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學實踐中感悟國小美術教學設計

學識都 人氣:1.65W

國小美術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一篇相關論文範文,歡迎閱讀檢視

在教學實踐中感悟國小美術教學設計

新課程實施以來,“注重學生自主學習,注重學生個性發展,引導自主參與,培養創造能力 ”已經成為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主旋律。但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還有許多不能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在有些課堂上教師仍然是主角,而學生則成為配角和觀眾,形成了教師怎麼畫,學生跟著畫的“仿造課”。學生的好奇心、自主性、創新實踐能力被嚴重束縛。所以實施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關鍵是改變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培養其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參與教學全過程,充分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使他們的各種能力在主動參與中得到培養和提高。我們要充分根據兒童的身心特點,用科學的方法去設計課堂教學,使他們在課堂上感到新鮮好奇又好玩,從而不斷去激發兒童的學習熱情。

通過幾年的國小美術課堂教學實踐,我覺得美術課的教學設計中要注意的地方還真是不少,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研究教材,明確教學目標

在美術課上教師要教給學生什麼,要達到什麼樣的教學目的,要培養學生哪些方面的技能和能力,這些都必須在課前得以明確,而不是含含糊糊的,這就需要教師把握清晰的教學目標,明確教學重點和難點。例如欣賞課《漫畫與生活》一課,其教學目標不是單純地瞭解漫畫,而是側重於漫畫與生活的聯絡。所以整堂課都應緊扣“生活”,無論是選擇欣賞的作品還是學生的作業主題都要圍繞漫畫與生活的關係進行教學。在選擇欣賞作品時,內容和畫面最好是來源與生活,是學生生活中熟悉的人或事,並且不在於數量,而在於“質量”,教材中有很多漫畫作品,不必一一呈現,要有所選擇,也可以從網路書籍等渠道找適合學生欣賞的素材。我選擇的漫畫作品主要有《小貓的玩具》、《音樂家的鬍子》、《城市之癢》、《下棋》,因為這些作品來源於生活,並且是學生感興趣的、熟悉的、容易讀懂的`,學生欣賞的時候就很容易感受,所以學生們欣賞的時候反映都很強烈。此外本課在學生繪畫動手體驗的設計上,不能僅僅畫一些與學生的生活無關的動物、植物作為主題進行漫畫創作。而應當和學生最熟悉的、發生在自己身上、自己親眼看到的生活中的現象聯絡起來,學生才會有感而發,創作出屬於自己的漫畫作品。最終從此課的學生作業效果來看,也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現在的學生見多識廣,小腦袋中裝滿了各種各樣的知識,有時經常會提出各種稀奇古怪的問題,教師的知識儲備一定要比學生豐富才會覺得夠用,因此教師一定要多學習,不斷更新知識,充實已有的知識,儘可能多掌握一些與上課有關的知識。例如《青銅器》一課,我之前雖然瞭解一些青銅器的基本知識,但是對青銅器的藝術特點和藝術和文化的關係,還真的不是很清楚。這樣一知半解地去上課,教學者連信心都沒有,又怎麼能上好課,對學生負責?有時候光看看教參是不夠的,所以在上課之前我通過網路和書籍查閱了更多關於青銅器的資料,深入瞭解了青銅器的造型、裝飾藝術和銘文的藝術和歷史價值等。這樣既豐富了自己的知識儲備,又教給了學生,讓中國傳統文化及知識得到更廣泛地傳播。所以,要設計好一節美術課,教師首先要充分地學習、瞭解與教材相關的知識。知識點挖掘得越深,對教材的理解才會越透徹,教學實踐中運用起來才能靈活貫通、遊刃有餘。

 二、注重體驗,激發學習興趣

體驗就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去認識和獲取知識,在體驗過程中感受事物、環境的豐富和微妙,併產生獨特的情緒和認識。傳統學科教學中只重視學習結果而輕視學生學習過程,忽視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感受和體驗,因而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注重體驗就是在教學中讓學生經歷“質疑―析疑―解疑”的探究過程,獲得理智和情感體驗。通過體驗瞭解知識的發生和發展。美術教學無論是創作還是欣賞都是在學生自身體驗的基礎上進行的,因此要讓學生在美術學習中體驗到樂趣,從而培養學生思維、觀察、操作等能力。

體驗學習的方法和途徑很多,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可以根據實際條件靈活地運用。如可根據不同的課程內容選擇不同的環境,讓學生有一種新奇感。如在教學《下雨了》一課中,選擇一個下雨的日子,讓學生穿上雨衣、雨鞋、打上雨傘在雨中玩一玩,學生一定會興奮地在雨中或漫步或飛奔或遊戲,在玩中感受,在玩中體驗,學生一定會比平常更細緻的觀察,更豐富的想象,從而為進一步表現下雨奠定基礎。在春風徐徐的日子裡,教學《風箏風箏飛上天》一課時,讓學生相互合作利用身邊的材料製作風箏,然後和學生一起到操場上放飛自己親手做的風箏。活動結束後再用繪畫的形式,把放風箏的開心情景畫下來,學生畫得毫無拘束,大膽表現,學生的作品上無不體現出他們快樂的心情,這樣的情感體驗進一步激發了學生今後學習美術的興趣。

體驗最好能和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絡起來,給予學生自由的空間,引導學生去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景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如在設計《春天在哪裡》的教學時,課前老師帶領學生到學校的花園裡、林蔭道上、操場上去尋找春天的事物、景物,去發現屬於春天的色彩,回到教室後學生彙報成果,根據親手的體驗小結出的結果,學生更喜歡接受。這樣的體驗讓學生對春天的色彩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讓他們覺得學習色彩知識不是枯燥無味的,而是鮮活的有趣的。接下去學生們都帶著激動的心情用色彩來表現春天,課堂作業效果精彩紛呈。   有時候在時間、空間不允許的情況下,有些課程設計可以運用多媒體創設虛擬的情境,引導學生進入到情境中去體驗。如在設計《出殼了》一課時,可播放蛋類孵化過程的動態錄影,瞭解平時很難親眼看到的景象。讓學生用動作和神態來表演小動物努力破殼的樣子,通過這樣的體驗,使學生體會各自不同的感受,懂得要珍愛生命、熱愛自然。

三、拓展思維,培養創新能力

國小美術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相比其他學科,學生更願意在美術活動中去創造屬於自己的、個性的美術作品。因此作為起教學主導作用的教師,必須在美術教學中為學生創設一個創造想象的空間。教師自己要有創新意識,在教學設計中,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探索的慾望。引導學生創造出富有個性的、新穎的、獨特的美術作品。教師的主導作用就是發揮學生的個性,調動學生的創新思維,挖掘學生具有創造性的主觀意識。

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我們可以進行各種教學實踐。

首先,可以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在教學設計時多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感官去感受事物,通過各種機會和途徑,讓學生多看、多聽、多觸控、多感受。學生有了體會後,自熱而然會從客觀現實世界中得到靈感,加以合理的藝術想象,便會形成一定的創造。例如在教學《各種各樣的樹》一課中,課前帶學生去觀察校園裡各種樹木的枝幹形態、樹葉形狀顏色,親自用小手去觸控樹幹樹葉,加深對樹木的認識,再結合欣賞不同季節樹葉顏色變化的認識,讓學生大膽想象各自心中最美麗的樹。這樣學生的作品自然就會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畫出各種富有創意的樹。

其次,可以綜合多種藝術活動進行藝術創作。畫、說、唱、舞、演等藝術活動都可以進行融合。相比嚴肅刻板的教學,學生更喜歡輕鬆、自在、有趣地學,因此教師設計學生學法的時候,儘可能從學生樂學愛學的角度出發,力求使學生的學習方法富有趣味性和挑戰性。如《畫音樂》一課,讓學生邊聽音樂邊舞蹈,在感受中完成手中的點線面描繪和色彩的運用,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無拘無束地表現自己的創作。這樣教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開心,何樂而不為?

再次,可以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嘗試創作美術作品。國小生好奇心強,一張紙、一塊布、一堆沙等都能成為他們的創作材料。在課堂教學設計中,教師應儘可能給學生提供多樣性表現作品的機會,讓學生嘗試運用多種材料和工具來進行藝術表現。

 結語

教學設計對課堂教學而言,就像電影的劇本一樣至關重要。沒有好的劇本,再好的導演也無法匯出好電影,再好的演員也無用武之地。沒有精心的教學設計,課堂教學實施就會迷失方向,就無法實現教學目標。教學設計有著許多的學問,需要美術老師在教學實踐中去深入地探索、研究、感悟。因此美術教師應不斷地充實自己,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教學業務水平,加強創新意識,培養創新能力。跟上社會發展和人才競爭的腳步,突破陳舊的教學方法和固有的教學思路,著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學生將來可持續性發展奠定紮實的基礎。