟上升的趨勢。因為種種原因,許多農村中國小學校未能嚴格按照學生總人數以一定的比例配齊配足德育教師。由於德育工作人員配備的嚴重不足,許多農村中國小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流於形式,呈現出較為突出的粗放式管理傾向。在一般情況下,緊縮學校編制,不會減少專業教師的人數。實際上很多學校對德育人員完全沒有定人核編。這種情況無疑加劇了農村職業學校在校學生數劇增與德育工作人員縮編之間的矛盾,導致德育工作人員人員嚴重缺失,人手不夠,德育工作者的工作時間、工作精力無法得到保證。
  1.3 應試教育根深蒂固,德育之花難以綻放
  在農村,應試教育根深蒂固,更多的人認為升學才是唯一的出路。應試教育只注重學習成績和升學率,強調“服從”、“應試”、“分數”,培養的學生都具備了這些“共性”,千篇一律,忽視了學生個性的.自由發展。而在當今,正是由於這種“應試”觀念的根深蒂固 ,相當一部分教師仍然把道德教育作為社會的一種客體,並不斷強化其性價值,因而,道德教育成為政治的傳聲筒,經濟的揚聲器,文化的維護者。其主要表現為重智育,輕德育,忽視體育和美育,分數就是一切。沒有按規定課程開課。有些學校,課程表的內容與國家規定的課程標準絲毫不差,但是實際上課就只上主要學科,其餘的課少上或乾脆另有所用。班會、晨會名存實亡,不是改為自習課,就是被老師佔用。所以,實施素質教育首要且最艱鉅的任務就是轉變教育觀念。作為教師,就應當具備創新的素質,儘自己的最大可能去打破原有的條框約束,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個性和特長,才能使學校真正成為學生成長的樂園,讓德育之花綻放在菁菁校園。
  1.4 農村留守兒童較多,學生健康發展較難
  在很多農村,父母長年在外務工,留在家中的只有老年和子女,這樣孩子的道德品行教育就會出現很多問題。如:(1)思想品行問題較多.依賴心理較強。父母由於長期在外,大多采取“物質 放任”的方式來補償,對子女的倫理道德、法制教育關注較少,致使子女好逸惡勞、擺闊氣,又由於監護人的非凡性,老人過分溺愛孩子,只要孩子不犯大錯,監護人對其行為一般不過問,因而缺乏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導致部分留守兒童紀律散漫,不遵守規章制度,遲到、曠課、逃學、迷戀“網咖”等。(2)人格發育不健全。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對人格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留守兒童的父母夫婦一年才回家一次,通常情況下,孩子不時會感到孤獨無助。由於長期的家庭教育缺陷,他們無法享受到正常的關愛。久而久之,對於心理和生理的成長都留下一些後遺症。大多數留守兒童都是隔代撫養,他們不能同祖輩多方面有效溝通,久而久之就形成孤僻、暴躁的性格,甚至對祖輩產生逆反情緒,不聽任何教導。他們不願與別人交往,生活在狹小的自我空間裡,對外面的一切都漠不關心,對他人和集體的情感冷漠。在個性特徵上,常常表現為兩種傾向:要麼內向、孤僻、不善與人交流;要麼脾氣暴躁、衝動易怒,常做出一些特別舉動來吸引老師注意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